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女博士一劈四说明了什么的荒诞?

神州生气 2019-12-10

以下文章来源于晓看 ,作者晓看君

不平则鸣,但凡事关公平,不管媒体是否报道,都一定会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这就像体育比赛,划定了目标,规定了规则,大家按照这个来比就行了,能否摘金夺银,全靠个人实力。

然而如果,有人靠了投机取巧的方式来作弊,并且不受处罚的话,这对所有按照规则来比赛的人都是不公平的。不仅会影响比赛结果,也会导致人们对比赛失去信心。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赛道。如果人们对自己行业的赛道失去信心,那就会危及整个行业、甚至社会的未来。

学术圈发论文便是如此。翟天临已经成为过去时,跟论文造假的学术不端行为相关的新闻层出不穷,已经到了信手拈来的程度。最近就有三起,分别代表了三种论文造假的手段。我们来看一下:

第一位,是来自华中科技大学体育场馆的主任万副教授。他1998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体育系,获得教育学学士。2009毕业于湖北大学体育学院,获教育学硕士学位。

问题出在他的硕士论文上。中国学术不端文献查重系统显示,他的硕士论文复制比高达81.5%。也就是说,这篇文章只有18.5%是他自己写的。这篇论文题目是《湖北省普通高校篮球队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

这篇写篮球的论文,抄的却是足球论文,主要来自《山东省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学习与训练的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校足球队发展模式研究》两篇论文。

为什么说这是万副教授亲自抄的?因为在他那篇篮球论文里,到处都可以找到“踢球”这样的字眼。如果是一个专业一点的论文代写,这样的低级错误应该是可以避免的。

抄袭毫无技术含量,甚至连踢球都原封不动的照搬下来,表明了抄袭者的智商真的很成问题,绝对不是搞学术研究的料。同时也说明,当初论文答辩委员会的专家教授大概都忙着吃翔去了,连这样的错误都看不出来。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答辩委员会专家看出来了,而照样让其论文获得通过,则涉嫌放水。如果没有看出来,则说明答辩的水分太假。然而,无论是哪一种情况,评审费倒也一分不少拿了。拿了钱,而不办事,则涉嫌欺诈。

第二位,是来自上海大学的博士生柴丽杰。把他放在这里,不是因为他学术造假,而是因为他发表论文不足,达不到上海大学的要求,毕业的时候,博士论文虽然获得全票通过,但却只能拿到毕业证,拿不到博士学位。因此,他把上海大学告到了法院。

什么要把他放在这里,是因为这两天他的案子开庭,网上在热传一份“柴丽杰诉上海大学案原告辩论意见全纪录”的文件。里面提到,柴丽杰为了获得博士学位,曾经向当时的上海大学校长金东寒教授写了三封信,里面提到自己为了发论文四处找关系、花钱买版面的现象,并指出,这已经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他在信里说,自己是一个没资历、没背景、没关系的穷学生,想要在上海大学规定的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那就得四处求人、托关系、花大价钱买版面。2016年的时候,他跟姐姐借了4.4万元找到编辑要发论文,把钱交到那人手里的时候,那人还说,这点钱要发两篇论文是比较困难的。

他一边忙着写论文发论文,一边鄙视和痛恨自己,要做这样低三下四的事情。他跟记者说,“我堂堂一个书生,竟然要像做贼一样给别人行贿,太丢人了!我宁可不要这个学位,也不做贼了!”

不做贼,结果就是论文发不出,版面供不应求,价高者得,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发挥了作用。这是一个靠自己学术能力去打拼的人,最终撞得头破血流,与母校对簿公堂。他的诉讼理由是,大学把学位证书与发论文挂钩,于法无据。

第三位,是来自复旦大学中山医院的博士生李某,这就是已经传了一天的大瓜。说的是这位女博士,靠了实力而不是颜值,同时周旋在四个男人之间,实现了资源整合,优势互补。这本来没什么,完全属于个人私事,也是李博士善于利用自身资源禀赋的体现,你情我愿,不上法院。

但是这里头又涉及到了学术论文造假。原来,四个傻瓜中的一个,是年轻有为的硕士生导师,杰出青年、学术标兵。为了这位女博士,不仅离了婚,还在自己发表的5篇SCI论文中,将女博士列为共同作者。这相当于送了5SCI论文!这在学术界,等同于5颗鸽子蛋大小的钻石,价值无穷。

然而,5颗鸽子蛋到手,女博士随即将其劈腿。男的受不了,企图自杀,并留下诀别之语,这才踢爆了整个事件。

这算是最高段位的论文造假了,若非被踢爆,谁也不知道还有这种事情。不需要自己动手,只需要动动脑子,凭自己的实力,就可以让有学术能力、但却不谙世事的学术傻瓜,为自己冲锋陷阵,发论文的时候把自己挂上即可。

这三起事件,恰好说明了三种论文造假的路线。

万副教授比较老套,是自己抄,多年前还可以靠关系蒙混过关,这几年查重系统上来了,被发现的几率大增,已经不适合于时代,被淘汰了。

柴博士所碰到的,是一个已经完全产业化的论文发布市场。这几年水涨船高,价钱已经不是一般人所能企及。但风险同样很大,翟天临走的就是这个路子,结果被人发现。

李博士所做的,则是攻心大法,利用自己资源禀赋,让别人心甘情愿为自己发论文。收获最为丰厚,但也极其凶险,差点闹出人命。

之所以闹成这样,跟高校评价体系有极大的关系。论文数量,成为比拼高校科研实力的一个标志,从而导致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卷入到这场竞赛之中。压力从学校到教师,再到学生,一层层传导下来,就变成了一场畸形的竞赛。

为了在竞赛中弯道超车,运动场上各种角色铆足了劲破坏公平的比赛规则,谁也不管论文是怎么发出来的,是抄的还是买的,统统不管。学校不管、老师不管、学生也不管,以至于论文发表成了一个产业,催生了大大小小的专业枪手机构,杂志社编辑赚得盆满钵满。

《求索》杂志社原主编乌东峰严重违纪被“双开”。通报中称,乌东峰长期利用党的学术期刊阵地和职务便利,伙同他人私自大肆收取作者财物,数额巨大,涉嫌受贿犯罪。一篇论文几万元的版面费,基本已经成为行规。学术期刊,在纸媒衰落的大背景下还能逆市上扬,不得不说是个奇迹,该让世界传媒业组团来中国学习。

论文造假之风,甚至已经成为整个世界的学术丑闻。世界著名学术期刊《肿瘤生物学》宣布,撤回107篇已刊登论文,而这些论文的作者全部是中国人。数据显示,2007年至2017年间,来自中国的论文撤稿总量为2319篇,位居世界第一,每千篇论文撤稿率高达1.13。

这几年,中国早已成为世界论文第一大国。但是有质量的论文还是不足。在数量上名列第一的同时,在更加显示质量的被引用数上,却远远落在后面。

在论文数量第一的同时,中国同时也是论文被撤回的第一大国,撤稿的原因,绝大多数都是涉及学术不端。根据艾普蕾全球撤稿数据库中的30002条撤稿记录,中国学者由于抄袭和操控审稿原因被撤掉的稿件最多。上述107篇中国论文,则是由于伪造同行评议,假冒专家表扬并通过自己的论文。

表面上是比赛规则错了,实际上是整个比赛都是错的,因而参与其中的每个人都错了。片面追求论文数,导致了大量滥竽充数的论文,这些论文,除了回收变成纸浆,基本没有任何社会价值。靠论文来比拼科研能力,从而在大学排名上尽量靠前,由此获得学校发展所需要的各种资源。

这根指挥棒从根本上就错了,而且错得离谱。因此催生了各种光怪陆离的奇闻怪谈,也就不足为奇了。

(转自晓看,感谢授权)


更多原创好文,请关注本号主编、知名青年学者、作家张守涛的原创公号,观文化万象,听时代涛声,有思想、有态度、有品位,更有情怀,已有5万多读者。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长按以上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