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何我们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科学也难以解释!据说,几乎每个人都会遇到过

Masir123 科学羊
2024-08-22

大家好,我是科学羊🐑。


我们是否都有过这样的体验:正在经历某件事情时,忽然感觉曾经经历过?初次到访某个地方或遇见某个人,却感到似曾相识。


这种现象被称为“既视感”(Déjàvu),引发了无数人的好奇和猜测。



什么是“既视感”?


“既视感”一词来源于法语“Déjàvu”,意思是“曾经见过”。


这一概念在19世纪末由法国研究者埃米尔·波拉克首次提出,但他并未深入研究其本质。


尽管如此,因为人群的广泛性,所以对“既视感”这一现象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在中文里,与“既视感”最接近的词就是“似曾相识”。


这种感觉的出现通常令人困惑,许多人会将其归结为曾经梦见过,甚至认为是时间轮回或多重宇宙存在的证据。


也有一些人认为,这不过是大脑的一个小小玩笑,也称为神经错乱🤪。


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既视感”的出现呢?


我们熟知的著名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提出,本我(ID)是我们心理结构的最内核,代表着最原始的冲动和欲望,潜藏在我们的潜意识中,而自我(EGO)则是心理结构的中间层,负责压抑本我的冲动。


他认为,当我们经历“既视感”时,是无意识的幻想在提醒我们它们的存在。


这些幻想平时被压抑,但当环境中的某些线索触发它们时,它们便会渗透到我们的意识中。


精神分析学派的另一位大神荣格则提出了“集体潜意识”的概念。


他认为“既视感”可能源自人类集体记忆的存在。


这些记忆碎片通过代代相传,最终在某些特定情境下被个体体验为“既视感”。


他在非洲旅行时,看到一个瘦削的黑人靠在长矛上,顿时感到一股强烈的熟悉感,仿佛回到了几千年前的故乡。他认为这种体验表明了“集体潜意识”的存在。



 “既视感”的现代分类


现代心理学认为,“既视感”可分为三种类型:


1、已经经历某种场景似乎在某个时间经历过。这种情况最为常见,感觉强烈且细节清晰,不仅包括视觉,还包括听觉、嗅觉等。这种感觉通常持续几秒到几十秒。

   

2、已经想过某种感觉似乎曾经有过。这种体验不同于具体场景,更像是一种久别重现的感觉,通常在极端情绪下出现。


3、已经拜访到达某个陌生地方时,感觉非常熟悉,仿佛曾在此生活过。这种体验较为少见,但更为神奇。


大多数人只经历过其中一种或两种,只有极少数人经历过全部三种。


要理解“既视感”,我们需要了解记忆的运作机制。


记忆与情绪密切相关,情绪激动的记忆更容易转变为长期记忆。回忆过程类似于重建而非读取。大脑中的神经元连接若长时间不用,会变得松散,导致记忆被遗忘。


然而,这些被遗忘的记忆并非完全消失。当生活中的某个情景重现时,这些记忆可能会被激活。


法国作家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中描述道:“成年后一块玛德琳糕点的味道,裹挟整个少年时代的记忆汹涌而来。”这形象地说明了记忆的重建过程。


记忆的另一个问题是“错觉记忆”。记忆在反复回味后,可能与事实大相径庭。


例如,有人因误将电视采访中的人认作袭击者,形成了错误的记忆。


记忆的再固化过程类似于编辑文档,当新信息被整合进旧记忆时,新的记忆可能会覆盖原有记忆,导致错误记忆的产生。


那么,实验心理学的解释怎么解释?


实验心理学家爱德华·铁钦纳认为,“既视感”可能是知觉过程分裂的结果。


在完全知觉加工之前,或许已有一个快速的无意识加工,当前的知觉体验与较早的印象相匹配,产生熟悉感。


这种分裂可能源于外界干扰或心理状态变化。


环境中的相似性也可能诱发“既视感”。


例如,我们在朋友家中,尽管没有见过任何具体物品,但整体布局与曾经住过的地方相似,也可能引发这种感觉。


一项研究显示,参与者容易将一些相似场景误认为是曾经去过的地方,这或许是因为教室和图书馆等日常场景的布局大多相似。


专门研究“既视感”的学者霍曼斯认为,这种感觉并非凭空产生,而是大脑中已有记忆被激发。


原始情景以碎片化的方式存储在脑海中,虽然无法完全提取,但某些熟悉片段可能成为“既视感”的来源。


另一个理论“传输延迟论”认为,导致“既视感”的是我们自己,因为感受到的事件可能发生在0.1秒前,短暂的时间差让我们误以为事件已发生过。


有时,仅仅是想象一件事,在未来的某一时刻,这个未曾发生过的画面也可能让我们感到熟悉。


例如,曾经读过的小说中的场景,随着时间推移,记忆重现时可能被误认为现实经历。


美国华盛顿大学的亚基拉·康纳认为,大脑时刻在寻找事物之间的联系,当有了记忆,大脑便会忍不住回忆。


但在极端情况下,可能会分不清现实和回忆。英国曾报道过一名23岁的青年,他的“既视感”严重影响生活,无法看电视或读报,因为觉得这些事情都已经发生过。


结语


虽然我们仍未能完全解释“既视感”的原因,但多角度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野。对于这种神秘的体验,或许是记忆的重建、错觉记忆、知觉分裂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无论如何,“既视感”让我们对大脑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激发了人们对自身意识和记忆的探索热情。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或许能揭开“既视感”的神秘面纱,进一步了解人类大脑的奥秘。


好,今天就先这样啦。


科学羊🐏  2024/06/11

祝幸福~



「感恩关注,科学羊持续为您带来最好的科普知识」



往期推荐



火星的蜘蛛,冥王星的蜗牛,这些探测器传回诡异照片,难道真的证明外星有生命?

你信不信?轻飘飘的一张薄纸折叠42次,就可以从地球到月球!

晚上不用开灯,参宿四爆炸后亮度将超过满月,或将维持半年的时间

如果你还不知道这个数学定理,想用数据造假的话,你就死定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科学羊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