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血栓致命!如何远离这个“沉默的杀手”?

血管外科|陆清声 海上柳叶刀 2022-04-18

专家门诊 | 合理用药 | 热点聚焦 | 手术日 | 医学史


专家门诊

给您权威参照


让悲剧不再重演!




不知道还有多少同行记得,当年发生在北大第一医院的熊卓为脊椎手术后死亡事件——


49岁的北大医学教授熊卓为因腰椎骨关节病发到北大第一医院就诊,2006年1月31日,即脊柱手术后第7天,北大第一医院宣布,熊卓为因发生术后并发症,抢救无效死亡。


2009年11月3日,央视财经频道播出《北大医学教授为何死在北大医院?》节目,曾经详细报道发生在中国最顶级医院的这一医疗事件。


导致病人死亡的的这个并发症到底是什么呢?


简而言之,就是肺栓塞。


就是病人下肢发生的血栓,最后跑到肺里面,堵塞了肺动脉,引起肺梗而死亡。



关于肺栓塞,本人曾经在《致命性的胸痛有三种》一文【有兴趣了解的读者可以点击这个链接】中进行解读。这种疾病,就是由于血栓形成以后跑到肺部而导致的。


可惜的是,像这一类悲剧,其实完全可以预防和避免。


只是之前我们对它的认识不足,办法也不够多。


那么,悲剧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


我们知道,住院期间,很多患者需要卧床。同时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譬如肿瘤性疾病啊,激素啊,等等等等,导致血液粘滞度增高,发生血栓。


简而言之,住院患者是血栓的高发人群。




有什么办法可以降低血栓对住院患者的致命风险呢?


我们的办法是,用一些危险因素去对这类人群进行评分。


通过评分,把他们分为低微患者、中危患者、高危患者和超高危患者。


对患者进行科学的评分以后,如果他确实是有形成血栓的风险的话,我们就要利用一些手段来预防它的发生。


对于低微患者,我们可能只需要他活动活动下肢,穿穿弹力袜就可以预防了。


对于中危患者,除了穿弹力袜以外,我们可能还要用一些抗凝的药物。


对于高危和超高危患者,我们除了要用抗凝药物、穿弹力袜,还要用运动下肢的气压棒等多种措施,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通过这些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把下肢深静脉血栓在住院期间的发生率降到百分之一以下,甚至百分之零。


确保就算患者得了下肢的深静脉血栓,这个血栓也不会跑,这就可以显著的预防致死性的肺梗。


2015年,本人供职的长海医院就出版过一个《指南》,运用在全院所有的科室,让所有科室据此对住院患者进行评估,然后根据采取对应的措施进行干预。


其他各大医院,全国也出了指南。大家都开始开展一系列的预防措施,包括预防的评估和预防的措施。


我们上海长海医院在这方面应该是走在全国前列的,是华东血栓预防的基地和示范医院。



经过这些年不断的努力,我们医院的深静脉血栓和肺梗的发生率有了一个显著下降。同时在在整个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原来一些操作中间有一些不足,不方便或者说还不完善的地方。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进行了一些包括指南的改进,把很多操作流程,还有指南的一些评分的表格设计得更加好,预防措施更加细化,等等等等。


赶在世界血栓日之前,也就是今天,我们发布了长海医院住院患者vt就是血栓栓塞性疾病预防的一个新的指南。希望通过这个指南,杜绝住院患者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让悲剧不再重演!!!


同时,我们要下大力气推广这个指南,要让老百姓知道,让医生知道,让护士知道,让所有的人知道,血栓其实是可以预防的。


只要我们重视它,用科学的方法去预防它,我们就会规避掉这些危险。

【版权相关事宜,请联系刀先生




·END·
 


冷静 | 专业 

键时刻派用场


微信号:SH-scalpel


原创内容 谢绝转载



刀先生(编辑)邮箱:shanghailyd@126.com

QQ:3268131491



血栓!这样满满一大盘,连内科医生看了都懵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