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热下寒」怎么调?教你1招引火归元,把火引下来


上热下寒是现代人常见的一种症状,其主要表现是热证与寒证并存:常年上火,总是口腔溃疡、舌疮、慢性咽炎、失眠,同时又表现出很多体寒症状,如舌体胖大、大鱼际发青、下肢冰凉等。


图源:摄图网


在饮食上,这类人群也非常「难伺候」,吃点儿热气的就上火,吃点儿寒的就伤阳,只能吃温的东西。


中医认为,上热下寒其实有更确切的表述方式:「真寒假热」或「阳不归位」。


为什么寒重反而会引起「火」?


《黄帝内经》里说:「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


这句话指出「寒为热病之因」,体内寒邪过盛,就会把阳气排斥在外,阳气上浮外散,就会表现为上部热象,人就会出现上火症状。也就是说,体寒是上火的根源!


当现代人不分季节大量误吃各种寒凉的瓜果蔬菜后,当人们在夏季长期使用空调后,当女士们为了显示身材尽量少穿衣服后,大量寒湿正悄然进入体内,自然肾火就越来越不足,虚火就越来越大。



有些朋友上火之后,首先想到的就是用败火药,却常常陷入越吃越严重的怪圈,这种情况八九不离十都是上热下寒。因为上热下寒是体寒所致,而败火药属寒凉之物,服用它们只会让你寒上加寒、虚上加虚,越治火越大!


因此,在对付上火之前,你还得先分清楚到底是实火还是虚火?


  实火:很少上火,但吃了一些东西后,就突然上火了,这多半是实火;


  虚火:经常出现口腔溃疡、舌疮、青春痘、失眠之类的上热症状,喝了凉茶之后会好一点,但不喝的时候又不行了,并且反复发作。


火的属性不同,治法自然也不同。一句话:实火用泻法,主要是清热、降火,建议服用败火药(如牛黄解毒丸);虚火用补法,主要是补阳、滋阴。


并且,针对虚火,补阳与滋阴并不矛盾。因为阳气越弱,体寒越重,脾胃越虚,而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气血津液就会不足,身体就会燥热。所以,常年虚火的人,身体往往都是阴阳俱虚。


体内阴阳颠倒,就会上热下寒


阳主升,阴主降。但是,如果阳一直在上,阴一直在下,就是阴阳分离,说明阴阳二者没有交集了,你是你,它是它,那就无法构成对立制约、互根互用的关系,二者之间都没有互动了,当然不会产生任何关系、任何变化。


反之,只有阳在下,自下而升,阴在上,自上而降,二者才能发生关联,有了关联才能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这才叫「阴阳交感」。


所以,人体的理想状态是阴在上阳在下,你颠倒了,就会上热下寒。


图源:摄图网


那么,为什么阴阳会颠倒呢?中医认为,心主火,位居人体的上部,好比天上的太阳;肾主水,位居人体的下部,好比地上的河流。水火不济,体内气血阴阳就无法循环正常,阴阳就颠倒了。


打个比方,假设心火和肾水是两辆汽车,要想两车相遇,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汽车本身正常;二是道路没有堵塞。


我们先来看车辆的问题:


1、肾阳亏虚


清末著名伤寒学家郑钦安在《医理真传》中指出:阳气过衰,阴气过盛,而阴中一线之元阳,势必随阴气而上行,便有牙疼、腮肿、耳肿、喉痛之症,粗工不识,鲜不以为阴虚火旺也。


可见,阳气过于虚弱,阴寒之邪就会过剩,就会逐渐沉降,积聚于下,造成「下寒」;同时,肾脏之中的元阳(命门之火)不能鼓动肾水上升,心火得不到肾水滋养,就会「上热」。


2、肾阴亏虚


肾阴亏虚,就没有足够的物质基础来实现「上济心火」这一生理功能,并且身体还会呈现「电量不足」的状态,这么一来,上热下寒也就不足为奇了。


3、心阴不足/心火偏亢


心阴不足与心火偏亢往往是同时存在的。火性炎上,心火偏亢,就会「上热」;同时,心火失于下降,就无法温煦肾水,就会「下寒」。


我们再来看道路的问题:


1、中气不足


在身体的圆运动中,火要下降,水要升腾,必须有一个力量来推动,这个力量就是中气,它是气机升降的关键。


中气由脾胃所生,脾胃虚弱,就会中气不足,继而脾气不升、胃气不降——肾水无法借助脾气的升发,向上升腾以济心火,人就会因心火亢盛而出现红肿热痛、心情烦躁等问题;同时,心火无法借助胃气的下降,向下沉降以温肾水,人就会因肾阳不足而畏寒、痛经、腹泻、下肢寒凉等。


2、湿阻中焦


火往上走,寒往下沉,中焦不通,就会「上焦火,下焦寒」。常见的就是湿阻中焦,堵塞道路,导致心火不降、肾水不升,自然水火也就无法既济了。


对付「上热下寒」的两个方法


1、柴胡桂枝干姜汤


同时清热祛寒的方子就是千年古方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黄芩天花粉可以清热;桂枝和干姜温散寒气、补阳气;天花粉生津止渴;甘草配合桂枝和干姜,温阳气注意:不同的人,上面的热和下面的寒比例是不一样的,所以无法给出一个适合所有人的药方用量,用药请遵医嘱)


图源:摄图网


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的是上热下寒、半表半里之阴证,为六经之少阳兼有水饮内结证;有上热(头汗出,口渴,心烦),有下寒(微恶寒,手足冷,心下痞,口不欲食),有饮停津结(小便不利),有半表半里的特殊热型(胁肋微张)。


2、上热下寒,宜艾灸


上文说了,上热下寒的本质在于「真寒假热」或「阳不归位」,这就提出了两点要求:一要补阳,二要潜阳(就是把阳气拉下来)。


有些上热下寒体质的朋友服用补品后,往往加重了上火症状,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就是因为单纯地补了阳,但没有把阳气拉下来,阳气没有归位,不但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反而会坏事儿。


图源:摄图网


既能补阳又能潜阳的方法就是艾灸:


  一则,上热下寒出现的火是虚火,说明体寒,而艾灸擅治疗虚寒之症,非常适合;


  二则,把阳气拉下来的直接的方法就是多灸腿;


  三则,艾灸可以阴阳同补,既能补阳,又能滋阴,还能祛除寒湿瘀,消除中焦瘀阻,同时补足中气,帮助脾升胃降……这些都在推动心肾相交。


这样艾灸:补阳潜阳,双管齐下


  第1步:打通中焦


打通中焦,祛除湿寒,补足中气,让上下气路畅通,这样火才能下行。否则,艾灸之后,火全堵在上面下不来,上火症状会更加严重。


方法如下:


首先,如果上火症状严重,先艾灸膏肓,将阳气引到胸腔;


接着,重灸关元——关元为元阴元阳之气闭藏之门户,艾灸关元能使命门真火充盛,元气得到补充,真元就会恢复「藏而不泄」的功能,会主动将散在外面的热量收回来,上火的症状就会逐渐消失(将关元和中脘一起艾灸,还可加快驱除阴邪的速度);



再次,中焦不通重在调脾胃,像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太白等都是常用穴,脾气虚,可加灸气海;脾湿重,可加灸阴陵泉、丰隆、解溪等。



  第2步:引火归元


对于上热下寒引起的虚火来说,需要把它引到该去的地方——下肢


这时可通过灸下焦及腿上的穴位来引火,常用的有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涌泉等。腿部暖了,经络通了,上焦的火就下来了。



需要注意的是:脚心的涌泉穴应当放在最后灸,而且不可缺少,这样做才算是让「引火归元」这个过程彻底完成。


此外,建议在艾灸前,用艾叶煮水泡脚,边泡脚边双手搓后腰,效果更佳。泡完之后,再搓脚底的涌泉穴,既能滋养肾水,又能补阳。



点击 ☟ 标题

 超级好用的“滚蛋疗法”,可解决孩子太多问题!

 脾胃不好的人有一个妙法,可以多吃土

● 中医:清粥小菜,价值连城

 一位医生痛述:“体检”是怎样把正常人“干掉”的?

●  语言会创造出疾病,也能治好疾病;语言能让你陷入痛苦,也能让你离苦得乐

●  解惑中医 : “气”是中医的灵魂

●  人体穴位与天体对应的奥秘

关注我们  使命必达:
本平台宗旨是指引朋友们同修共证生命健康实相,让有缘人生得有道,往生有尊,活得自在!为大家提供健康、摄生、养性、食疗、行法等实用知识普及。现代人的️迷茫、焦虑、抑郁,问题少年、伴侣关系紧张、亲人关系不和、各种身体疾病等背后,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很多人“潜意识地”承接复制了家庭中上一代或前几代的“问题模式”、“命运模式”、“疾病模式”并且在无意识中向下一代传递着,越来越多的疾病状况是显化潜意识的重要表现。找到疾病背后的原因,根治疾病当下的痛苦,是每个倍受煎熬的生命迫切的需要守护自己!守护家人!广种福田!感恩每一位读者联系我们:微信13810949871

水火既济方平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