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0年4月6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新中国(6)从斯大林到赫鲁晓夫

2017-03-05 迷雾君 拨开迷雾看世界

本公众号“拨开迷雾看世界”之三部曲由以下文章组成:

《拨开谜雾看世界(上):被篡改的历史》讲述满清为了统治需要篡改了中国人的历史;欧洲人伪造出欧洲中心论给世界人民洗脑。

《拨开迷雾看世界(中):气功,宗教和精神控制 第1篇》讲述气功出偏差的原因和邪教教主控制教徒的方法;

《拨开迷雾看世界(中):独特的视角看宗教 第2篇》介绍中国宗教和其他宗教的区别,讨论宗教政策。

《拨开迷雾看世界(下):新中国》篇幅太长,分好多集了

新中国(1)历史为什么选择了毛泽东

新中国(2)朝鲜战争是斯大林的阴谋

新中国(3)毛岸英的特权

新中国(4)金融战:从胡雪岩到陈云

新中国(5)工业化之路:犹太人、德国、苏联、中国的爱恨情仇

新中国(6)冷战是丘吉尔的阴谋 

新中国(7)从斯大林到赫鲁晓夫

苏联经济成长史

俄国银行体系的形成大大晚于欧洲。最早的信贷机构产生于18世纪中期,1754年成立了贵族贷款银行和商人贷款银行,1860年国家银行成立。沙俄的银行体系还是比较完善的。但是这期间通货膨胀反复出现,卢布从铜币变成银币,从银币改为纸币,再从纸币定为金币。每一次货币改革都是为了应对恶性通货膨胀。

1897年,沙俄建立了金本位,金卢布一度非常坚挺。但是一战的爆发迫使沙俄放弃了金本位。俄国一战花了670亿卢布,25%来自税收,国债融资23%,贷款(主要来自英国)占了29%,剩下的就靠印钞。1914年到1917年卢布流通量增加了15倍,物价也涨了15倍。

十月革命后苏俄拒绝归还英国人的贷款,这是一战英国欠美国战争债务的重要原因。此后14国联军和国内叛军进攻苏维埃政权,苏维埃政府发行苏维埃卢布,同时不得不采取战时极端措施,强制征收粮食和全部资源,采取配给制。3年战争打下来,苏维埃卢布彻底失去了信用。1913年到1921年,俄国物价涨了4.9万倍。

1921年苏俄获胜了,但是国内经济崩溃,商品奇缺,饥荒遍地。为了渡过难关,列宁开始新经济政策。1921年10月,苏维埃国家银行重建。

1922年4月至5月,苏联参加了热那亚会议。前面的文章新中国(5)工业化之路讲过,就是在这次会议期间同病相怜的苏联和德国签署了合作协议,开启了德国协助苏联工业化的进程。

热那亚会议上英国人推行金汇兑本位的思想也影响了苏联人。1922年10月11日,苏联以不少于25%的黄金和外汇为货币储备,发行“切尔文”卷,价值相当于沙俄时代的10个金卢布。切尔文逐渐取代了旧卢布,1924年苏联发行了新卢布,1个切尔文等于10个新卢布,苏联的金卢布诞生了。稳定的金卢布终结了通货膨胀,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废除了余粮强制征收,实施实物税;停止配给制度,允许商品买卖;放松了贸易限制,鼓励外资企业投资;在一定范围内允许个体私营经济的存在。

在余粮征收政策取消后,农民的工作积极性提高,粮食产量增加了。当农业迅速发展之时,国有重工业仍然进展缓慢。苏联为了增加工业积累,提高工业产品的销售价格,压低农业产品低价格,这就是工农业产品的价格剪刀差,以此积累促进工业化。

1924年列宁死后,苏联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引发了激烈的权力斗争。反对派的首领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等都是与列宁共同创建苏维埃俄国的老牌革命家,担任着党和国家要职。然而,由于斯大林是书记处书记,斯大林得以通过中央登记分配部(后来是组织分配部)控制领导干部的任免,在关键岗位上任命了拥护自己路线的领导干部,从组织上彻底击溃了党内反对派,确定了自己的领袖地位。

开始时斯大林与布哈林结为同盟,支持继续推行新经济政策,战胜了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联合反对派的“超工业化”纲领,所以新经济政策得以维持到1928年。到这一年,俄国的工农业产品产量成功地恢复到了战前1913年的水平。

斯大林认为新经济政策是对资本主义的妥协妥协。此时的苏联迫切需要出口农产品获得外汇从德国等国家购买设备实现工业化,但是农民不满粮价过低而囤积粮食拒绝出售,最终导致了1927年苏联全国范围内的粮食收购危机。1927年苏联粮食获得丰收,但国家收购到的粮食反而较前一年大幅下降,导致苏联粮食出口量从一亿五千三百万普特骤降到两千七百万普特,这对急需外汇进行工业化的计划是致命的。

斯大林认为必须消灭富农阶级,强制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1929年斯大林将布哈林逼出政治局,最终掌握了大权。

美苏关系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工农业生产遭受严重冲击,1933年工业产量仅相当于1929年的65%。在美国国内市场严重萎缩,贸易保护又导致美国对外贸易大幅滑坡。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美国迫切希望寻求和扩大商品销售市场。

正在美国遭受惨重经济危机之时,苏联正以资本主义国家前所未有的速度飞快发展。到1932年,苏联完成了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苏联的工业产量大大增加,并先后建起了一批大型重化工业企业。

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和设备特别是工业设备需求强劲,成为世界市场上西方技术和机器设备的最大买主。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30%,到1932年这一比重上升为50%。1929~1933年,苏联用于购买机器设备的外汇开支达60.1亿卢布。

除了德国,美国也成了苏联机器和设备的提供者。1928~1929年苏联与美国共签署了132个合同。这些合同涉及由美国公司负责向苏联提供开采煤炭、制造汽车、拖拉机、建设第聂伯河水电站,以及生产收音机和各种仪器设备等方面的技术。1929~1930年,美国有36个州的几百家企业参与制造苏联的订货。据统计,1931年苏联所购买的美国机器设备约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50%。苏联从美国进口了大量的拖拉机、金属加工机器、挖掘机、电力设备、汽车等。

苏联不仅是巨大的商品销售市场,也是重要的原料供应地。锰、镍、铅、铬等是美国奇缺的矿物原料,国内几乎不能生产,主要依赖进口。1929年美国所需的锰矿有一半以上是从苏联进口的。除矿物原料外,美国还需要进口苏联的锯材、羊毛、小麦等商品。与其他国家相比,苏联供应的商品不仅质量较好,而且价格大大低于国际市场。

苏联一直寻求改善与美国的关系并建交。但美国国内反苏反共的势力一直很强。1933年,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虽然不喜欢共产主义,但在意识形态和国家根本利益之间,深谋远虑的罗斯福选择了国家利益,打开了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的大门。1933年11月16日,美苏建交。两国外交所面临的共同利益是遏制日本、希特勒德国的扩张政策。德国入侵苏联和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美苏关系进入蜜月期。

苏德战争爆发后,斯大林指示共产国际的最高目标是保卫苏联,放弃对各国共产党夺取政权的支持。为了进一步改善和西方国家的关系,1943年5月斯大林解散了共产国际。

1944年1月10日,苏共报告《未来和平的最佳基本原则》指出,战后苏联外交的目标是“安全得以保障而和平得以维持”。为此,就必须保持同西方伙伴,首先是同美国和英国的友好关系。报告特别提到,“如果战后初期在欧洲爆发无产阶级革命”,那么苏联与美英的关系“必然会紧张起来”。

作为以对西方持强硬立场著称苏联驻美大使葛罗米柯,在7月14日《关于苏美关系问题》的报告中,很严肃地总结说:“尽管可能存在一些困难”,但苏美“两国在战后继续保持合作的必要性也清楚地摆在眼前”。

给葛罗米柯的强烈感觉是:“斯大林确确实实期望在战后与西方,特别是美国进行长期的合作”。正是在这样的一种思想的指导下,斯大林在战争后期向各国共产党提出了所谓“联合政府”的政策,即在那些将要打败和已经打败法西斯的国家应该建立起民主制度,共产党必须与其他各党派实现联合,共同组建政府。

战争期间西方国家的共产党组织有了很大发展,欧洲8个小国(瑞典、挪威、丹麦、荷兰、瑞士、奥地利、芬兰、比利时),共产党员总数由战前的10万多人增至战后初期的70万人。甚至连历来很小的英国党,其党员人数也从1939年的1.8万人扩展到1944年的5万人。

法国和意大利共产党的势力最大。到1946年法共已发展到近100万人,意共则达到200万人。不仅如此,很多共产党还掌握着武装力量。在法国解放前已成立的71个省解放委员会中,共产党领导的就占半数以上。1944年2月1日,根据法共的倡议,抵抗运动各种武装力量统一为“法国内地军”,人数达50万人,其中法共掌握的义勇军游击队就有25万人。到6月,法共还建立并领导了人数众多的爱国民兵。

1943年底,意共开始组织武装斗争,到1944年6月,北部各游击队合组为“自由义勇军”,在民族解放委员会下设立统一的总指挥部,人数据称有40万,其中意共直接领导的“加里波第游击队”也有25万之众。民族解放委员会还在各解放区建立人民政权,初步实行了各项民主改革措施。

在大战期间,希腊共产党发展到72500人,并已成为希腊民族解放阵线和希腊人民军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

然而,既然是在西方的势力范围内,为了表示合作的诚意,苏联坚持主张在这些国家的共产党应该放下武器,以合法身份进入政府。1944年10月23日,苏联与英、美两国政府同时正式承认了以戴高乐为首的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在法国的议会选举中,共产党获得了26%的选票,社会党与其附属党派获得了25%的选票。斯大林说:“应当考虑到目前法国已有了为盟国所承认的政府。在这种条件下共产党人很难拥有平行的武装力量。”法共随即下令内地军服从政府命令,分散编入法国陆军。同时,许多领导解放委员会的法共党员,则把权力交给了戴高乐委派的地方官员。

斯大林和莫洛托夫接见即将回国的意共总书记陶里亚蒂时,确定了同法国一样的合作方针。斯大林建议意共的政治方针:①不要求国王立即退位;②共产党人可以进入巴多利奥政府。于是,陶里亚蒂一回到意大利就提出:墨索里尼垮台后,意大利的唯一出路就是要建立“以巴多利奥为首的、有共产党人参加的……民主政府”。

1944年5月苏英达成协议,为了报答英国对苏联在罗马尼亚政策的认可,作为交换,莫斯科决定不插手希腊事务。应艾登的要求,7月26日莫洛托夫派代表到希腊解放区,劝说民族解放阵线参加流亡在开罗的帕潘德里欧政府。9月初,民族解放政治委员会自行宣布解散,交出了在解放区已经掌握的政权。

在北欧几个国家,情况也大体相同。比利时共产党的力量虽然远远不能与法共和意共相比,但到战争结束时,通过抵抗运动,也控制着10万名武装人员。由于共产党在抵抗运动中的影响,经过改组的皮埃洛临时政府在比利时历史上第一次吸收了两名共产党员入阁,还在盟军驻比部队的压力下,最终还是交出了全部武装。

在中国,苏联对华方针的核心也是推行“联合政府”,要求毛泽东参加重庆谈判,交出军队;后来,则要求划江而治。

当然,就如同我们上一篇文章新中国(6)冷战是丘吉尔的阴谋所述,最后由于罗斯福1945年去世,丘吉尔和美国国内反共势力共同促成了冷战,苏联对外“联合政府”的政策也失败了。

斯大林时代的中苏交锋

话说毛泽东和苏联的第一场交锋,就是第一次访问苏联,和苏联签订了新条约。由于毛泽东坚持收回旅顺港和中长铁路,斯大林不甘心丢失东北,鼓动金日成发动了朝鲜战争。详细内容见新中国(2)朝鲜战争是斯大林阴谋

朝鲜战争一爆发,中国果然请求苏联暂缓撤军。但是斯大林没想到在未获苏联空军支持的情况下毛泽东仍然敢于出兵,并能把美军打回三八线。

抗美援朝战争,把中苏更紧密的捆绑在一起,斯大林打消了对中国的疑虑,对中国的军事和经济援助都开始放开了。斯大林很清楚在美苏冷战的大格局下,中国倒向苏联的重要性。

中苏第一次交锋,毛泽东和斯大林旗鼓相当,打了个平手。除了在国家利益上针锋相对外,毛泽东对斯大林是尊重的,朝鲜战争的重大行动都与斯大林协商,双方的战略和观点基本一致。

1952年,停战谈判陷入僵局。金日成要求中国在战俘遣返问题上对美国让步,尽快达成停火。毛泽东和斯大林一致反对停战。实际上,这时候坑道工事完善,弹药、粮食储备充足,志愿军战力达到最佳状态,毛泽东和斯大林都希望在朝鲜战场尽可能多的消耗美国的国力。

而金日成强烈要求早日停战,因为美国的狂轰滥炸给朝鲜带来了大量人力物力的损失。当然,小国作为大国博弈的棋子,在这种问题上是没有决定权的,谁叫金日成那么愚蠢发动战场战争的呢?

1953年3月,斯大林去世了,赫鲁晓夫上台。赫鲁晓夫想不明白为什么无法取胜的战争还要打下去,所以改变了策略,支持金日成早日停战。

于是1953年7月,朝鲜战争终于结束了。

毛泽东和赫鲁晓夫时代的中苏交锋开始了。


参考资料:

刘玮《1860-1917年的俄国金融业与国家经济发展》

沈志华主编《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

宋鸿兵《货币战争》

沈志华 《朝鲜战争停战谈判前后的中朝分歧揭秘》

点击下面的链接查看更多文章:

中医健康育儿手本:望子成龙三十招

盛名难副的庸医钟南山

西医主导的卫生部消灭中医的的策略和方法

汉语是世界上最好的语言

来自高维度文明的“中医生理学”

诸葛亮怒骂庸医:癌症病人是怎么被治死的?


化繁为简,去伪存真,拨开迷雾看世界。欢迎转载,但请注明作者出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