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鲁迅如何度过至暗时刻?他为什么要重新呐喊?

涛哥19 涛声一久 2024-01-25

涛哥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至暗时刻,鲁迅如何度过他的至暗时刻呢,为什么要重新呐喊呢?特发一个相关视频和文章。


黑夜常常寂寞、漫长,让人绝望。 但“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如其绝望不如希望。而“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武昌首义,辛亥革命,民国成立,袁氏篡权,二次革命,宋公被刺,洪宪帝制,护国运动,张勋复辟,讨逆运动,军阀混战……短短几年,神州巨变,天翻地覆,可“狐狸方去穴,桃偶已登场”,波澜壮阔的水面下渣滓依旧泛起,似乎黑夜也依旧。


这时的鲁迅还叫周树人,时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佥事兼第一科科长。虽然这个官并不小,当年的科长相当于现在的处级,而佥事则相当于现在的副司级,鲁迅是当时社会教育司第二号人物。但这是鲁迅一生的至暗时刻,已过而立之年的鲁迅仍然是个“屌丝”,事业未兴,爱情无踪,家庭残缺。



因看不过国人麻木愚昧,而在东京弃医从文的鲁迅原希望以笔为枪唤醒国民救治国民的灵魂,如今却迫于生计做了一个“区区佥事”。他也曾希望在体制内有一番作为,“利用职权,各行其是”兢兢业业,主持设计国徽,制定字母方案,讨论小说审核标准,筹备博览会,参与京师图书馆、通俗图书馆、历史博物馆等的建设……


作为上班族有时也很忙很辛苦,比如1913年10月29日,鲁迅受命编造此年社会教育司的年度预算,同日还要拟写改组京师图书馆的建议,他在办公室里写啊算啊改啊忙了一天,不禁“头脑涔涔然”,“996”还没加班费拿也没加个鸡腿。有时候工作也很无聊,如鲁迅1912年4月6日日记中写道:“晨九时至下午四时半至教育部视事,枯坐终日,极致聊赖”。


但鲁迅在体制内并非如鱼得水,“覆巢之下,岂有完卵”,险恶的环境下又能成就什么呢。鲁迅的顶头上司夏曾佑原是鼓吹“诗界革命”和“小说革命”的风云人物,而今深知一切不可为,整日喝酒敷衍无所谓。其他同事要么赌博,要么讨姨太太,要么赏玩书画。


大家都在“佛系”、“躺平”、“摸鱼”,“莫谈国事”,“岁月静好现世安稳”。鲁迅原本对革命、共和充满期待,可“革命以前是奴隶,革命以后却成了奴隶的奴隶”,微风吹起几个涟漪又能怎样,不久就一切复原,渣滓重新泛起。


共和了,人人“咸与维新”了,可旧思想、旧传统仍在一波波地袭来。1915年,为了帮助袁世凯复辟制造社会舆论,教育总长汤化龙明确指示小说要“寓忠孝节义之意”,并召见小说股主任鲁迅传达指示。然而,鲁迅坚持自己的立场“雷打不动”,很快鲁迅小说股主任的兼职被免去了。范源濂继任教育总长后甚至提出“祭孔读经”,鲁迅坚决反对联名同事写信驳斥。结果,其他同事被排斥到外地,鲁迅因为身在重要岗位而幸免于外放。社会是如此的黑暗,反抗是如此的无力,鲁迅能做什么呢?


读佛经,抄古碑,玩古董,沉闷之余,鲁迅便坐在会馆院子里的槐树下摇蒲扇。天空看不见几颗星星,唯有冰冷的槐蚕不时地掉下来,寂寞则像“大毒蛇”一样缠住他的“灵魂”。“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用走”,夜正长,路在何方,这样绝望的黑夜到底什么时候才是尽头,心中深藏的梦想究竟还能否实现?鲁迅在“躺平”、在“装睡”、在沉默,“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


人生如果不如意,请君学学周树人。一时的失意、迷茫、绝望在所难免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忘记初心忘掉梦想。在黑夜里,在人生的至暗时刻,如果不能发光发亮,那至少还可以“不丧其志不辱其身”,爱惜羽毛积蓄羽毛,养精蓄锐守时待机。黎明总有一天会到来,羽毛丰腴者总有一天会展翅高飞。对于鲁迅而言,不久,这一天就到来了。



1916年8月,鲁迅的同窗好友钱玄同来访。同在东京听章太炎课时,钱玄同的话最多,而且爱在席上爬来爬去,故被鲁迅戏称为“爬翁”。这位“爬翁”今非昔比,现是北京大学和北高师的教授,兼《新青年》杂志编辑。


看到鲁迅桌面上的古碑抄本,钱玄同很不屑地问:

      “你钞了这些有什么用?” 
  “没有什么用。”
  “那么,你钞它是什么意思呢?”
  “没有什么意思。”

       “我想,你可以做点文章……”


鲁迅明白钱玄同的意思,他之前也关注过《新青年》杂志,如周作人所言“可是他并不怎么看得它起”。因为《新青年》刚开始虽然倡言“文学革命”,登的却是古文,鲁迅认为这有些荒谬。而且,虽然《新青年》诸位同人卖力呼喊,但应者寥寥粉丝很少“十万加”文章没有,甚至连激烈的反对者都没有。


这种寂寞是最可怕的,鲁迅想起了自己当年在东京留学筹办《新生》杂志时类似的情景,不免有些同命相怜,但依旧感到绝望。鲁迅又问: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 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钱玄同坚定地回答。



“是的,我虽然自有我的确信,然而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于是我终于答应他也做文章了,这便是最初的一篇《狂人日记》。从此以后,便一发而不可收,每写些小说模样的文章,以敷衍朋友们的嘱托,积久就有了十余篇。 ”鲁迅后来在《呐喊·自序》中如此解释自己为何答应钱玄同。


1932年,鲁迅在为《自选集》作《自序》时,对于这段往事又补充回忆道:

为什么提笔的呢?想起来,大半倒是为了对于热情者们的同感。这些战士,我想,虽在寂寞中,想头是不错的,也来喊几声助助威罢。首先,就是为此。自然,在这中间,也不免夹杂些将旧社会的病根暴露出来,催人留心,设法加以疗治的希望。


“希望”、“助威”其实都是“借口”,归根结底,重新提笔还是因为鲁迅心中的梦想在燃烧。“我也曾,躲进僻静小楼,茫茫然不知春秋;我也想,顺着春风暖江,在人海里漂游,可是这海烂的太臭,我只能逆行着,缓缓抬头,在那血雨腥风中做个旗手。”也曾失落,也曾绝望,也曾“躺平”,但鲁迅始终不忘自己的初心是打破铁屋唤醒国民。


历经千帆归来,鲁迅“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鲁迅就此加盟《新青年》加入新文化运动阵营,“从今往后就叫鲁迅”,开启了自己的“光荣与梦想”。


“鲁”是鲁迅母亲的姓,“迅”字表示自己的梦想并未中断,还是要迅捷地反抗要“立人”救国。“新青年”因鲁迅的加盟而实力大增,“觉醒年代”也因鲁迅的闪亮登场而熠熠生辉。


ps:明晚涛哥俺将在视频号直播,详细聊聊鲁迅如何度过他的至暗时刻,为什么要重新呐喊?欢迎大家预约观看,会送出涛哥俺新书《我的沉默震耳欲聋》签名版:


本文节选自涛哥俺新书《我的沉默震耳欲聋:鲁迅与先生们的呐喊》,纪念《呐喊》出版一百周年,展现真实的“觉醒年代”。本书获得鲁迅长孙周令飞题字推荐,著名作家岳南作序推荐,著名学者丁帆、许纪霖、张梦阳、周濂真诚推荐。敬请大家支持指教,当当京东已上市,点击下方可直接购买(当当有签名书签):最新热点文章:一个普通农村孩子四十年,很多感慨非常不易!
让鲁迅回归鲁迅,让群星璀璨的“觉醒年代”重现鲁迅与胡适为何分道扬镳?胡适诞辰132周年我的沉默震耳欲聋对当下人文社科的七个呼吁“征友”启事:新年与优秀的你前行

  

观文化万象,听时代涛声

有思想、有态度、有品位

长按以上二维码即可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鲁迅如何度过至暗时刻?他为什么要重新呐喊?

涛哥19 涛声一久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