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学统摄天下学术论:整合汉宋两个解释系统3

孟晓路 四学书院 2021-03-14

12月5日中学统摄天下学术

第116分钟到174分钟 王雪明整理 


下面是第二点,这第二点主要说的是有关于轮回的问题,轮回和断见的问题,请个同学来念一下。


其次,宋学于儒教本有之义理有所损伤。夫三教形迹有异,论其实际则无所轩轾。孔佛老本系把臂同游,同一鼻孔出气者。汉唐儒者皆会此旨。至宋则儒林外别有所谓道学家者出(季惟斋先生以两宋之际为中华文化从第二期入第三期之始,而恰当佛法末法之初际。又谓第三期者,中华文化之末法时期也。在此时期,学术变异愈为剧烈,其变异皆具业力无明色彩,直如冤冤相报,乃深有见地。盖时在减劫,众生福慧日益薄劣,则共业之学术亦不得不日趋下流邪僻也),门户之见充塞于心,专以排佛老为职志,为辟外教而有意立异,遂于自教有根本偏离。是则理学家非仅得罪于释迦老子,且更是周孔之罪人也。盖理学之辟佛老,以轮回问题为核心。


如佛教、道教皆以为有轮回有鬼神有来生,理学为与之立异,故断然曰无。(观于吕东莱《周易系辞精义》于生死鬼神一段文下所集程子之言论,其悍然断见之态度,诚堪为五四新学人之先进,今日读之犹令人心悸。)且不止此也,又造出一型合并无极、太极为能事之缘起学说以证成之。(按:此一合并其与佛老立异之效果极佳。一来佛老之本体为无,此则为有矣;二来释教作为轮回主体之阿赖耶识相当于太极,此则取消之矣。由此可证成无轮回,依理学人死一皆复归于大心本体,无个体之轮回,无来生。)故中国断见之泛滥,实始于程张发明理学之时也。熏习千年之久,于士庶已相当普及矣。五四后西学携科学断见入,二者里应外合,中国今日遂为全球最大最烈之断见国家。


此种断见学说将动摇儒教之根本。盖周孔之教,礼与仁而已。(礼为径路,仁以行之。仁以为体,礼以为用。)礼以鬼神为其大宗,(儒教一整套礼制皆建基于有上帝有鬼神有来生之缘起说上。参见拙作《太极图说研究》)仁以诚敬为基始。(诚敬为因,仁圣为果。)持此断见,则必视礼为虚文。(理学家对先儒如实如理之缘起说悍然加以摧毁,曰无上帝无鬼神无来生,如此则儒教一整套礼制皆失其依据。犹之佛法无轮回而欲了生死然,遂成空中楼阁无病呻吟、神道设教之愚民把戏而已。)如此则诚敬亦何由而生哉!(礼以敬字为精髓,不信有鬼神上帝,则敬字必无从说起。无敬字外则礼失其本而沦为虚文,内则仁无由至而成空谈。)是以内圣外王之道,皆因此而失其根据。理学家诚周孔之罪人也。其辟佛老于佛老何伤,奈何恰伤及自教之根本焉。吾华国运自宋转衰,有由然矣!理学当负不可推卸之责也。(理学孕育壮大于两宋,至元明清三朝则贵为吾华之王官学,故于国运之盛衰自不能逃其责。)

 


5.2.2整合汉宋两个解释系统第三段。

宋学有些根本的义理上确实是出了问题,主要就是两点吧,从本体上来说就是本来这个本体是无,理学一定要认为这个本体是有,本体要是有就不能作为本体,就是在本体上出了问题。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在神识上、轮回的根本上,理学把它取消掉了,把神识把轮回的主体取消掉了,直接由本体出物质,形成了一种学说,叫普通的唯心论,它的要举就在于把无极太极合并,一合并这些目的都达到了,假如这种中学的缘起说,这是周子当中的缘起说。自无极而生太极,太极生阴阳,阴阳生五行,五行生万物。无极跟太极是两个不同的层次。无极是本体,众生共有的,太极是众生自有的,神识。把这两者一合,神识也就没有了。


这个固有的本体是无,这样一合就成有了,这个是共有,这个是生灭,这个是自有,还是生灭。不生灭就是无,生灭就是有,也就是说它取了无极和太极当中的各一个属性,把无极当中的共有取了,把这个太极的当中的有取了,这样的一个共有的有的本体,本来真正的本体是众生共有的、不生灭的、无的本体。



有关这个本体是有是无,有善有恶,无善无恶的这种争论在宋明理学千年中成为一个主题,这个问题也谈了但是没有显现,其实这个问题比较重要,或者说更加重要。但是这个问题被隐含了,只有少数的读者讨论过这个问题,有人问王龙溪就是人死以后有没有灵魂,王龙溪也做了方便的回答,是合乎义理的,但是也含糊其辞,没有明说。


因为这个缘起说和这个合并缘起说就是要和佛老立异的。就是我文章中所说的两点,一个是对本体的认识,佛老认为本体是无,我们就认为是有,跟他不一样,只要他反对我们就赞成,敌人说什么我们就反对。所以敌人说有轮回,佛老说有轮回,我们就说没有轮回,这个轮回的主体是神识,我们把它一合并神识就没有了,所以说正好这个合并这两极一合并就取到了两个效果:一个就是把无得本体变成了有,另外一个取消了轮回的主体。


所以对周子的理解在这个主要的派别里边,在宋明理学当中的主要派别里边都是这种合并的错误的理解,就是说程朱张邵,北宋五大儒,这三大儒,二程,这四大儒,除了这太极图说的作者是周子,这周子是没问题的,这二程张绍以及他们的传人诸子,都是这种合并的理解,陆象山也是这种合并的理解。



如果你们进一步的学习中国哲学史的的话,就会知道陆象山和周子有一个无极太极之辩,他们辩来辩去,其实在今天看来甚为无味,因为他们都是主张一个合并的主体,没有一个根本上的区别,只不过是在词句上的变。陆象山认为无极是道家的根本就不存在,诸子认为无极不是道家的,可以用来说明太极是一个属性,就是他的一个无边的,可以用来作太极的,做理的一个,做太极的一个形容词,也就是诸子认为无极这个词可以保留。


陆子认为这个无极应该删掉。只不过就是如此,总之他俩的本体都是这样一个共有的有的本体,没有任何区别,所以这个无极太极之辩,这个朱陆的辨别,这个争论今天看来是一个无谓的争论。



继续看咱这个。为什么马一浮先生对熊十力先生的新唯识论是推崇备至。马是朱的传人,熊先生号称是陆王心学的传人,他这里当然也自认为是陆王心学了,其实新唯识论还是对陆王心学的。他开篇说,反正就是熊陆对本体的界定,原有大物,其明恒转,这就是本体啊,其明恒转其实他是生灭的,是有。你看他就是这样一个合并的共有的有的本体。


我们就知道了,马先生作为朱子的传人,当然对他的说法就没有不同意见,所以对熊先生的新唯识论推崇有加,推崇备至,推崇的过分了。足使生、肇敛手而咨嗟,奘、基挢舌而不下。拟诸往哲,其犹辅嗣之幽赞易道,龙树之弘阐中观。自吾所遇,世之谈者,未能或之先也。可谓深于知化,长于语变者矣!可以使这个有比于龙树弘阐中观,这么说的。能比得上龙树的中观和王弼的周易注,正面的可以比得上这两个。可以说超过了后面的这个,可以使足使生、肇敛手而咨嗟,奘、基挢舌而不下。远远地超过了僧肇。


这个竺道生发明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使顽石点头的那位大师。佛家大师僧肇,作物不迁论的那位大师,就是佛学当中的佼佼者了,比龙树稍微差一级,但是也是很大的大师。远远超过这些人,是这些人翘舌而不下,瞠目结舌了。这样就是谬赞了,他哪比得上龙树啊。玄奘窥基僧肇也是远远不及的!所以说这是一个谬赞。这是有根本错误的著作,错就错在合并无极和太极,是谬赞。


从这里我们再说一点就是这些儒家道统的传人当中只有王阳明龙溪一脉,对周子的五级说做了正解,特别是王龙溪先生作了一个太极亭记,就非常明确地指出了朱子的合并无极和太极的错误。


大家可以去王龙溪的全集中找到这篇文章,大家可以去读。我的书里边好像也引用了这个文章。我在佛学和西学里边把这篇文章全文引用了。明确的要标出是无极和太极这两个东西。只有这个阳明一脉没有对无极和太极合并的错误。所以我们要在陆和王之间画出一个界限,就是陆不等于王,陆在缘起说上是有错误的。只有王和他们都不一样。


所以在缘起说上,还是把这些人跟王化成两类,理学和心学,程朱陆是一类,只有王跟他们不同。这样我们就知道,虽然熊十力极佩服王阳明先生,但是他没有得到王阳明先生缘起说的正解。他这个是朱子的嫡传,虽然他否定朱子但是不自觉得它是朱子的传人。正是因为如此作为朱子传人的马先生才对这个新唯识论推崇有加。也解释了我多年以来的一个挺大的疑惑,为什么理学的人对心学的著作这样的推崇,是有原因的。


这里就说到学术衰落的问题,学术的衰落是必然的趋势。我这里边对在有些用语上是过于不够中道,有点过分。你比如得共业之学术,不得不日趋下流邪僻。这就说的太过分了。假如用它来指汉唐和宋学的对比话说,宋学下流邪僻恐怕也太过分了。我这篇文章是几年前写的,那个时候有些偏,感情用事比较多。这段是需要修改的,不能说的这么过分。



总之缘起说,合并太极和无极的缘起说的发明,属于一个门户之见的结果,它导致的问题就是很大的问题。首先就是中国是全球上断见流行的先声,从这点来说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是很先进的。他这个近代化在缘起说的重点上也就是断见化,所以说中国早就提前进入了近代。西方的近代化,西方的断见的出现是从十六世纪吧,那个时候可以说笛卡尔是这个分界线。


笛卡尔还是一个天主教的哲学家,所以把笛卡尔认为是一个二元论哲学,这个笛卡尔的哲学还是天主教的缘起说,所谓的上帝灵魂和物质的缘起说。在笛卡尔的哲哲学中灵魂和物质之上是有上帝的,灵魂和物质不是根本的本体,上帝才是本体。所以说笛卡尔的二元是物质和灵魂的二元这个是错误的,这个是近代框架,取消上帝框架的一个覆盖、一个错误的理解。


所以笛卡尔还是一个天主教的哲学家。笛卡尔之后,就是进入了这个断见的。天主教的哲学史承认灵魂的,那是常见的学说,笛卡尔之后进入断见时代,笛卡尔都很晚了,十七世纪了。我们中国宋朝进入断见,从程子那个时候就开始了,那是北宋啊,比他早六七百年。


所以我们中国很先进的,提前进入了近代,很多近代的这种因素都出现了。进入学术上的断见,不承认有灵魂的这种断见也是提前于欧洲和日本的


日本就更晚,日本进入近代化是从明治维新开始的,它是学习西方的,学中国他没有学成近代化。所以日本在中国学半天还是在那个封建的时代,保留了很多古代的那种东西。日本以废封建为特征,所以日本的近代化是从明治开始的,那也以废封建为特征。


中国是从秦朝就已经近代化了,废封建立郡县,这个从秦朝就开始了,所以这种商业化,商业化的加重学术上的断见,在中国早已经出现了,都比欧洲要早好多,中国一直是全球的主导,中国是先进的,中国先出现了一些东西,然后再传播到世界的其他地方去了。



最近我在网上发现了一个叫蔡厉的青年学者,他准备写一个系列的文章叫世界文明史,已经写了一些篇章,写了一个大概,还没有写很多。他就主张在五千年当中,中国是全球的主导。这一点上与我的意见倒是一致的。大家可以去看看,我们这个观点还是越来越多的人在提倡,其实我所说的是事实,他也深深地认识到了欧洲中心论绝对是一个错误、一个覆盖世界历史的真相。


中国主导,这个只是真相的一部分,那还有很多的更加骇人、更加让人惊异的观点,都跟今天的主流的学说完全不同。也就是说今天的主流的西方的学说都是对历史知识的一个歪曲,我们今天要还历史的本来面目其中一个重要的矫正,就是还人类历史、以中华为主导的一个事实,包括学术,包括政治经济都是中华的主导。



中华最先进。中华在引领这个世界的潮流,中华先出现了一些东西,随后世界的其他地方才进入了类似的境界,所以近代化也是一样的。我们可以把人类历史大体的分为这三个阶段。这个五种生产方式绝对是错误的,封建时代和废封建的近代就是郡县时代吧,可以分成这三个时代,封建、废了封建行郡县,这个是可能多数的地方都要经过的。


所以五种生产方式那绝对不是人类的大路,奴隶制更子虚乌有,不可能有这样的一个阶段。即使在希腊、罗马,那也不能成为一个时代的潮流。所以奴隶制生产方式是不成立的。但就是假使极大同是这个原始社会的,这就是他们所说的奴隶社会,奴隶社会其实不是奴隶社会,其实是封建社会。所谓封建,我们中国所说的封建社会已经和资本主义、社会主义都在这里了。


所以我们说,近代化就有两个形式,中国的正常形式就是所谓的封建社会,西方畸形的形式就是资本主义。近代化有两个形式,两个不同的路,资本主义指那个畸形的路,中国的秦以后的那个形式。所以今天的课本里称为封建的那个形式是一个近代化的正常形式。所以我们应以中国世界观看世界,走出西化,走出西方人给我们的蒙蔽,走出西学的洞穴,重回光天化日之下。这个是今天的当务之急,也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事情,需要我们个人一生的努力,需要整个中国的学术界花上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够做到这一点。



所以中国早早地就近代化了,断见的出现从北宋就开始了,影响了千年之久。所以中国今天就是全球最大的断见国家,因为中国这个断见的历史最长、中国最先进,也就是说中国在这个衰退的历史当中走到了最前面。断见是衰退的一个特征。所以中国在断见方面也走在人类的最前列。中国人是最不相信有灵魂的,是最唯物的。因为我们走在最前面,我们已经搞了一千年了,教育的一千年了。


印光大师,这位近代的佛教大师对宋明理学最大的不满就在于他们弘扬断见不相信有灵魂,不相信天堂地狱,为了排佛而否定这些事实。宣扬断见,造成的后果是很严重的,就是民风的教理所以我们说东汉是这个中国民风最淳朴的年代,最美善的时候,后来就越来越差了,当然主要跟业力有关系,也跟学术的越来越偏离正轨,学术的衰落、混乱有关系。


这种断见学说,就是不承认灵魂不承认有天堂地狱,不承认有来生的学说。他首先会伤到儒教的根本,也就是伤了自己的教的根本。因为这些都是大儒在提倡的,他目的是为了破佛老,结果佛老没破,先把自己这个教给大大损伤了。这个我文章里说到了这点。周孔之教是以礼和仁为核心的。那么仁和礼相互为用,仁以诚敬为本,礼以鬼神为大宗。


也就是说不管说是吉礼还是丧礼,甚至好像我们认为跟祭祀还有丧礼离得最远的祭礼就是婚礼都是以鬼神为大宗的,也就是以鬼神为对象的。婚礼当中不是以人为中心的,就像西方的婚礼是以上帝为中心的一样,我们中国的婚礼是以天地和祖宗为中心的。婚礼的中心是鬼神。天也不是一个形上的天,天是一个天神。天不能像宋明理学那样只理解为一个本体,太首先是一个天神,是一个人格神、是祭祀的对象。地也是祭祀的对象。天神、地社。地不是一个死地啊,不是一个自然唯物的地,是地神,是山神、河神,山川之神,土地神、城隍这些地神。所以天地、鬼神,天神地神祖先之神,所有的礼都是以这个为中心为对象的。


所以我们想到了荀子。荀子这个人却实是这个近代化的先驱。他的学问确实是有很大的问题,荀子就否认了鬼神的存在,什么什么百姓以为神也,君子以为文也,是编的,君子是认为那个神是不存在的是为了让百姓去信的,我们君子并不认为那个东西有。所以按照荀子和宋明理学对鬼神的理解,那么礼就成了虚文,仁也就没有了根基。因为诚敬是需要由当中那个兴起的。诚敬之心,这个礼为虚文的状态下,去掩这个礼的情况下,诚敬之心起不来。相反就是一种惰性,所以仁和礼都失去了依据了。


理学家对先儒说无上帝无鬼神无来生无,则儒教整套礼事,皆无依据。无鬼神,无来生,皆像佛教无轮回一样,依无上帝无鬼神来评这个礼就像是佛法无轮回而要了生死一样,成为空中楼阁、无病呻吟,成为神道设教的愚民把戏。这样内圣外王之道都因此而失去根据,所以我们说理学家是周孔的罪人,他不仅仅是佛老的不仅仅是释迦老子的罪人,也是周孔的罪人。



当然这样说就是光说他们的罪了,必须当然也有他们的功绩。我这部分里面偏重于说他们的罪过,我们把另外一面至于怎么补充还是一个很大的难题,我在这个里面还没有理出清晰的头绪。但是我们现在认识到这个问题了,我们光偏重于一面合理的地方,如果理出头绪。


中华国运当然要由理学来负责任,因为理学是元明清三朝的王官学,是用来作为科举考试的这种定本,所以国运的盛衰自不能逃其责,这个是没有问题的我们国运的盛衰首先就要从理学里面找原因,国运的问题,国运的盛是理学的好处,国运的衰可能跟理学的错误有不可分离的关系。



下面是我们对成立一个对经著书的也就是这种传里面的圣传里面的解经系统,释经论这个这方面的我们的看法。


5.2.2第四段 第五段 


这段我还是没有一个定见,这上头说的这些我现在还是有一些反省,需要重新去就是这里面我说的一些做法还是要重新去思考,包括对宋人的评价问题就出在宋人这里,汉唐人还是我们也没发现他们有什么问题,汉人做著唐人作书故自传自北宋,对于宋人这个废弃著述我们怎么评价他我们根据这两个方面吧我们可能要收一收,否定他这种做法重新加注也不是不行,别人的正确的义理之上,内在的合理的理路合理的内圣的解释系统,这样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你一定要把这些系统定的正确搞得正确一些,那就是宋人的问题出在义理方面对于另起炉灶重新下注的做法,是不是我们就完全否定我们没有定见,我没有结论呢,这文章上写的就是我的想法。


我给出的办法就是重新让经学解释系统加以统一,我们重新把两个解释系统重新整合为一个,我们用汉唐人著书。搞成一个还是保留两个我现在还是没有定见,希望大家帮着一个共同思考的问题,新时代的解析系统我们怎么去搞它,是像我5.2.2最后那一段所说的一样用一个新书把它重新弄成一个系统,重新建立一个新的解经系统,还是说我们分着,我们建立两个宗的不同的解经系统。汉学的、宋学的解析系统,我们就在这个著上下新书,我们在汉唐人著述上再加一个新书,这也可以是一个想法,这两个采取哪一个我们可以进一步的思考,至于将来经学成为这个国教之后我们的共业里面具体采用哪个办法还是一个长期的因缘和结果,不是我们今天一个人能左右的,我们提出这两个可能性,在将来任凭历史去选择,或者说我们今天提出这两个可能性,两个途径,我们进一步去思考然后学术界达成共识,取哪一个的共识那也可以按照这个共识去落实它。


就说弄成一个解析系统有它的好处,两个有两个的好处,显然这个佛学不能有一个各宗统一的解释系统,那你去看佛教的经疏部,同一个经有不同的宗会有不同的著和书,佛学显然是采取了第二个办法,佛学的各宗对同一部经,各有自己的解释,比如说《金刚经》,弥勒菩萨著有《金刚经论》,或者空宗的人它会站在空中的角度对《金刚经》做出解释,各宗对同一部经会有自己的解释系统,但是佛学是子学,它不承担这个一统的任务,所以佛学这样就没问题了,儒学的两个解释系统,可能还是有问题的,所以儒学要承担一统的任务,所以我们想还是要有一个解释系统为好,我暂时这样想,大家下面可以进一步去思考这个问题。


总之佛学是采取了后一个办法,各宗各有解释系统,佛学没有一个统一的解释系统,儒学和佛学的性质不同,儒学是经学要承认这个一统的任务,佛学是多元,它不承担一统的任务,所以佛学那样做有它的好处,也不存在问题,但是儒学照搬佛学的做法,儒学跟佛学的性质不同,地位不同,是不是可以照搬佛学的做法呢,这就有进一步思考的余地了。


5.2.3第一段这个回应西学,经学里边也得回应西学的任务,我们说这个解经系统里面就不承担这个任务,因为我们要保持以中解中,我们要维护经的系统的纯正性,我们在解经的时候我们可以不涉及到西学,一谈西学就不知道扯到哪儿去了,所以解经的时候要以中解中,因为要维护中学的纯正性和神圣性,一涉及到西学就扯得太远,那神圣性都丧失掉了,所以在解经系统里面,那著和书可以不谈西学,我们回应西学要放在通论性的著作里面,要出现很多很多的大儒,这些大儒的著作其中的有的是解经的著作,而且这种解经的著作要通过竞争,不同的人写出不同的书来,那到底谁的成为权威成为定本,那都是要经过历史的检验和学术界的长期的这种积淀,最后只有一个人的著作会成为权威,成为权威的书,这些大儒的著作另外一部分通论性的著作我们可以在通论性的著作里面回应西学,一个大儒必须在他通论性的著作里边回应西学,否则这个大儒就不可能会成为真正的大儒。


所以今天我们儒学、中学面临的问题,就是西学的问题,所以你如果不提出应对西学的办法,那就不可能成为现时代的和未来的大儒,所以要成为一个大儒,现代的和未来的大儒,必需得有力的回应西学,那就在通论性的著作里面完成这种回应。所以我说新时代面临三个任务,一个是整合汉宋两,这个整合汉宋两学也就是在解经的系统里面整合,在通论性的著作里面也要整合。回应西学在通论性的著作也就是宗经论里面来完成,第三,据经学立场,对现实存在的人类危机提出解决办法这其实还是回应西学,当然要在通论性的著作里面完成了。


中学统摄天下学术论(序)

中学统摄天下学术论:绪论 1

中学统摄天下学术论之绪论 2:夷夏之辨,中华是夏、西方是夷

中学统摄天下学术论之绪论 2:中国学术严重夷化(西化)

中学统摄天下学术论:夷夏之辨(上)1

中学统摄天下学术论.夷夏之辨:生活之两型——夏与夷

中学统摄天下学术论.夷夏之辨:中华主干说

夷夏之辨:中华主干说2

夷夏进退春夏秋冬循环之世界史观

中学统摄天下学术论:夷夏两型学术规范

中学统摄天下学术论:夷夏两型学术规范2

中学统摄天下学术论:夷夏两型学术规范3

中学统摄天下学术论:哲学应为子学之末

中学统摄天下学术论:七略、四部与四学

中学统摄天下学术论:七略、四部与四学2

中学统摄天下学术论:七略、四部与四学3

中学统摄天下学术论:中学规范详究1

中学统摄天下学术论:中学规范详究2

中学统摄天下学术论:中学规范详究3:天下篇道术章注要

中学统摄天下学术论:中国学术规范近世以降至未来之演变历程1

中学统摄天下学术论:中国学术规范近世以降至未来之演变历程2

中学统摄天下学术论:中国学术规范近世以降至未来之演变历程3

中学统摄天下学术论:汉语文作为天下语文1

中学统摄天下学术论:汉语文作为天下语文2

中学统摄天下学术论:汉语文作为天下语文3




孟晓路简介:

孟晓路,字庆弗,号童庵,当代中学大家。1970年生,河北献县人。2000年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后,迄今一直在河北大学哲学系任教。主要研究领域有儒教、佛教、中西文化比较等。主要著作有《圣哲先师——孔子》、《儒家之密教:龙溪学研究》、《寒山诗提纲注解》、《七大缘起论》(2008年出版)、《佛学与西学》(2009)、《形上学方法》、《中学统摄天下学术论》(2013年)、《中国世界观看世界及中华文明复兴》(2014年)、《西学之中学渊源》(2013-2014年)、《佛教真面目讲记》(2012-2014)、《论周官》、《天下制度形上原理》(2019年)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