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烂仔帮“三狗”,和遍地Loser的《银河写手》

张宇培 抛开书本AsideFromBooks
2024-08-30

《银河写手》是一部“成分复杂”的电影。它的主演是著名喜剧综艺《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的人气选手“三狗”组合,而本身又是FIRST系影片,在2023届FIRST青年电影展斩获评审团大奖最佳编剧两项大奖。


最有趣的是,我曾经在某个线下素描喜剧演出展的一长串节目单里,发现了一项节目,内容是《银河写手》的主创专访。对我来说,第一次听说《银河写手》就是在它当年于FIRST崭露头角之时,后来听说主演是《一年一度喜剧大赛》选手,再后来它遭遇了口碑滑坡,于是愈发好奇影片的成色究竟如何。


《银河写手》剧组在FIRST影展


文:张宇培

编辑:高佳旭

责编:刘小黛

策划:抛开书本编辑部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总体来说,影片的前半段像是“编剧行业科普片”,而后半段似乎遵从“loser喜剧”的叙事模式。《永安镇故事集》里,编剧被塑造成一个和导演争夺作者表达完整性的角色,两人动辄分别引用《雕刻时光》的名句来作证各自的电影观。


相比之下,《银河写手》所表现的编剧之争则完全不是思想层面,它更落地、更接近现实编剧行业的下沉与庸常现状,而频繁引用《救猫咪》而不是《雕刻时光》,也是《银河写手》与《永安镇故事集》之间的一个很有趣的区隔象征。



关于“编剧行业科普片这一点,可以从人物情节这两个方面去解读。无论是逐渐蚕食署名权的贝勒、拿着扇子说编剧应该“多接项目,多拿定金,大不了就是没有作品”的师哥老孟、还是从不写剧本只一心靠喝酒拿项目经费和人脉的蔡老板、或是在会议室完全主导编剧工作的制片人和文学策划,这些角色都一定程度上反应了编剧行业的不良现象。


而情节上,则是类似于《改编剧本》的媒介自反的处理,但《银河写手》并没有在人物所写剧本和影片剧情的互相作用上作文章,而是使用了一种更为表面化、门槛更低的形式——用“人物”“任务线”“感情线”“bug”“人物成长”等这些突然被插入的章节标题,去解释或者解构上一个桥段。


我们很容易想象,类似的处理也可以很顺理成章地出现在类似“三分钟弄懂编剧工具书《救猫咪》”的趣味科普短视频里、或一些鬼畜视频中。而纵观众多短视频,用典型人物形象来讽刺各行业现状或社会现象的作品也屡见不鲜,如抖音博主“东曦”“任志达”“曾老师的小世界”等。



可以看出,《银河写手》虽然是一部FIRST系电影,但它的创作技法却选择了非常下沉的方式,这一点是非常值得深思和讨论的。

当然,影片的表达并不仅限于科普,也试图去对《救猫咪》式的所谓编剧“标准”进行了批判和反思。这一点,在关于“外卖员”的情节段落当中最为典型。影片中的制片人认为两个主角所写的外卖员不够真实,便要求他们去送几趟外卖来体验生活,而当他们真的把自己送外卖时的真实动作写进剧本之后,又被制片人说这个真实动作“不符合编剧的标准”,引起双方的激烈讨论。


这也是影片中为数不多的真正关于角色剧本具体内容的讨论,但也只是凤毛麟角。其他大部分时间的批判方向,都是更概括化的——影片出现频率最高的观点,就是对编剧唯项目论而非唯作品论的讽刺愤怒



影片最大争议之处恰恰就在于此——怀抱着整顿中国影视行业歪风邪气之梦想的有志者们,看见这几个从未真正拿出过好作品却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吹牛皮处兄弟谈恋爱的“loser”编剧在煞有介事地批判“唯项目论”,自然会觉得可笑至极。


由此出发,甚至有大量评论批评本片的女性形象塑造是出于直男意淫,有一条评论称,影片写可可(男主张了一的女友)分手时,强调她的愧疚、遮掩和不舍,认为这是男性创作者对女性角色的意淫。


不得不承认,因为同是诺兰影迷而获得女性青睐的桥段确实正中《芭比》下怀,爽文感直男味过浓。



但影片结尾有一个桥段,让我对影片有所改观——可可向张了一提出分手并离开后,张了一躺在床上直立双手、在颅内疯狂写剧本去报复亏欠自己的人,包括可可,而最后当张了一在剧本里写“可可回到自己身边”的时候,影片还致敬了《闪灵》,让这句话占满了整页颅内剧本,剪辑节奏也进入了高潮。


最后,家门并没有被打开,张了一的双手也瘫软在床上。相信明眼的观众一下子就能明白这一段在拍什么。而这恰恰是难能可贵地体现了这些男性创作者们是有自我反思能力的,这值得鼓励。



正如同《永安镇故事集》的第三段所表达的态度是“编剧写角色也可以没有动作”一样,《银河写手》最后也试图给出自己对编剧的艺术态度,即“编剧写角色也可以没有动机”影片用了两个实际事件、并借主角之口做了佐证,一是“可可与张了一的相爱”,二是“笑脸演员的突然自杀”。


其中,张了一称自己见到可可第一眼就一见钟情,以此证明“编剧写男女主爱情不需要充分铺垫”,这个稍显牵强,因为张了一爱上可可的原因是再明显不过了,而且爱情片这个类型较为特殊,最好的爱情片的叙述重点恰恰不是两人为何相爱,而是两人爱情之路所遭受阻力和他们坚定信念之间的张力,所以影片为了证明角色可以没有动机”,去选择把对立面设计成爱情片”,其实是一种偷懒取巧


而“笑脸演员的突然自杀”,在情节上的确充满了意外性,也的确更能佐证“没有动机”这个观点,但必须承认,即使这个很“高级”的编剧观是男主张了一提出来的,大部分观众却还是认定男主是平庸可笑之人,甚至认为电影是平庸可笑的。我觉得可能是因为,“看起来不可能自杀之人突然自杀”这个桥段,已经被日本文学和电影给探讨透了,而《银河写手》只把这最表面的现象很突兀地编排进去,而且只是为了佐证它的编剧观,自然便显得贻笑大方了。



纵然影片有千般不是,但当我看完影片结尾之后,对《银河写手》还是有所改观。一是张了一在床上颅内创作的那场戏,二是最后张了一的“人物成长”是落在他认清自己“不是能踏踏实实熬出头的那类人”之后,主动选择放弃继续干编剧,放弃自己是“编剧天才”的执念,这其实是近年大陆院线片中难得的反励志;三是影片最结尾处,张了一在车后座又在与好兄弟孙谈的交流中产生了“天才的创作欲”,又决定留下来继续陪孙谈当编剧了,接着影片给到最后一个章节“人物没有成长”


至于这到底是一个大团圆结局,还是一个细思极恐的性格悲剧轮回,我们可以各自有各自的理解,但不能忽略的是,彩蛋才是整部影片最具有讽刺喜剧色彩的一个段落——这两个主角是天才还是屌丝都不重要了,所有人类创作者全部都“死绝了”,而一统艺术创作之天下的AI甚至开始用“人类创作”作为一种宣传的噱头。


AI为人类剧本所创作的预告片中的元素,完美地呼应影片前半段制片人所强加的各元素,而AI选择复活的明星,也是代表大陆票房保障的沈腾,那么,AI背后到底是什么?这一桥段虽然搞笑,却是能嗅出背后的绝望气息的。



《银河写手》彩蛋中AI所创作的预告片里,有这样一句话——让人类重拾创作信心。片中还有另一句一直在被强调的台词——编剧是服务行业。如果说独属于人类而不属于AI的所有活动都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创作”的话,那么“编剧是服务行业”的意思,是否可以被看作,人类的宿命终将是为一些什么事物服务呢?


如果这么看的话,张了一和孙谈是loser,影片或许也是并不优秀的loser影片,那么人类在AI和它背后的事物面前,也将会是彻彻底底的loser吗?


 往期阅读
它才是法国影评人心中的金棕榈这部人体恐怖片居然是戛纳的第一“显眼包”拍了赵涛22年,这次是全新的贾樟柯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抛开书本AsideFromBooks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