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青听丨“隔离”在家:年味最淡却是家味最浓


二〇二〇年二月

五日

·



今日配乐《同根

欢迎到网易云音乐,关注@共青团中央

收听更多团团推荐的歌儿



昨天,一个朋友跟我说:“因为工作的原因,我已经三年多没有好好陪过父母了。这个春节是陪他们最久的一次,没想到却是因为一场疫情。”

 

其实,我也是如此。我想,假如一定要给这场可怕的疫情找到一丁点正向的意义,那就只有——让我们“被迫”忘掉工作,多一点时间陪伴父母了。

 

对于在外打拼,很少回家的孩子来说,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和父母相处?每次想到这个问题,我眼前总会浮现出是一些电影里的画面。



1


我们总会长成自己父母的样子。
小时候我们常常会说:“我绝对不要长成我父母那样的大人。”父母在我们眼里充满了这样那样的缺点,我们不仅不想变成他们,甚至想做一份他们完全不能理解的工作。 最终,大部分人越长大,就越会像他们的父亲。而那些越来越像的部分,往往是我们曾经最不喜欢的地方。那些继承而来的东西像影子一样,贴附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 面对身体里无法摆脱的父母,我们何以自处呢?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位中年大叔,他小时候有一个成为作家的梦想,十年前,他出版的书得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文学奖,却没有给他带来真正的名气和收入。 如今父亲去世,妻子和他离婚,带走了孩子。他干着一份不太光鲜的工作,日子过得闲散又邋遢。 他讨厌父亲,觉得他没有负起一个父亲的责任。却又染上了和父亲一样的赌瘾。平时挣的钱基本都拿去赌完了,连每个月给孩子的赡养费都付不起。  到了这样的程度,他仍然认为,自己是大器晚成型的,和那个不负责任的父亲是不一样的。

面对这样的儿子,母亲依然是包容的。当着良多的面,母亲会毒舌“好歹也找点正经的工作干干”。一起下楼时遇到熟人,母亲却一脸骄傲地对熟人说:这是我儿子,小说家。 似乎每一个妈妈都是这样。当着孩子的面各种挑剔、数落,转过头去面对外人,即使孩子再落魄,妈妈也会在别人面前一顿猛夸,带着骄傲的神色说:这是我儿子/女儿。 如果说母亲的爱是显性的,那么父亲的爱往往隐藏在他严肃的面孔背后,只有某个不经意的时刻,才会悄然发现。 他在家里发现一沓报纸,报纸里的东西很沉,他顿时振作起来,满怀期待地打开报纸。是一块砚台,父亲最爱的东西。砚台四周有一圈雕刻上去的纹路,看上去很高档。虽然看不出它的价值,但还是先收归己有。 他很惊讶,自己偷走的东西并没有觉得愧疚,相反萌生了一种复仇感,这种复仇感既来自父亲将自己最珍惜的邮票变卖给典当铺,也来自对父亲将家里维持生计的生活费都输光的记忆。父亲是一个活得那么自私的男人。 他把砚台拿到当铺打算卖掉时,当铺老板却拿出了他出版的那本书,说:“这是你爸爸留给我的。他说,这是第一版,将来一定很值钱。我听说他买了书给每个邻居都发了一本。他一定很以你为骄傲吧。” 那一刻,他才了解到父亲对他的爱。 当面从不夸奖、否认孩子的梦想,背地里却偷偷地以孩子为骄傲。不知为何,父亲的爱总是这么的别扭,以至于我们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收到他们那份不形于色的爱意。

2


我们如此别扭地爱着父母亲。
 对很久才回一次家的孩子来说,春节期间与父母的相处,是进一步了解父母最好的机会。 小时候,我们天天与父母待在一起。那时我们尚还年幼,没有足够成熟的心智与他们相互理解。长大以后,我们懂得了更多的道理,或许自己也成为了父母,与他们相处的机会却越来越少了。 更何况,对于一个东方的成年人来说,对父母袒露心声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有时候话到嘴边,又觉得讲出来未免矫情,只好吞咽进去,把这份情感留在心里。长此以往,也许一生都没有机会对他们说出那句“我爱你”。 “人生路上,为何总是慢上一拍。书里这样说道。 聊天时怎么想也想不起来的人名,等到分别后,才突然想起来;打算好告诉父母的一个消息,想着下次再说吧,下一次却忘记了这件事情。这种慢半拍的错位感,总是让我们的人生充满遗憾。
我们对亲人表达爱意,总是如此地艰难。这或许就是东方人与家人相处的方式。
但那份不说背后,只要你用心去感受,总有那么一些细节,你能体会到那份稍显别扭的亲情,其实比海还要深。
被疫情困在家里的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和父母沟通。这样的团聚时刻,常常会成为一家人打开心扉的契机。

3


深吸一口气,说出“我爱你”。
每年春节前,我都会有点抗拒回家。家里的生活一成不变,与十年前二十年前,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在静止不变的生活里,父母渐渐跟不上时代,与我没有多余的话可聊,每次开口,都止于最客套的问候。
 “吃了吗?”“吃了。” “多穿点。”“知道了。” 每一个生拉硬拽的话题中间横陈的沉默,都在提醒我:父母和我正在渐行渐远。
回家的火车上,我在手机里记下了要和他们聊起的话题,希望面对他们时少一点沉默,多一点沟通。 但那些话题,两三天就说尽了,剩下的依旧是以往的相处模式:操劳的母亲在琐碎的家常上一再唠叨,沉默的父亲像我不在家时一样做着自己的事情。 大年初三那天晚上,父亲抽烟时难得地叫上我一起。我们在阳台上尴尬地坐着,一言不发。我假装好奇似的盯着挂在晾衣架上的,还没吃完的腊肉,余光其实在偷偷地瞟着父亲。 他眼见着胖了。在我儿时的印象里,他还是个瘦弱的,脸庞略显青涩的男人。近几年来,父亲长出了啤酒肚,眼角的皱纹也深了不少。 
这么多年来,父亲对我说过什么心里话吗?我突然想到这个问题。回忆了一圈,好像仅有的一次,是多年以前,他在同学聚会之后喝大了,回家躺在床上,大笑着对我们复述餐桌上的笑料和聊起的往事。 说着说着,他突然停顿了许久,对我说:你听着,改变世界的年龄是30岁。然后便睡了过去。 第二天我问起来,他矢口否认说过这样的话,但我一直都记在心里。 香烟燃尽之时,我鼓起勇气,决定对父亲说一句“我爱你”。我盯着烟灰缸揣摩了很久,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说出那句话呢?这时,父亲掐灭香烟,转身回屋里去了。
我暗自松了一口气。紧接着,深深的伤感又一次擒住了我的心。果然还是慢了一拍。 我们对父母的爱总是会慢上一拍,有太多太多的顾虑和难为情,阻拦着我们对父母说出那句心里酝酿了多年的真心话。 我想,只要我当时再深吸一口气,或许就可以跨过那份顾虑与难为情。 疫情结束,再次离家之前,我希望你也能再深吸一口气,对父母说出那句“我爱你”,不要把遗憾带到下一年的春节里去。

周六、周日主播投稿邮箱:

tuantuanfm@163.com 

发送内容:个人简历+音频小样

邮件标题请注明“青听-主播”


陪你·成长


2020年2月5日 星期三
疫情结束再次离家之前我希望你也能再深吸一口气对父母说出那句“我爱你”


编       辑|胡   娜(团云南省委)

校       审|吴   笛

值班编委|景   临

陪你青蒋佳林(辽宁大学团委) 

编       辑|胡   娜(团云南省委)

主       播|丁依依(洛阳定鼎门遗址博物馆讲解员)

制       图|胡   娜(团云南省委)

剪       辑|杨   超(中国中铁二局团委)

投稿邮箱|tuantuanFM@163.com

来       源|微信公众号“书单”(ID:BookSelection)

作       者|轻浊

图片来源|摄图网

▼点击,今晚想多陪陪你~

▼点击,大家都爱的10w+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