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成了楼市调控的炮灰

孤云老爹 魏言大义 2021-12-06


撰文 | 魏英杰


自己开了号,才深深理解到,为什么个人号会让人更加投入。


不同于冰川思享号这样略有公共性的账号,个人号的关注者,多数是赞同作者的观点,或者欣赏作者本人,才会关注。


对自己的关注者,作者也会有一种奇妙的感觉。觉得每一个关注者,都是自己的倾诉和发言的对象。你会真切地想知道他们的想法,以及他们对你的文章的看法。


自从上次发文后,我就产生一直莫名的亢奋。一下子表达欲爆棚,但又不知道从何说起。这种感觉,好多年没有过了。


还有,我会不时去看后台的留言,几乎所有留言都会回复。原来冰川后台的留言,我只能挑着回复,或者让小编回复。但在个人号,总觉得自己不回复不礼貌。


包括给我打赏的朋友,我也尽量回复谢谢!对此,我是又感动,又有些压力,就怕辜负大家的期许。



跟我交往的,有人说我心细,其实我有时候心大得很。


比如我在富阳有一套房子,是前几年卖了别的房子换的。可自从交了钱之后,到现在都没再去看过……


不是因为我有钱,而是嫌烦。这房子是泰禾开发的,照道理是2019年底要交付,可烂尾到现在都还没个准信。


当初买这房子,是因为觉得福建老家对面也有泰禾造的房子(泰禾是福建房企),莫名就产生了一种信任感。


谁料到,在这一轮房地产调控中,泰禾却成为最早倒下的房企。人家还没开始过冬,泰禾已经卧倒。股价经过一次次暴跌,加上地产股整体萎靡不振,现在也只剩下几十个亿的市值。


有一次想起来,有点着急,找到一个业主群。加入之后,偶尔看看进展。那天看到最新的说法是,杭州亚运会以后交付,也就是要等到2023年。


房子位于亚运会一个赛事的范围内。赶在亚运前,房子或许还有完工的希望。拖到亚运会以后交付,还有没有戏,真不知道了。


但是,又能怎么样呢?



说这个例子,是想聊聊政策与现实的关系。


房住不炒,这应该没什么人反对。房价经过多年来一轮又一轮上涨,也确实到了难以持续的地步。不踩刹车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这跟股市的道理差不多,房价涨到一定程度,就会吸引热钱不断涌入,形成价格炒作。而一旦资金离场,来不及逃离的普通投资者,在价格回归过程中,就难免成为接盘侠,发生市场踩踏。


风险还不仅在这里。多年来,许多房地产开发商,都是通过高负债、高杠杆来扩张市场,然后在价格上涨和快速流通中获取利润。


以高风险博取高利润,这一套打法,在行业景气的时候是可控的;但到了调控周期,短板马上就暴露出来了。


监管层“三条红线”政策一出,数十家房企赫然在列,至少踩中一条红线。


至于泰禾、华夏幸福这种“三条红线”全中的,监管的拳头还没落下,自己已经先尿了一地了。


政策调整,肯定会有企业“中枪”,成为“代价”。这本来没什么可说的。但是,房地产市场的调控,要真正做到精准调控又谈何容易?


这就像一个脑筋急转弯题目。


树上有10只鸟,猎人打死了一只,请问还剩多少只?


答案是,一只都不剩。为啥?其他鸟都被吓飞走了。


当下的房地产企业,都在喊要轻资产,要转型,有的不惜重金跨行业搞造车,无非都是想躲想跑而不能的状态。


像SOHO中国这种,计划打包卖掉,就是想上岸的表现。


恒大这种,是想转型,但时间有点着急。


万科呢,作为行业老大,船大难调头,选择的是“躺平”。


当一个曾经是暴利行业的领域,搞到净利润只剩几个点,还有多少吸引力


某种程度上讲,这也是监管目标之一。只有房企利润降低,市场降温,房地产行业才可能回归理性。


但是,为实现这个目标而产生的其他效果,却未必如监管部门所愿。



房企日子难过,会有什么后果?


第一个链条不是房价下降,而是债务爆雷。欠银行的钱,还不上了,到期的债券,也兑付不不起了。然后,房企越还不了钱,银行越紧张,越不敢再借钱。


事实上,即便有的房企没有问题,在调控加码的背景下,很多金融机构也不愿或不敢借钱给房企。包括房贷,也有一阵子放贷周期延长,甚至出现停贷现象。


如果再没有机构借钱给房企,多数房企都是扛不住的。


而在另一个链条上,则牵扯到供应商、施工单位和购房者。


为什么在过去,房地产行业对经济贡献大?就在于房地产行业上游有众多供应商,下游又连接着建筑、装修、物业、中介等劳动就业人员。


房地产光景好的时候,可以养活好多个行业。而一旦进入寒冬,就会影响到很多行业的生意,以及相关行业的就业问题。


不过,最无辜的还是建筑工人和购房者。有些建筑工人辛苦好几个月,结不到工资,是会影响日常生活的。而购房者,钱交了,债欠了,却迟迟等不到交付,内心之苦闷可想而知。


我买泰禾那套房子,本来是想着养老的,虽然住不住还不一定。但以后小孩大了,总归是要分开住的。这其实也是一种刚需。


而我进的业主群,情况各有不同。有的人,两家人掏空了口袋,才买下这房子。一边在附近租房子,一边还着房贷,交付的时间一拖再拖,内心其实是崩溃的。


泰禾的楼盘烂尾的不止富阳这一处。杭州市区、上海、北京,我看到都有业主在网上讨说法。


这次恒大的问题暴发,人们又发现,还有一群人受波及,这就是买了恒大理财产品的投资者。这样,问题就不局限于上面讲的那些了,还涉及到更大的层面,波及更多人。


这应该是监管部门不愿意看到的结果,但是它就这么真实地发生了。



近日,央行高层,乃至更高层,罕见地针对恒大的问题发话。大意是,恒大的问题只是个案,金融债比例不高,不会发生系统性风险。


“目前房地产市场出现个别问题,但风险总体可控,合理的资金需求正在得到满足,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整体态势不会改变。”这句话,值得细品。


这意味着,针对房地产市场调控的一些具体做法,可能得到纠偏。比如,有一些房企,财务相对稳健,没有突破“三条红线”,也难以从金融机构那里获得贷款。


用一位央行副行长的话,这叫作“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风险偏好过度收缩的行为”。


在这之前,若干地方推出的集中供地,出现了无人问津的尴尬。不少房企已经没钱拿地,或者有钱也不敢拿地。而这对那些依赖土地财政的地方,无异于当头一棒。这方面可能衍生的问题,也不会少。


当下的房地产市场,就是这么个情况。放得过头了,可能造成泡沫继续吹大,收缩过头了,行业一片哀鸣,进而影响社会民生。所以,既不能任由房地产市场一路狂飙,又不能将其生生闷杀。


就说央行等部门发话后吧,银行闻风出动,开始对房企正常放贷。可是问题又来了,哪些企业可以放贷,哪些需要严格把关呢?


对符合条件的房企正常放贷,这其实是原来就有的政策,但不少银行还是选择少放贷或干脆不放贷;现在开始纠偏,又会不会对存在风险的房企也一并“放”了?


但在这一收一放过程中,有多少房企因为扛不住而倒下,又有多少购房者拿不回属于自己的房子?


调控,是为了稳定房地产市场,而不是为灭掉一个行业。稳定,是一个需要高超技艺的活儿。这意味着,房价不能大涨,也不能大跌。谈何容易!


偏偏在这节骨眼上,房地产税试点改革来了……


相比以往的调控手段,这恐怕才是真正的大杀招。


过去二十几年,搭上房地产这趟时代列车的,放在今天都可以称之为人生赢家。


我2003年到上海工作的时候,外环边(地铁一号线莘庄站以内)的房价只有几千块钱,没过一两年涨到快一万元,我那些买了房的朋友高兴坏了。再回过头看,这个价格算什么?


曾经对上海的朋友说,以我为例,如果当时在上海买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接下来的日子里,把所有工资收入都花掉,到现在也能大赚一笔了。


但如果你现在在上海买一套同样面积的房子,你可能要承受跟我一样的担心:还没交付的,到底能不能交付?交付了的,还有没有上涨空间?


身处这个时代,人们也被分成了两群,一群是有房子的人,一群是没房子的人。有房子的人,希望房价继续上涨,而没房子的人,则希望房价赶紧跌下来。


人性如此,可以理解。但别以为,房价上涨了或者下跌了,都只是影响到其中一群人。账不是这么算的。


房价上涨了,也许还没买房的人是个干房产中介或搞装修的,他能从中赚到钱;房价下跌了,也可能是没买房的人依然买不起房,而有房的人还可以多买几套房。


面对这样一个复杂的市场,以及不同利益诉求的人群,要做好调控,诚然并非易事。


而像我这样的,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向一家错误的开发商买房,可能只配成为调控的炮灰了。



往期推荐


迟到的告别,或开场白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