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8年8亿!把贫困家庭学生送进校门

来源: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国青年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希望工程实施30周年的寄语中,充分肯定希望工程帮助数以百万计的贫困家庭青少年圆了上学梦、成长为奋斗在祖国建设各条战线上的栋梁之材。来自沂蒙老区的李文超就是这数百万中的一员。
 
图注:困难家庭的孩子们努力学习,通过教育改变命运
 
8年前,山东临沂市沂南县农村的李文超考上了坐落于美丽海边的烟台大学。“那是我憧憬了很多年的高等学府,但是家庭的拮据让我望而却步……”

当李文超的家庭在举债和放弃之间徘徊犹豫时,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帮他圆了大学梦。李文超说,这“改变了我的一生。”

2006年共青团中央所属中国青基会发起“希望工程圆梦行动”以来,在各级团组织的指导和协助下,在贵州茅台集团等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下,连续8年累计捐资8亿多元,资助了全国近九十万名来自贫困家庭的优秀学子圆梦大学,覆盖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国铁路系统。
 
图注:受“希望工程圆梦行动”资助的大学生

带着梦想从容启航


多年来,“希望工程圆梦行动”专注于资助当年考入大学的贫困家庭学生,为他们解从家门到校门“最后一公里”的燃眉之急,与国家的大学生资助政策形成了紧密互补,织密了困难家庭学生资助的保护网。有了这项资助,贫困家庭的孩子们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在圆梦象牙塔的路上,不再有任何顾虑和牵绊。

2015年高考,来自新疆精河县八十三团九连的李旭光,以博州理科第一名的身份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录取。

喜悦之余,李旭光也渐渐开始为上学的费用担忧。收到通知书,李旭光第一时间申请了北航的学费减免政策和助学金,但从边陲小镇到祖国首都,一笔不菲的路费和入学费用依然横在他和梦中的校园之间。李旭光的父母下定决心,砸锅卖铁、东借西凑也要凑出这笔钱,让孩子去北京。李旭光自己也四处联系暑假打工的岗位。

没想到的是,拿到录取通知书没几天,李旭光便通过希望工程的“直通车”收到了“希望工程圆梦行动”的资助。“百感交集于脑海,思绪万千在心头,我想到了那些曾经帮助过我的人,不论是在金钱上给予资助还是在精神上给我鼓励,他们带给我的温暖使我飞翔的翅膀,让我在逆境中飞的更高更远。”

种下希望的种子,便有了感恩的心。进入大学后,李旭光一直在想,能否做一些事,帮助像他一样的农村孩子,让他们离梦想更近一点? 

了解到了外来打工子弟中很多孩子因为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成绩不理想。李旭光组织策划了“北航的大朋友”公益活动,带领外来打工子弟学校的小学生参观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和北航校园。

“我希望通过参观航空馆,引起他们对科技的兴趣,对知识的向往。漫步在大学的校园中,让孩子们能够感受到大学的氛围,体验大学生活,鼓励他们努力学习,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

当初,“希望工程助学行动”为自己点燃希望之光,后来,李旭光总是在努力着尽己所能,把这份爱的能量传递给更多有需要的人。

 “被需要是一种幸福,我们应该更加努力的去服务社会,为更多的人送去温暖,让更多的人看到希望。”李旭光说,不管以后工作在什么岗位,他都会继续把公益当成一种习惯,给困境中的人以帮助,给黑暗中的人们以温暖。
 
图注:2007年,满载1200名贫困家庭学子的“圆梦号”爱心专列到达北京时的情景

树起成才报国之志


在热心公益之外,李旭光更是刻苦学习,将他从小对航空的热爱化作求学前进的动力,从大一刚入校专业倒数第三一路冲进专业前三十。

“在北航四年的学习让我对航空发动机的感情更加深厚了。”李旭光表示,作为新一代航发人,赶上了最好的时代。“我所要做的,就是踏踏实实的做研究,画好每一张图纸,做好每一次实验,让自己的能力能够跟上航空发动机发展的步伐。以后在工作岗位中能够更好地为航空发动机研制贡献力量,让中国飞机早日装上‘中国心’,让我从小到大的梦想能伴着她一起飞翔!

来自滇西北高原明珠泸沽湖畔的普米族小伙龙佳扎西,2016年大学毕业后,选择参军入伍,成为了武警云南省边防总队一名光荣的边防卫士。2019年,他转业成为一名边检民警。

从校园到军营再到警营,从迷彩绿到警察蓝,虽然身份转变了,但是龙佳扎西深知,自己的职责和使命依旧不改,“我们守护的边境线依旧横亘于祖国边境一端,值得我去用一生守护。”

走村入户,主动交流。辖区村寨分散,交通相对闭塞,龙佳扎西就和同事从距离驻地最近的村寨入手,每个周末入访一个村,积极融入他们的生活。时间一久,他们在村民眼里早已不在是“生面孔”,而是经常打交道的好朋友了。

“扎西,派出所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我们不能只待在单位,有空的时候你要多出去走一走,只有走出去才会有收获。”刚到派出所,所长和他谈心时的话,龙佳扎西一直牢记在心。这些年,他也一直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走出去”的嘱托,“走出去,足迹遍洒阿佤山寨后,我收获了群众的认可,更通过这份收获,和辖区群众一起铸就了边境辖区钢铁防线,形成了军民一心,共守边防的良好局面。” 
 

图注:受“希望工程圆梦行动”资助的学子们参观四渡赤水纪念馆


传承大爱奉献精神


出生于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一个普通家庭的王永,从小家境贫寒,一家七口只有爸爸和爷爷两个劳动力。爷爷不能干重活的时候,家庭的负担全都压在了父亲的头上。

从小就树立好好学习志向的王永考上大学后,怀揣着对家乡的怀念和报答之情,他留在家乡读书,想着好为家乡的建设多做贡献。

 “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助他搭上了前往大学的直通车。“在我领到这笔钱的时候,我暗下决心,决不能辜负国家和希望工程对我的栽培,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多年后,回想那一幕,王永依然感激在心。

大学四年里,王永刻苦钻研,获得了校级三好学生、优秀团员、国家励志奖学金等一系列荣誉和奖励。

大学毕业后,王永毅然放弃了在成都外企的高薪工作回到家乡,通过招考成为了当地脱贫攻坚信息管理中心一名扶贫干部。“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敢于拼搏,顽强斗争。努力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深知脱贫攻坚任务繁重,王永还是想要为家乡的扶贫事业尽自己的一份力。

当初因为“希望工程圆梦行动”而“改变了一生”的李文超在毕业后,褪去稚嫩,脚步坚定,已经成为了南疆这片土地上千万辛勤耕耘者中的一员。

2016年7月,响应国家号召,怀揣着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勇气和激情,李文超开始了他的新疆之旅、人生之旅。

帮助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全方位服务大家外出务工、引导村里妇女就近就地就业,实现“家门口就业”……在基层的几年,李文超感受到身边干部为民办事的作风,也深受影响和带动,与群众打成一片。

2018年9月,李文超被组织提拔为英吉沙县城关乡人民政府副乡长,成为一名年轻的副科级领导干部。如今的李文超,已经在那里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认识了自己的维吾尔族“阿卡”(哥哥)和“阿恰”(姐姐)。

有幸成为援疆队伍的一份子,在李文超看来已经是莫大的荣幸。“我将踏实向学长学姐努力学习,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像大漠胡杨、戈壁红柳一样,扎根这片热土。”

正因为有“希望工程圆梦行动”的助推,像李文超这样从贫困家庭走出的优秀学子才得以顺利完成学业,以自己所学,树立报国之志、弘扬奉献之情。

图注:中国茅台·国之栋梁希望工程圆梦行动

2012年,中国青基会与贵州茅台集团共同开展“中国茅台·国之栋梁—希望工程圆梦行动”,9年来,贵州茅台集团累计捐赠8亿元,帮助16万名贫困家庭学子圆梦大学。2017年,围绕党中央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任务部署,双方合作开展“中国茅台·国之栋梁—希望工程圆梦行动”三年公益计划,以“三区三州”等脱贫攻坚主战场为重点地区,优先用于实现共青团十八大提出的资助 10 万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的目标任务,每年资助的2万名贫困生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子女占85%以上,覆盖了90%以上的未摘帽贫困县。

第三方专评估指出,从项目运作来看,“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建立起了明确的资助对象选择标准,并依托共青团与青基会系统进行双重审核与确认,高效、准确完成了资助选择与资金发放;从资助效果来看,圆梦行动助学金的发放首先解决了资助对象因家庭经济贫困造成的“入学难”问题,解决了学生从家门到正式进入学校过程中的路费、杂费及部分学费、生活费。 

“天行健,谌谌企业定厚德载物,驰名中外;地势坤,莘莘学子当自强不息,展翅翱翔。”这首《栋梁赋》,饱含了受助学子对社会爱心和希望工程的真情,也蕴藏着胸怀理想、成才报国的磅礴后劲。

为青少年提供新助力、播种新希望,共青团、青基会将携手公益伙伴,广泛开展社会动员,把助学育人的事业继续进行下去。
 

扫描图片上的二维码
定制标准版团旗、团徽,下载团歌

编  辑丨贺雨妍(中建五局团委)
校  对丨吴 问
校  审丨王殿祎 
值班编委丨景 临


猜你喜欢

点亮“在看”,点燃希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