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虚云和尚方便开示13

十念生 2019-04-14

六月十六日

佛说一大藏经,无非讲因果二字;详细分析起来,就无穷无尽。营事比丘,宁自啖身肉,终不杂用三宝之物作衣钵饮食。我以前化缘,随人欢喜布施,除多补少,颠颠倒倒的用。今在此妄作妄为,建法堂、起茅蓬、修厕所、牛栏等等,所用的钱,从何处来呢?我守法令不敢剥削,不写信号召化缘,做什么功德;除铸铁瓦有人代化过缘也没有化够。他们监工的拿去旁的地方用,我也不准,怕遭报应。窑上烧砖,为修大殿用的,如拿去作别处用,也怕招因果。经上说:“上物下用报应重,下物上用报应轻。”如塑佛像的用作殿宇,作殿宇的用作僧寮,这是上物下用;相反的就是下物上用。上下之分要认真,年轻人修不修放在一边,因果要紧。云居山志上载:即庵慈觉禅师,蜀人。初出川行脚时,欲上云居,先宿瑶田庄。梦迦蓝安乐公告曰:“汝昔在此山曾肩一担土,今来只有一粥缘!”次日午后上山,晚粥罢,值旦过寮相诤,闻于寺司。凡新到例遭斥逐,觉心窃疑讶。逾十年,得法于卧龙先禅师。有南康太守张公,亦蜀人,与师亲旧,适云居虚席,请师开法。师欣然应之,以为前梦不验矣。卜次日上山,当晚宿麦洲庄,忽然迁化,塔至今存焉。近为水湮,一石尚存。他这件事迹,留给后人看,证明因果丝毫不错。昨夜的空话,本可不讲的,因为政府根究,所以不得不说。不是我享受了供众之物,有信在此,可以查看。所化九百五十三元三角中,无衣服款;除买蓑衣、缝纫机及支付运费外,所余五百元,作买米用了。以前悟源当家,大家说他不理事,大众袜子都没得穿了,要开会讨论,调整调整,决定每人每年犒劳两套衣服。分上半年一套,下半年一套。通过决议后,去信广州缝七十套衣服给大众师用,回信说,买布有限制,待办好托人带来。最近已带来了,为什么还不发给大家呢?因为初定规章发衣服,以后改定发单钱,给各人自己去做衣服,已拿买米的钱发给大家了。所以现存的衣服,留待下半年才发。并且现在不止七十人,故七十套衣服不够发,也不能发了。直纯的信,还说有鞋袜,都被一人收下了,这也因为人多鞋袜少,不够发就不发,等将来凑够数才发。既知一粥之缘都有因果,我岂敢错因果?怕大家不明真相,所以又讲讲这些空话。现在国家公布了兵役法,年轻人都有些心不安了。要知道因果不昧,当不当兵都有前因,着甚么急呢!于前几朝都有僧兵,如少林、五台等处是也。查唐太宗李世民为秦王时,曾用少林寺僧兵平王世充,及后封有功僧十三人,封昙宗为大将军,仍不去僧号。至明成祖赐姚广孝名,始易冠服。而广孝退食,仍穿僧衣,至今北京姚少师祠,于纱帽红袍上,仍覆袈裟也。

 

至满清入关后,中国有青衣僧、黄衣僧之分。汉僧是青衣,蒙藏是黄衣;国家重用黄衣。清朝僧兵不用青衣,改用黄衣兵,亦有名无实,未曾出过役,只领兵费。现在政府也看重黄衣僧,我们青衣僧也沾黄衣僧的光,从前丽江五台山少林寺,是招集僧兵的地方。明太祖以少林寺僧有武术,也在少林招僧兵。清朝把喇嘛定居在五台山,北京旃檀寺封提督军门,五台山菩萨顶,靖海寺也有喇嘛提督军门都统的职位,受国家的饷。北京雍和宫也领饷。义和团起义,有很多喇嘛僧兵,起初打胜仗,烧天主、耶稣教堂。后来失败,由教徒烧杀旃檀寺,这是一报还一报。民国三十年,湖南、湖北各省就抽僧兵,当时我向中央伸辩才得免抽。现在公布兵役法,僧人不当兵是不可能的了;日本全国皆兵,分为现役兵、预备兵等,人人都替国家服务,无一人吃空饭的。我国似日本,将来也是全国皆兵。和平运动和得了,当兵是空话;和不了,难免不打仗。兵者不祥之物,不得已而用之,当必须用兵之时,谁也躲不脱。民国三十一年我在云门,时局紧张,年轻人怕当兵,百多僧人同住,我无主宰了。我死不要紧,要把年轻人安置好才对;即到后山与山上猺人相商,因他们向不与政府来往,我和他们联络,想到他们那里盖茅蓬,以便年轻人有躲避当兵之所。我上山时大雨倾盆,给他们散供养,他们很欢喜,答应我们来盖茅蓬,祖师肉身也好保护。后来就住在山上,分散开盖了几处茅蓬,准备有灾难就上山去,过了几年,都没有事,这是自己无主宰,空耽心过虑。后来寺中帮工,知道山上有茅庵,去报告政府,给我大帽子戴,说我造反,该死。现在兵役问题又来了,听天由命,不要惊慌。前生若种了当兵因,今生决逃不了当兵果,而且一切唯心,法法都能成圣贤,当兵也一样修行,僧俗都是这一个色壳子,所不同者,有没有酒色财气而已。草堂和尚颂曰:“乐儿本是一形躯,乍作官人乍作奴;名相服装虽改变,始终奴主了无殊!”戏子只一个身,忽而变男,忽而变女,忽而扮官,忽而扮奴,贫富贵贱,千奇百怪;虽服装不同,还只是一个戏子。八识心王等于戏子,众生色身,如戏台上人物,识得戏子,做什么也好,决不随境分别,妄生憎爱,处处都是道场。关云长是兵,也成了武圣人。不学好的,如秦桧、曹操,虽是状元宰相,也下地狱。心好处处好,心坏处处坏,当兵不当兵,何必介意!

 

六月二十三日

办道这一法,说难也难,说易亦易;难与不难是对待法。古人真实用心,一点不为难,因为此事本来现成,有什么难呢?信不及就为难了。若真正为求了生脱死而办道,能把自身看轻,了身如幻,一切事情看得开,不被境转,办道就容易。人没有不想学好,谁也想成圣贤,谁都怕入地狱,但想是一回事,做又是另外一回事;很多人行起来就为难。何以呢?比如世人说好话:恭喜发财,富贵荣华,谁都欢喜。若说你家败人亡等不祥话,谁都不愿意,可见人人都想好。但何以偏向坏处跑呢?这只由放不下罢了!古今各城市都有城隍庙,檐下挂一个大算盘,是要和人算善恶账的。有一匾额写道:“你又来了!”两柱有一副对联:“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又:“天堂有路,人人不肯去;地狱无门,个个要进来!”凡人常动机谋弄巧妙,吃不得亏,事事都计较合算不合算;恶人谁也不敢近,怕吃他的苦头,让他忍他散场了。但因果报应,天是不怕恶人的。我们坐禅念佛,本为了生死。由于无明贡高,不能忍辱,不除习气,虽有修行善因,还免不了苦果,生死不了,随业受报,所以说“你又来了”。本来在地狱受苦已毕时,十殿阎王吩咐过,叫你不要再来,再来也没有好事。由于你放不下,所以依旧犯罪,去了又来;世人愚迷,作恶不行善,遂招苦果。出家人是不是想出苦呢?如不想脱苦,何必入空门?入空门则了无一物可得,万事皆休,还有什么天堂地狱。但如不证得四大皆空,五阴非有,就不算得入空门。要入空门,最好多多研读楞严经。全经前前后后,所说不离五阴,其中开五阴而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内而身心,外而器界,不出色、受、想、行、识五阴。经中说凡说圣,说悟说魔,皆是阐明五阴非有,教我们照破五蕴皆空;最后说知有涅槃,不恋三界,指出五阴魔邪,无一不是说五阴。色阴上,淫色是生死根本;杀盗淫妄,是地狱根本。五阴照空,即脱生死,不复轮回。如何照呢?照是觉照。时时刻刻,依经所说,用智慧观照五阴,照得明明白白的,就见五蕴皆空了。在观照之初,未能全无妄想,这不要紧,古人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若妄念一起,你能觉照,就不随妄转。不能觉照的,坐香怕腿痛,礼佛怕腰酸,躲懒偷安,天堂路不通,自然要进地狱。

 

寒山大士诗云:

人问寒山道,寒山路不通;

夏天冰未释,日出雾朦胧;

似我何由届,与君心不同;

君心若似我,还得到其中!

 

寒者寒冷,冷到夏天冰还未释,日出还雾;我这一片冰心,与君不同,君若似我,就能到寒山中,否则寒山路不通。学道之人,要见五蕴皆空,首先要灰心冷意,纵使炎天如烈火,难消冰雪冷心肠,才能与道相应。昔闾丘胤出牧丹邱,临途之日,乃萦头痛,医莫能治。乃遇一禅师名丰干,言从天台山国清寺来,特此相访,乃命救疾。师乃舒容而笑曰:“身居四大,病从幻生,若欲除之,应须净水。”时乃持净水上师,师乃噀之,须臾袪殄。乃谓胤曰:“台州海岛岚毒,到日必须保护。”胤乃问曰:“未审彼地,当有何贤,堪为师仰?”师曰:“见之不识,识之不见,若欲见之,不得取相,乃可见之。寒山文殊,遯迹国清,拾得普贤,状如贫子,又似疯狂。或去或来,在国清寺,库院走使,厨中看火。”师言讫辞去,胤乃进途,至任台州,不忘其事。到任三日后,亲往寺院,躬问禅宿,果合师言。到国清寺,乃问寺众,丰干禅师院在何处?并拾得、寒山子,现在何处?时僧道翘答曰:“丰干禅师院在经藏后,即今无人住得,每有一虎,时来此吼。寒、拾二人,现在厨中。”僧引胤至丰干禅师院,开房唯见虎迹,遂至厨中灶前,见二人向火大笑,胤便礼拜。二人连声喝胤,自相把手,呵呵大笑叫唤。乃云:“丰干饶舌饶舌;弥陀不识,礼我何为?”僧徒奔集,递相惊讶,何故尊官礼二贫士?时二人乃把手出寺,即归寒岩。胤乃重问僧曰:“此二人肯止此寺否?”乃令觅访,唤归寺安置。胤乃归郡,遂置净衣二对,香药等物持送供养。时二人更不返寺,使乃就岩送上。寒山子高声喝曰:“贼!贼!”退入岩穴。乃云:“报汝诸人,各各努力。”入穴而去,其穴自合,莫可追之。拾得又迹沈无所,乃今僧道翘等,具往日行状,唯于竹木石壁书诗,并村墅人家厅壁所书文句三百余首,及拾得于土地堂壁上书言偈,并纂集成卷,流通世上。据寒山自己说:“五言五百篇,七字七十九,三字三十一,都来六百首,一例书岩石,自夸云好手,若能会我诗,真是如来母!”又云:“家有寒山诗,胜汝看经卷;书放屏风上,时时看一遍!”拾得诗云:“有偈有千万,卒急述应难;若要相知者,但入天台山;岩中深处坐,说理及谈玄,共我不相见,对面似千山。”寒山、拾得的诗,流传到今,一向受人尊重。儒家亦多爱诵之。他两大士出口成文,句句谈玄说理,不要把他作韵语读,若作韵语读,则对面隔千山了!

 

六月二十五日

地藏王菩萨发大誓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一切菩萨也如此发心。我们每天上晚殿,也如此发愿说:“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凡佛弟子无不发此誓愿,证果深浅大小不同,皆由愿力深浅,依愿行持大小而定。佛由众生修成,众生能依愿行持,就是菩萨,就能成佛。既然成佛人人有分,何以一切菩萨发愿度众生,度来度去总度不尽呢?因众生之众字,由三个人字合成;三人成众生之数,无穷无尽。十法界中,除佛法界外,其余九法界都属众生。上三界是圣人,已出生死苦海,不受轮回,余六界都未出生死;九法界内有三圣法界尚有微细习气未尽,所以都属众生。习气有深浅,上三界浅,下六界深。习气深重,业障众故,故叫苦恼众生。这些众生,死去生来,不得休息,势难穷尽;其数量亦复难知。嵩岳元珪禅师对岳神说:“佛三能三不能。佛能空一切相成万法智,而不能即灭定业;佛能知群有性,穷亿劫事,而不能化道无缘;佛能度无量有情,而不能尽众生界,是为三不能也。”又说:“定业亦不牢久,无缘亦是一期,众生界本无增减,且无一人能主有法;有法无主,是谓无法。无法无主,是谓无心;如我解佛,亦无神通也;但能以无心通达一切法尔。既众生界本无增减,则度众生亦无所谓尽不尽也!”六祖坛经,解释四弘誓愿曰:“‘众生无边誓愿度!’……所谓邪迷心、狂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恶毒心、如是等心,尽是众生,各须自性自度,是名‘真度’。……又‘烦恼无尽誓愿断’,将自性般若智,除却虚妄思想是也。又‘法门无量誓愿学’,须自见性,常行正法,是名‘真学’。又‘佛道无上誓愿成’,既常能下心,行于真正,离迷离觉,常生般若,除真除妄,即见佛性,即言下佛道成。”佛果禅师曰:“究竟佛亦不立,唤甚作众生?菩提亦不立,唤甚作烦恼?”倏然永脱,应时纳祜,古人如此说话,何以我们做不到呢?只是不肯除习气,放不下,作不得主,没有觉照,在不妄中自生虚妄;但能动静忘怀,则水清月现了。政和二年,嘉州奏风雷折古树,中有定僧,爪发被体,诏舆至禁中,绎经三藏。金总持令击金以觉之。询其名曰:“我卢山远法师弟慧持也,因游峨嵋至此。”问欲何归?曰:“陈留古树中。”诏以礼送之,因图形制赞云:“七百年来老古锥,定中消息许谁知;争如只履西归去,生死何劳木作皮。”达磨祖师;梁朝普通七年,由西天航海到中国,因梁武帝问法机缘不契,便渡江,居洛阳少林寺,面壁而坐。越九年,以正法眼藏,传付二祖,化缘既毕,遂端居而逝,葬熊耳山,起塔少林寺。其年,魏使宋云葱岭回,见祖手携只履翩翩而逝。云问师何?师曰:“西天去!”云归,具说其事。及门人启圹,棺空,惟只履存焉。诏取遗履少林寺供养,后人图祖师像,亦画手携只履。达磨面壁,慧持入定,功夫深浅不同;七百年定功,不可谓不深矣,犹不及只履西归。我们比慧持定功,又相隔甚远;定功一点都没有,怎能度众生呢?努力放下用功吧!

 

六月二十七日

佛未出世时,为邪法而在真理之外的外道,印度计有九十六种,谓外道六师,各十五弟子。师弟之数相加,共九十六也。又称九十五种外道者,谓九十六种中,有一与佛法通,故除去此一而称九十五也。九十五种外道,各各宗旨不同,都说修行,理路都搞不清楚,议论颠颠倒倒,还有人跟他学。中国古代轩辕黄帝,访崆峒山广成子,也说修道。伏羲画八卦,也说是道。李老君为周朝柱下史,也讲道。中外古今讲道的很多,而有浅深不同。与佛相较,就差得很远。谈起佛教的缘由是这样的:教主释迦牟尼佛,姓刹利,父净饭王,母摩耶。刹利氏自天地更始,阎浮州初辟以来,世为王。佛历劫修行,值燃灯佛授记,于此劫作佛。后于迦叶佛世,以菩萨成道,上生睹史陀天,名护明大士。及应运时,乃降神于摩耶,当此土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四月初八日,自摩耶右胁诞生,生时放大光明,照十方世界,地涌金莲承足,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行七步,目顾四方,曰:“天上天下,惟吾独尊。”年十九,二月八日,欲求出家,而自念言:当复何遇?即游四门,见老病死等事,心生悲厌,作是思惟:此老病死,终可厌离!于是夜子时,有净居天人,于窗牖中,叉手言曰:“出家时至,可去矣!”于是诸天捧所乘马足,超然凌虚,逾城而去。曰:“不断八苦,不成无上菩提;不转法轮,终不还也。”入檀特山修道,始于阿蓝迦蓝处三年,学“不用处定”,知非便舍。复至郁头蓝弗处三年,学“非非想定”,知非亦舍。又至象头山,同诸外道,日食麻麦,经于六年。然后夜睹明星,豁然大悟,成等正觉。二月八日,世尊前行至波罗奈国,鹿野苑中,度五比丘,初为憍陈如说四圣谛法:汝今应当知苦断集,证灭修道。当佛三转四谛十二行法轮时,憍陈如得法眼净,世尊重为四人广说四谛,亦得法眼净;时五人白佛,欲求出家,世尊呼彼五人:“善来比丘,须发自落,袈娑着身,即成沙门!”佛复为说五阴无常,苦空无我,皆漏尽意解,成阿罗汉;于是世间始有五阿罗汉。以后又度耶舍长者子朋党五十人,优楼频螺、迦叶师徒五百人,那提迦叶师徒二百五十人,伽耶迦叶师徒二百五十人,舍利弗师徒一百人,大目犍连师徒一百人。此一千二百五十人,先事外道,后承佛之化度而得证果。于是感佛之恩,一一法会,常随不离。故诸经之首,列众多云千二百五十人俱。我们跟佛学,现在都是出了家。但出家有四种:一、身出家心不出家,身参法侣,心犹顾恋。二、身在家心出家,虽受用妻子,而不生耽染。三、身心俱出家,于诸欲境,心无顾恋。四、身心俱不出家,受用妻子,心生耽染。我们自己检查一下看这四料简中是哪一类呢?我惭愧,身虽出家,几十年骗佛饭吃,表面出了家,内心未入道,未证实相理体,未能四大皆空,未能如如不动,这就是心未出家,我就是这样苦恼;还有和我一样的,可见身心俱出家就为难了。古来身在家心出家的大居士,如印度的维摩诘、月上女、末利夫人、韦提希夫人,中国的庞蕴、宋仁宗、张襄阳,都是深通佛法,居尘不染尘。身心俱出家的大祖师多了,都是佛门模范,为后人钦式,弘法利生,作大佛事,功德无量。清朝顺治皇帝,六岁登基,廿四岁出家,这是身心俱出家的;其身心俱不出家的就不要说了,真出家的实在难,能成大器的更不易。扣冰古佛说:“古圣修行,须凭苦节!”黄檗老人说:“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故出家人能做到底也不容易。了生脱死,门路很多。楞严经有二十五圆通,就有二十五法门。门路虽多,总不出宗、教、律、净。宗,是禅宗;教、是讲经。律、是持戒;净、是念佛。这四法最当机。禅宗虽是直下明心见性,动静一如,头头是道。就禅来说,差别也多。还有邪正大小,种种不一。讲经也一样,要到大开圆解,一念三千,性相融通,事理无碍。念佛亦要念到一心不乱,当下亲证唯心净土,自性弥陀。入萨婆若海,一切法门,都离不了持戒。楞严经说:“摄心为戒,如不断淫,必落魔道;如不断杀,必落神道;如不断偷,必落邪道;若不断其大妄语者,因地不真,果招纡曲。我今先说入三摩地,修学妙门,求菩萨道,要先持此四种律仪,皎如冰雪,自不生一切枝叶。心三口四,生必无因。”佛门旧制,比丘出家,五夏以前,专精戒律。五夏以后,方许听教参禅。何以如此呢?因为修行以戒为体,戒是出生死的护身符。没有戒,在生死苦海中就会沈沦汨没。佛曾以戒喻渡海浮囊,不能有丝毫破损;浮囊稍破,必定沈溺。所以“宗、教、净”三家,及一切法门,都以戒为先。但戒定慧三法不能偏废,要三法圆融,才得无碍。持戒若不明“开”“遮”,不通大小乘,不识因时制宜,种种妙用,死死守戒,固执不精,成为错路修行。三学圆明,才得上上戒品;种种法门,皆不出一心。所以一法通则万法通,头头物物尽圆融;一法不通则一切不通;头头物物黑洞洞。一心不生,万法俱悉,能如是降伏其心,则参禅也好,念佛也好;讲经说法,世出世间,头头是道,随处无生,随处无念;有念有生,就不是了。修行人要先除我相;若无我相,诸妄顿亡。我执既除,更除法执,我执粗,法执细,平常讲话,开口就说我什么,我什么;若无我,则什么都瓦解冰消,那一法都无碍;由能无我,也就无人,习气毛病也无有了。既为佛子正信出家,求出离法,就要努力忘我,勿为境转,勿在烦恼中过日子。佛子若不降伏其心,则一念错误,毫厘有差,天地悬隔,一失足成千古恨,如救头燃,严守律仪,如保护渡海浮囊,不容有一点破损!

 

七月初八日

我是一个闲人,常住什么事都与我不相干;与大众有缘,在堂里摆摆闲谈。百丈大智老人,以禅宗肇自少室,至曹溪以来,多居律寺;虽别院,然于说法住持未合规度,于是别立禅居。古人一片婆心,为了培育人才,而定规矩,立次序。时至今日,认为这一套是老腐败,压制人才,要铲除他,打倒他;若留恋旧规矩的就是脑筋未醒。新旧二法彼此冲突,今古不相容,佛世制戒,为除习气,法流东土,因时制宜。百丈创清规,用以辅助戒律而设。既有规矩,得成方圆,一举一动,不越雷池一步;一切威仪次序,人情礼节,动止施为,勤除习气。百丈清规,至今千多年,水久虫生,法久成弊。世道不古,借清规舞弊,所以有人起来反对,另创新规矩。究竟是规矩不好,还是人不好呢?若人不好,有再好规矩也无用;若人好,何用更立什么新规矩呢!可见规矩本无好丑,只是人有好丑罢了。禅和子参禅,禅是静虑,要在静中思虑好歹,择善而从,一切在我,法法皆妙。我若不好,什么法都会成弊。世间法也是一样,法本不坏,由于人心坏,习气多,好法都成为坏法了。凡事能三思而后行,就不致于胡作妄为。立法不是死的,如医生一样,要对症下药;药不对症,就要吃死人。所以医生治病,死执古方是不行的。古云:“药不在贵贱,愈病者良。”先圣建丛林,立清规,定次序,安职位,如国家立法一般,非常周密。今天七月初八日,诸位职事首领,照丛林规矩,要到方丈,向和尚客客气气的退职。这里不是丛林,又无钟板,何以要搅这套把戏呢?我是一个野人,什么事都与我不相干,还和你颠倒什么!你们说也有理,认为职事有请就有退,是老规矩。每年正月初八、七月初八都是退职日子。初十请职,十二复职,十三送职,十六出堂。当职当了一期,辛辛苦苦,退了职,好歇歇气。丛林下小请职、大请职等等规矩很好,初发心的可以参学参学,请职有序职、列职先后次序,又有“有请有退”,“有请无退”之别;肯发心的人,不管这些。古来丛林住持,由国家送的多;公举的也有,但不多。现代没有这把戏,住持一当就不退,就在方丈养老。当家也是一当当几十年。天宁寺定老和尚,传几位法徒,高朗当家当到死;冶开和尚当监督许多年,光绪廿一年当方丈当到死;英与和尚光绪十二年当方丈当到死;霜亭和尚,光绪二十二年受戒直到方丈,几十年没有退职,还不是由你发心。妙湛当司水廿一年,当维那十八年,后升首座没有退。湖南超胜,在江天当僧值十三年,别人退职他不退,常住大众欢喜他,说他是活菩萨。丛林下的把戏会用就好,不会用就变成死法。大家有缘在一块,有粥吃粥,有饭吃饭,出坡开田,如自己小庙一样,有什么职可请;有什么职可退;有什么班首班脚呢?放下吧!不要玩这套假把戏了!还讲什么方丈、扁丈等等空话。我只是吃空饭,和你们一样。向我退职做什么!昔一老宿,畜一童子,并不知规则。一日,有一行脚僧到,乃教童子礼仪。晚间老宿外归,遂去问讯。老宿讶,问童子:“阿谁教你?”童曰:“堂中某上座!”老宿唤僧来问:“上座傍家行脚,是什么心行?这童子养来二三年了,幸自可怜生,谁教上座教坏伊,装来装起?去!”黄昏雨淋淋地被赶出。法眼云:“古人恁么显露些子家风甚怪,且道意在于何?一有动作威仪,就不是本来面目了。圣也不可得,何凡之有?腾腾任运,动静无心,圣凡能所,智慧愚痴,烦恼菩提,皆是如如之道!”大众会得么?执着便刺手!



虚云和尚方便开示1虚云和尚方便开示2

虚云和尚方便开示3虚云和尚方便开示4

虚云和尚方便开示5,虚云和尚方便开示6

虚云和尚方便开示7虚云和尚方便开示8

虚云和尚方便开示9虚云和尚方便开示10

虚云和尚方便开示11虚云和尚方便开示12


弘一大师在青岛湛山寺

弘一大师简传

弘一大师:世间没有不好的东西

叶圣陶:两法师(弘一法师、印光法师)

共尊印光大师势至化身原因

朱镜宙:我所知道的虚云老和尚

戒尘法师:我与虚云上座

虚云和尚行业记

弘一大师出家之因缘

印光祖师和弘一律师的师徒缘

印光大师:劝注重因果


虚云和尚自述年谱(全集)

倓虚大师:《影尘回忆录》(全集)

来果和尚自行录(全集)

一梦漫言(全集)

印光大师略传


历史真面目1

中医真面目1

 神仙传集锦1

走出西方中心论

《佛学与西学》


打坐方法

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

八段锦简述、   易经杂说

太上感应篇、   推背图(图文+详解)

心相篇 、     《心相篇》讲记

古琴文化综述、    千古音乐圣人师旷

经典古琴动画片两部

唐朝大国手完虐倭国第一棋手


轮回转世的科学研究

台大校长李嗣涔“灵界研究、多维时空“情况简介

雍正三教觉民,理同出於一原,道并行而不悖

《心经直指》—高道李清庵解释《心经》

了凡四训序文

不能用西人的“宗教哲学”视角来认识中华传统学术儒释道


略论明心见性1,       略论明心见性2

转八识成四智

六即佛          八识简介        

佛教八宗    密宗大义


认识佛教(1)认识佛教(2)认识佛教(3)

认识佛教(4)认识佛教(5)

                                                     

阅读和分享此文一切功德,

皆悉回向给图文原作者、众读者、转发者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发分享至朋友圈,福慧日增,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