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古文物作证(三),为什么中华文明是唯一真正的古文明

一起用天道视角看世界


奇文共赏(“古埃及文”的破译过程):

“破解甲骨文的过程是一个结合了科学考证和跳大神来猜的过程,相比之下是字母的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学起来要容易一些。以前贴过这个目前发现的埃及象形文字的最早的完整的句子,在法老伯力布森的陵墓中出土:

“ 是一个句子,那是什么意思?先把字母找出来,然后去翻字典。从这个角度能认出来的字符有这些:

把缺失的字符和从这个角度看不到的字符补上,整理出来是这个样子的:

【看图说话编故事有木有?】

【41】

每个朝代都会有自己特色的生活用品。比如汉代就有一种特色用品--博山炉。

中国自古就有熏香的习俗。远古先民在燃烧柴草的过程中,发现了香草、香木的功效,于是便有意识地将其放在火中烧熏,以净化空气,改善生活环境。随着熏香习俗的传承流播,熏香文化得到发展,熏香器具也应运而生。至迟到战国时期,一些熏炉的制作已经达到了令今人难以想象的精湛程度。

两汉时期,社会稳定,民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熏炉的风格开始由异彩杂陈的局面逐步趋向统一,有了代表时代风尚的特殊形制——博山炉。

博山炉的“博山”,象征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博山而得名(汉代盛传海上有蓬莱、博山、瀛洲三座仙山)。实际上确有此地,其地在蓬莱以西的山东鲁中,淄博市博山区境内,博山区全境尽山,几无平坦之地,“博山”即在该区东南。自古博山一带(古称颜神镇)是我国古代陶瓷、窑业的重要产地。博山炉之名即寓炉盖似群山之外观,又合产地之名。

古埃及几千年,除了雕像文字,有什么特色生活用品?

绿釉带厕陶猪圈·东汉

里边还关有一头猪。。。。哈哈

至少在两千多年前的东汉,已经有如此文明环保的绿色设计理念了,可怜欧罗巴,几百年前还深受粪便困扰,晴天出门都要带伞。

看看古人的环保意识、先进理念:

  • 可以调节灯光方向和明暗的设置,“两灯罩可自由转动,能调节灯光照射方向和防御来风。”“鱼腹部与灯盘相对应为圆形覆口,覆口与灯盘之间插立两块弧形屏板,交错开合,既能挡风,又可调节灯光亮度,灯火点燃时,烟雾通过鱼腹和雁颈导入雁腹,可防止油烟污染空气。”

  • 【43】

  • “古埃及”的“古巴比伦”的,何其神似:

  • 三四千多年的石碑光亮如新,怎么做到的?

  • 看看两千多年前的汉代石刻,同样是在干燥的沙漠草原地区:

  • 【44】

  • “古埃及”的“牛耕”图

  • 有过农村经验的人都知道,只有鞭子没有绳子,这是绝对不行的;刚犁过的地还很不平整,是不能马上播种的,还要把地耘平,挖坑,才能播种。

  • 看看中国的

  • 洋人不是农耕民族,欧罗巴十五世纪的时候牛耕技术还没过关:

  • 看看中国古代的:

  • 不是说中国古代有一段时间禁止杀耕牛吗?因为牛是重要的生产物资,即使现在,中国人吃的最多的还是猪肉和鸡肉,不像白皮,从小就吃牛排。


【45】

对比中国的乌丝栏手卷,白皮只是在天头加上了图画:

-·---

【46】

五星出东方ABC5 说:【欧洲的这些纹章徽标,类似现在的“名片”,并不是王室贵族的专利,所以任何小门小户下里巴人都可以做。

欧洲中世纪以来的纹章徽标,估计数量在几百万,总的来说可以分为几类:动物纹、植物纹、象征性的物品,以及文字等等。

纵览几百年来比较知名的王室贵族徽标,总体比例是动物纹多过植物纹,而动物中又以猛兽猛禽最多。】

===

我觉得这是古代欧洲姓氏文化不发达的原因。一个亨利可以叫近十代,一个路易可以叫十六代;然后你也是亨利,他也可以是亨利,那家族之间如何区别?只好找一个标记,然后就是所谓的图腾、徽标了。

类似的还有日本。日本在明治维新后才强制“普及”了姓氏,在这之前人民一直是有名无姓,家族之间也是用纹章区分,形成了发达的家纹文化,由于跟现代太近,很多还顺利转入到了资本时代作为企业的商标。比如三菱。

中国由于姓氏文化发达早熟,在秦汉之际基本已经成型成熟,诸侯之间、家族之间甚至成员之间都能很好地确定、区别身份,无须再用徽标纹章了,何况徽标只能精确到家族而不能精确到个人,无法适应实际需要。

中世纪欧洲的姓氏文化,一世二世的用数字表示,感觉与商代差不多,甚至还不如。

商代帝王比如太甲、帝乙,帝辛,武庚,严格来说也算是一种数字,不过人家可不是“甲乙丙丁”一路顺着排下来的,而是以天干地支的文化含义根据出生年份来定名的。

由此又想到欧洲人编的“古埃及”朝代世系表,居然也是第一王朝第二王朝一直排到第三十一王朝,让我们这些看惯了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五代、元明清的惊掉了下巴。可是人家觉得这是很正常的呀,你看,路易不是从一世一直排到了十六世吗?


中国人敬祖先。

事实上,古代人能够做到这一点也很不容易。首先,必须能够保证各个(数量太少则形成不了文化)家族子孙的繁衍不绝,其次要使到子孙知道谁是祖先、还要能与别的家族区别开来···这里边物质条件武装水平文化条件等综合因素缺一不可。

所以,敬祖文化是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的表现,至少在古代是这样。

其他民族做不到的只能在自己的名字里把爷爷、老爸的名字放进去,能记多少是多少了。

像文化发展成这样的,想敬祖也敬不了啊:

而且女性都能追溯祖先,希拉里克林顿几百年后都不知道自己老爸姓什么了,可是吕后,萧后,几千年后依然知道是谁家的女儿,西方人少,好比车牌和电话号码一样都少位的,中国古代姓氏发展到后来的名字甚至还要加上号,完全扩容了,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不带重复的,不然11个姓王的球员踢球完蛋了都是wang

庞贝墙上的壁画哦,2000多年前的活法看起来和18世纪毫无分别嘛???

瞧一瞧看一看啦啊!庞贝墙上的大水罐啦啊!谁爱信谁信啦啊!!o(∩_∩)o

火山灰之下还能保持干净清晰···

长安今何在 :西方的野蛮和落后,总是超乎想象啊,只在于知道的有多少啊!以前知道西方有过“中国热”,中国的思想哲学、文化科技书籍深深影响了西方,也包括扇子、家具、园林等等各个方面影响了西方的生活,但是还真没想到【14世纪的时候,西方还没有卧室】啊!

西方这是有多落后野蛮啊!居然,【主人和仆人一起住,房子连个房间也没有,大通铺啊】,没有私密空间,真够可以的啊!后来很晚才有了卧室,知道了私密空间,中国家具影响了西方家具的产生,古埃及历史造假的时候,前面有张图片显示所谓图坦卡蒙的宝藏里的家具,表明了西方知道的家具有椅子桌子之类的吧,古埃及一出生就有这么厉害的家具了,都不带家具发展史的!

=====

从这些欧洲君主的卧室看,当时的欧洲还真是厅卧不分:

对比:紫禁城里皇帝卧室

【47】

这个贵人的衣饰太寒酸了。不像是一个有发达文字文明的首领(卢浮宫藏,古地亚国王坐像,5000年前。“学者们从萨希克文字中了解到这位国王名叫恩希”。)。

衣服上没有纹饰,却刻上文字介绍,对后世的考古工作者多体贴啊。

------------·---·---·-----------

看看贵殷商人们的衣饰:

这是商代的奴隶

贵族的东西嘛,就是要多一些繁文缛节:

礼仪青铜凿

中国,商代,安阳早期,约公元前1300-1200

与绿松石镶嵌玉(软玉)叶片青铜

九连墩战国羽人玉佩

这就是贵族的东西:

中国先秦的文物,最不怕的就是近看细看。

有“秦剑之星”美誉之称的金柄铁剑,益门春秋秦墓出土。金质剑柄,铁质剑身,金柄作镂空蟠螭纹和饕餮纹,镶嵌绿松石,其雕刻技术、手工镶嵌工艺就连今人也望尘莫及。

原来说花生是发现美洲之后引进的。但是考古发现,汉代已经有了花生:

  • 现在说花生是从南美传入中国的,那边居然还有那么多人对花生过敏,国人使用花生那么短时间居然基本都对花生不过敏,这就奇了怪了

【49】

远古时代的黑科技:

大汶口31个古人类头骨被钻洞 5千年前开颅术···

开篇

在一次公路的扩建中,数百具遗骸破土而出。在地下,他们已沉睡了五千两百年。

这位中年男子给了我们一次洞悉历史的机会。男子头上这个鹅蛋大小的孔洞,既不是外力打击的创伤,也不是身前疾病诱发,所有的推导最终引向一个惊天的推论——那就是远古部落里的一次开颅手术。

(1)

这一天,山东考古所来了几位客人,他们是当今中国考古学界和医学界的权威,他们到这儿就是为了这颗有洞的古代头骨。头骨是山东考古队抢救发掘一处墓葬群时出土的,属于5200年前原始部落中的成员。

韩康信,中国考古学界一位极有声望的人类学家。他是头骨的发现者。十天前,他对头骨上的孔洞做出一个惊人的推论,他认为,这位男子在生前接受过脑部开颅手术。

对于如此大胆的推定,各界权威产生诸多质疑。

采访张学海:过去知道有接骨头,接鼻骨的,考古上发现过,但是开颅这种手术,原来也没有出来过,不光我,其他的考古人员也没有想到这么早就出现了开颅手术。

身为古人类起源的研究学者,几十年来,韩康信在各地先民遗骸中,陆续发现有洞的头骨,象许多人一样,韩康信首先从野蛮来解释这些神秘空洞的原因,经过多年的反复求证,他确信,这是一种在活人头上实施的手术。

最重要的证据就是圆洞的边缘。他认为,这圈光滑圆润的骨头是手术后生长愈合的痕迹。

几个小时过去了,会议恰恰僵持在韩康信提出的核心证据上。

专家们认为,肉眼的确能看到光滑圆润的骨质,可是,怎么能证明这就是生长后形成的呢?况且,仅仅凭借几十年的经验,就能够推断出事实的真相吗?

鲍修风要为头骨做CT

字幕:2001年6月26日 山东齐鲁医院

鲍修风,被人称为脑科的“第一把刀”,在头骨论证会上,韩康信的推论对他产生了极大的震动。

采访鲍修风:五千年以前我们老祖宗就能开脑袋,我是干脑外科大夫的,你看不惊讶吗,所以说现在,什么是手术,在活人身上做的才叫手术,你用肉眼看看、摸摸,我看不好定,作为疑点就是这样,我考虑可能是,但是不能定。

对于韩康信的结论,鲍修风是将信将疑。凭借他对颅骨的了解,古人要想在人的头上徒手切出一个圆洞,这并不是件难事,可是,要想保证切骨后,人能活下来,就不能出现任何微小的差错,否则,必将致命。

在那个蛮荒的年代,古人真的能做到吗? 这颗头骨使鲍修风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

鲍修风为头骨检测的事情给韩康信带来不小的震动。如果他真的能够检测出孔洞是手术后的形成的,那专家组所质疑的关键证据就能得到一个有力的证明。

山东考古所试图寻找物证

字幕:山东考古研究所文物整理室

为头骨寻找证据的不只是鲍修风一人,山东考古所研究员张振国,与韩康信交往了十几年,在他的印象中,韩康信是一位严谨而有几分保守的学者,如果没有充分的把握,他是不会公之于众的。

虽然因证据不足,头骨论证会最终没有认同他的推论,可是在张振国看来,还不能判定谁是谁非。

遗址出土的所有物品目前还在清理当中,凭他对这个遗址文化的了解,也许能够从中找出证据。

采访张振国:我们过去一直讲,大汶口文化是一个比较先进的文化,那么就是说先进到底在哪儿,通过墓葬反映的,有巨大的贫术差异,有比较精美的陶器,那么就是说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反过来想,那么如果是出现早期的开炉术也应该是非常有可能的。

此时,文物整理室只剩下张振国一人,他眼前的这些石器是遗址中的随葬物品,五千两百年前,人类还处在石器时代。

如果头上的孔洞真的是人为做的手术,那么当时手术的工具也只能是石器。

张振国一遍遍尝试着石器的锋利程度,石器的刀刃并不如他想象的那样锋利,此时,张振国有些迟疑,如此粗糙的工具怎么能做精密的开颅手术呢?

(2)

CT结果鲍不能确定

对头骨的CT扫描正在进行,山东考古所的两位工作人员似乎比鲍修风更加紧张。

头骨CT结果已经出来。

头骨水平横截面的图像清晰地呈现出来,整个头骨最终被分切成140张水平图像。

鲍修风让助手调出圆洞周围的水平图像。

洞口边缘每个层面的图像,的确如韩康信所说的那样,非常圆润,这样的图像,鲍修风是第一次见到,虽然他曾做过40多年的开颅手术,但是对于手术后,骨头的边缘究竟是怎样生长的?他完全没有经验。

孔洞边缘所呈现的这种形状,到底意味着什么?

鲍修风立刻让马大夫冲洗出头骨的X片,与做过开颅手术后的病人进行对比。

鲍修风拿到了两份片子,一张是刚刚做完开颅手术的病人脑部图像,片子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头骨切割后整洁的截面,而另一张就是手术后头骨愈合的图像。

鲍修风愣住了,这个图像上的生长痕迹与古人的完全不同。

切骨实验

这个检测结果很快传到了山东考古所人骨工作站,这个消息让韩康信心头一沉。

头骨论证会后,韩康信一直没有返回北京,就在鲍修风鉴定头骨的同时,韩康信自己也在寻找一些新的证据。

他每天花很多时间,用各种手段来研究这个头骨,试图自己找出直接的证据,可是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与此同时,张振国那里也传来消息,他认为那些简陋的石器无法为头骨孔洞提供关键的证据。

对于张振国的怀疑,韩康信提出另一种看法。

采访韩康信:新石器时代没有金属工具,究竟使用什么样的石器做的,我们很难找到,我想主要是推测他有没有这个能力,不一定非要找到这个工具。

虽然目前还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古人有切骨的能力,但是,简陋的工具真的不能胜任吗?韩康信产生了一个想法,他要亲自去试一试这从未有人试过的事情——用简单的工具徒手打开人的头骨。

韩康信选择了考古时所用的铁刀作为切骨工具。

一个小时过去,头骨刚刚凿出了形状。

切割头骨的难度完全超过了专家们的想象,连韩康信自己也没有想到这般地费劲。

三个小时过去了,切骨的专家已经换了第三位。

头骨已经凿通。

四个小时后,头骨最终被切割下来。

几位山东考古所的专家都开始怀疑,就算当时能够切下头骨,恐怕没有人能够承受这样的疼痛,除非在当时人们有麻醉药。

五千年前开颅手术只是后人假想的天方夜谭?《发现之旅》片图

切骨联想到麻药

在今天的现代开颅手术中,病人一直依靠麻醉药来维持一种深度睡眠的状态,大夫操刀的中间,病人丝毫的挪动都可能带来致命的危险。

字幕:华佗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麻醉药是华佗发明的麻沸散,但是,距今只有1700年左右,在此之前,史书上并没有关于麻药的文字记载。

那么,在五千年前,没有麻醉药,人怎么可能活的下来?

此时,各方面的努力都直接指向了一个相反的方向。然而,韩康信仍然坚持他自己的想法。

采访韩康信:有时候你疼,没有麻药,他能忍受得住,这是我们不敢想像的,就是现代人,他要开刀,也能忍,不吭声,不喊叫,特别是打仗的时候,他有的人很硬气,就是不吭声,也不是没有啊,这个我有时候觉得更多的精神上的,能够忍受,也许古代人比我们强。

对于韩康信的这种说法,山东考古所的专家们疑惑了,他们开始认为,五千年前的开颅手术是不存在的。

与79年的病人一致

这天上午,山东齐鲁医院脑外科收治了一位急诊病人,这位病人在79年前曾经因车祸做过开颅手术。在为病人做CT后,鲍修风的助手立刻将病人的X光片送到了鲍修风的办公室。

这张片子让鲍修风十分惊讶,X光片上,这位病人开颅部位的头骨痕迹与古人头骨的完全一致。

难道古人头上的孔洞,需要22年才能生长愈合吗?那么最初的检测结果又是怎么回事呢?

此时,鲍修风无法解释检测结果出现的巨大反差。他决定,在济南市各大医院收集不同时间曾经做过开颅手术的病人的片子。

骨梳和玉器证明有能力

就在同一个晚上,出乎张振国预料的事情也发生了。

工作人员在清理随葬物品时,发现了两个带有孔洞的石器,经过张振国仔细鉴别后,他确定这并不是石器,而是玉器。

玉器上的圆孔打磨地非常整齐,如此规则的圆孔,似乎不是徒手打钻的,张振国立刻想到,这个物品就可以证明在当时有比玉更加坚硬的工具!而玉的硬度必然要比人的头骨硬许多。

另一个更为直接的证据也在这天出现了,助手邵云也发现了一个从未见过的物品。

这是一件骨器,从形状看,张振国认为这是一把骨梳,骨器上雕刻的花纹非常精致,花纹的上方还有几个不是很规则的圆孔。

既然能在动物的骨头上刻出花纹,那么要在人的头骨上切骨也就不是什么难事了。张振国非常欣喜,这件物品的出现已经可以证明,在当时人们一定有着非常锋利的工具。

张振国的努力事实上只是一个佐证,要想证明韩康信的推论,最重要的还是头骨边缘的痕迹究竟是不是生长的痕迹,而关键的证据仍然没有获得。

鲍修风证实是生长的新骨

在鲍修风那里,虽然古人的头骨痕迹与那位79年的病人完全一样,但是,作为一项研究,鲍修风认为,还不能定下结论。

采访鲍修风:因为这是个新东西,只有一个病例不行,你全部要归纳出来,再看看,找一个主要点,你做了手术,在一段时间内死掉了,(骨头生长)看不出来,但是做手术以后,颅骨要长,颅骨怎么长呢?

找到这个答案,鲍修风的研究整整做了三年。

他与助手跑遍了济南市的各家医院,收集不同时间段的病例样本。可是事情远比他们想象得要复杂,因为,许多病人在手术康复后,很少回来复诊检查。直到2004年3月,鲍修风收集到上千份病例后,这项研究才有了关键的进展。

采访鲍修风:从三天到十几年的,这一系列的观察,在上看到,看到了什么。

这是一位手术头骨恢复了10年后的状态,这是3年的,而这位是手术后两个月的。他们的头骨愈合的痕迹与古人的完全一致。

而这位手术后恢复40天的病人头骨,这正是鲍修风最初作为对比的样本。

在大量的对比研究后,鲍修风才发现,他研究的疏漏就出在骨头生长的时间上。

采访鲍修风:颅骨怎么长呢,颅骨是三层嘛,我这么比,(手势)这是外板,这里面一层,中间有个板障,板障是疏松骨,这个外板内板都是硬骨,它颅骨怎么生长,板障不长,只有内板外板长,假如它们是围绕板障长,不是往前长,外板往里长,内板往外长,它两个围绕板障长到一起了,你看,后面宽,前面窄,像舌头一样,唇状融合。到了这样的程度了他就不长了,这个融合只有在手术以后才能达到这样的程度,如果病变它不长这样的痕迹。

鲍修风发现,人的头骨在手术后的两个月里,每天都能出现不同的生长状态,直到两个月左右,骨头生长最终完全愈合,而在以后的若干年,骨头的状态不会再有任何的变化。

采访鲍修风:从这么多病号,从临床上观察的,你看我们做这么多片子,能够得到一个结论,什么叫做了手术,做了手术后这个颅骨缺损怎么长的,就是内板外板围绕板障形成唇状的间接融合,就是这么点,其实我这三年,就做了这么点。我现在敢这样说了,理直气壮地,就是做手术。

在长达三年的研究后,鲍修风认为:那位5200年前的中年男子在手术后至少存活了两个月,甚至是几十年。

2004年8月,山东考古所再次举行了一个论证会,根据鲍修风和张振国提供的证据,专家组最终认同了韩康信的推论。

韩康信发现的总结

就在年末,韩康信将他所发现的31颗有洞头骨,正式对外发表,在距今5200年到3000年之间,中国的北方曾经出现过一种古老的开颅手术。

在众多的证据面前,我们似乎已经窥见那段曾经辉煌的文明,但是,历史的真相或许比我们想像的更加复杂。


  • 暂时到这里吧,文章太长了看了累,后面更精彩,待续~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五维空间之旅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