查看原文
其他

新华社100W+关注、登上广东新闻联播!南海氢能火出圈→

南海发布 2023-07-23

南海发布

权威、及时、有料。140万南海人都在看的公众号,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及设置星标。

南海又一次重量级出圈!

这次是“中国氢能产业之都”

(点击回顾>>)


日前

新华社聚焦南海氢能产业发展

收获100W+关注度

广东新闻联播专题聚焦

南海打造“中国氢能产业第一区”


新华社100W+关注


5月26日,新华社全国通稿聚焦佛山南海氢能产业发展,“新华视点”栏目播发《从2023世界氢能技术大会看氢能产业发展》,浏览量达100W+。报道称:位于南方珠三角腹地的广东佛山市南海区,已聚集氢能企业和机构超150家,涵盖氢能全产业链,投资规模超600亿元。


(上下滑动查看全文)

“氢能未来可能成为10万亿元的产业。”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日前在2023世界氢能技术大会上说,我国氢能能源技术发展已实现局部突破,呈现阶段性进步特征。


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正逐步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我国氢能产业在制、储、输、用等领域进展如何?氢能技术的发展还存在哪些短板?“新华视点”记者就此展开调研。


01



氢能产业呈现广阔发展前景


“我国氢能产业正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徐念沙说,石油化工、煤化工、氢冶炼和氢储能领域建设不断加速。一批氢能产业集群正在涌现,应用领域方兴未艾,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不断完善。


全国首座高速加氢站、首座港口加氢站先后建成,25座加氢站日供氢能力超过20吨,燃料电池车辆总推广数已超过1000辆……山东实施的“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进展迅速。示范工程的整体目标包括建设1条氢能高速、2个氢能港口、3个科普基地、4个氢能园区、5个氢能社区等。


位于南方珠三角腹地的广东佛山市南海区,已聚集氢能企业和机构超150家,涵盖氢能全产业链,投资规模超600亿元。


“示范应用项目推动着产业体系的构建。”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陈文淼说,通过“氢进万家”这样的示范工程,逐步扩大氢能的应用领域,增加氢的使用量,最终可降低成本。


面对氢能产业蓬勃发展的态势,我国通过五大示范城市群及“氢进万家”等一批示范项目,持续推动氢能在交通、建筑、储能等领域的综合应用,带动氢能制、储、输、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也推动了区域优化布局。


据业内专家介绍,我国车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集成已取得重大突破,相关产业链已经建立;面向重卡的大功率燃料电池系统成为氢能产品的高技术亮点;构建了较为完整的氢能和燃料电池技术链和产业链,燃料电池整车产品的竞争力也显著增强,商用车的氢耗、续驶里程等主要性能指标持续优化。


截至4月底,我国氢能燃料电池车累计推广量接近1.4万辆,其中商用车超过1.3万辆,商用车的推广规模全球领先,且实现了港口、矿山、环卫、城建、公交、城际物流等重型作业及远程大宗商品运输全场景的覆盖。


2月8日,在位于九龙坡区的重庆首座加氢站内,两辆氢动力商用车在补充动力(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潺 摄


加氢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较快,目前全国已建成加氢站超过350座。中国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国辉展示了一张关于“西氢东送”全国氢能骨干网络的未来规划图。“我们构建了联通多地‘一横一纵三支’的北方氢能大管网,该规划还包括长三角、珠三角、川渝地区。”


02



未来中长距离储运需求较大


欧阳明高说,储运仍然是氢能全技术链的薄弱环节。


李国辉说,我国氢能资源主要分布在炼化企业集中、风光发电和天然气资源丰富的西北、东北、中西部等地区,消费市场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近期氢能储运主要服务短途运输,未来中长距离储运需求较大。


李国辉说,目前我国已建成的有一定规模的纯氢管道为3条。针对天然气掺氢长距离混输实践,仅有几家掺氢平台试验。


“到2050年,如果我们的氢能储运规模达到7000万吨,其中大概一半以上需要管道来输送,相当于目前天然气管道的规模,可能需要的管道里程在15万公里到20万公里之间。”李国辉预测。


“亟待加快氢气储运装备开发能力建设。”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研究员李翔说,我国核心氢气储运装备能力建设仍有欠缺,氢气储运装备材料、设计制造、安全状态监测与评价等方面均存在不少挑战。


在公众关注的燃料电池汽车技术方面,陈文淼说,目前燃料电池和氢能的使用成本仍然较高,相关动力装置仍存在买得贵、用得贵的实际情况。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进华认为,与全球领先水平相比,我国燃料电池汽车技术整体仍存不小差距,特别是在关键的核心零部件及材料器件方面,如碳纸、催化剂、碳纤维材料、加氢设备、相关管阀件等对外依存度较高。


03



跨界协同突破关键技术制约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已有30多个国家发布氢能相关战略,有的主要经济体把绿氢作为长期发展的战略,并制定相应政策。


李国辉说,氢能产业布局已遍布全国,30个省份将氢能写入了“十四五”发展规划,但市场、技术层面仍存需改进与完善的地方。


“要加强薄弱环节技术攻关,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张进华说,培育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复杂系统工程,其技术创新难度高、能源供应体系重塑挑战大,任务十分艰巨,需要多方高度协同、共同推进。


“未来需要发展更加先进的制氢技术。”国际氢能协会主席谢菲尔德说,目前绿氢还面临一系列挑战,成本也比较高,未来对于绿氢制备的流程和设备还需进一步优化。


“协同创新,共促发展。”徐念沙说,未来应加强各国之间在氢能领域的深度合作,进一步破解氢能产业技术和装备的短板弱项,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广东新闻联播专题聚焦


5月25日,广东卫视《新闻联播》“主题教育栏目”播出《佛山南海:破难题促发展 为当地氢能企业纾困解难》,聚焦佛山南海为氢能企业纾困解难,帮助解决氢能发展中遇到的痛点难点问题,聚力打造“中国氢能产业第一区”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日前,2023世界氢能技术大会正在佛山南海举行。在开幕式上,佛山市南海区被授予“中国氢能产业之都”的称号。培育引进高新技术企业、打造仙湖氢能实验室,经过十余年的时间,南海补齐了氢燃料电池及系统八大关键零部件产业链,形成了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然而,跑得快的南海,也最早遇到了氢能发展的难题。



高昂的氢气价格让不少消费者望而却步。氢气价格居高不下,主要是因为氢能发展提速,氢气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再加上大多数氢气都要去100公里外的东莞买,运输成本占了大头。



要想降低氢气价格,降本增产是关键所在。就在前不久,国内最大的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装备生产基地在南海投产,首批上线产品计划于2023年底前交付,曾经长期被外国企业主导的关键零部件——质子交换膜设备也实现了100%国产化。



用可再生能源制造的氢气被称为绿氢,是未来氢能的主要发展方向,这个基地的投产,将降低可再生能源制氢装备成本的50%到60%,大幅提高绿氢的生产效率。不只是围绕制氢环节布局产业,南海还在运输环节如何降成本上想办法。



据统计,佛山市南海区已聚集氢能企业和机构超过150家,形成较完整的、具有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氢能产业链,计划投资总额超600亿元,项目全部达产后年产值将超过1000亿元。南海正朝着“打造中国氢能产业第一区”的目标加速迈进。



权威媒体频频关注
中国氢能产业之都破圈出道
南海奋力打造中国氢能产业第一区


2023年以来,南海氢能产业频获得权威媒体关注,呈现一片热火朝天之势。从1月18日《人民日报》第10版经济版头条刊登报道《广东佛山南海区整合创新资源,破除发展瓶颈——氢能产业在这里发展壮大》(点击回顾>>),到4月23日,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专题聚焦“氢装上阵 绿氢从何而来”,报道南海即将量产的新型制氢设备。(点击回顾>>)再到近期,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网、央广网、南方日报均以不同形式推出报道(点击回顾>>),聚焦南海被授予“中国氢能产业之都”。



频获权威媒体报道,是对南海氢能产业发展成果的高度认可。南海将以此为契机,通过稳定产业链和创新链两个链条,聚焦氢源供给、氢能装备和氢能应用三个环节,发力氢能材料、动力转换、机械装备、标准和检测四大领域,统筹政府、企业、科创、上级、境外五大资源,通过创新的硬实力、产品的影响力和行业的竞争力,加快推进”中国氢能产业第一区”建设


关注南海发布视频号,掌握南海最新资讯↓


往期精彩回顾

事关所有房东、租客!南海发布最新通告→

2023-05-19

17级超强台风还在加强!影响南海吗?未来天气→

2023-05-26

最新!南海部分公办学校户籍生录取名单公示→

2023-05-25

超27亿元成交,又一靓地成功出让!南海土拍频频溢价凭什么?

2023-05-26


南海发布微信编辑部

来源:新华社、广东卫视

编辑:姚易

审核:何锦婷、吕燕珊、黄礼珍


点“在看”告诉更多人↓↓↓
20230527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