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国是一个危险的地方吗?

小张老师398 张宁 ning zhang 2023-02-21


当打下这个标题的时候,看官是不是觉得小张老师有“哗众取宠”的意思呢?不好意思,最近写的几遍有关底特律郊区牛津高中枪击案的追踪报道,引发部分读者小小的情绪波动,有的留学生的家长、还有正准备送孩子们来美国求学的家长一直追问小张老师这个问题:美国是一个危险的地方吗?


这是一个很大的命题,如果更哗众取宠一点,小张老师可以说这是一个很危险的国家,朋友笑曰:你可以涨粉无数。


可是,不好意思,不免让某些人很失望,因为事实与之相反,引用一位我很敬佩的移民美国四十多年的华人的原话:我做生意满世界跑,好像还找不到什么地方比美国更安全了。 


我很理解,让留学生家长们感到恐慌的是,一会儿这边一个校园枪击案,一会儿那边好好走在路上被捅了,这些新闻出笼的时候很博眼球,传播得也快,正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要怪就怪现在的互联网吧。


而有些真实的、相互帮助的暖心故事可能天天遇见,也就上不了台面了。比如,几天前的一个月黑风高之夜,朋友正在家看橄榄球比赛,突然听得门被敲得震天响,门外站着一陌生人。


陌生人说:我路过看到你家的屋顶着火了,我打了911。朋友出门一看,好家伙,烟囱连着屋旁边的大树都有火苗了,他赶紧去接水龙头,并将家人和宠物转移到安全地带,转眼间消防车到达及时扑灭了火,然而,那个报警的过路陌生人却悄悄离开了。


提起留学生家长,在这里,我不得不联想到我的老父老母。八、九十年代,老姐和老姐夫放弃中国蒸蒸日上的事业,怀揣着几毛美金,来美国做穷学生。


那时候,没有互联网,没有微信,连电话也很少打(太贵了),靠的是鸿雁传书,半个月才收到一份信。当时充斥报端的几乎都是美国的负面消息,所以收到彼岸孩子的来信是老父老母最开心的时候,他们戴上老花眼镜细细看,一遍遍阅读,然后,伏在书案上一笔一画写回信。


每年除夕,老姐会破费一下打个电话回家祝福新春快乐。那真的就是过年的感觉了!


那时的家信都是温情脉脉的,老姐们刚到新大陆遭遇很多的挑战,语言不通,餐食不合口味,奖学金不够没钱时还要到餐馆打工,但是家信上报喜不报忧,充满了乐观。


老父老母隔代带外孙外孙女,艰辛重重,生怕有个闪失,就连我们做阿姨的带孩子出去玩,都被老父老母交代再三。


就这样,终于等到女儿女婿完成学业在美国立足,三代人在美国团圆!


转眼间,又有了第四代!外甥从西点军校毕业,从当时的副总统拜登先生手中接过毕业证书,服役五年后,进入芝加哥大学商学院深造。商学院毕业后,成家立业,目前效力硅谷某一公司。最大的功臣应该就是当年留学生的父母--我的爹娘!



我的美国学生曾经在中文课堂上学习“井底之蛙”的成语故事,有的学生认为井底之蛙目光短浅,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有的学生认为井底之蛙知足常乐,至少每天都很快乐。我赞成所有学生的观点,当你不具备翱翔世界的勇气时,做一个井底之蛙何尝不是一件乐事?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外面的世界还很危险。


所以,在对待孩子的选择上,我佩服我父母的勇气和开明,当他们知道三个女儿独闯世界的心志后,全身心支持,而且从不求回报。数十年后,当我有了自己的孩子后,深知他们所作的牺牲,也对他们充满了敬意。


麻省理工学院校长瑞夫Reif所言:“移民是一种氧气,每一波鲜活的浪潮都使整个国家滋生新的生命力。” 只要这个国家还能吸引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精英知识分子不远万里而来,唱衰美国只是一支异想天开的小曲。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结构是心理学中的激励理论,他将人类需求描绘成金字塔内的五个等级。从底层向上分别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你会说,没有了安全,哪还来什么梦想!


有光明就有黑暗,有正义就有邪恶。危险无处不在。想当年在中国求学时,七、八个学生挤在一小屋,就有给室友下毒的案例,还有听到半夜跳下床用刀划破室友的脸时的惨叫,所以,当年毕业时,都对室友们感恩戴德:感谢不杀不毁容!


在美国居住过一段时间,每到一个城市,朋友们都会善意地告诫哪一区的犯罪率比较高,从而尽量避免涉足。虽然与在母国深更半夜上街撸串不能相比,但是在美国的居住小区几乎看不到防盗窗和防盗门。很多小区,可以夜不闭户。


从作奸犯科的角度来看,虽然媒体博眼球的新闻颇多,但是理性的数据更能说明问题。F B I 美国联邦调查局2000-2019的统计数字显示,20年来,美国犯罪案例有减无增。


图片来源:美国联邦调查局F B I官网

就拿持枪来说吧,去年我曾写过一文万里纵横羽林枪,权当复习了。


枪支文化可以说是美国文化的一部分,就象是苹果派、可口可乐、棒球、橄榄球等一样已经成为美国人生活的一个部分。美国也是全世界人均拥有枪支最多,销售量最大的一个国家。


美国人拥有枪支的权利是写入宪法的。1791年12月15日正式通过的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规定:“A well regulated Militia, being necessary to the security of a free State, the right of the people to keep and bear Arms, shall not be infringed. 纪律良好的民兵队伍,对于一个自由国家的安全实属必要;人民持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得予以侵犯。” 


追溯美国历史,当年乘坐“五月花号”到达北美大陆的欧洲移民正是依靠枪械等武器才得以在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在猛兽和印第安人的包围中,武器成为每个人安身立命的工具。


随着独立战争的打响,正是这些拥有武器的平民和英军作战8年,最后赢得独立战争的胜利。建国后,为了防止强势的专制政府,限制政府权力膨胀进而侵犯公民权力,赋予公民反抗的武器,可谓“枪权天授”。


记得当年在美国上研究生院时,对美国历史不是很了解,尤其对美国人“持枪”很感冒,历史教授格林先生给我开了小灶,我至今清楚地记得他对我说的一句话:“Dictatorship is clean and democracy is messy. (独裁是干净的,民主是混乱的。)” 一个独裁政府可以杀人不眨眼,如果人民手中有武器,他们就不会肆无忌惮了,所以美国人民持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被写进了宪法。


从长治久安而言,拥有枪支反而使人们感觉更加安全。去年疫情开始时,反亚裔仇恨激增,华人担心无端遭殃,纷纷买枪、晒枪。我的朋友家中长枪短枪好几把,结果在其他晒枪的同胞面前却是小巫见大巫。


不过,法律的漏洞和人们的疏忽会让一些坏人和疯子得到枪支作恶,管理的难度加大,人们应视为警示。


还有就是美国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法治的健全让人感觉安全民意不能左右法庭的判决。而在一个缺乏法治和正义的国家,每个人随时都有可能成为受害者,私有财产随时被充公,而且无处话凄凉。


朋友们每次听到他们在母国的同学和亲戚关切地问起在美国有没有被歧视,或者“二等公民”亦或“三等公民”的感受,总觉得很无奈。他们直言这一辈子受到的最大的歧视不是在美国,而是在母国作为一个外地人在某些大城市的遭遇,或者作为一名女性在工作中面临的不公。


每一个抵达新大陆的人的心中都珍藏着受惠于本地人的暖心故事。作为一名普通人,步入每一个办事机构以及政府机构所受到的尊敬,超乎一些人的想象。


个人的思想总有局限性,不过,既然读者有问题,我愿意开诚布公地分享我的想法。美国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它是我们现在生活的地方。它有不尽人意之处,它也在期待社会的变革,关键的是它愿意聆听你的不同声音。


联合国的这组数据也可窥一斑,根据联合国(UN)经济和社会事务部(UNDESA)公布的统计数据,美国长期以来一直是全球第一大移民目的地国,截至2020年,国际移民总量超过5000万。


最后,对每一个踏上和即将踏上这块土地的朋友们,我想真诚地对你们说一句:美国欢迎你。






感恩的心  感谢有你

长按识别关注小张老师



美国“鸡娃”

小兰来信

我的芳邻

爱在深秋

悼念小明

亲爱的婆婆大人

家菊有佳色

青春的日记

我在美国做陪审员

春风化雨 知行合一

爱上一座城,辛辛那提

美国永久邮票上的中国女人

一个美国 “革命” 家庭的族谱

美丽的冰川之旅 温馨的家庭团聚

我在美国黑人学校教中文

我在美国黑人学校教中文(续)

致敬路上的你 中文项目十年之回顾

一个河南弃婴和一个美国医生的故事

美高师生与中国奥运跳水队员的情缘

钟情于国家公园 寻觅身边的诗与远方

美国四年级学生的“特权”  国家公园任你游

美国工薪家庭孩子们的福利

46岁拿到美国博士学位 岁月静好中负重前行

老师,请帮我写大学推荐信

在诺奖得主前侃中医中药

李泽厚:真正做到了世事洞明

此岸已开放 彼岸呢

感恩相知相遇

原本可以制止的校园枪击案

痛心 校园枪击案何时能了

平静校园噩梦重现 密歇根高中突发枪击案

一个人的编辑部 我写 只为 与你相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