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烧的艾灸治疗方法

古煴之道 2020-02-16

概述

发热是机体受到有害刺激后的一种反应形式,一定程度的发热可以唤醒机体的抵抗力,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对疾病的康复是有利的,人体有发烧情况表明人体对外界有害刺激有抵抗力和反应性。


高烧,中医称“壮热”,是指发热在39 ℃ 左右或以上。持续两周以上称为长期高热。高热多为外感病,在中医临床上,主要见于里实热证.多数是表邪入里化热所致。

常见病因及症状

(1)邪热蕴肺:发热不恶寒,咳嗽胸痛,痰黄而厚稠,口渴咽痛,鼻煽气粗,舌红、苔黄燥或黄腻,脉滑数有力。


(2)热炽阳明:壮热不恶寒而恶热,面赤,大汗,烦渴,小便黄少,舌红,苔黄,脉洪大.


(3)热结肠道:壮热不恶寒,日晡更甚,腹胀痛,按之坚硬,大便不通,甚则神昏谵语,烦躁不安,苔黄燥或焦黑,脉沉实有力。


(4)湿热郁蒸;身热起伏,午后转盛,汗出不解,胸闷院痞,纳呆,渴不引饮,苔黄厚而腻,脉弦滑敬。


(5)暑热伤气:发热不恶寒,面赤气粗,头痛胸闷,烦躁不安,口渴引饮,汗出甚多,舌红,苔黄燥,脉洪数。


(6)热入营血:发热入暮尤甚,烦躁失眠,甚则神昏谵语,皮下斑疹点点,舌红绛、苔少或光剥,脉细数。

病情分析与鉴别

高热是病邪由表入里,邪正交争,热邪亢盛的标志。多见于外感病的中、后期阶段。潮热:是指发热有一定的规律性,盛衰起伏如潮水涨落,每日1 次,按时而发按时而止,其热势有高有低,病证有实有虚。


多见外感热病的中、后期以及某些内伤病等;往来寒热:是发热与恶寒交替出现的一种热型,其热时自热而不觉寒,其寒时自寒而不觉热。往来寒热是邪入半表半里,枢机不利所致。夜热早凉:至夜发热,天明时热退身凉。溢病后期尚留余邪。

郭林古法艾灸

高热危,灸大椎,很多人认为针灸只能治小病,治慢性病,其实不然,像退烧,针灸的迅速是任何药物所不能的,特别是小儿退烧,针刺耳尖,三五分钟即可退烧。


在这里,我讲一下我个人的一些经验,请大家记住,发热高烧是一种自我保护措施,不要害怕,不要轻易服用抑制退烧的药物了,那些西药服用后,它只是提高了温度的报警阈值,而并非真的解除了脏器的内热。


首先,高热,应选取,大椎穴进行刺血或者艾灸,越是高热,灸的时间越要长,另外,特别是小孩容易反复,如果说,这次施灸烧退了,过了一两天继续灸大椎,若,再次灸大椎后,效果不显,可进行耳尖穴放血,孩子浅刺1/3滴血!一般情况下,半小时后再测温度,即可褪去。


除上述两个穴位以外,可灸涌泉穴,引火下行,一般情况下,都可以及时退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