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1年7月14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48岁高管失业求助市长,中年人只能跪着就业?

白晶晶晶晶 冰川思享号 2021-07-01
人到中年,更常见的状态是,举头望房贷,不敢裸辞,低头看赘肉,不敢裸聊。



冰川思想库特约研究员 | 白晶晶


人到中年,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失业未失婚,有二胎无二职(第二职业)。


最近,一封写给上海市长的求助信火了。个中逼仄,让中年人感同身受、瞬间破防。



01

虚弱的老中产


按作者自述,他是个老“白骨精”了,20多年的大好青春,都奉献给沪上知名外企。


前几年,他响应国家政策生了二胎,家有两家“建设银行”(一个男孩上高中,一个男孩幼儿园),教育开销可想而知。自2018年离职后,经历创业失败、求职艰难,现在靠失业金度日。


当然,网上不乏质疑声,认为求助信是渲染焦虑的伪作。理由是,顶着沪上精英、外企高管名头的Old Money一代,都在忙着凡尔赛,哪会苦水连连。


开出50万年薪雇清华毕业生当家教、家里保姆司机一应俱全、一年拿出百万实力“鸡娃”……像某大厂高管夫人那样,活成一朵“人间富贵花”,这才是人民想象中的老中产。


▲求助信内容(/网络)


可是,这封48岁上海失业男的求助信,似乎揭开了中年危机的画皮——


房产红利蛋糕,并不是人人都能吃到。自封“正黄旗”的北京老阿姨,也没有二环十套房,还挤在公交车上和外地人“撕X”。


一旦习惯了体面人的生活,中年遭遇职场淘汰,又怎么拉下脸来把日子过得节俭?表面光鲜的袍子之下,中产的日子格外虚弱、异常拧巴。


这几年,一边是25岁就自诩中年,中年危机的时间不断提前,年轻人身体不敢躺平嘴上抱怨连连,一边是舆论场对这种心态高度警惕,拼命想把年轻人扶起来。


比如,王耳朵先生写到“35岁那年,雷军厄运连连,王兴经历百团大战,从‘死人堆’里爬出来,张文宏想着辞职离开上海……”


又比如,远方青木写到“35岁中年危机是人为制造出来。按七普数据,一半中国人已经大于35岁了,难道都没工作?”


个案是个案,心态是心态,趋势是趋势。综合在一起,才决定了世界的一体多面。


▲网传截图中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回复(/网络)


正因如此,人们既能看到自称48岁外企高管失业男,搬出报国无门的大旗,讲述大龄职场资深人士的失落,也能看到70后大叔转行,从私募基金经理变成滴滴司机,自嘲中年人只能务实。


19岁的马云,应聘不上肯德基的服务员,35岁却能带领十八罗汉创立万亿商业帝国;19岁的小镇青年,冲出重围考上985、211,却在35岁被996的大厂结构性优化……这就是人生的参差。


人到中年,更常见的状态是,举头望房贷,不敢裸辞,低头看赘肉,不敢裸聊。人们更该关注的,不是少数金字塔顶尖的逆袭,而是更多平凡中年的生存窘境。



02
人才VS人柴

记不清从哪一年开始,大学毕业生开始算不得人才。
想当初,青年学者几个字曾是多么光鲜。《觉醒时代》中,蔡元培为了聘请陈独秀赴北大任教,屈校长之尊三顾茅庐。
▲《觉醒年代》中的蔡元培(/网络)
现在的高校教师,不仅失了知识分子的傲娇,更是姿态低到尘埃里,从称谓上看,都不拿人自比了,直接降级成蔬菜“青椒”了。
或许,这也是人为刀俎我为青椒,颇有一种躺在菜板上的既视感。
读了几十年书,高校变成加工厂,读书人自嘲打工人,人才变“人柴”才是残酷的现实。
这几年,人才贬值有多厉害,之前我在《帮下药“撩”女同事?网易HR事件曝光的职场真相》一文中写过,贬值最大的不是货币,是你努力拼来的学历。
就拿复旦事件来说,姜文华数学天赋不俗,六年聘不上终身教职,说是因为教学能力不行。其实,同为数学天才,北大韦东奕的教学水平也不咋地。据说讲课枯燥,媒体实地探访发现听课者也寥寥无几。
▲现任北大数学系老师的韦东奕(/网络)
正如张五常教授评复旦事件时所说的,“在复旦这种高水平的大学,教书不好不应该是问题:转去主持一些研讨班就是。以研究为主的大学,从来是管思想的深度,不多管教书的如何好听,更不应该讲什么人际关系的。”
问题是,韦东奕的履历,是不世出的天才。姜文华更像是某个人生节点上赢过一局的普通人。人才,才能得到豁免,普通人只能陷入内卷。
大学,早不是培养人上人的地方,照现在学历贬值的速度,现在能否培养人中人都成问题。

03制造业用工荒与过剩的大学生
21世纪最贵的,是人才。这话不假,只不过,人才的标准也该变一变了。
博士,越来越不值钱。“青椒”苦读二十几年,还要在独木桥前被一遍遍筛选。那不如,从高中开始分流,与其读得头秃才把人一脚踢出校门,不如让更多人早做职业打算。
高校扩招潮之下,与其让一线城市“一块广告牌砸了四个人,三个都是大学生”,所谓高学历人才,人到中年只能跪着赚钱,不如仿效德国模式,让更多人早点成为产业工人,缩短学制学时,早就业早攒退休的本钱。
/图虫创意
国家,也是这么想的。这几年,从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到职业教育法大修,不管坊间如何视职教如畏途,国家一再强调,职教“前途广阔、大有可为”的,更是年轻人该走的阳关道。
然而,受制于“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传统观念,在家长眼中,“成绩差”“没前途”“被淘汰”的孩子才去上职校。
制造业用工荒与过剩的大学生供应,两者之间的矛盾,必须得到调和。推广职教,是中央层面下决心推动的大事。但现实中,“低人一等”的地位不变,普及职教只能沦为空谈。改变产业工人地位,是必须迈出的第一步。
通俗点说,啥时候白领、老师、护士、公务员,都以嫁/娶给产业工人为荣,职教这艘航船才有未来。
/图虫创意

2002年,沈阳总工会曾对千名国企职工做过调查,不承认职工是国企主人的占九成多,认为产业工人地位最高的只占1.64%。更有人拿98年下岗潮举例,认为那一次让产业工人伤了心。
抛去历史问题不谈,只看现在国内产业工人的地位,确实也不咋地。新华社曾报道过,有一位七获省部级科技奖的“大国工匠”,却因技术工人的身份被挡在正高级工程师门外,评不上职称。
现实中,多少“注水论文”“摸鱼学历”让伪人才风生水起,又有多少实实在在的手艺人,被一纸文凭“龙困浅水遭虾戏”?
说一千道一万,中年危机、人才贬值绝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伪概念,让更多劳动者在为稻米谋、为生活算计之余,留点职业追求、站着把钱赚了,才能有效化解焦虑。

*投稿邮箱:bcsxk2016@163.com*商务微信:bingchuanxiaobian




冰川精华


杨百万成功的那个时代,是每一个人都有梦的时代


中国,能成为世界IP生产大国吗?


大洗衣机时代,自残式变美真能逆天改命吗?


醒醒吧!文凭严重贬值,高考不再是独木桥!





汇聚思想,分享锐见

公号ID:icereview


长按二维码关注


中国传媒榜·十大新媒体

微博·最佳深度报道媒体

今日头条·财经头条号百强

凤凰网评论·年度致敬媒体

网易号·年度最佳签约作者

凤凰一点号·年度深度报道榜

新浪财经·深度思想财经新媒体

虎嗅2020年十大年度作者·实力榜

百家号·最受欢迎图文创作原创作者

传递2017自媒体盛典·年度新锐评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