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痛经的艾灸治疗方法

古煴之道 2020-02-16

痛经是指月经来潮及行经前后出现下腹部疼痛,属月经病范畴,是妇科常见病。

痛经为最常见的妇科症状之一,指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者。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痛经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占痛经90%以上;继发性痛经指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引起的痛经。

病因

1.原发性痛经的发生主要与月经时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含量增高有关。PGF2α含量升高时造成痛经的主要原因。PGF2α含量高可引起子宫平滑肌过强收缩,血管痉挛,造成子宫缺血、乏氧状态而出现痛经。

2.血管加压素、内源性缩宫素以及β-内啡肽等物质的增加。

3.精神、神经因素。

症状

行经或经前、经后小腹痛,或伴腹胀、乳房胀痛,或胸胁胀痛。经前痛多属寒凝;痛在经期多属气滞血瘀,痛在经后多属气血虚损。

临床治疗

关于痛经,中国医学基本上认为是宫寒所致,经期是月水出时,若饮食寒凉,体质寒凉,则容易引发痛经的问题,对于痛经的治疗,自然是以艾火克制,不但能够温经散寒,更能够止痛,效果较好,且快。


现介绍我个人的经验以作参考;

传统温灸盒施灸,严重痛经患者,在经期前一周开始施灸,主要穴位,为关元穴及中级穴,配穴位三阴交穴,双侧穴位,每次30分钟左右,每日一次!


治疗多达百位患者,痊愈40多例,显效50例,有效37例,无效九例。总有效率为93%!

再举一例;徐杨青悬灸治疗痛经;

取穴;气滞血瘀取气海、三阴交双侧,寒湿凝滞型取关元,三阴交。


治疗方法;将加粗雷火灸条点燃,距离皮肤穴位约2/3cm,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宜,每穴灸15分钟,灸至皮肤红晕为宜,每日一次,月经前5天至月经停经,为一个疗程,治疗三个月经期周期后观察效果;


治疗34例患者中,疼痛消失连续3个月经期未见复发,24例,好转,疼痛减轻消失,但尚未能维持3个月经周期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2%!

古煴疗法

艾灸应选择在月经前一周开始,一般需连续艾灸3-4个月经周期。注意经期卫生及营养,避免受凉、过度劳累和精神刺激;禁食生冷食品。

施灸案例

王某,24岁,未婚。


主诉:痛经1年。每逢经期小腹疼痛,拒按,经色紫黯,有血块,量中等,痛引腰骶,夜不能寐。曾多方求治,一直未见明显疗效,每次经前因畏痛都有恐惧感。


刻诊:面色白,口唇发绀,痛苦病容,小腹疼痛,拒按,夜不能寐,胸胀痛,经行不畅,色紫黯,有血块,舌质黯红,舌边有瘀斑,脉弦紧。


艾灸:温灸盒施灸处方见上。第一天灸完后疼痛缓解。一个循环灸完后月经通畅,量中等,小腹部疼痛消除,月经量色均正常。继续施灸3个月经周期,月经正常,未再复发。

艾灸取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