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课程成果丨2022 Studio3(设计实践研究专题3):智能可持续时尚

D&I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2023-07-04

「2022 Studio3 设计实践研究」

智能可持续时尚

课程简介


2022 Studio 3(设计实践研究专题3)协同创新课程苏运升教授牵头,由多位老师协作指导,同济大学上海国际设计创新研究院为课程提供产学研合作支持。


本课程聚焦十四五规划和上海市经信委布局的数字经济、元宇宙和绿色低碳赛道,共设“数字经济元宇宙”“新能源场景开发”两大主题,课程期间与徐汇区虹梅街道、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相关企业、淘米网络、趣加互娱、英伟达、王小慧艺术馆、CarMe汽车科技、苏州城室科技、商汤科技等进行交流互动,并得到上海卓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课题支持。课程自2022年9月16日开始,于12月16日结束。


共计70名来自工业设计、交互设计、环境设计、设计历史与理论、创新设计与创业、媒体与传达设计、设计战略管理等专业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参与课程,其中包含来自巴西及德国的留学生2名;共计10余位校内老师及校外专家参与课程教学;课程期间共安排讲座及分享10余场,实地调研考察及线上调研5场;课程共产出27组学生成果。



课程背景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研究生设计实践研究专题3 (Studio3) 协同创新课程作为学院的传统课程,是立体T型人才培养模型的实际应用。学生从本科阶段的竖向本专业学习,逐步过渡到横向跨专业学习;学生可通过课程真实浸入真实市场的真题考验,在校内外资深指导老师引导下,接轨中外国际教学环境,在全球市场真实场景中实践以设计驱动创新;课程兼顾工业设计、交互设计、环境设计等方向,打造跨尺度设计原理,从产品到室内到交互到社区,并深度注入品牌战略投资等商业思维,实现商业设计技术的融合。 


本课程与真实的社会需求和挑战接轨,在全球市场真实场景中实践,以设计驱动创新。以S社会需求推动、T技术创新驱动、E经济商业拉动、P政策导向带动为理论机制,导入校企校地合作资源和创新生态,使学生能够从政府、产业、机构、媒体、基金、用户等多个利益相关方的调研中,找到创新落地和推广的瓶颈和机遇并提出方案,从而培养学生的系统创新意识,形成多方利益妥协、近中远期结合的系统性方案,并在此过程中破圈学习。




Studio3是研究生最后一个工作坊设计课。
从第一学期Studio1本专业工作坊,目标是传承学术专业知识和技能。第二学期Studio2跨专业工作坊,到本次第3个工作坊,主要目标是聚焦面向真实世界的问题学习落地设计的技能,也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创造新知的过程。
本次Stuido3课程聚焦中国及全球产业经济发展的痛点和难点,定位在元宇宙和新能源的整合创新。前期在上海市元宇宙城区徐汇区虹梅路街道,调研收集多个企业需求和创新场景,通过社会创新设计,技术创新设计,商业创新设计和政策创新设计4个课程阶段的工作营教学,导入跨专业跨领域的专家为学生授课,通过开题、中期、终期及展览4个交流阶段,让不同组的学生能够看到真实世界中的难题是如何通过设计思维逐渐分解,也能了解各自设计的成果和进程,从而实现沉浸式教学的目标。
我们可喜的看到各专业学生完全融合编组之后,企业和学生充分交流,相互学习,得到的成果很接地气,有一部分学生选组时就考虑到自身的学术方向和兴趣能力,将选题和自己的研究生开题相结合,可以在studio3结束之后进一步深入研究。
——Prof. 苏运升



2019年起,可持续时尚就是我们实验室与中心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从时尚品牌的产品包装、花园环境到活动展览,我们都力求从循环设计的角度引导学生以全新视角看待时尚产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再设计、同时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为奢侈品品牌打造出尽善尽美的时尚产品以及配套服务系统。
在Studio 3的课堂上,我们聚焦智能可持续时尚的研究,从真实的产品到虚拟的NFT、从用户体验到IP设计,从时尚网红现象到关注银发经济的高包容度“光闪付卡”,同学们创意迸发,并通过每周的课程,持续地将概念推进,制作出整套设计产品,形成智能可持续时尚的完整成果。同时,我们非常欢迎大家关注并参与到今年2月启动的线下成果展览,与我们一同亲身体验智能可持续时尚的魅力。
——赵世笺




#01

_器 · 人

基于王⼩慧艺术馆展览的实体与虚拟⾸饰设计




小组成员/Participants

冯泗衡、顾天润、田沁锋、陈河润


作品介绍/Brief Introduction

当⽤户将现实的⾏为通过虚拟数据传输到赛博世界时,也在赛博世界构筑了新的化身。_器正是基于这⼀现象构筑的⾸饰。引“容器”的“器”字,并在前⾯预留出⼀条横线,以留⽩的形式来意指作品留有空间待填充,⽽填充的内容则由每个参与者进⾏完成。器同时也指器官,⽤户将数据引⼊四个器官,以雕琢⽣⻓为“魂”、“韵”、“⻣”、“⾁”四个元件,最终成套成为器·⼈,来表达“三⽣万物”的⽣命集结、⽣⻓、演化的哲思。


作品展示/Presentation




 #图片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视频





#02

光交互老人智慧卡设计



小组成员/Participants

赫然、廖一菲、金茹画


作品介绍/Brief Introduction

本项⽬设计光交互智慧⽼⼈卡,基于光交互技术,为⽼年⼈设计满⾜⽇常⽣活的便携式⼀卡通,促进数字⽆障碍适⽼化改造。结合落地性与功能性⽅⾯的考量,我们规划了基础版与⾼级版两个版本并预估定价。外形与硬件部分,制作了3d打印且屏幕可显示的智慧卡原型。软件部分,考虑到⽼⼈使⽤智能设备时存在的数字鸿沟,简化智慧卡每个功能的操作,同时配备⼦⼥端管理app,对双端进⾏功能设计与界⾯设计。


作品展示/Presentation




 #图片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视频




#03

Wearable x Metaverse Creature

(可穿戴x元宇宙生物)




小组成员/Participants

魏紫东来、郝超雄、宋志豪、黄子沅


作品介绍/Brief Introduction

在元宇宙中,我们愿意相信,并⾮只有有机体能够界定⽣命。⾳乐的韵律,听者与⾳乐产⽣的精神上的共鸣,都能在元宇宙中作为⼀种滋养万物的⼒量源泉。因此,我们将虚拟⾸饰的设计基于 「元宇宙⽣物」这个概念。这些在元宇宙中浮游的⽣物会根据环境的⾳乐以及听众的⽣理信号,变换它们的形态和发光频率,最 终聚集成可穿戴⾸饰,与⼈类⽣命共⽣。


作品展示/Presentation




 #图片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视频




#04

BUBBLE ME观展人格概念IP设计




小组成员/Participants

缪绮阳、江姿颖、张雅菁


作品介绍/Brief Introduction

作品将NFT、IP形象与看展式社交相联系,构建了名为Bubble Me的观展⼈格概念IP。结合性格、看展习惯、看展兴趣等关键要素,聚类产⽣“认真看展的内容考据党”、“百⽆聊赖的陪伴⼯具⼈”、“⼤胆开⻨的意⻅领袖”和“极致浪漫的票圈吸睛者”四种观展⼈格形象。Bubble Me形象在标签化和个性化之间寻找着平衡点,下半部分使被定义的部分,配以标签化的服饰配饰。上半部分的眼睛与透明脑袋可根据⽤户喜好进⾏⾃定义。基于Bubble Me形象,制作了专属⼩程序,包含看展⼈格测试、Bubble Time虚拟互动体验、Bubble Show线上社群分享空间、NFT线上商城等功能。


作品展示/Presentation



 #图片

#视频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视频


#05

Bloom AUTO 生成式NFT车衣套装

及体验设计




小组成员/Participants

文绮颖、赵心悦、赵永慧、李玉希


作品介绍/Brief Introduction

每位⻋主的⻋都是独⼀⽆⼆的。⻋承载着⻋主的追求、偏好,也体现着⻋主独特的⽣活状态与轨迹。正因为⻋主与⻋所相处的时间,让ta的⻋如此与众不同,仿若⽼友。正如世界上没有任何⼀株相同的植物,植物所蕴含的数字密码也暗含着它的独特谜语。

我们将通过有趣的模型,解读⽤户的 [ 个⼈及⻋辆 ] 信息,转换为与⽤户相关联的专属⽣物密码,并在元宇宙中⽣成⽤户的专属虚拟⻋⾐NFT,与⽤户⼀同为爱⻋赋予新的⽣命,并带来更多体验;在元宇宙中,我们打造像植物沟通⼀样⾃然的交互⽅式,独特的NFT社群能让⻋主感受到可持续的、返璞归真的新社交体验,并更好地与线下⽣活相结合,构建全新⻋友⽣态。


作品展示/Presentation




 #图片

#视频



#06

VIRTOUCH




小组成员/Participants

张润花、程瑶、卢旭、姚奕欣、陈佳怡


作品介绍/Brief Introduction

新的观展媒介、新的观展体验、新的观展纪念品、新的观展叙事,VirTouch。VirTouch将融合了具身交互的个性化⾸饰嵌⼊观展流程,提取指尖感应这⼀意象,选择以半截指套作为载体。即便观众⽆法触碰真实的作品,也能通过指套感受艺术的质感,感受创作的温度。通过触觉反馈的⽅式实现观众与展品间的实时对话与互动,由VirTouch记录下的观展动线、展品互动记录等数据被转译为⽣成式的计算程序,每⼀位观众在观展结束后都能够获取以⾏星为主题的、承载着⾃我观展经验的、独⼀⽆⼆的NFT作品。VirTouch,以虚实相⽣为关键词重塑展览引⼒场。


作品展示/Presentation




 #图片 


#视频

                                                     




排版 | 符晋豪
编辑 | 榴莲
责编 | 雪青




阅读更多:


招聘丨欢迎加入同济大学设计学博士后流动站预告丨同济大学第八届国际青年学者论坛设计学分论坛
课程成果丨本科Studio5:不止娱乐——功能性游戏设计与开发同济大学iDVX实验室荣获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同济设创学院FABLAB实验室获评上海市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期末大作业结束,快来加入第七届长三角大学生创客大赛!
课程成果丨本科生Studio5:系统化视角下的学习设计与质量设计
课程成果丨第二届“同济-广汽创新设计策源营”——流动的舞台II
「可持续设计理念」课程系列16丨文:环保手机壳真的环保吗?
设计驱动,赋能社区!设创学子激活同济校园创新力与生命力
新书推荐丨“一点设计”丛书最新出版:《设计商业与管理》回顾丨数据可视化工作坊:一场交换“隐私”的接力游戏
课程成果丨交互式数据可视化设计
《解放日报》专访娄永琪:上海,此刻,选择了设计!
《设计》专访丨胡飞:学科群建设将使同济设计教育更上层楼课程成果⼁D&I与LVMH/DIOR的可持续时尚设计
《澎湃新闻》专访Aldo Cibic:以设计激发和创造生活的乐趣首届世界设计之都大会:「同济设计」的呈现、思考与行动!重磅!上海国际设计百人智库发布,尖峰论坛助力上海世界一流设计之都建设!
同济培养怎样的环境设计专业人才?我院教师在《装饰》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开创人才培养新体系,同济大学“智能设计本科双学位计划”启航!
课程成果 | Studio2 · 同济飞亚达时间可视化项目(一):虚实之间
课程成果 | Studio2 · 同济飞亚达时间可视化项目(二):时间之外课程成果丨研究生Studio2:人工智能与数据设计x环境设计课程成果丨2020级工业设计:技术驱动,健康未来《She Ji》学报第廿八期导览课程成果丨Studio2策展 · 设计史「循·常 Back to LOOP Days」在线展览同济设创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全覆盖、三专业获评A+!娄永琪:教育可能是最需要注入设计思维的,因为它关乎未来!2022QS排名升至12,D&I连续五年领跑亚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