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江特色村寨 | 加翁,绝壁上的神宫

掌上从江
2024-08-26

绝壁上的神宫加翁苗寨(莫晓树摄)

清晨,从月亮山腹地的加鸠镇政府所在地向西面望去,常常会看到令人惊奇的一幕,群山之中,晨光之下,白雾之上,隐隐约约地浮现着一个村庄,木屋井然,炊烟袅袅,这便是加翁苗寨,一个建立在悬崖之上的苗族古村落。每当山谷中的晨雾腾腾而上,加翁便如坐落于云雾缥缈之巅的天宫,甚为神奇。加翁苗语称鬼神为“虾”,“翁”在苗语里为“陡峭”“悬崖”之意,“虾翁”便是“鬼神居住在悬崖峭壁上”。后人将苗语“吓翁”标注为汉语“加翁”。

加翁民居

加翁是加鸠镇的一个行政村,辖加翁、党丢两个自然寨,2021年底共301户1216余人。所谓“十里不同音”,以加翁为坐标,西南方向与东北方向村寨的语言、音调有明显的区别,人们交流也存在一定困难,唯独加翁的苗语与这些村寨都不同,却能与人轻易交流。这与加翁处于这些苗寨中心的特殊地理位置分不开。

从加翁的古歌里,可以复原先祖的迁徙足迹。不知多少年前,加翁先祖率族人一路沿都柳江而下,在今天停洞镇都柳江西岸的九曰一带停留,其间在山上遇见一位美丽善良的女子,其中一位先祖与其因爱而结合。此举却遭受到当地人的强烈忌恨,意欲进行围剿,先祖只得携妻子和族人连夜出逃,于明朝期间进入月亮山下的乌牛河河滩。此处地处低凹,四面高山连绵,形成天然保护屏障,且河滩两边水源充足,有肥美的鱼虾为生活提供食物。在此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又上迁到乌牛河东岸的山腰上。这里有一块大山突出的平地,似坐着的巨人膝盖一般,前端与右侧均为峻峭的山崖,但左侧坡面较缓,适合开垦,于是先祖决定在此定居。

云上加翁(莫晓树摄)

加翁苗寨先祖有潘、杨、田、韦、王五大姓氏,在这“绝壁上的神宫”繁衍生息。民国初年,摆道苗寨出了个叫潘故生的苗王,此人十分霸道,认为加翁姓氏太多,不好管理,责令以村寨大路为界,往上的全部为王姓,路下坎的全部为潘姓。加翁人不敢反抗,于是,杨、田两姓并为王氏,韦姓并至潘氏,自此,加翁苗寨由原来的五姓氏演变成现在的潘、王两大姓氏。

相传,加翁先民生活在洞庭湖一带时,主要以苎麻织衣,母亲们一年收成一次苎麻。随着人口递增,麻丝的需求变大,母亲们每年抽三次麻丝,后来苎麻也就一年抽三次芽。为了纪念先祖的艰难迁移,现在加翁村民每逢佳节或红白喜事皆以苎麻皮缠鱼,挂于肩背或挂于牛角上,或挂于喜品糯禾担上,以图吉利。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液,是其赖以生存的精神寄托,而加翁“鼓藏”更是既神秘又令人敬畏的一种祭祀文化,苗语里叫“诺女”。

加翁苗寨“鼓藏”食祭刺猪现场(龙梦前摄)

“鼓藏”在苗语中直译也叫“舞”。加翁古歌相传,古代苗族、壮族、侗族(古称壮侗为一家)和客家(汉)族三支族群共舞,在载歌载舞过程中发生了踩踏事故,侗家的一名舞者被踩死。为避免类似事件发生,三族聚议,以斧斩“舞”,“舞”也由此分支开来,演变成现在我们所看到的侗“舞”与葬俗吹唢呐;客家“舞”与葬俗为“清明”及设灵堂;苗“舞”与葬俗为“鼓藏”祭祀。

当族中有多人无端受病害缠身,久治不愈,苗族部落里德高望重的法师便以鸡蛋和糯禾为介推演,推算吃“鼓藏”时间和要求、规模。加翁“鼓藏”分为十三年一轮回,十五年一轮回,以及二十五至三十年一轮回。年限越久,采用的祭祀物品特别是牲口越贵重,即以“水牛”为主,猪、鸡、鸭等家禽为辅,祭祀过程严谨而神秘,程序十分讲究。人人着苗族盛装,亲友一并到祖坟祭拜,族中长者身披彩色丝织品,背双手边走边起舞,众人亦步亦趋。有的备一具“衣冠尸”,象征已故亲人,由子女抬行。

“鼓藏”现场,主人将牛牵进鼓堂(龙梦前摄)

“斗舞”是加翁苗寨吃“鼓藏”的重要环节,选定男性舞者,身着女装,面涂锅底黑灰,为的是不让逝灵认出生者面容。女生紧随其后,随芦笙曲而舞,舞步随节奏而变,舞者面色严峻,一丝不苟。“舞祭”极其神秘,观舞者人山人海,摩肩接踵。

舞罢便是宰杀祭祀牲口。必须在凌晨一刻方可进行,按照苗俗的说法,亡者只有在夜间与生者共宴,天一亮,他们便回到阴间的家。屠夫切忌临场胆怯,否则导致祭祀牲畜不易断气,惹列祖列宗生气。期间,一律不许出现吵闹声,若有人在此刻摔倒,轻者则大病一场,重者可至死亡。仪式结束后,把水牛头领回家供奉。

祭祖完毕后,众人共聚踩歌堂(龙梦前摄)

加翁人吃“鼓藏”,是生者与逝者对话的桥梁,以此形式“齐聚一堂”,对歌共饮,既是对亡者的追念,也是对生者的祝福。苗族“鼓藏”就是一次大型扫墓祭祖,因先祖“斩舞”分支后,苗族便不再与客家人一同过“清明”,形式不再那样简单“随意”,更不存在立牌设龛祭拜之迹,这既是先祖遗留下来的祭俗,也是这个民族的符号与特征。

摆少苗寨居于一大片梯田之中,层层叠叠的梯田从谷底随山势铺排到山顶。这片梯田是加翁先祖最先开凿的,这一条条等高线是大山的额纹,美丽的外表藏不住先祖的艰辛,大山是无私的,为加翁人提供了避难的港湾,更是加翁人赖以生存繁衍的福地,再也不会被人追赶着流浪了。随着人口增多,加翁人又将寨子左侧的斜坡开垦成了梯田,加翁成为大苗山里富足的苗寨。

加翁梯田景观,俯视宛如大地“指纹”

梯田面积与形状随山势此起彼伏,最短者为一顶头蓬或蓑衣大小,最长的达数百米。加翁梯田因山势原因,缺乏足够的水源,为了保证来年耕种正常,于是一年四季都注满水,水汪汪的加翁梯田常年为人们提供了水色,别有一番美丽,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水稻收割后,把稻草捆晒干再层层堆积,冬季用于猪牛堆肥,稻茬直接泡在水中,次年三月翻犁时早已腐烂化成有机肥。加翁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在边远的悬崖上过着“富足”乐业的日子,稻鱼鸭共生更是苗家人世代耕种养殖的生活方式,真正诠释“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和谐生存之道。

加翁梯田冬景

早些年,大山里一直以木柴为原料做饭取暖,大量树木成为柴堆,严重影响了梯田的供水。如今家家户户使用电器、液化气,山里的树木迅速茂盛起来,水流更多了,梯田更漂亮了。同时,原本就植被葱郁的小村庄更显隐蔽,在红豆杉与各种古楠木的衬托下,褐灰色的吊脚楼隐约其中,待清晨雾气散去,袅袅炊烟悠然直上,左邻右舍门户里飘来春韭的阵阵清香,加翁,是加翁人安详的天堂。

加翁,依山而不傍水,却又与水有着千丝万缕的缘分,“牛角井”是对缘分最好的诠释。

相传,加翁杨氏有女嫁与田氏,两人婚后养育了众多子女,形成了自己的族系,成为田杨两大家族的骄傲。杨氏女为感激娘家的养育恩德,便将属于自己的水井作为礼物赠与娘家。耕牛是勤劳的象征,苗族人倍感珍惜与崇敬。后人为了纪念杨氏女,在井边立石碑,碑上镌刻水牛的形象,希望子孙后代具备牛任劳任怨、勤恳奉献的品质。至此“牛角井”也因而得名,保存至今。

加翁牛角古井

加翁牛角井就在公路边,井水清澈甘甜,一年四季冬暖夏凉,即使乌牛河水因涨洪而浑浊不堪,牛角井的水依然清澈甘甜。冬天“热气”腾腾,夏天清冽如冰。“牛角井”在加翁人心中已然成为了最珍贵的遗产,那是先祖的遗赠。每年到了“播秧节”,村民都要将糯禾草把点燃,将煮熟的鸭蛋和米酒携至井边祭拜,祈祷井水水流充沛,源源滋养村里人,也祈祷其庇佑族人出入平安,农作或外出做事顺风顺水,无灾无难。

月亮山区著名的加翁牛角井,外观已修葺一新

如今,家家户户皆安装了自来水,再也不需要早晚排队担水了。然而,村里凡是外出归来或者到田间地头农作,无论肩上的担子多重,路过牛角井时,都会将担子放一放,俯下身喝几大口方才离开,人的精神和力气也就来了。古井的水滋养着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们。

加翁人在农历三月初遇到好日子便过“播秧节”。各户在自家前门后院的小水沟边烧一把糯禾草,插上一株白芒草,随后扛着锄头到田间象征性地挖几锄田,表示今年农活由此开始,“播秧节”一过,村民们便可以根据自己农忙情况开展动耕翻犁了。

农历的五月初的加翁粽子节主要为了庆祝插秧顺利进行,也为了感谢家里的牛耕犁的功劳,人人都停下手中的农活休息一天,将粽子喂牛,粽叶绑在农具木犁上,祈求今年稻田丰收。

加翁的“吃新节”并非吃新米,而是玉米,以此来表示去年的谷物足够维持到今年谷物成熟,意在年年有余,五谷富足,于是在吃新这天,村民们到自家地里采摘新鲜的白糯玉米,脱粒后与糯米一起蒸熟,再打成糍粑吃。

六月下旬,玉米穗枯,水稻开枝。随着夏日气温不断上升,各种病虫害开始滋生肆虐,古时候全靠农人驱赶,“祭天”仪式也就应运而生。祭天当日,每户出一筒糯米、七块钱,用于置办祭品;将糯米糍粑放在铺好糠粉的簸箕中,与煮熟的鸡和肉类逐一摆放于“鼓堂”。祭师邀请天上的各路神仙共享美食,祈祷风调雨顺。随后,将祭品剪成块,逐一分给人们就地享用。

加翁有过苗年的习俗,时间为农历十一月底,古时吃食很简单,一只鸭或几个鸡蛋也算过了年,祖上传下来的民俗节日全当遵循礼毕了。如今,加翁苗年逐渐被春节取代。这种变化无不与食物充沛、谷物富足相关。从春节三十晚到年十五,家家户户寨寨村村互通往来,载歌载舞,把酒畅饮中可一目了然了。

如今,年轻人争先恐后外出务工,沉寂的村落在古树参天的陪伴下如巷口哨兵般坚守,年复一年,而这个古老的村庄,如同一位缄默不语的智者,在颔首含笑的迎来送往中从容不迫的面对世间变迁,在年岁更迭中守护最后的乡愁。待春节将至之时,人们纷纷返乡,清脆的芦笙响起,沉睡的村庄才又一下子苏醒过来,它像是一盏“长明灯”,为人们指明回家的路。

晨曦里的加翁苗寨,尽显祥和之象

流逝的是时光,寄存在民族血液里的文化与习俗已不单单是一种形式,它更像一种衔接过往、现在、未来的纽带。毕竟进步的是文明,不变的是情怀。加翁,而这个古老的民族,以顽强的姿态坚守生存之道,俯仰之间,便是千年。(通讯员 潘可韵)


推荐阅读

1.从江县惊现“灭绝”物种——阳彩臂金龟

2.从江“乡约村光大道”荣耀之夜,第二场周赛冠军震撼诞生!

主办单位:从江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石   敏  吴胜华

编审|袁丽娟

主编|张   琪

总编|吴德军
掌上从江
☆☆☆☆☆☆☆☆☆



从江最权威新闻资讯平台
一个有温度的微信公众号
微信ID:zscj99
............................
投稿邮箱

cjxwxcb@163.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掌上从江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