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佛教真面目讲记1

孟晓路 四学书院 2021-03-14
(第一讲)
作者冯达庵居士,名宝瑛,1886年出生,1978年去世的,所以说经历了整个中国时个三朝清朝、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位冯达庵先生可以说是我最佩服的人、我佛学方面的学问吧,我所写的书《七大缘起论》、《形上学方法》、《佛学与西学》,都以冯达俺先生的思想做标准的。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冯达俺先生,也就没有我的学术。我就感到非常幸运,这一生遇到这样一位大师,这样好的文字,这样精辟的文字,非常幸福。因为我从小就有一个志向,参透宇宙人生的真理,一直在努力,在书海里,苦苦的遨游吧,撑着这个船,不知道哪个是方向。从西方科学、哲学宗教、东方的宗教、佛经、道家、儒家,遍究诸家找不到方向了。

从看到冯达俺先生的书后。可以说,就是豁然开朗。在这之前,我研究佛学确实是很难,我想我这生能够把佛学的理论参究个大概就不错了,可能用几十年的时间。看到冯达俺先生的书以后,我在几年时间内就对佛教的几部大藏有了一个融会贯通的突破,就写出了下面这些书,特别是前两本都是关于佛学的,我能够贯通佛教的一个证明,我感到非常幸运。

先简单的介绍一下吧。他就是从八岁上私塾上到十五。就是说他在十五岁之前收的是中国的传统教育,十五岁之后入了中学,后来上了大学,学得是数学,大学毕业以后就入了一个清朝组织的游学,先补习外语,去欧洲留学,他要去欧洲的,后来闹起学潮来了,留学就没有去成,后来就工作了,工作了几年吧。做过报社的编辑,做过孙中山政府局里的一个职员。到了三十六岁的时候,他得了很严重的肺病,就不能工作了,就在家里治病。听说打坐有助于肺病的痊愈,就静坐,开始研究宗教。其实之前对哲学宗教的研究已经很多了,清末民初的思想是很活跃的,中西的宗教、哲学,他肯定是研究的很多。

由于这个机缘研究静坐,因用佛学的静坐,就把佛教各宗各派的书进行研究。他的病就彻底好了,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把佛教的净土宗和禅宗在教理和行证上都有了一个系统的研究,已经通了。已经通了净土宗和禅宗,这是非常快的,这样的人都是天才,呵呵。天才都是不多见的,向我们都研究了好多年了,呵呵从上大学开始研究了二十多年吧,哪一科都没通,从修证上都没通,我刚才说的是理论。可能我在理论上还是很天才的,但是在实践上不算。这个解是理论方面的,这个行就是实践方面的,证就是对宇宙人生的真理有所亲证。然后冯达庵先生有修行了密宗,他不是已经精通了禅宗和净土宗嘛。

这在佛教上以实践为主的就这三宗,在五十岁的时候得到了密宗的认可,他有了这个传法的资格。佛教补修三宗禅宗、净土宗和密宗。有密宗传法资格的叫阿阇黎,所以我最习惯用的一个称呼是冯大阿阇黎。阿阇黎是导师的意思,每个出家的人都有两个师傅,一位师傅是和尚,一位师傅是阿阇黎。和尚和阿阇黎都是梵文,密教中的阿阇黎具有传法的资格,其实就是更加专门了,当然还是不脱导师这个含义。具有传法资格的人当然可以做你的导师了对不对。

在五十岁的时候,冯达庵就成为密教的阿阇黎。五十岁的时候那是1936年。随后战争就起来了,一直到1945、1946年时,这种弘扬佛法的机缘还是没这么好。他弘扬佛法最好的时候也就是战争以前和解放之后那几年,在解放后几年又不行了,呵呵。总之这位大师在弘扬佛法方面不是那么圆满,他老人家的诗里边就有那么一句,我把这首诗给大家写一下:阳春烟景古稀年,法界生身记普贤。念载发弘唯一乘,十方随喜有诸天。缺缘不复谈弘法,余寿翻宜改旧编。永移法轮何处是,密严净土广无边。从这首诗可以对大师有个了解,阳春烟景古稀年,他的生日是阳历的二月二十一日,快到阳春三月了,转眼间七十岁了,法界生身记普贤,这是他自己的修证境界。

念是二十的意思,通这个廿。念载发弘唯一乘,他从五十岁得到了密教导师的资格从此以后就弘扬密教。在弘扬的时候,十方随喜有诸天。有诸天做他老人家的护法,可到了现在就缺缘了,缺缘不复谈弘法,外界条件不允许了,要做的事情就是整理以前的著作,把它重新的改定,写得更加的精要,很多的著作他都在这个时候做了修改。

比如说《佛法要论》,这里边有一本小佛法要论,等等吧。他都做了修改,那么实证了密教最高境界的人,他就有了永转法轮的能力,在什么地方永转法轮呢?就是在密严净土。有四重净土:常寂光、实报庄严、方便有余、凡圣同居。密严净土就是最高的这一重,在这里面法乐无边,永恒的法乐,永恒的幸福,永恒的觉悟,就没有迷这种痛苦,永远的觉悟。


好,我现在就正式的来学习《佛教真面目》。我在介绍一下冯大阿阇黎的这些著作吧。在这些佛教体系里边才能看到《佛教真面目》的位置。一部《佛法要论》,那里面《佛学起源》,我是从前往后说的。《佛学起源》、《佛教源流》、还有《佛法要论》小的,这个全集的名字起得不方便,因为这里边还有小的《佛法要论》。《佛学起源》是对释迦摩尼佛的简单传记,写得非常的精要。《佛教源流》是佛教的一个简单的发展史。《佛法要论》和《佛教真面目》是冯大阿阇黎写的两部概论。《佛法要论》这个比较初级,介绍了一些佛教基本知识,最后导归净土。这个是他学习净土宗期的著作,他36岁学佛。学佛两年之后,写的比较初级的一个概论。《佛教真面目》是在他在1947年写的,61岁写的,比较成熟的思想。这本书所牵扯的功力要《佛教真面目》大多了,但是学佛两年的人还是很厉害的。就说学佛很多年后写出佛法要论还是可能的。但是《佛教真面目》就不是一般研究佛学终生的人可以写出来的。你看看目录。


佛教真面目第一章是教源,第二章是传译,第三章是研究,第四章是修证,第五章是解题。也就是中印佛教的教理和实践以及佛教在此世界上所起的大用,全都有了。教源先是一个佛陀的介绍,然后是佛教的一个发展历程。这两章基本上是《佛学起源》、《佛教源流》两书的浓缩本。第二章传译,要写这章,要把大藏读一遍。那不是泛泛而谈的,每一个字都有独到的见解。研究,就是对中国教理四宗的概括。在第一章教源就要对印度的教理,空、有、密有一种全面的了解。在这里,就要对中国的教理诸宗,你要把人家的书通读一篇,然后吃透。你想想要有多难。中国教理诸宗就是:三论、天台、华严、法相宗。中国教理这些宗派的著作是汗牛充栋的,理解起来是很难得。

这是中国修证的三宗依次是禅密净。这些著作一般来说人一生都是搞不完的。能懂一点点,就很不错了。解题,众生问题和世界问题,那就说透见佛教真面目,就可以对有情的痛苦和世界的灾难,比如说环境问题、物质问题、精神问题,可以给出一个良方,从佛教的角度开出来的。你想想,这本著作绝不是一般人能写出来的。这种概论容易流于泛泛,流于肤浅。我们冯大阿阇黎这部著作真是博大精深,跟肤泛是没有关系的,可以说是字字珠玑。如果各位真的想了解佛教的话,真的想饱饮真理的法乳,那就好好学。你们是很幸运的。

接着讲其它的著作。概论就到这里了。下面是各宗的这种专著了。玄奘法师写过一个《八识规矩颂》,冯大阿阇黎作了一个释。八识规矩颂是绝句。冯大阿阇黎的做了一万多字的释。《心经广义》可以说是对三论宗,也就是属于般若方面的。假如这个属于性相宗,这个就属于空宗的专著。就是用密宗来融摄空宗的。在印度叫中观道。在中国叫三论宗。法华特论,这是冯大阿阇黎最后一部大部头著作。比这个心经广义写得还晚了,60几岁了吧。他说用这部书来结束释迦牟尼佛一代教法的大旨。也就是说他把这本书作为佛学的极谈,表示他所开示的最高境界的,用这本书来融摄天台、华严,它们是中国显教的一乘。然后就是密宗著作。冯大阿阇黎重要著作就这些。另外《金刚经大义》跟《心经广义》是一类的。都是般若经的,对中观道的专著。

经过这些介绍,我们就可以知道《佛教真面目》在这些著作中的地位。可能这也是一本适合现代人写的一部书。在中国古人那里,写这种概论书的很少。冯大阿阇黎为了适合这种现代人,这种受西学影响的根性,就写了一部这样的书。这是非常适合我们的,就是先有概论,用概论去指导加以研究。这也倒不是完全适合科学的根性。在印度的这种体例里面,这样的书很多。在中国的体例里这样的书很少,中国的佛教传统就是注疏的传统,给这个经论去作注,作了注以后,对注又加以注,就是疏了嘛。一般他不写这种概论。


从前往后一人念一段,李聪颖,你把这个序念一遍:
佛教亦称佛学。就垂示言曰教;就参究言曰学;要以明心见性为宗。未明心前多资权教作梯阶;既见性后更资密教求究竟。其竟也,任何事理莫不洞彻根源;斯谓之佛。佛之行,积极救世。随缘设教,不离正宗。钝根众生弗喻厥旨,辄流消极。开明之世,渐成国家赘疣。长此不思奋勉,恐难立足;大心之士早已提撕警惕于其间矣。然如何前进方适于时代性?眼光浅近者宁得其宜?则佛教之积极发扬,不可不赖知识界优秀分子之兴起。一部《大藏》权实杂陈;各标对机之说为至上!真面目安在?意识所不能辨。苟无指针,学人或滞于一偏;或废于半途。佛教精神奚由弥纶世界?是书之作,冀引其端。古云:“作始也简,将毕也鉅。”后哲功行胜余百千万亿倍者,当有规模绝大之编,畅发余所未逮也。馨香祝之。

我再请一个同学把这段用白话讲出来,应该没问题吧,马兰兰,你先念一遍,再说成白话文?看一句翻译一句,应该没问题吧,翻译到什么程度就算什么程度吧,嗯对,你就按字面意思翻吧。

马兰兰发表自己的见解:我感觉他是说佛教没有被发扬光大,没有被大多数人了解,去推广开来,去传播,佛教是人的活水源泉,人活在世上要有信仰,或者是佛,或者是其它,人没有信仰是非常可怕的,这个佛教能给人一种精神慰藉,但是在世界上未得流传。

说的还不错,请坐吧,佛教真面目的语言其实用的是一种非常白话文的文言,也就是说,他这个虚词是完全避免用白话文上的虚词的,比如的、了、者。白话文的虚词他是不用的,虚词还是比较传统的文言虚词,但是在实词方面,他用了很多通行的白话文里的,西学传过来的,实词已经是有白话的倾向了,所以他还是很通俗的。这个序大概分成三段,从开头到斯谓之佛,这是第一段,从佛之行到智识界优秀分子之兴起,这是第二段,然后一部大藏到结尾,是最后一段。第一段就是介绍的佛学,用这几句话做一个最精要的概括,佛教亦称佛学,那下面就开始讲教和学的区别,这是非常精要的,在别的地方是看不到的,垂示言曰教,参究言曰学。

我问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垂示,什么是参究?张婷,这个垂示和参究能看出他们的区别吗?
张婷的回答:垂示是有一种地位吧,就是高,参究就是参考课本啊,去做深刻的思考。

嗯,体会的不错,这个垂示的主体是佛,这是参究的主体就是我们学员,就是众生。佛垂示众生,众生向上去参究佛的开示。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在现在,人们讲究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他要把友情之间的差别一起拉平,平面化,佛在这儿,众生也在这儿。都平等了,谁学谁啊?谁教谁啊?我们要学习佛教和马兰兰说的世界上的其它教,都要有一个前提,教主都是高一等的人。我们不能平着看啊,我们就得仰视着看,你平着看,就是这个平面化时代的虚妄,极其愚痴,这种看圣人的做法极其愚痴,极其愚昧,极其荒谬。所以我们认识真理的途径,我们佛教指出了三量:圣教量、比量、现量。量是能生新知的正确认识。量不是泛泛的认识,首先是正确的,其次它是新生的。你要符合这两个条件,最重要的是正确的认识。所以这些达到认识的正确途径,是我们获得真理的三种方法。那最重要的的一种方法就是圣教量。我们通过参究比我们高的圣人,比我们高的佛的言教所获得这种真理。这是最主要的途径。可是这种圣教量在今天的学术中,在哲学、科学中是没有地位的。

科学有现量,就是实验。有比量,就是演绎。在之前西方的宗教年代,西方人的真理标准就是圣经,就是启示的真理,就是圣教量。在世俗的认识中,就是现量和比量所得到的。所以在西方宗教年代,就有圣教量,并且以这个为权威。在这开始,在阿奎那之前的时代,奥古斯丁的时代,圣教量就是唯一的真理。他们总是走偏。在宗教年代,就把圣教量作为唯一的真理。到了阿奎那的时候,他好像是比较中道和全面,即有圣教量的真理,又有世俗的真理。到文艺复兴以后,就给世俗的真理让步了。就把圣教理给放弃了。这看他就走了这样一条路线。一开始是圣教量,然后逐渐向现量的移。这就是我们现在所习惯的路子。

圣教量在今天这个学术当中,都是大大受到批判和歪曲的,是不是?在你们学的哲学史里边,没有推崇圣教量吧?都是说按照那个是错的,那个不民主,不平等。我们要走出对圣教的无知。有人说,一切要以孔子为是非,那没有孔子前以谁为是非呢?说无孔子亘古如长夜。然后就说,没孔子的尧舜,都是在提着灯笼走吗?这是都是今天的人否定圣教量的做法。我们要走出对圣教量的排斥,要重建圣教量,重新把圣教量作为你达到真理的标准。你看我的学问做到今天,相当有成就了,我的学问可以说做成功了,年纪还不大。这种重要的经验就是以圣教量为最重要的认识标准,从上大学一直到现在,越来越清楚。

我跟其它学者的最重要的不同就是我有圣教一量,以这个作为我学术的标准。所以这样的学问能做成功。而且依靠这个历史渊源的大教,心里安宁。而这些不信圣教量的哲学家、哲学学者他即使写了很多书,其实他们心里边是不安的。因为他认为自己最高。在启蒙理性时代,否认了圣教量,只承认现、比二量,只承认自己的理性,现、比不是演绎推理嘛,只承认理性的时代,人心都是不安的,都认为自己最高,而他的良知是不昧的,内心深处意识到自己不行,那就找不到安全感,是不是?

所以我们要走出理性启蒙,复兴古代的文化传统,这是我们的当务之急。大到中华名族的伟大复兴,小到每个人的安身立命。这都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一致的。就是要走出西化,复兴古学。所以当务之急。我的三大学术规范,主旨就是要走出西学。西学的重点主要是近代的西学,就是科学和民主。走出近代西学,恢复我们古人固有的治学方法。这是当务之急。这些说来话长,以后我会对大家慢慢渗透。不是一下子就能让大家有一个清晰地认识,要把握这个是很难的。

我这前半生的,一个经验是圣教量。另一个就是走出西学、恢复古人固有规范的一个历程。走出西学是非常难的。在我们中国,在我看到的人寥寥无几,屈指可数。当然我的所见有限。我也不会有少多的遗漏。我算其中一个,其它人虽号称儒者,佛教的都还在西学的笼罩当中,还不是纯正的、真正的儒者。要走向西学、复兴固有学术,这需要极大的智慧,还需要极大的勇气。一般人天赋不够,他觉得已经走出了,其实没有。就像我们在梦里起床,觉得起来了。后来发现还没起来。就是这种境界,他发现不了。因为西学沦肌浃髓地污染了我们,它很多重要的东西,你都觉得是天经地义的了,你认为那是事实,你不觉得那是西学所独有的。

比如说对生命的看法,它是以现代一切社会科学作为前提。也就是说,现在一切社会科学都是以进化论为前提的。进化论在我们一般学术当中,被归为生物学,对不对。而这我要说,他不是生物学,而是人学,是有关人的形上学,是对人的来源和本质的一个系统的回答。什么系统呢?唯物的系统。是唯物系统下关于人的形上学,在唯物的角度,有关人的起源本质归宿,所以整个社会科学都是以进化论为前提的。那么进化论说的什么呢?

第一条,人没有灵魂。只有肉体没有。
第二条,人的精神是依附于肉体的。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第三条,肉体烂掉以后,精神一无所有。
就这三条。

整个社会科学,不管是经济学也好,所有的吧,历史学,还有社会学、宗教学、人类学,全都是进化论的附庸。可是这些学者都反醒不到。因为这些学者认为进化论会有错吗?这是真理啊。你不以这个为前提,还能以什么为前提啊!对不对啊。但是你要走出西学了,走出进化论了,你就会发现,我们古学对人的理解都不是的,都不以进化论为基础。如果你真正能够走出西学,你对人的理解就完全变了。你想想现在的学者,他们能真正做到吗?他能相信有轮回吗?相信有灵魂吗?这一点,他做不到。

从无灵魂到有灵魂的见解,这就是一个大大的难题。他们是反省不到的。假如我们换了一种角度,所有的古学,儒教、道教、基督教、回教,还有柏拉图的学说,都是以人有灵魂为前提的。而且这个灵魂是永生不灭的。对不对啊。所以走出西学是如此之难,这个是最大的障碍。一般的人走不出来的。走出西学,好像是一种方法的走出。其实这种方法和人生观和世界观分不开。其实不仅是方法论的改变,也是价值观的彻底改造,彻底远离西学的污染。

好我们看下句,要以明心见性为宗。什么叫宗?宗和教现在经常合成一个词叫宗教,这就是一个纯粹的名词了,今天宗教的叫法就大错特错了。宗是教的眼目,教是宗的构架。打个比喻,宗属于电流,教属于电器。在佛教中宗通常指禅宗,宗是一部佛教的精髓。佛教是信、解、行、证之学,用宗教解释固有的宗和教一定会歪曲它本来的面目。我们这个宗教和西方religion差得太远了,它不仅是信仰,还要搞研究,还是作精深的实践,最后去证佛教所信奉的最深的那个东西。在religion这个词里边就没有后边三步。我们现在的学问全用反向格义。反向格义知道吗?不知道。

就是佛教初传中国时,用固有名词去解释梵文。比如说用老子的智慧去解释梵文的般若,用老子的‘无’去解释梵文的‘真如’。我们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就用固有的名词去解释传入的东西,就使外来的词成了主语,中国的词成了谓语。而现在把中国的词当成了主语,外来的词成了谓语。比如说把儒释道说成是哲学,而西学成了解释者。用西方的东西解释中国固有的文化,这不就反过来了嘛,这就是反向格义。格义是合情合理的,是我们理解外来事物的一个方法,把它们放到我们所熟悉的框架里边是很正常的。这个反向格义就非常荒谬了,我们怎么能用西方的框架来解释我们自己的东西呢?!我们现在这个学术完全都在颠倒之中啊!所以你们已经受到了先入为主的污染了,你们要想变过来,要下一番大力量才行呢,听得明白吗?有感觉吗?(笑中)

中国哲学学科是不应该存在的,它完全是反向格义格过来的,这不光是我的的想法,这些年也一直是有争议的,中国哲学的这个地位是很尴尬的,外国就说中国是没哲学的,中国的一群哲学家就进行了一场内部的、不了了之的讨论,总之。我就说根本就没这个学科,这个学科根本就不应该成立。

有同学说:那我们该学什么?

老师答:这个学科不是还没取消呢嘛,你们现在就跟我学,我们应该把它们放到信解行证中去,现在好多的名都已经坏掉了。一言以蔽之就是正名,把反向格义的词正过来,复兴古学的生命力,让它自己解释自己。走出西方的规范,你们要认识到你们的可悲性,我就是你们的苏格拉底,你们可不要讨厌我,我就是你们身上的牛虻。如果说大家都要吃饭啊,格就格吧,中国还可以和世界接轨,这样的话大家都爱听。

“未明心前多资权教作梯阶;既见性后更资密教求究竟。”这就又出现了一些概念,什么叫权教,什么叫密教,这些就不用详解了,后边会再讲。权教是和实教相对的,权教是方便说,实教是究竟说。所谓方便就是有所保留,究竟就是无所保留。佛把知道的都说出来就是实教,权教是只说一部分,不给说全了,只说你能接受的那一点点。不管是权教还是实教都不是编的,也不是糊弄你们的。那当然,在未明心性之前,只说一点,让他慢慢地进步,以后多说一点,再多一点,直到明心见性,这就是实教。禅宗是实教,那密宗更是实教。实、密之前的就是权教,先用权教作梯阶,用密教最究竟最圆满的达到佛的境界,到了这个境界就会“任何事理莫不洞彻根源,斯谓之佛”,到了密教的时候就成佛了,密教是最高深的一宗。

下面是第二段。“佛之行,积极救世。随缘设教,不离正宗。钝根众生弗喻厥旨,辄流消极。”佛的行动是积极救世的,是随缘设教的。设教要根据两个东西,一个是契机,一个是契理。不离正宗就是契理,圆满的教既契机又契理,契机的是方便,契理的就是究竟,把这两者统摄在一起的都能得到很好的教。比如天主教,这个新教光契机了,没有契理,光因信称义是不行的,还要行,信和修要相结合,它们契理是世俗的,它们要做弥撒,吃圣餐,强壮自己的灵性等等吧,但是没有现量,这就太深了。我就不给你们说太多了。

直到路德就把修行放弃了,只保持因信称义,路德体会到当时人们的根性了,修不出成果,修行很难,当时人们的欲望太多了,智慧差,大家和路德的心声一样,路德选择了退回去,而不是勇猛精进,只要信就可以上天堂,就契机了,当时的人们都这么想,包括路德自己,成了清教的教主,因为他发出了众生的想法。所以因信称义是荒谬的,就跟日本的真宗是一样的,只要信佛就行,他们都出现在16世纪,他们都吃肉,认为只要你信阿弥陀佛,就可以在净土里了。东西方的文化的演变走在一个脉络上,出教主和衰败上都差不多,都把‘信’说的神乎其神,有信福音的吗?没有啊。

到了加尔文就更荒谬了,加尔文连信都不用了,上帝认为你能上天堂你就能上天堂,认为你下地狱。你信和修都是没用的,上帝是不受凡人的左右的,那些人上天堂早就安排好了,信解行证被路德废掉了行。加尔文把它们全都废掉了,这个主体的能动性一次被废掉,那这个新教为什么让人们有动力呢?本来是让人们不去追求财富的,后来怎么成了人们追求财富的动力呢?加尔文说你可以通过世俗的成功来验证你是不是被上帝预定上天堂的人,他发明了一种说法,财富上越成功的人往往是上帝的选民(笑中我可不是遭败他)佛教没有这么荒谬的做法,佛教是既契机又契理的。

“钝根众生弗喻厥旨”知道厥的意思吗?我考考你们的文言水平,郭召旺,回答不知道,杨美,我也不太清楚。厥就是其的意思,喻什么意思?看来你们的文言都很差,这都是文言的摧毁造成的,假如你从小读点三字经就知道了,学语言的时期被耽误了。我一直沉浸在文言中,已经好多了,但是还是没有特别好,在今天来说已经不错了,所以我们要恢复文言,简体字是以前的俗体。钝跟利相对,利根是天才好的人,钝根的就是天赋差的。就是钝根差的这些人不能明白佛设教的宗旨,对权教作了错误的了解所以流于消极。消极跟今天意思差不多。“开明之世,渐成国家赘疣。”在西化的时代,国家就不做佛教的护法了,到了清代,毁寺清觉,到了民国还有一次,现在文明回来了。当时也是有道理的,它对国家没用啊,比较消极,光顾着自己修了,也不去积极救世,在寺院守业,不去积极救世。

长此不思奋勉,恐难立足,大心之士早已提撕警惕于其间矣。心量广大的人士,其实也就是菩萨,这些大心的菩萨已经注意到了,那佛教如何改变这种赘疣的状况呢?如何前进?使佛教适应这个时代呢?眼光浅近者宁得其宜?眼光浅近的人怎么能够想到办法呢?“则佛教之积极发扬,不可不赖知识界优秀分子之兴起。”没文化的愚夫愚妇,士农工商都属于目光浅近之人。各位都是士,千万不能辜负士之名,所以我们要正名,要不然名不副实。第一段是佛教的概括,这段讲的就是佛教的任务,这个任务就要落到优秀的知识界分子,复兴古学,就是儒释道不能偏废,儒释道都要学到身上来,共同的复兴儒释道。

第三段是作书的理由,“一部《大藏》权实杂陈”大藏知道什么意思吧?大藏就是政府组织的佛教界把书目收进来,统一印刷,由于技术有限,印刷的很少,大藏就是佛教的精要,然后把它们储存在名山大寺。那个时候看书是很难的,要看一部大藏就更难了,不是随便什么人就能借的,要不就都翻烂了。书非借不能读也,现在人们看书太容易了,电子版就把大藏给下载了。佛教是做功德的,免费的。儒藏就不会随意公开,他们不信这个。但是太多了人们就不知道看什么,现在人们学佛和古人学佛,今天的人面临的困难更大。权教和实教庞杂在一起,都说自己是最上的,每部佛经都说自己是最灵的,给他们讲的经。

为了使人们相信,都说自己是最高的,所以我们要学会判教,做出抉择,排出各安其位的顺序,这是佛教发明的,后来儒教也用它,所以马一浮先生也用这个方法对儒教进行整理。我就用这个方法对中西方的教进行整理,包括中国的儒学、回教,西方的科学、哲学等,印度的婆罗门教及各种外教,都用判教的方法排列顺序,还会指出教的路线。

“各标对机之说为至上!真面目安在?意识所不能辨。苟无指针,学人或滞于一偏;或废于半途。”看不到佛教的全部,学了一些不再前进,表现在权教,停留在阿罗汉,不再前进,滞于一片,偏势必会废于半途。

“是书之作,冀引其端”这部书就做一个初步指明方向的作用。
“古云:“作始也简,将毕也鉅。后哲功行胜余百千万亿倍者,当有规模绝大之编,畅发余所未逮也。馨香祝之。”冯大阿阇黎说这本说还很简略,作为一个开端,希望后者做出更详细的著作来完成指南针的工作,因为写得少,在详细方面是有所欠缺的,这就希望更大的著作,馨香祝之,上香表示,就是表示希望之诚啊。

这就是我们这个序,讲完了,中华民国三十六年五月七日,也就是1947国立5月7日写于广州,在广州写的。
有不明白的可以问一下,可能无所问题,那以后慢慢积累问题吧。



白鹿洞书院讲道统

中学统摄天下学术论(全集)

形上学方法(全集)

儒家之密教—龙溪学研究(全集)



孟晓路简介:


孟晓路,字庆弗,号童庵,当代中学大家。1970年生,河北献县人。2000年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后,迄今一直在河北大学哲学系任教。主要研究领域有儒教、佛教、中西文化比较等。主要著作有《圣哲先师——孔子》、《儒家之密教:龙溪学研究》、《寒山诗提纲注解》、《七大缘起论》(2008年出版)、《佛学与西学》(2009)、《形上学方法》、《中学统摄天下学术论》(2013年)、《中国世界观看世界及中华文明复兴》(2014年)、《西学之中学渊源》(2013-2014年)、《佛教真面目讲记》(2012-2014)、《论周官》、《天下制度形上原理》(2019年)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