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什么是会计学的核心思想?

徐甘木 徐甘木
2024-08-28

之前的文章(说真的,别再死记硬背了)讲了使用权资产的初始计量,接下来我们说一下后续计量。

每个资产,我们都要学后续计量,但各位老铁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要进行后续计量?

我用付出的代价记录下资产的成本不就可以了吗,让这些资产安静如鸡地呆在资产负债表上不好吗?

不好。

我们买资产不是为了买资产,而是为了用它去创造经济利益。

一个朴素的道理是,权责发生制。

它是整个会计制度的核心。

用大白话来说,

就是你创造的经济利益要和付出的代价相匹配,就是配比,就是一一对应。

你买了一栋楼,用了10年,这十年间你创造了上千万的经济利益,相应地,这栋楼的成本要在这十年中逐步反映,而不是刚开始计量完后就束之高阁,等着卖掉这栋楼的时候,再统一看下处置收益;

你买了一个商标,用了15年,这十五年间你利用这个牛逼的商标忽悠,oh不对,是赚取了上亿的收益,相应地,这个商标的成本也要在这十五年中逐步反映,而不是拿到后就置之不理,等商标过期或没价值的时候,从资产负债表中一脚踢开。

会计是一门计量学,配比就是这门计量学的核心。

绝大部分普通资产的配比模式,就是折旧,就是摊销。

用几年,就折旧几年,就摊销几年。

这样实现的收益和付出的成本就可以完美匹配。

使用权资产也不例外。

大道理你懂了,剩下的就是细则。

什么时候开始折?用什么折旧方法?折旧年限怎么算?

1.什么时候开始折?

我们在学固定资产的时候,教材告诉我们:当月增加,当月不提;

我们在学无形资产的时候,教材告诉我们:当月增加,当月计提。

以固定资产之矛,攻无形资产之盾,制定准则的大佬们可谓是矛盾文学奖的大拿了。

但这个矛盾点并没有什么高深的逻辑支撑,而只是一个更为朴素的道理反映: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不明白的老铁,可以戳我以前写的这篇文章(哈哈哈,我终于解开了这个困扰我多年的谜团

看完,你就会秒懂,使用权资产一定是“当月增加,当月计提”。

原因无他,只因这是近年来才出台的新准则,早已过了改革开放前那种做手工账的时候了。

2.用什么折旧方法?

首先回忆一下,我们学过什么折旧方法。

直线法、工作量折旧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

一个比一个高大上。

但在实际工作中,最常用的还是最low的直线法。

广告学中有个传播规律:

简单、重复是小品牌成名的不二法宝。

越是low穿地心的广告越容易被记住,越是高大上的广告越无人问津。

最low的才是最常用的,最土鳖的才是最大众化的。

因为简单,因为好理解,因为好上手。

同理,使用权资产的折旧方法也是首选直线法。

当然,你如果觉得你所租赁的资产的消耗方式清新脱俗,不是直线法能配得上的,也可以选用其他的方法,只要不怕麻烦,一切随您所愿。

3.折旧年限怎么算?

一个非常容易想到的点,就是租赁年限。

这个没错。

我租多少年,就用了多少年,成本就应该分摊在多少年。

完全没问题。

但教材给我们来了个例外,说有些情况可能要用“资产本身的使用寿命”作为折旧年限。

比如你在期末预期能获取这个资产的所有权;

合情合理。

这种情况放在以前的老准则中,属于融资租赁,只是暂时缺钱没法一下子买下来,不得不长期租赁,而不是嫖一下就跑,租赁的年限也基本和使用寿命相当了。

比如使用寿命短于资产使用年限。

这个就有点扯淡了。

你这个资产只能用10年,结果你跟我签了15年的租赁合同,是我傻还是你坏?

请原谅我并没有见过这样的操作。

最后再啰嗦一句,在学习新准则的时候,不必把它当做全新的去学习,而是可以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试着推理现在的准则。

能合理推出来的,就不用记了,推不出来的再记,这样记忆量会大减,而且一旦理解了这种背后的逻辑,很多会计准则的细节规定也可以触类旁通了。


原创不易,欢迎点赞+在看+分享!


历史CPA文章大合集网址为(每个月更新一次):

https://app.powerbi.com/view?r=eyJrIjoiMDg0NWI4NjAtYWJjMC00NTM2LWJkOGEtMDQwNDk1Yjk4ZGE3IiwidCI6IjZjNmJhY2VhLTU2NDgtNDU1Yi1hMWFiLWU3MTZiNGY5ZTJhYiIsImMiOjEwfQ%3D%3D&pageName=ReportSection(推荐使用电脑端打开)


使用方法见:升级版的CPA文章大大大合集来了!!!


虽然我的标题挺不正经,但我分享的都是正经的干货:
(1)会计准则的大白话解读;(2)转行财务分析的亲身经验分享;(3)让领导对你刮目相看的提效神器推荐等等;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徐甘木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