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同济-广汽“流动的舞台Ⅱ:穿透”作品展开幕!@TX淮海|年轻力中心



第二届同济-广汽创新设计策源营

“流动的舞台Ⅱ:穿透”作品展

于2023年3月30日下午

在TX淮海|年轻力中心正式开幕


展览开幕式快剪视频


本次展览以“穿透”为主题,向公众们展现了流动的未来可能,并从自然与人造、原子与比特、个性与群智、科技与人文四个视角出发,希望利用设计作为穿透的方法,打造新兴技术和体验之间的新论点,并进一步探索有关未来出行的新场景与新意义。


—◁◁左右滑动直击展览现场▷▷—





开幕式概况

开幕式上,多位来自设计、科学、艺术、商业、金融、网络等领域的大咖和业界领袖亮相,同济大学副校长娄永琪、广汽研究院副院长张帆出席并致开幕辞。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党委书记陈燕、院长胡飞、副书记张雪青、副院长张磊,广汽前瞻设计部首席设计师陈奎文、校企合作负责人肖凌之、科长祁海涛、行政助理吴珊等共同参加。

 




—◁◁左右滑动查看开幕式现场▷▷—


此次开幕式延续了“流动的舞台”由学生路演嘉宾点评相交织的现场论坛形式,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完成了一次关于流动未来的自由畅想和设计构建。


路演活动中,来自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的学生小组们对各具特色的设计项目进行了介绍,内容涵盖人工智能、生物科技、元宇宙、生命科幻、智慧感知、多维空间等多个热门议题。嘉宾则与学生进行了对话与交流,为各组设计项目的在未来的进一步转化提供建议与思路。   





开幕致辞

开幕式由课程指导教师兼总策展人刘震元副教授主持。广汽研究院副院长张帆先生、同济大学副校长娄永琪教授先后做开场致辞并宣布展览正式开幕。



张 帆
广汽研究院副院长


张帆表示作为同济大学校友和广汽研究院方项目对接人,他很高兴能够见证母校与广汽集团研究院合作项目的一步步发展壮大,并十分期待在项目中看到优秀校友和年轻学生更多的创新想法和突破。


目前,中国汽车行业面临的挑战和阻力仍旧是发展的一道难题,创新将作为克服这些挑战的重要力量。而如今的中国拥有着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尽管产业在智能化和新能源汽车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行业也同时面临着各种压力和焦虑。他认为,与国内高校业内年轻创新人才的合作对于行业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并表达了对于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与广汽集团研究院合作的期许,希望能够通过进一步产教合作,来为行业提供新的前进方向和想象空间。




娄永琪
同济大学副校长


娄永琪表示,中国在清洁能源汽车领域已经取得了优势,在硬科技和软科技领域的技术水平也越来越好。但是设计学科的同学们应该保持危机感,当前整个行业竞争激烈,需要更多研发和创新来解决。这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而是包括科技、管理和商业等多个方面的问题。他希望大家思考自己能够做些什么,为更全面地提升未来出行产业的实力做贡献。


为此,学生和老师们不仅应该关注热门议题,更应该能够耐心地在冷门领域深耕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他希望大家能够关注真正未来的领域,以不求功利、不出门不出名的态度,潜心探究未来出行的创新设计之路,成为未来的领军人物。



学生路演


开幕式结束后,嘉宾和学生移步至路演区,七组学生团队分别登台进行了展品发表,为现场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未来创新设计之风。


01 肌理之音

将自然肌理转译为声音场景


王丹 高祎宁 刘泊岩 潘贵玲(智利)


土壤、年轮、树皮、叶脉,自然界万物都生长着各种各样的肌理。在深入研究之后,我们发现这些表面肌理蕴含了丰富的信息,我们希望通过现化数字手段对自然界的肌理进行提取与转译,去构建一个“人肌交互”的世界。从输入端转换到输出端,从自然材料转换到人造物,在整个系统中,我们希望通过算法让人造环境认识自然肌理,完成从自然肌理到声音场景的转译。

小组展品与汇报现场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内容▷▷—



嘉宾点评:


娄永琪

“期待肌理之音这一主题能够在未来应用场景上有更好的探索与发展。”


02 碳知硅应

生物感知与人造物响应的融合


郑青云 周志恒 陈罗千绘 郭倩 李潮(泰国)


取材自然、效仿自然,人类逐步构建起了丰繁复杂的人造世界。在未来,人造物与自然界的关系会否更进一步?自然生物为了适应环境,进化出了各具智慧特色的响应机制。我们希望探究碳基的生物智能与硅基的人造智能的融通应用,依然取材于自然,但保留生物活性,以生物感知触发人造物响应,使人造系统以更自然、敏捷的方式感知和应对环境变化,服务未来生活。


小组展品与汇报现场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内容▷▷—



嘉宾点评:


张帆

人机共生美学的理念,即高科技和自然的和谐共存。”



03 气羽织境

用气味创造个人空间体验


谭禹辰 李心瑜 潘泓希 宋冀宇 杨永博


嗅觉承载着高于其他感官的信息通道意义,未来出行和生活中,我们如何更加自如地使用气味创造空间的体验?通过气味我们能够感受分辨空间方位,气味的发散与传达也不仅仅局限于某一种方式。温度的扩散、压力的挤压、水雾的裹挟,我们展示了三种可能应用于车内的气味发生装置,构想一个气味创造的独特体验系统。


小组展品与汇报现场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内容▷▷—



嘉宾点评:



莫娇

从传统的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的气味入手,深入研究它们的特殊性和如何与回收材料结合,从而实现汽车内部气味的控制和改善。”


04触情生境

围绕情绪计算构建的环境营造


沈俊儒 刘奕扬 徐牧遥


我们常说“触景生情”,情绪是随环境而变化的。王国维则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目之所及皆是相由心生,二者之间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如今常常身处移动座舱之中的我们,如何才能与周遭环境建立更微妙的情感互动链接?如果我们的情绪能改变载具内部的环境又将是怎样的体验? 我们希望通过智能算法捕捉和解读人的情绪进而围绕情绪计算构建的环境营造触发载具环境的改变,从而实现未来座舱的“触情生境”。


小组展品与汇报现场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内容▷▷—



嘉宾点评:


刘震元

“情绪、身体和环境之间的联系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视角。我们所处的环境和身体的感觉会对情绪产生影响,而这种联系不仅仅是视觉通道上的。”


05四维CMF

将时间维度纳入CMF中


刘新煜 李天越 周泽郅


客观世界“稳定有序的原子时间”与主观世界“自主无序的意识时间”碰撞,会迸发出什么呢?时间作为新维度,应用于CMF设计。未来的CMF设计将不再是固化的,而是流动的。我们将时间与意识赋予CMF,提出新的可能性,原子时间的流逝,伴随着“人”与“物”——个体意识的更替,世界的CMF将随之律动。


小组展品与汇报现场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内容▷▷—



嘉宾点评:


王琦

这个概念可以应用于共享出行等领域,通过光的定制化实现影响人们的情绪和休息,为人们创造一个私密的空间。”



06 心游漫旅

触感唤发的心游之旅


吴淑婷 王自源 王怡然 顾天晨


在能量、信息、人员高速流动的时代,你多久没有在旅途中安静闲适,放空身心了?生活繁忙的穿行中,我们仍渴望寻觅一场心流回归之旅。在这场旅程中,我们更关注触觉体验的正念意义。以皮肤触觉介入,我们发现借由两点阈度量个体触觉空间的辨别能力,通过相应调控振动模块,让用户在旅途中进入心流状态,进而让触觉成为“知”的器官,追寻感知合一,以触感唤发流动中的心游之旅。


小组展品与汇报现场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内容▷▷—



嘉宾点评:


陈奎文

“通过理解人们的需求点来触发唤醒心流状态需要准确了解人们的情绪、需求和反应。可以应用一些现有技术手段,如车载摄像头和眼球扫描,帮助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人们的情绪和需求,从而提升心游之旅的体验。”



07 数制蓝染

数制平台驱动手工艺新想象


彭月儿 程诺 苏梓裔 陈罗千绘 肖明阳 陆思渊 汪淼


从秦汉时期到数字化时代,蓝染工艺历经千年岁月沉淀。传统手工艺蕴含着文化与美学的多元价值。在当代技术的语境下,我们遵循蓝染的传统工序,通过数字设计与智能机器技术的融合,助力蓝染印品的个性化批量定制,打造蓝染数字制作平台,探索蓝染手工艺与当代产品融合的新想象与新空间。


小组展品与汇报现场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内容▷▷—



嘉宾点评:


张屹南

这组在制作工艺上还是非常到位的。从中可以看到一些可量化的过程。设计师在利用技术之便的同时,还应该要具有对技术的把控力,包括对有和无、多和少等元素的控制,并应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这些元素进行筛选。”


精彩的学生路演结束后,经过各嘉宾讨论,评选出了四个优秀小组,并由广汽研究院副院长张帆为优秀营员颁奖。


张帆副院长与学生合影




布展与开幕式花絮


任何一个展览的诞生都离不开策展和布展人员的辛勤付出,最后,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布展花絮吧!


布展花絮



鸣谢



联合主办方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 广汽研究院

承办方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载运工具及系统创新设计实验室


广汽研究院指导团队

张帆、陈奎文、祁海涛、吴珊、刘亭丽、肖凌之


指导教师
刘震元、刘胧、樊中、莫娇


策展助理
陈罗千绘、陈夏露、王心怡、黄卉怡

志愿者团队
王丹、高熙哲、肖明阳、甘陈宇、秦嘉怿




相关活动推送

第一届同济-广汽创新设计策源营论坛回顾:流动的舞台

课程成果丨第二届“同济-广汽创新设计策源营”——流动的舞台II

展览预告丨第二届同济-广汽创新设计策源营成果即将亮相TX淮海|年轻力中心





图文排版 / 陈罗千绘、陈夏露、王心怡、黄卉怡

编辑 / 榴莲

审核 / 刘震元

责编 / 雪青





推荐阅读

线上逛专业丨设创学院本科三专业全记录

招聘启事丨2023年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全职博士后招聘公告

《设计》专访丨周洪涛:一个无法设计造物的民族无法引领世界

《设计》专访丨杨皓:立足跨学科交叉点的环境设计教育

《设计》专访丨胡飞:学科群建设将使同济设计教育更上层楼

《设计》专访 | 徐江:关于“好设计”标准的思考

《设计》专访 | 娄永琪:设计,永远在路上!

《设计》专访|范圣玺 刘震元:为人生的意义和世界的未来而学习和创造

《设计》专访|殷正声:“跨界”是设计这种黏合剂的特效

《设计》专访|杨文庆:用差异化服务推动和完善工业设计在产业创新中的领导力

《设计》专访 | 朱钟炎:设计行业必须了解社会和人群

砥砺奋进!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助力上海“设计之都”建设

《She Ji》学报第三十期导览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同济-广汽“流动的舞台Ⅱ:穿透”作品展开幕!@TX淮海|年轻力中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