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认识佛教(5)

十念生 2019-04-14

  佛法的修学次第

 

(一)信解行证

前面是佛法修学的依据,以及行门纲领的介绍,现在再谈佛法教学的善巧。善巧是指方法非常好、非常的巧妙,如果我们不知道,就很难学到佛法真实的大利。佛法修学分为四个阶段,就是清凉大师在《华严经》上所讲的:“信、解、行、证。”


“信”,能信就是缘成熟。我们常说:“佛不度无缘之人。”何谓缘?就是他能信。能信,表示缘成熟了;不能相信,就是缘未成熟。所以,佛度众生,一定是度能相信的这些人。佛家跟其他宗教不同,其他宗教信了就可以得救,佛法的信是表示可以入门。信了之后一切要“解”(理解),佛法所说的宇宙人生的真相。因此,解就是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的理解之后才修行。所以,“行”是建立在解的基础上。在理论没有搞清楚、方法也不懂的时候,如何能行?这种行就是盲修瞎练,不是真正之行;真正的行,是有理论的基础、正确的方法。行最后的目的是要达到“证”,证才是真正得受用。何谓证?简单地说,就是把自己所信、所解、所行的,在日常生活当中6,所有用得着的统统融合了,这就是证。譬如我们讲《无量寿经》,《无量寿经》里所说的就是我们所想的、所行的;我们所行、所想的就是经,经与生活融成一致,这就是证,这就是真如,佛法可贵之处就在于此。


所以,一定要知道修行的次第——信解行证。信,第一要相信自己,这是佛家讲信与其他宗教不同之处。信神是宗教最重要的一个条件;佛法最重要的是信自己,不是信外面。信自己有佛性、信自己本来成佛、信自己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信自己真如本性被染污,只要我们把染污去掉恢复自性,就跟诸佛如来没有两样。如果常常觉得,我罪业深重,烦恼重重,恐怕自己不能成就,这种人就注定不能成就。为什么不能成就?他不相信自己能成就,佛菩萨再大的神通、智慧、道力帮助他也不行。佛菩萨是帮助能站得起来的人,他自己站不起来,佛菩萨对他也无可奈何。所以,第一个是信自。


第二是信他,他是指佛法。佛给我们讲了这么多道理、方法,我们相信并依照其理论、方法修行,决定能成就。所以,先信自,后信他。蕅益大师又把它扩充为相信理(道理)、相信事。事从何而来?事从理上来。理是清净心、是真如本性(真心),所有一切万象都是从理显现出来的。这些现象何以会显现出来?这里有因有果,而且因果是连续的、循环的。前面一个因结了果,果又是因,因又结果,如此循环、重叠无尽的。这些事实我们都要能明了、相信。从这里建立信心,然后求解,求一切通达明了,如此自己修行才没有疑惑,才会有快乐而没有障碍。


学佛最重要的是亲近一位老师,接受老师的教导,依照老师讲的方法来修学,这是古今不变之正途。在中国古代,佛门教学,首先是五年学戒。“戒”并不是三藏里面的律藏,而是遵守老师的教诫,就是要遵守老师的规矩。学生将来成功或失败,老师要负全部的责任,这就是师道。实在说,现代已经看不到了。老师不负责任,学生也不认真学习,师道真的没落了,这是时代的悲剧!学生对老师没有尊敬心,老师对学生也没有真正的照顾和关怀,也没有真正成就他的理想与愿望。


五年学戒,就是中国人所讲的“师承”。学的是什么戒?简而言之就是培养戒、定、慧三学的基础。这是老师的责任,老师没有另外的东西教给你。像禅宗拜师一样,这五年中老师教学生做什么?分配一份工作,教他老老实实去做。这种简单的修行方法,绝对不能改,天天照做。所以,学生就觉得枯燥无味,感觉在道场做了五年工,什么都没学到。其实他学到的东西太多了,自己不知道。学到了什么?烦恼少。教他这个不准看,那个不准听,限制很多,如果统统都能遵守,这五年下来,便是福慧双修。何谓福?天天都在寺院里做工,这是修布施。因为出家了,身上没有钱布施,天天做工,就是用劳力修布施波罗蜜、修供养。每天这个不能听、那个不能看,六根都给堵塞起来,收摄起来,心得定,心得清净,这就是慧。所以,老师是在教你修福、修戒、修定、修慧,他教得一点痕迹都没有。


这种教法,在教下也是如此。就以法华宗而言,一旦到天台宗道场去修行,拜师之后,老师也是将常住工作分一项给你,或是让你去扫地、挑水,或是叫你去厨房打杂,然后教你背经。天台宗是以《法华经》为主,老师便把《法华经》让学生去念,念五年,一直念到会背。工作时,经就停下来;没有工作的时候就赶快读经,其他什么都不管,专门打杂。如是做五年,是真正的修学,绝对不是说把初来的人当做佣人看待。不晓得这是真正定慧等学,是奠定修学的基础。五年之后,学生福慧都有了,再让他参加讲堂听经,听了一年、两年,他开悟了,明心见性。


我们今天看《高僧传》,便可看到古人这种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在寺内短时期就证果、开悟。而现代人在一个道场住上三五十年,或住一辈子都不开悟。就是去读经,把三藏十二部统统都念了,还是不开悟;最多只是得到一些佛学常识,看得多、记得多,对于断烦恼、开智慧一丝毫帮助都没有。所以,亲近老师,老师指出一条路让你走,在刚刚走的时候,一定感觉枯燥无味,但是此阶段过去之后,内心所生起的那种欢喜是不可思议的,那是真正得到了收获的喜悦。


现前我们修学,犯了严重的错误,一开始就想“广学多闻”。而古大德是从断烦恼学起,是“烦恼无尽誓愿断”;烦恼统统断了就是定、慧完成了,然后再“法门无量誓愿学”,这是一条正路,不能越级。现代人修学所犯的过失,就是不先断烦恼,就开始广学,还希望学得愈多愈好。清凉大师说这种修学的方法是“有解无行”,只在解的层面下功夫,对自己真正的用功之处疏忽了;不去断烦恼,不去修清净心,其结果是增长邪见。他所知道的都是邪知邪见,不是正知正见,此话说得非常有道理。


(二)戒定慧齐修

学佛从何处学起?从念一部经起修。要不要懂其中的意思?无需要懂。因为烦恼未断、福慧不具足,所理解的都是邪知邪见,皆是错误的。为何要一直念这一部经?诸位要晓得,念经跟禅宗参究修禅定是相同的,跟密宗三密加持亦无两样,只是方法手段不同而已。念经就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


诸位要晓得,戒律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我们读经的时候,心里不会乱想,当然诸恶就不作了。经典是佛从真如本性里流露出来的言语文字,无有比此更善的,因此读经就是众善奉行。所以,念经的时候戒律圆满了,不要一条一条去修。念经的时候要专心,专心就是修定。念的时候,从头至尾没有念错、没有念漏掉、念得清清楚楚、了了分明,这就是慧;修慧。所以,念经是戒定慧齐修。如果我边念边研究,就是把佛经当做世间书,戒定慧三学都没有了,这不是修行。所以,读经是修行的基础、是修行的根本,大家千万不要轻视。修行入门,如果是选用经典,就从这里下手。如果一天念一小时,你就修一小时;念两小时只是修两小时,当然修的时间愈长愈好。


我有不少同修,《无量寿经》一天念十遍。他们大概已经念了两千遍以上,因此经文很熟,念一遍大概只要半小时到四十五分钟。一天念十遍,差不多有五六小时在修戒定慧。每天有这样长的时间修行,修上几年,心自然就定了。心定以后,再去看经,眼睛都放光。一看,意思就全部明了、全部懂得。佛经是佛从清净心流露出来的,我们自己的心清净,自然与佛相应,如何会看不懂?今天我们看不懂佛经,就是佛心是清净的,我心是散乱的;散乱心跟清净心不相应,不能起共鸣,所以佛讲的我们听不懂,道理就在此。因此,若是真正能懂得亲近一位善知识、一位好老师,就要相信他不会骗你,他教给你的方法,一定不会错的。


老老实实选一部经:“修净土的选《无量寿经》;修天台的选《法华经》;学华严的就选《华严经》。”你修哪一宗、哪一派,就修其本宗主修的经典,一门深入。先把本宗的经典老老实实念五年;换言之,在五年当中一定要把烦恼舍掉,恢复清净心,这是学佛的起步。实在讲,五年修得清净心,在从前还可以,现在不行了。因为从前之人,心地染污少,程度也轻,五年就基本可以清洗干净。现代的人染污太严重,况且从前的人十几岁才受到染污,才会有是非人我,才有贪瞋痴慢。现在的小孩两三岁就有贪瞋痴慢,他从何处学来的?从电视上学来。家里天天在看电视,他不得不受污染,天真活泼的童年没有了,所以现代的人真的不幸福。像我,生长在农村,到十三四岁才懂事,所以我的童年时间很长。童年不懂事是真快乐!世间什么苦乐我们都不知道,整天就晓得玩耍。一懂事就不快乐了;会看人脸色,这就难为了。所以,此时代的人比不上前人,人不能做了,太苦了。


修学到自己心地清净了、智慧开了,就可以参学,就什么都可以看、可以听、可以接触,因为自己已经有定,不会被外在环境所转。自己有了主宰,见得愈多、听得愈多,愈能增长智慧、增长定力。定慧是如何增长的?不为外境所动,这是增长定力;样样清楚明了是增长智慧。所以,那时再参学,定慧更能往上提升。这是古人教学的方法,先修戒定慧,先修根本智,然后再参学,成就圆满的后得智,就是无所不知。佛在《般若经》上说:“般若无知,无所不知。”所以先修无知,五年学戒就是什么都不知道,然后再接触社会的时候,什么都知道,就是无所不知。真正修行是用这样的次第、方法来达到目的。


古大德,不仅仅是遵守释迦牟尼佛教导我们的这些规矩,更以儒家的基础作为修学的根本,这是因为中国佛教把小乘舍弃了,以儒家来代替小乘,特别是以孔老夫子的德行,作为我们入佛门的根基,就是《论语》所讲的夫子五德,温厚、善良、恭慎、节俭、忍让,即“温、良、恭、俭、让”。在这上面再建设的就是“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大愿王”,而达到真正究竟圆满。这样的架构,在整个大乘佛法,无论哪一宗、哪一个法门,宗门、教下、显教、密教,都不能离开此基础,违背此原则。换言之,按此架构次第修学,无论修学哪一宗、哪一派,无有不成就的。由此,我们可以说:“从五德、六和上打基础,是中国大乘佛法的特色。”


除此之外,佛法在教学上还有一个非常进步的做法,一直到近代才被人想到进修教育。佛当年在世,跟在佛身边的,还没有毕业、还不能独立,不能离开佛的,这是声闻弟子。已经有成就的是菩萨;菩萨要帮助佛教化一方,代佛弘法,到各地方建道场、讲经说法、推广佛教。但是每一年有一定的时间,又回到佛的身边,就好像暑假一样,学生放假了,老师没放假,老师还要进修;回到佛陀面前接受再教育,这三个月称为“结夏安居”。结夏安居就是把在四方从事教化的学生,统统召集回来,听佛讲经说法,使他们的定慧、德学更加增长。而且还在一起研究讨论教学上的各种情境和难题,以及解决的方法,作为彼此的参考和改进。这种教育方法,在我们中国历代是很少见的;这种暑期进修教育,是非常值得称赞的。


结夏安居,还有少数地方有这种形式,但已经没有这种精神。与此类似的像寺院,或是居士团体,举办夏令营、冬令营、佛学讲座、打佛七、打禅七,也类似进修教育,是值得普遍提倡的。说到断烦恼,修戒定慧,了生死,在我们这个世间确实是非常少见,说出来也不可能被人所接受。但是进修教学法是非常殊胜、非常有效果的。现代人的观念不一样,总是一开始学,便要学得愈多愈好;殊不知,其结果一个是有限,一个是无限,相差实在太大了。几千年来用这种方法,不知道有多少人成就了。反观现代新的教学方法,充其量只能帮助一个人得几个佛学博士学位,得一点名闻利养,实在讲,要想断烦恼、了生死、出三界,恐怕很难很难,这是我们应当要深深反省的。

 

佛法的教学艺术

 

  再谈佛法的教学艺术。佛当年在世到处讲学,跟周游列国的孔老夫子没有两样。在印度的时候,佛这个大团体,哪个地方邀请,就到哪个地方去;讲一个时期之后,别处邀请又去了,所以都不是久住。佛不是一个人去,是带着一千二百五十人,所以邀请也很不容易,真的要有财力、有物力。佛法传到中国来才有寺院、丛林,才有固定的住处,因为佛教是中国帝王迎请到中国来的。在印度,社会大众对托钵的僧人很尊敬,都恭敬供养;而中国人将托钵视为乞丐,这是最令人瞧不起的。僧人是皇帝迎请来的客人,皇帝又拜他做老师,哪有让皇帝的老师到街上去讨饭的道理?所以,佛法到中国来之后就中国化,不再托钵、不再树下一宿,盖好房子给他们居住,而且宫廷派专人侍候供养僧人,使僧人不再为了生活而辛苦。


 到唐朝的时候寺院发展成丛林,百丈大师跟马祖是丛林制度的两位创始人。马祖是禅宗道一禅师,俗姓马,是禅宗第八代祖师,六祖惠能的徒孙。“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丛林中的一切规矩都是百丈大师草拟的,他们二人建立了中国丛林。何谓丛林?就是佛教大学。是真正有规模、有制度,把佛教教学制度化了;不像从前私塾式的互相传授,规模很小,也没有一个制度。从马祖之后,中国佛教走上了制度化,变成大规模的学校。丛林很多都变成了专科大学,这是中国佛教的特色,是外国没有的。


丛林的教学、讲学、教材、教法,无一不是达到最高的艺术境界。我们从经典、音乐、雕塑、佛像、建筑、供具,以及其他种种,只要稍微留意,都能发觉这些完善的教学。到今天许多非常完善的教学,现在也都失传了。现代的佛门梵呗,实在讲,都已经变质了,都不如从前的完美。佛教在这一代是非常缺乏人才,不只是缺乏艺术人才,佛教艺术人才要有高深的佛法修养,如此,他所表现的东西才是活的,才有真正的内容。像世间的艺术一样,如果不充实哲学的内容,他创造的作品就不能尽善尽美。所以,一幅画、一首诗,或一首曲子,一定要蕴涵高度的哲学修养在其中,才能显现出真善美慧。


今天佛教梵呗的词句都是古人做的,意境都很高,因唱的人心不清净,所以唱出来音也不清净。也因为心灵没有达到证悟的境界,所以唱了不但不能引发灵感,反而显得俗不可耐,甚至于还不如基督教的圣诗那样感人,这是佛教之衰!佛教人才的缺乏,不是佛教没有内容,不是佛教没有真实的东西,实在讲是缺乏真正的修行人。


以绘画、雕塑艺术而言,诸位如果到大陆看过敦煌壁画、云冈石窟和最近在北京房山发现的石经,便可以体会到中国佛教艺术的伟大和壮观。石经可以说是中国佛教的代表作,是“文化大革命”之后发现的,比我们现在的大藏经,内容还要丰富得多。晚期翻译的经典,有些还没有收入藏经,石经全部收录进去了。石经是用大块的厚石板,两面雕刻,每个字有大拇指大,字体非常之美,整部大藏经雕了四百年。这样的工程,实在不亚于万里长城。最近被发现的是一部完整的,一共有几万块石头,分藏在七个山洞里,大概还没有完全展示出来,所以只开放两个,我们进去参观,真是叹为观止!不能不佩服古人之用心,唯恐佛教经典遗失,用此方法保存佛经传给后人。他们对后世的子孙真正是尽到了责任。


佛教寺院的体系好像学校和博物馆的结合体。我们现在是博物馆跟学校分开,它是博物馆跟学校合在一起,这是一种特殊的结构体系。佛教所有的一切,都具有高度的教学艺术,不能把它看成单纯的艺术品;它含有很深的教育意义,很高的灵性智慧,这是一般凡夫俗子看不出来、领会不到的。以佛菩萨的造像而言,有很多人看到佛教有如此多的神像,便以为这是低级宗教、是泛神教;高级宗教只有一个神,唯一的真神。他不知道,也不了解佛教所供养的诸佛菩萨不是神,是代表法门的。世间有无量无边的事、无量无边的理,用一个形像、一种方法是无法完全表达的,所以用许多不同的艺术品来表达。佛教艺术在教育上特殊用意了解了,便不会把佛教当做是神教;真正清楚了,敬佩之心便油然而生。


一切诸佛是代表我们的性德;一切菩萨、罗汉是代表修德。不修,性德虽然有,但不能显现出来,得不到受用,所以性德显现要靠修德。菩萨代表“修德”,佛代表“本性”。因此,佛门供养佛像,一般都是一佛二菩萨。这一尊佛代表“真如本性”,菩萨代表“从性起用”。本性是空、是体,起用是有。体、相、用;体是空寂的,从体能现相,现相就有作用。菩萨代表相、用,佛代表本体。所以,在《华严经》里佛不说法,本体当然无话可说。所以,菩萨就说法了,起作用时就有的说。从相上、从作用上有的讲,从本体上一句话都没有。本体不但不能讲,念头都没有,所谓“开口便错,动念即乖”,便是从本体上而说的。所以,佛代表体,供一尊佛。

用,为何供两尊?无量无边的相用分为两大类,一个是“知”,一个是“行”;就是解与行。王阳明提倡“知行合一”的学说,就是从佛教而来的。佛家讲“解行相应”,他老人家把名词换成“知行合一”,搞起他的哲学,其实他的哲学完全从佛法脱胎而得来的。解行就是理事。通常我们供养释迦牟尼佛,即是代表本体。释迦牟尼佛的两边,供养两尊罗汉即阿难尊者和迦叶尊者。阿难尊者是“多闻第一”,他代表解、代表智慧;迦叶尊者是“苦行第一”,代表实行。也有供奉释迦牟尼佛,旁边是文殊、普贤。文殊是智慧第一,代表解;普贤菩萨代表的是行。换言之,无论多寡,总不外乎解行两大类。净宗供奉阿弥陀佛,代表本体;观音菩萨大慈大悲,代表行;大势至菩萨智慧第一,代表解。所以,佛像的供法都有其意义,一定是一佛二菩萨,不会供两尊佛三尊菩萨。

每一尊佛代表性德的一部分,但是诸位要晓得,每一个部分都是究竟圆满的,所以“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释迦牟尼佛是从名号上说的,名号都是显德的。“释迦”是仁慈的意思,这是教我们对人要仁慈,要以慈悲待人。“牟尼”是清净的意思,寂默就是清净,是对自己的。对人慈悲,对自己要求的是清净。这是释迦牟尼佛代表的,这是我们性德本来具足的。阿弥陀佛是梵文音译,阿译作“无”,弥陀译作“量”,阿弥陀是无量的意思。什么无量?一切都无量,无一不是无量:智慧无量、神通无量、道力无量、寿命无量……无量的无量当中,寿命是第一,没有寿命,一切的无量都落空了;要有寿命,所有一切无量才能真正得到享受。此无量之无量,要如何才能真正获得?无量就是自己的自性,亦称真如本性。六祖说:“何期自性,本来具足(一样都不缺);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是自性变现的)。”这就是无量的意思。


用什么方法得到这个无量?就依照观音、势至这两位菩萨的方法去修行。观音教我们大慈大悲,大势至菩萨教我们一心念佛,他教我们“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一句佛号就能成就。但是单是一句佛号就是小乘,加上观音行就变成大乘。观音行就是大慈大悲之行,对别人大慈大悲,对自己一句佛号专念,就一定得到无量寿,一定开发性德,无量无边的功德便能统统现前。所以,供佛就要了解每一尊佛、每一尊菩萨,所代表佛教的一种修行方法、代表宇宙之间的一种真理。


在佛教的建筑方面,供佛的大殿,我们从外面看它是两层,里面看是一层,这都是有意义的。从外面看,真俗二谛;里面告诉我们,真俗不二,万法一如。此意思就是说:外表是有差别,实质是一致的。佛教正规的建筑,一进山门,第一个见到的建筑物就是天王殿,里面供养四大天王——护法神,当中供着弥勒菩萨。此供奉方式,使人一进山门,第一眼就看到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塑的是布袋和尚像,看他那笑眯眯的样子,就是告诉我们:你想学佛吗?先要笑脸迎人,不能发脾气;发脾气不能学佛,一定要欢欢喜喜。再看,他肚皮很大。大代表什么都能包容,不与人计较。所以,也代表平等心、喜悦相,对待任何人、任何事物,心里都欢欢喜喜、平平静静的,不跟任何人计较。具备这些条件才可以入佛门学佛。所以,弥勒菩萨面对着大门,告诉来者:要有我这个条件,才够资格入佛门。


旁边的护法,分东、南、西、北四大天王。东方天王,代表负责任,称为持国天王(持是保持,国是国家)。主持一个家庭的事务,称做持家;主持一个公司的事务,是总经理、董事长;主持一个国家的事务,是帝王、是总统。要如何去做?一定要负责尽职。每一个人在社会上,都有他一份的职责,能把自己本分的职责,尽心尽力做到圆满,则社会和谐,国家一定富强。持国天王教给我们这个事理。


南方增长天王。单单把我们职责之内的事情做得很好还不够,还要天天求进步,不进则退。时代永远在进步,所以增长天王告诉我们:我们的德行要增长、品德要增长,乃至学问、智慧、才艺、能力都要增长,包括我们的生活水平也要天天提升。佛门并不落伍,真正是讲进步,永远站在时代的前端;不是跟着时代走,而是领导这个时代。如何把持国、增长做得圆圆满满?后面两位天王教给我们实践的方法。


西方广目天王,教我们多看;北方多闻天王,教我们多听。这就是中国人讲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成就根本的学问,行万里路,就是今天所谓的观光、旅游、考察,到处去看看。看到别人的优点,我们采纳;缺点,我们警惕、改进。我们能“舍人之短,取人之长”,来建造自己的社会、建造自己的国家,这个国家就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国家,这是真正的护法。所以,这些塑像供在此地,是在给我们上课,你要一看就晓得,并且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朝此理想目标精进!能如是做,学佛岂会是迷信、岂会是崇拜偶像?


四大天王手上都拿着道具,道具也是表法的。东方持国天王手上拿着琵琶,代表做事情不可操之过急,要知道“中道”,不能过也不能不及,像弹琴一样,琴弦松了,弹不了,紧了就断了。儒家讲中庸,佛法讲中道,就是负责尽职,要做得恰到好处,事情才能圆满。南方增长天王,这是代表日新又新,他手上拿的是剑,代表慧剑(智慧之剑),是快刀斩乱麻,慧剑断烦恼的意思。西方广目天王,身上缠着一条龙,有时是一条蛇,蛇跟龙的意思都是相同的,代表变化。我们常说“神龙见首不见尾”,表示这个世界现实的社会,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是变化无常,变化多端,一定要把他(它)看清楚,才能从容应付。龙表的就是此意。北方多闻天王手上拿一把伞,伞是遮盖。千变万化的世界,种种染污要防止,不要被污染。所以,广学多闻的同时,要保护自己的清净心,不受染污。要对现实社会能完全理解,才有智慧、能力,知道应该用什么态度、方法来应付、处理,才能做到尽善尽美(无论是对人、对事、对物)。天王殿教导我们的是这些,不单是神明,对他烧几炷香,他就保佑你平安了?那就大错特错。

 由此可知,佛教寺院无一不是教学,就是供具也有它的教育意义。佛前供一杯水,有何意义?表法的。水是干净的、清净的,代表我们的心要像水一样干净;水不起波浪,是平的,我们的心要像水一样平、一样静。看到这杯供水,就想到我的心要像水一样的清净、平等。佛前供花,花代表因,开花后就结果;花代表六度万行。供果,水果不是供给佛菩萨吃的,是教我们看到果时,就能想起希望得到什么样的果报,就应该要修什么样的因。所以,佛门一切设施、供养,处处都是提醒、教育自己。佛菩萨不闻,也不吃,什么都不要。

灯代表智慧、光明,香代表戒定真香。没有一样不是表法的,没有一样不是教育。现代学佛的人,对于这些教育意义,统统不知道。为何要烧香?为何要供这些物品?都不知道,所以信佛统统都变成迷信。社会上有人批评学佛的人迷信,更有人说学佛的人都是神经病。他说得没错,多少学佛的人真的没有搞清楚。如果自己清楚了,再跟他们讲解清楚,相信他们也要学。我就是如此清清楚楚地把佛法介绍到中国大陆,他们说:“这样好的东西,我们都不晓得。”他们也想学佛了。


总而言之,佛法是以真实的智慧、无量的大觉,帮助一切众生得到真实的利益、真正的快乐,这是离苦得乐。佛以无尽的悲心,教化一切众生。自古至今,无论是显教、密宗,或是哪一个宗派、哪一个法门,在佛教史里,每一个朝代,依照这些理论、方法修行的,成果都非常殊胜,这是真实不虚的。这一代是衰落了、迷失了,对于真正的佛教不知道,所以成果比较少、比较暗淡。

要知末法时期,众生业障比较重,所以念佛法门特别的殊胜方便。念佛的殊胜,就在于它的简单容易,不需要很长的时间,也不需要任何仪式。无论什么人,随时随地都可以修行,所以这一个法门,在近代成就的人特别多。台湾省地方不大,人口也不多,这四十年当中,我最保守的估计(一点不会夸张的),真正依念佛法门,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至少有五百人。这是很了不起的,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去成佛。如此小的地方,有这样多人成佛去,真正是宝岛!中国大陆宽律法师写了一本《近代往生传》,记载中国大陆上念佛往生的,大概有一百多人,当然一定还有漏掉的。这是讲净宗成就的殊胜。净宗要成就,诸位一定要记住(这再特别提醒诸位同修),五经一论是理论依据;经典上明白告诉我们“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是重要的方法。我们只要依据理论,掌握方法,没有不成就的,这是说修行果德的殊胜。


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里告诉我们:“本觉本有,不觉本无。” “迷、邪、染”,这是恶业,是本来没有的。“佛性正知”此是至善,是本有的。本有的当然可以恢复;本无的当然可以断除。罪业是迷、是邪,是本来没有的,当然一定可以消除;佛道是本有的,所以佛道一定可以证得。在理论上我们找到了根据,证实业障确实可以消除。所以,我们就用一句“阿弥陀佛”把心中的旧习、恶习扫除,再用苦行来坚定我们的志向,用真诚恳切的心念佛,时间久了,自然得念佛三昧(一心不乱),此时身心自在,万境如如,这是功夫现前成就。实在讲,往生西方是自在往生。何谓自在?想哪一天去就哪一天去,想在此世间多住几年也不妨碍,这就是自在。


人家能得到,我为何得不到?不是我们得不到,是我们功夫不够。也许大家要问:“要念多久功夫才够?”我老实告诉大家,根据古来的经验,许多人三年就够了,就自在了。那个时候,你住在世间不必害怕,心安理得。假如遇到第三次世界大战,原子弹在头上爆发,你那时笑眯眯的:“我到极乐世界去了。”不受其苦、不惊不怖,真得自在了。这才是经上讲的:“惠以众生真实之利。”


欧阳竟无先生说:“当知佛法,方便多门,不拘形式。”正面教学有利益,就用正面的;反面教学有好处,就用反面的。所以,佛法教学手段上是变化多端:可以用正,可以用反;可以用顺境,也可以用逆境,但它只有一个目标——利益众生,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如果打骂能达到此目标,打骂也可以是教学的手段;像禅宗的棒喝,那是真正的慈悲。反之,一切虚妄的、感情的、迷惑与执著,统统都不是佛法,这是我们要认识清楚的。希望各位学佛都能远离迷惑、执著,朝着“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的正确目标迈进。

  



附录 精要十念法

  

自修者,日中九次念十声佛号,亦即晨起与睡前各一次,日中三餐各一次,午前开工及收工各一次,午后开工及收工各一次,共计九次。每次称念十声四字或六字弥陀名号,而原有之日常定课可照常行之。


共修者,凡讲经、开会、聚餐等无特定仪轨之集会,在共同行事之始,行此十念法。亦即约同大众合掌,同声称念十声“南无阿弥陀佛”,而后始进行讲经、开会、用餐等活动事宜。


按此自修与共修之十念法,有其特殊之法益。试举如下:

此法简单易行,用时少而收效宏,确实切要,可久可广。为“佛化家庭”之具体有效方法。例如,于家庭中三餐时行之,则举家之成员或信或不信皆蒙摄持不遗。此法有佛化亲朋邻里、普及社会之大利益。


以简单易行,一日九次,从早到晚,佛气不断。一日生活之中,佛念相继,日复一日。久能如斯,则行人之气质心性将逐渐清净,信心与法乐生焉,福大莫能穷。


如能随顺亲和,称念十声佛号,便有祛除杂染、澄净心念、凝聚心神、专心务道,以及所办易成、所遇吉祥、蒙佛加佑不可思议等之功德。


自修与共修,相资相融,资粮集聚,个人之往生在握,而共同之菩提大业,亦共成焉。

此法可以二法名之。试姑名之。


一为“净业加行十念法”,是对已有定课者言,因此法是在原有之课业上加行之故。

一为“简要必生十念法”,是指适于无定课者言。因现今社会递变,匆忙无暇,局碍多难故。此法易集资粮,信愿行之,平易圆具,而“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之标准,亦甚符合无缺。


因每次念佛时间短,易摄心及不懈怠故,又以九次念佛之功行,均衡分布贯穿于全日,全日之身心,不得不佛,亦即全日生活念佛化,念佛生活化。

总而言之,此法简要轻松,毫无滞难之苦,如此法大行,则净业学人幸甚!未来众生幸甚!诸佛欢喜。

南无阿弥陀佛!

 

 

苏东坡转世故事

轮回转世的科学研究


了凡四训.立命之学(第一篇)

了凡四训.改过之法(第二篇)

了凡四训.积善之方(第三篇)

了凡四训.谦德之效(第四篇)


华严科学宇宙观浅探1

华严科学宇宙观浅探2

华严科学宇宙观浅探3

华严科学宇宙观浅探4

华严科学宇宙观浅探5


认识佛教(1)

认识佛教(2)

认识佛教(3)

认识佛教(4)


《大学》简述

《弟子规》注

《孝经》和廿四孝

吕洞宾《孝诰》


七大缘起之五级

论理学家之排佛

论门户之见之害人

大乘起信论真如缘起说之圣教依据

大乘佛教与儒教最为圆满,应为未来人类教化之主体

用儒佛的方法解决信仰危机(1)

用儒佛的方法解决信仰危机(2)

用儒佛解决自然危机

以儒教外王之道解决社会危机

走出西方伪普世价值——夷夏说略述



往期精彩:

人类文明起源自中国

人类文明起源于中国野生小米时代

中国自古以来的道义政治比所谓民主政治要高级

中文在人类所有文字中既是最先进的也是最古老的

古文物作证中华文明是唯一真正古文明

从货币史看中国文明的古老且先进性

为何要批判古希腊伪史

中国知识分子受西方伪史毒害最深,最应该被启蒙

传奇医家傅青主


1、儒家赐予欧美民主

2、古希腊人和希伯来人是从中国移民而去的夏朝羌戎

3、西方伪史抄袭中国历史、窃据文明源头 

4、 中医是西医之母—古希腊医学是中医部分翻版

5、美洲印第安人是中国人移民而去:中华先祖开拓美洲

6、明朝最先发现美洲、最先绘制坤舆万国全图

7、西方表音文字是中文雅言的寄生物


8、天下无癌论病人越治越多,说明医学已入误区

9、中医是现代社会癌症治疗的唯一且有效途径

10、西医有绝症、中医无绝症

11、中医能够彻底治愈狂犬病

12、如何判断身体有湿、如何祛湿


13、河图洛书综述

14、漫画版《易经》(附蓍草占卦方法)、看漫画学风水

15、《茶经》《酒经》

16、太上感应篇

17、推背图(图文+详解)

18、心相篇

19、古琴文化综述

20、千古音乐圣人师旷


21、五千年以来大道一以贯之:圣贤高士传

22、五千年以来大道一以贯之:圣贤列女传


23、王重阳道史学说贡献及丹法炼性

24、四位高僧(虚云、印光、弘一、宣化)惜福事迹

25、孔子相信有鬼神,但是敬而远之

26、附体分类和被附体的感觉

27、神仙茅君、孔安国、尹轨、介象、苏仙公、成仙公、郭璞、尹思

28、阴隐客 谭宜 王可交 杨通幽

29、神仙 许真君、郭璞、桓闿、司马承祯、玄真子

30、神仙 孔安国 、左慈、 董奉

31、神仙 张子房、东方朔、王乔、周隐遥、刘商

32、神仙 裴航、轩辕集、李贺

33、神仙俆佐卿、朱孺子、蓝采和、贺知章、黄尊师

34、神仙阴长生、张子房、东方朔、孙思邈

35、神仙白石先生、皇初平、王远、伯山甫、马鸣生、李八百、李阿

36、神仙泰山老父、巫炎、刘凭、栾巴、左慈、大茅君


                                                     

小编感谢您的分享和转载,

阅读和分享此文一切功德,

皆悉回向给图文原作者、众读者、转发者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发分享至朋友圈,福慧日增,功德无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