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江口丨缘何一再“重返芥子园”

兰轩评 兰溪发布 2024-01-19


“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三百多年前,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写下的这句话,充满了对“文艺作品如何才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的思考和体悟。


好的文艺作品,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11月27日,为期两周的2023第二届李渔文化周在兰溪开幕。作为系列重要活动之一,当天,“重返芥子园”书画院藏品展在芥子园书画院展出。这也是兰溪又一次举办“重返芥子园”活动。


自1998年以来,兰溪已举办了10多场“重返芥子园”活动。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要一再“重返芥子园”?



(一)


提到芥子园藏品,不得不说李渔倡编的《芥子园画传》。面世三百五十多年来,《芥子园画传》一直是中国画临摹的范本,涵养了一代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



因为《芥子园画传》,李渔的私家园林芥子园由此成为了文艺界人士的敬慕之地。


兰溪的芥子园自1989年复建开园以来,俄、美、英、法、日、韩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术团体、专家学者及国内知名人士,带着对李渔的敬仰之情,寻梦兰溪。


中国红学研究会会长冯其庸曾写诗赞道:“顾曲精微数笠翁,名园小筑亦神工;只今移向兰溪去,好听秋江一笛风”;著名剧作家杜宣留下了“常读笠翁句,心怀芥子园,今朝寻旧迹,喜见建新垣”的赞誉;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写下了“人间妙曲胜过天上,绣口锦心一代绝唱”。著名昆剧家俞振飞、学者陈从周、美术教育家周沧米等大批名家,也都为芥子园留下了艺术瑰宝。


就连晚清最后一名秀才、苏东坡后裔苏局仙老人,在病逝前还以110岁高龄为芥子园题写了匾额。十年后的2001年,他的儿子专程为寻访芥子园和父亲的绝笔,找到兰溪。


郎静山以103岁高龄,在芥子园内举办“百龄百幅摄影作品展”;新浙派人物画领军者方增先用时一个月,在芥子园探索求变革、图创新的艺术实践之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李渔为后世留下了许多文化瑰宝。李渔的作品《芥子园画传》及李渔文化中独特的美学思想、人文精神,对当代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


对于李渔,最好的纪念就是传承他的文化精髓。从这个意义上讲,重返芥子园,即是致敬传统文化的生动实践。


(二)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对兰溪而言,李渔文化不仅是一张“金名片”,而且也承载着兰溪的文化自信。


傅永福摄


四川大学美术学院原院长、教授林木曾这样评价芥子园。他说:“芥子园是推动近代中国画发展的源头,她的面前,还有这么美的一条江,孕育出博大精深的水墨文化。一园一江,很珍贵。我们来这里,就是来寻根问祖,追溯她的源头的。”


千百年来,自信、优雅、从容的兰江,孕育了书画艺术不绝的香火。除了李渔,唐代诗书画三绝贯休,明末清初“篆刻之父”东皋心越,当代“集锦摄影”开创者郎静山,无不是具有兰溪标识的文化符号。


沿着这江水墨,还走出了童子风、夏家丞、柳村、吴湘等前辈名宿,走出了吴奇峰、童兆源、蒋跃、朱峰、蒋英坚等兰溪籍美术家,更走出了“新浙派人物画”奠基人与推动者方增先,画家陈军……


很多书画名家也都和兰溪结下不解之缘,吴冠中绘就了《兰江秋色图》,张浩、尉晓榕、田源、韩璐合创了《兰江秋韵图》。


1998年,芥子园书画创作楼建成。时任浙江省文联主席张浩等在考察芥子园后,首次提出“重返芥子园”的概念。


同年11月,浙江省美术家协会芥子园创作基地揭牌成立,首场“重返芥子园”中国画名家作品邀请展隆重开展,曾宓、张浩、张华胜、赵延年、柳村、何加林、田源、张捷、蔚晓容等一大批名家作品参展。


之后“纪念李渔诞辰400周年名家书画展”“中国画名家作品展”等高端活动不断登场,聚集了赵无极、方增先、吴奇峰、吴涛毅、马锋辉、梁平波等100位名家作品。


重返芥子园,就是坚守文化自信的情感表达。


(三)


在传承中创新发展李渔文化,是兰溪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文化遗产保护、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


2018年12月,“重返芥子园”推出了“珍本芥子园画谱展”和“中国画学术研讨会”。大批高校、美院的教授学者汇聚一堂,共襄盛举。已是76岁的著名画家郑竹三老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重返芥子园,就是文艺复兴,重返艺术创作的原点,回炉再造艺术家的心画魂,获得艺术生命的重生;在回归传统的基础上,为这个时代创造更多艺术精品,这也就是我们这代人的任务和使命。”



长期以来,兰溪始终把文化作为城市和产业转型的动力源泉,植根传统、尊崇经典,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芥子园书画院、方增先艺术馆先后挂牌,芥子园实现改造提升,“书有兰亭,画有芥子园”的“水墨兰溪”文化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芥子园日益成为广大书画艺术家的寻根之地、交流平台。


故土寻根,必然会产生“连根”效应。今天,芥子园书画院的这些藏品,不仅仅是致敬传统文化,坚守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更是利用李渔文化周举办首批藏品展的初衷:敬畏传统、景仰前辈,在致敬传统文化中不断唤醒文化自信,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发展,引领更多的艺术家以芥子园为精神领地,重返艺术传统,重归艺术本源,通过不断回炉再造,唤醒历史记忆,担当文化复兴重任,增强文化认同,推动李渔文化的价值传播。


重返芥子园,是兰溪创新文化发展的力量根基。


共鉴李渔文化之美、共谋文化传承创新、共促文明交流互鉴,这或许是兰溪一再“重返芥子园”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来源丨兰精灵客户端编辑丨陈婵
一审丨龚献 赵倩二审丨陈丰 丁嘉露

终审丨徐文相

11月热门推荐(136)

兰溪“新地标”,开馆试体验!

 鼓励一下小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三江口丨缘何一再“重返芥子园”

兰轩评 兰溪发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