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厉害了!本公号手术专家成功完成世界首例胸主动脉瘤及腹主动脉瘤机器人腔内修复术

马天峰 海上柳叶刀 2022-04-18

专家门诊 | 合理用药 | 热点聚焦 | 手术日 | 医学史



手术日

手术室里的惊心动魄


【刀先生按】祝贺陆教授。



8月1日,本公号手术专家、长海医院血管外科主任陆清声教授团队,成功完成世界首例胸主动脉瘤机器人腔内修复术和腹主动脉瘤机器人腔内修复术。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手术采用的血管腔内介入手术机器人具有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此举标志着我国血管腔内微创治疗正式进入机器人时代。


陆清声教授供职的长海医院血管外科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完成了国内首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但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陆清声教授团队发现尽管血管腔内介入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手术操作基本方法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形成了两大难题亟待解决,一是医生在手术过程中所受到的放射性损伤风险,二是传统血管腔内介入手术操作主要依靠术者的经验和“手感”来进行判断,难以满足治疗“标准化”和“精准化”的需求。



众所周知,血管腔内介入手术需要在X射线下进行操作,手术者必须穿戴铅衣等防护设备进行操作。长时间暴露于X射线下,必然会给手术者带来损伤。减少误差,只能靠增加医生的学习时间和操作经验,提高手术技术为主。显而易见,上述解决办法所能带来的收益有限,行业急需出现更加科学的施术方法及操作流程,从根本上消除辐射伤害;同时建立更加精准的手术体系,迈过人手操作的极限。


血管腔内介入手术机器人的出现,为这两个难题的解决开启了新的思路。陆清声教授团队针对这一系列难题,自2011年开始自主研发新型血管腔内介入手术控制系统,既不同于传统的医疗机器人,又领先于国际同类产品,使血管腔内介入手术医生能够在不接触放射辐射的环境中对手术操作进行精准控制,将医生“手感”进行精确量化,从而实现不同术者间的标准化治疗。



经过缜密充分的术前评估和沟通,64岁的李阿伯和71岁的吕阿伯成为首批分别接受腹主动脉瘤和胸主动脉瘤机器人腔内修复术的患者。


8月1日上午9点,手术正式开始。通过将术中影像数据和术前CT数据进行精确匹配,手术机器人顺利完成导丝配合导管行进至主动脉腔内,造影明确定位后,在视觉反馈机制的保护下,机器人将主动脉移植物系统沿导丝准确输送至预定部位,随后通过机器人机械臂的自主运动,进行了支架精准释放,术后即刻造影显示动脉瘤隔绝完全,无内漏,支架定位精准,手术圆满成功。手术过程顺利,总时长约1小时。与传统介入手术相比,术中术者透视时间缩短90%,出血不到20ml,极大提升了手术效率和手术安全性,术后第二天两位患者均已恢复正常饮食及活动。



陆清声教授表示,这套机器人系统能够实现高精准化操作来保证患者安全性,同时又能把主刀医生从放射辐射环境中解脱出来,进一步拓宽了血管腔内介入手术的应用场景。尤其是在无法到达现场的情况下,医生依然能够实施远程救治措施。



陆清声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 博士生导师。擅长复杂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的微创腔内治疗,开展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动脉、颈动脉疾病及其它复杂性血管疾病诊治。门诊时间:周二下午(特需);周三、周四上午(专家)


·END·
 


冷静 | 专业 

有温度



微信号:SH-scalpel


原创内容 谢绝转载

刀先生(编辑)邮箱:shanghailyd@126.com

QQ:3268131491



发现主动脉瘤,是观察等待,还是尽早手术治疗?


主动脉也会长溃疡?答案是:不仅会长,还有可能致命!


致命的胸痛,有三种!


这种『人体炸弹』一旦“爆炸”,90%的人会猝死!


这些致命性疾病发生之前,一定会有种种『危象』 | 高血压患者务请警惕


从入院到死亡仅4天!这位38岁的年轻患者,用生命给医患双方上了惨痛一课!


所有的猝死,都蓄谋已久。


下午2点多腹部不适,5点多突然倒下,全院一起抢救依然不治……是什么病,如此凶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