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广东的蟑螂有多可怕?没了头也能活?越踩越多?

健康禅城
2024-09-01



如果问一个广东人

广东有哪些特产

除了荔枝、烧鹅、早茶等美食之外

一定还会以“神秘一笑”

提到这个“老伙计”——蟑螂



夏天

又到了蟑螂出没的“高峰期”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蟑螂”

广东的水土养大蟑螂

在这里,蟑螂赛过龙虾

堪称“地表最强生物”



广东蟑螂可不是一般可怕

坊间流传着各种蟑螂的传说


“家里有1只蟑螂,就代表还有无数只”

“蟑螂不能踩,会越踩越多”
“广东蟑螂,不仅大还会飞!”


这些说法是真的吗?

有没有靠谱的灭蟑螂绝招?



*

 没了头还能活? 

 蟑螂BOSS技能大盘点!


有一网友分享自己的经历:在家里发现一只蟑螂,情急之下用透明锅盖将蟑螂罩住,想要将蟑螂活活“焖”死。没想到,20天过去了,蟑螂在锅盖里还是活蹦乱跳的,丝毫不受影响。



作为现存最古老的昆虫之一

蟑螂的生命力碾压恐龙

活了大约4亿年!

下面就为大家盘点

那些蟑螂的隐藏技能!





蟑螂种群庞大,繁殖能力强。即使杀死90%,剩下10%也能繁衍后代。雌性蟑螂一生只需要交配一次,就可以一直生出小蟑螂。部分蟑螂不需要交配,也可以直接产下后代。


蟑螂产卵的数量很可观。一只德国母蟑螂,在温湿度合适、食物来源很丰富的情况下,一年可以形成大概1000万只蟑螂的庞大家族。





一只母蟑螂能繁衍出上千万只后代,有些蟑螂还可以实现“孤雌生存”,即“自体繁殖”,比如美国大蠊。




蟑螂不仅吃食物,还吃垃圾、粪便、血迹、痰液,甚至是木头、纸张、抹布等。



食物不足时,蟑螂会互相残杀,分食同伴尸体;在水源和食物充足的情况下,蟑螂可以存活90天~1年;室温环境下,德国小蠊不吃不喝可以活7~10天,有水无食可存活42天




在热带地区,蟑螂四季繁殖、活动;即便在高寒地区,只要冬季室内有取暖设备,蟑螂可照常活动、繁殖


研究显示,蟑螂在真空、高辐射、有毒气体、水下等环境,依旧可以生存很久,远远超出人类的耐受性。




蟑螂数亿年来形成了一套自我保护机制,如果人类与蟑螂正面交锋,它可能会利用装死逃过一劫。



一些蟑螂即使被“砍头”,也没有真的死亡。科学家发现,蟑螂没有头也能生存一个星期,因为蟑螂呼吸主要是通过身体小孔的气门,而不是大脑。




*

蟑螂不能踩?

会越踩越多?


脚踩蟑螂,是许多人常用的灭蟑方法。据说,踩死雌性蟑螂会导致孵化出很多小蟑螂。这是真的吗?


事实上,要看具体情况。


如果你刚好踩到一只携带卵鞘,且卵鞘已经发育成熟的雌蟑螂,确实有可能帮它“催生”,把虫卵踩出,由鞋底把虫卵带到其他地方,导致“越踩越多”。但如果蟑螂体内的卵并未成熟,那么踩死雌性蟑螂很有可能会终止卵的形成与发育。



如果真的踩死或拍死了蟑螂,应立刻用肥皂洗手,并对地板、拖鞋进行消毒。蟑螂本身可以携带并传播多种致病菌,这些病菌可能经由手、鞋等渠道进入消化道,使人感染疾病。所以,处理蟑螂尸体时要戴上手套或使用纸巾,避免直接接触



*

    发现1只蟑螂

家里还藏有上万只?


这是一个比较吓人的说法,比较合理的情况是:家里发现了1只蟑螂=已经喜提小强数百只。



这跟前面提到的蟑螂极强的繁殖能力有关。而且,蟑螂更喜欢在阴暗、潮湿、安静的缝隙里宅着。它们离开巢穴在外溜达,很可能是因为缝隙里的蟑螂已经多到挤不下了。



*

蟑螂的N种死法

这两种最靠谱


拖鞋打,开水烫

喷雾剂,灭蟑粉剂......

在蟑螂的N种死法里

有两种比其他更靠谱

👇



No.1 蟑螂胶饵

用药饵诱杀是有效的灭蟑手段。它的原理是,引诱蟑螂吃带有杀虫剂的诱饵。


胶饵利用的是它们贪吃和群居的特性。而且胶饵“杀蟑不伤人”,对人体也安全。靠谱的胶饵有“团灭”的效果,但是需要用对方法。



记住一个原则:少量、多点、全面


  • 蟑螂食量很小,施药时挤绿豆大小即可,无需打一长条。

  • 布点要多,施药面要广,蟑螂接触的几率才大,大约50厘米一个点。

  • 重点施在厨房的阴暗角落缝隙,如灶台下面、橱柜四周、置物架角落、墙角、冰箱等。



No.2 饿死蟑螂

预防蟑螂,最根本的方法就是保持干净卫生,让蟑螂在你家根本找不到吃的。


蟑螂最喜欢吃甜的、油的、发酵面食类的食品,比如蛋糕、巧克力。想灭蟑螂,一定要把家里能吃的封存,厨余垃圾千万别过夜。



此外,蟑螂耐饿不耐渴。在缺水时,活不过1个星期。晚上要抹干灶台的水渍,才可以去睡大觉。


最后,附上各个房间的蟑螂药放置图

愿家中不再有小强!



往期回顾

太毒!男子被咬一口,大腿“烂”了……它常躲在衣服里→

家里娃睡觉出汗多,是体虚么?

“感谢您,献血者” !佛山举行2024年世界献血者日庆祝活动


来源丨广东科普、生命时报、深圳卫健委、东莞疾控
编辑丨健康禅城微信团队编辑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健康禅城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