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预习】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电子课本+知识点+图文解读

试题库大
2024-09-07

要免费试题,请关注试题大仓库!凡所应有,无所不有,是我们的目标。初中语文小学试题初中试题中考试题!关注本号可每天收到各种资料。

八年级

电子课本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关于陶渊明《饮酒》(其五),苏东坡这样评述:“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 处。近岁俗本皆作 “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你怎么理解苏东坡的这段话?说说 你的想法。

参考答案:苏轼认为“悠然望南山”是俗本的作为,用“见”可改变此篇神气索然的美学风貌。“望”是有意为之,“见”是无意得之,趣闲景远,悠然忘情。有意无意之间,心境截然不同。“见”更能表现出陶潜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和超凡脱俗的情怀。


二、李贺作诗,工于设色,陆游就曾说他的诗“五色炫耀,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 。结合  《雁门太守行》中表现色彩的词语,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呈现的画面。 

参考答案:这首诗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如金色、深红色、紫色,不仅鲜明而且浓艳,它们和黑色、玉白色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鲜明的画面。敌军似乌云压境,危城似乎要被摧垮;阳光照射在鱼鳞一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秋色中,遍地响起军号,号角声直冲云天;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浓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

三、细读《赤壁》 《渔家傲》,想一想:这两首诗词分别表现了作者对自身才华、命运的哪 些认识?查阅相关资料,看看自己的想法是否合理。 

参考答案:从《赤壁》最后两句诗,我们可以品味出,在国家内忧外患的危急关头,诗人是那么失落、无奈和无助。面对当时朝廷的动荡,诗人如果保持沉默,自己会感到耻辱;可是奔走呼喊,又无人响应支持。诗人就处于这样一个无奈、无助的彷徨的境地。 

《渔家傲》中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失望,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四《春望》与《月夜》都是杜诗中的名作,也都作于杜甫困居长安期间。阅读、理解这 两首诗,比较它们在思想感情和写作手法上各有什么异同。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参考答案:相同点:《春望》与《月夜》都以国家动荡为写作背景,表现了诗人的忧国思家之情。两首诗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多,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不同点:《月夜》更侧重抒发个人情感,运用了“曲笔”手法中的“他面描写手法(对写法)”。诗人在下笔时未从自己的角度写作,而是站在妻子的角度展开想象,借着妻子的担忧焦虑,描述出当时自己身陷险境生死难卜的处境。

《春望》则是以塑造人物形象“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来抒发情感。头发的变化,使读者感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愁怨。

五、背诵这五首词。本课诗词中有不少于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任选一两句,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你体会到的作品情境。

参考答案:示例一:“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国家处在灭亡边缘,山河依旧却满目凄凉;春天又来到了,长安以往繁华的景象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破旧的宫殿和长得很高的野草,一片萧条景象。写出了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饱含诗人的感叹。

示例二:“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拂晓海上乘船,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雾气,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天快亮了,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描绘了一幅磅礴豪迈、瑰奇雄伟的海天一色图。

课文图文解读

 

往期推荐



八年级下册语文电子课本+知识点+同步练习+单元测试卷及参考答案汇总


文章来源:

本文系转载,原作者:告知帮您署

本文由公众号试题库大(stkuda)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 

致原创作者:若发现误侵了您原创保护版权,应系第三方原因,请联系,马上删除!谢谢!

投稿:1806373970@qq.com;商务合作:QQ1806373970


长按二维码关注初中试题库大(stkuda)公众号


关注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

关注小学满分100公众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试题库大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