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诊疗过程中,医生和病人的哪些表现属于“不规范”?

2015-08-27 大肠外科|蔡三军 海上柳叶刀


刀先生按:快人快语——连规范都没做好,竟然已经在谈什么精准化、个体化……这都是扯淡!


何为规范?诊疗规范是医学发展到一定时段的产物,是规范医疗诊治行为、减少诊治失误的最佳指南。


本人认为,当前国内大肠癌诊疗中的不规范现象非常严重。


这种不规范,表现在多个方面:


譬如术前检查不全面,致使治疗计划失误;

手术切除范围清扫方位不足或过分;

患者与家属对医嘱不依从;

随意变更药物剂量与疗程;

对于少见的特殊病例没有“规范”可依,医生便“凭经验”行事等等。


而现实情况是,很多地方连规范都没做好,竟然已经在谈什么精准化、个体化……这都是扯淡!


要我来说,比如Ⅲ期的肠癌,照着指南做,五年生存率就可以提高到70%。如果连70%这个标准都还没达到,就不要成天想着是不是能改变一下治疗方式把生存率再向上提一点这种事。



为了推动规范化治疗,我不厌其烦地在各种学术会议上强调。我就是要说得大家都厌烦了,脸红了,照着做了,那就是成功。


不可否认,在肿瘤诊疗中,手术治疗仍然是一张“王牌”,但仅仅依靠手术很难提高治疗效果。毕竟只是肿瘤治疗的一个环节,或者说是主要手段之一。肠癌的治疗成功与否,绝不能以手术台上开得好坏作为唯一评价标尺,还要就围手术期和围肿瘤期处理的好坏综合判断。


这里所说的围肿瘤期处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多学科综合治疗”。




为什么这个理念出现15年之久,但真正能够从形式到实质都能做得很规范的却不是特别多?


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外科、放疗科、化疗科大夫或多或少都存在以我为中心的问题。在我眼里,治疗和诊断部门的医师们应该在大肠癌多学科综合诊治的平台上发扬“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的精神进行多学科协作。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自2005年起,成立了12个病种的多学科综合诊疗协作组。本人自担任大肠癌多学科综合诊治团队首席专家起,便积极推动此项工作的进程和发展。


现在,我们充分意识到,化疗可以提高肠癌的5年生存率,放疗可以明显改善直肠癌的局部复发率。而这些在上世纪90年代,都没被证明。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癌多学科诊治团队


最初,我们只知道手术的作用,而随后的研究显示了化疗的价值、放疗的功效,但怎样结合使用没有经验,更不了解手术和他们相互配合后,还可以产生1+1>2的效果。


以T3N0直肠癌为例,理论上应该使用新辅助放化疗作为规范治疗,但研究显示:该组患者局部复发率在肿瘤医院小于6%,因而我们大胆提出T3N0直肠癌在TME执行较好的医院和有经验医生治疗时、肿瘤距肛大于7厘米、70岁以上的患者可不先进行新辅助放化疗,使得一部分患者避免了过度治疗及其毒副作用。


如果说以上的病例太过于复杂难懂,那我再打个通俗易懂的比方——




多学科综合治疗就像平日生活中的烹饪,先放油,再加盐,还是先将菜翻炒一下再放盐,哪个烧出来的口味更好,这需要在实践中去摸索。


现在,我们在转化医学研究中获悉了其相互作用时机的把握、剂量的控制等诸多“秘籍”,进而使肠癌的治疗效果较过去“单兵种作战”时代实现了重要的飞跃。




如果说,肠癌的治疗是一场“攻坚战”,不同科室的医师则需要根据“敌人”的火力配置、地形地貌、武器配备,制定“作战方案”,规范和原则是“固定”的,但个体情况却是不尽相同,需要有针对性地安排武器运用顺序,实现最大程度的打击。


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就一定要站在战略高度上,制定作战计划,该舍弃时要勇于放弃,只有这样,才能有可能实现战役的最后成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