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佛说阿弥陀经4

十念生 2019-04-14

《佛说阿弥陀经》4 初稿

 

那么在本经当中,藕益大师的科判那,就是以信、愿、持名这三大科来总持,这个本经的正宗分。那么,这是一个列标。再看广释。广泛地解释三资粮。先一个总标,先标出三资粮的名称。

 

信则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愿则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行则执持名号,一心不乱。

 

那么这个信那,藕祖讲这个信,很广泛、很详细。有自、他、因、果、事、理,三对的差别。这个我们呆会再说明。那么这个愿呢,藕益大师的这个愿有两门:一个是厌离娑婆;你要能够修观那,这个与修观有关的。修观来对治对娑婆世界的爱取,使令你对内心当中的身受啊,真实的厌离娑婆世界。看这个娑婆世界,别人这个风光啊,荣华富贵的境界。你内心当中不当一回事。你内心当中有这无常、无我的智慧啊,那么就能够观察娑婆世界的不净、苦、无常、无我,真实的厌离娑婆。另一方面呢,欣求极乐;你要栽培对极乐世界这个欣求的心。那么这个是愿的一个部分。

 

行则执持名号,一心不乱。那么在修行上那,本经的修行不讲究六波罗密啊,是讲执持名号,达到一心不乱。这叫本经的行门。那么这个是一个总标。先把信、愿、行三资粮的内涵标出来。这以下就详细的解释,别释:

 

先看这六个信: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

 

这个信的内涵呢,在唯识学的定义说,这个信就是于实德能深忍乐欲,心净为性。那么这个信呢,这当中所要强调的是对三宝的境界。这些都是对于三宝的“实”,他的一种存在的真实性。真实有佛陀吗?真实有法吗?真实有涅槃吗?真实有生吗?对于三宝的这种存在性那,能够深忍。能够忍可随顺。你内心当中能够同意这件事。这叫“实”。对于他的存在性的一种忍可随顺。

 

德:对于三宝的功德,能够“乐”。深忍乐欲的这个乐。好乐欢喜。说三宝有很多的功德,但是我一点都没有欢喜性,与我没有关系。那不能讲是你对三宝有信心。不能这样讲。就是你对于三宝的功德,好乐欢喜,叫做“德”。

 

第三个:能  你对于三宝的功德,你相信你能够成就。有一种欲。你有一种希望成就的欲望。你这种对于三宝的功德啊,你内心当中也可以成就。不是佛陀才有。也不是菩萨才有。这是经过修行有可能性会成就的。一种“能”。对这种成就可能性的一种信心。虽说这个一般的信心啊,是对三宝“实、德、能”三忍乐欲。但是在净土上来说呢?他的功德是比较单一,比较专了。不是那么广泛的攀缘三宝的境界。他是就着极乐世界的依正二报的功德。针对与西方极乐世界依报、正报的功德。那么对于这种功德呢,实德能深忍乐欲。那么这当中呢,有所谓的实德能刚好配这个六信。我们先看他的“实”的部分:就是极乐世界,它的存在性,它的真实的存在性。先看信事、信理:

这个事理是对于“实”,真实的存在。说:极乐世界是存在,但存在那里呢?对他存在性的一个信心。有事、有理。我们先看信事:

信事者,深信只今现前一念不可尽故,依心所现十方世界亦不可尽。实有极乐国在十万亿土外,最极清净庄严,不同庄生寓言。是名信事。

 

这个事呢,指的是缘起的事相。我们这一念心啊,有各式各样的业力啊,业力的熏习啊,有各式各样的差别。有地狱的法界,恶鬼的法界,畜牲的法界,天的法界。这个事相叫做“事”。那么我们在事相上要深信。我们现前一念不可尽故。随着这一念那,心中的染净那,显现十方世界也是各式各样的差别。那么这个意思就是说呢,我们在因缘的事相啊,要相信,实有极乐国土。真实有那么一个国土。那么这个国土呢,是在十万亿土外,也是最极清净庄严。这个国土不是庄生的寓言。不是庄子所说所造的那些寓言故事。是名信事。这是在破除我们这一种执理废事,不像禅宗啊。禅宗的大德啊,他也读《阿弥陀经》,但是他解释极乐世界依正二报,他说啊:其实没有极乐世界存在啊。没有极乐世界,那佛在《阿弥陀经》中讲,极乐世界有七宝池、八功德水,这怎么说呢?禅宗说啊:哎呀,那个就是怎么回事呢,因为你一念心清净拉,就是极乐世界,当下就是极乐世界。你一念心染污,那你就是十万亿佛土,回到十万亿佛土,那又回到了娑婆世界。说这个极乐世界跟这个娑婆世界啊,只是一念心的迷悟安立的。没有一个真实的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只是一个表法。当然,这样理上讲是对的。但是,这个叫执理废事。你不能否定,真实有一个阿弥陀佛,他真实发个愿,真实的积功累德,创造的这个极乐世界。这个不容许否定的。

 

释迦牟尼佛在经上说啊:

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这是在事相上,我们要真实的相信,真实有这么一个世界存在。就像我们相信,真实有地狱存在一样。这个叫信事。所有说呢,极乐世界的存在啊,事相上是在十万亿土外,这是我们所相信的。

 

第二个:信理   那么信理呢有两段,名心性无外。先看第一段:

信理者,深信十万亿土,实不出我今现前介尔一念心外,以吾现前一念心性实无外故。

 

那么在理性上的相信啊,我们相信,十万亿土外的极乐世界啊,他也不出我现前一念的明了心之外。为什么?因为我这一念寂而常照、照而常寂的心啊,是周遍法界的。实无外故。离开我这一念心,没有万法可得。这个事情是这样子的,从作用上啊,我们这一念心的业力啊,我们有五戒十善的因缘那,使令我们现在变成一个人的五蕴,我们所受用的色、身、香、味、触法都是人的果报。其他的果报就隐没不明显。其他九法界不明显。但是没有显现,不表示不存在。就像我们灯光,有十个灯光,我们打开其中一个灯光,不表示其他的灯光都不存在。他随时有可能存在。随时能够显现的。只要这个因缘具足了,这个灯光就会出现。所以说呢,虽然我们现在,所受用的因缘是人的五蕴,但是从本体上来观呢,我们现前一念心性是实无外故。周遍法界。所以十万亿佛土是存在我们心中的。

 

又深信西方依正主伴,皆吾现前一念心中所现影。

 

这个观点与前面是一样的。极乐世界是我们心中所显影像。

 

全事即理,全妄即真,全修即性,全他即自。我心遍故,佛心亦遍,一切众生心性亦遍。譬如一室千灯,光光互遍,重重交摄,不相妨碍。是名信理。

 

那么全事即理,极乐世界这种功德的事相,不离开我一念心。这理者,一心也。全妄即真。虽然这极乐世界的功德相貌啊,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种妄想不离开真实,所有的修德,不离开性德。那么全他即自。这个全他,就是关键那,这里的他呢,指的是阿弥陀佛所成就的极乐世界的功德。极乐世界的功德。阿弥陀佛的功德。这个“自”呢,就是我们内心当中,所具足。极乐世界的功德,是我内心本来具足。他本来就存在在我的内心当中。这全他即自。这个是一个很重要的观念。那么这个观念,我们怎么去理解呢?全他即自。藕益大师讲出一个譬喻:我心遍故,佛心亦遍,一切众生心性亦遍。

        

那么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怎么会存在于我的心中呢?道理怎么说呢?

 

        因为我的心是遍满的,阿弥陀佛的心也是遍满的。那么遍满跟遍满之间,当热是互含互摄的。那么讲一个譬喻:说一个房间里,有很多的灯光。当然,佛陀的灯光特别的广大、光明。我们凡夫的灯光啊,人的果报啊,这个灯光比较小。但是这个因缘上的果报差别,不能否定啊光光互遍,重重交摄。我们不能否定,我们的灯光也到佛的灯光去了,佛的灯光也到我们这儿来。这个是不相妨碍的。这个净土宗的截流大师,第十二祖,他说:我虽障深业重,久居苦欲,是弥陀心内的众生。说:我这个凡夫啊,障深业重。很多很多的业障。那么长久在三界里流转那,但是,我可也是存在弥陀的心中。弥陀加持我是可能的。弥陀虽万德庄严,远在十万亿刹外,是我心内之佛。阿弥陀佛虽然万德庄严,在十万亿佛土外,但是他可也存在在我的心中。所有我要忆念他,弥陀也马上知道。既然心性不二,自然感应道交。从体性观察是不二的,所以应该是感应道交。这个,对极乐世界的存在性啊,当然,事相上我们可以理解啊,在十万亿土外。在理性上呢,他存在在我们的心中。这个存在在我们的心中啊,它来破除我们对于距离的一种挂碍。

        

       有些人说啊,我们应该往生到弥勒净土去,为什么呢?因为弥勒净土在三界,比较近。这个极乐世界不得了,在十万亿土外,一个阿罗汉的神通啊,能够到一个国土啊,三千大千世界啊,十万亿佛土外,连阿罗汉都不能去,我们怎么能够去呢,那么遥远。我们临命终的时候啊,较暗的病房啊,无助。那有人有这样的心力,能超越到十万亿佛土去呢。你不如就近到弥勒净土去。他提出这样的看法。这个看法是错误的。不合乎缘起。心外求法。因为十万亿土,他不就是存在于我们的心中吗?距离绝对不是障碍,障碍的是我们心中的疑根。我们心中怀疑自己不能去。那正是障碍。所以我们在这个发愿的时候啊:愿我临终无障碍,阿弥陀佛远相迎。观音甘露洒我头,势至金台安我足。一刹那间离五浊,屈伸臂倾到莲池。你看屈伸臂倾。可见这个距离,不是障碍啊。关键是你是不是能感应道交。所有说呢,当我们知道,极乐世界存在在我们的心中的时候呢,这个能够破除,我们对距离的障碍。我们感觉到极乐世界啊,跟我们不是那么的遥远。它存在我们的心中。是我内心本具。是我念念念佛的时候呢,念念的显现。这个时候,我们修行的时候啊,我们不会老是攀缘于这个十万亿佛土外的极乐世界,我们能够心不向外求,回光返照我们这一念本具的心性。我这一念明了的心,本来具足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那么假借念佛的因缘,念念的开显。(15:46)

 

所以说这个信理也是很重要的。极乐世界存在于我们的心中。这个佛法不共於外道的地方也就是在这个地方。

 

过去啊,有个很有名的政治人物,他是研究基督教的,也研究佛法。他说:上帝存在於我们的心中。这句话有佛法的意思,但是基督教有很多人,他们写,发表了很多很多的文章批评反对这句话。因为在基督教里面,上帝是个常依主宰、一个有独立体性的、一个有明了性的上帝,他怎么能存在於我们的心中呢?基督教不同意这种思想。只要佛法说,佛陀存在於我们的心中。这是合理的。因为佛陀有法身,佛有三身。从应化身和报身来说呢,我们同意阿弥陀佛是应化身和报身。这种有相的境界是存在於极乐世界外。但是阿弥陀佛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我们也相信,极乐世界的法身那,他入到我们的心中。所以我们忆念弥陀的时候呢,念念感应道交。因为弥陀的法身那,他存在於我们的心中。我心遍故、佛陀的心也遍。就是说能够光光互遍、重重交摄,不相妨碍。我们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存在,有事相的信心跟理性的信心。这二点。再看因跟果的一对:那么因跟果的一对,就在于他的“德”。前面是约的“事”,那么这个是约着极乐世界的一个功德,因地的功德跟果地的功德。功德、性德好乐。先看“因”:

 

信因者,深信散乱称名,犹为成佛种子,况一心不乱,安得不生净土。是名信因。

 

那么极乐世界的一个因地,我们去庄严极乐国土啊,不是靠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而是靠信、愿、持名。靠这么个名号。所以我们应该相信啊,我们这个散乱称名。喔,我们平常啊,念阿弥陀佛也打妄想,打妄想也念阿弥陀佛。夹杂,夹杂着散乱。但是这个功德也不可思议拉,念念之间有成佛的种子,何况是我们临命终的时候,那一念专注的一心不乱的,安得不与弥陀感应道交而求生净土呢。名信因。这个信因那,就是对名号功德的一个信心皈依。我们讲名以召德,阿弥陀佛无量无边的功德,他把这个功德啊,摄持在这个名号,所以我们这一念心与名号接触的时候,我们内心也能出现这样的功德。名以召德。

 

我过去读佛学院的时候啊,我们这个教务主任啊,上慧下天老和尚啊,他讲一个他自己实际遇到的念佛的感应故事,他实际见闻觉知的。老人家,他以前出家之前那,在高雄一个陆军官校,干一个军官,一个参谋的军官。那么他办公室里面那,有一个也是另外一个军官,突然间好几天没来上班。听说是生病了,那么有那么一天呢,他得空,下班就去看这个军官。一看那,不得了,这个人整个人消瘦下去,印堂发黑,脸色苍白,死相现前。问,你究竟怎么回事呢?“医生说,严重的肝硬化。”那么看他讲话的时候发抖,“你现在感觉怎么样?”他说:“我看情况非常的不好。晚上睡不着觉。怎么回事呢?晚上一睡觉的时候,有两个鬼啊,冤亲债主找上门来啊,他拉我的身体。拉的我晚上都不能睡觉。整个人的精神、体力越来越衰退。”那么这个军官,知道这个老和尚啊,是修学佛法的。就问:“有没有什么佛法能够帮助我。”那么老和尚就说拉:“有是有啊,但恐怕你不相信那。”他说啊“随便告诉我一个法门,我一定好好奉持。”老和尚就说:“好,你念南无阿弥陀佛!”那么他这个人就相信了。相信以后呢,慧老师就回去了。那么经过一段时间,他去看他,哎呀,不得了,这整个的气色就不同了。就问:“你最近感觉怎么样?”他说啊:“你告诉我念南无阿弥陀佛啊,那天晚上又是那两个冤亲债主又来找我了。他那个时候就念阿弥陀佛,他说啊,他念一句佛号啊,就发出一道光明。那么那两个鬼神啊,看到光明,就慢慢的躲,最后躲到门外去了。那么他念了累了的时候,一半停下来,这佛号一停下,这两个鬼啊,又跑进来。这个时候,他可不敢停了,整个晚上一直念佛,念阿弥陀佛。那么隔了那么以后以后啊,哎,慢慢慢慢啊,这个鬼就不来了。那么冤亲债主不来障碍以后啊,这整个身心啊,这药物就相应了。我们有鬼神障碍的时候啊,你吃药啊,你的色身跟药物就不相应,有障碍。慢慢慢慢这药物的调整啊,内心能够睡觉啊,内心也安宁了。噢,病自然也就好转了。后来果然出院了。所以说呢,我们一般说啊,念阿弥陀佛啊是临命终的往生啊,其实平常啊,他也能消业障。所以我们讲说啊,观经说:“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说我们不断的忆佛、念佛,我们这一念烦恼的心那,不断地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当然,我们见佛不一定一直说要见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有各式各样的因缘的,光明啊,莲花啊,那么总之,我们就能够跟阿弥陀佛相应。举一个例子,如燃香人,身有香气。说我们身上没有香,但是我们经常跟香接触,哎,我们身上就有香了。说,我是业障凡夫,但我这一念烦恼的心啊,经常与万德洪名的佛号接触啊,阿弥陀佛这功德啊,就能够把我们心中的罪障给消灭掉了。所以说那,这叫信因。这是我们所皈依的佛号啊,他是总持阿弥陀佛的功德的。这个在因地上,我们是要相信的。再看信果。

 

信果者,深信净土,诸善聚会,皆从念佛三昧得生,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亦如影必随形,响必应声,决无虚弃。是名信果。

那么前面的因呢,是信愿持名,这个果呢,是往生净土。这个果就是净土。净土就是果。深信净土,诸善聚会,皆从念佛三昧得生。净土当然有很多很多的诸上善人,有这个等觉菩萨,各式各样的圣人,也有凡夫。各人的功德不同,但是他们的因地呢,一定是从临终的时候,念佛三昧得生。一心不乱的念佛,才能够得生。这个事情是这样子的。

 

净土法门,他是一个他力法门,不是我们自己的功德去庄严净土的。所以说呢,不管你修多大的功德,你等觉菩萨能够聚集无量无边的资粮,但是你要到净土去,你一定要念弥陀的名号或者观想、观像。换句话说,往生净土是在于感应道交,不是你自己力量去的。所以说呢,净土的诸善聚会,他一定是有一个共同的相貌,从念佛三昧得生的。这一当中讲一个譬喻: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亦如影必随形,响必应声,决无虚弃。是名信果。这两句话有点差别啊,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们种瓜不可能马上得瓜。一定是先有种子的栽培,生芽、开花、结果。所以这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约异熟,异熟果。就是我们平常念阿弥陀佛,虽然不能马上往生,但是念念在栽培一个往生的因种。这个是约异熟。就是我们平常念佛,到临终的时候,才花开见佛而往生。第一是约临终来说,第二个:亦如影必随形,响必应声,这个是约平常。我们平常念阿弥陀佛,虽然没有马上到极乐世界,但念念之间,已经成就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这当下成就啊,比如,我们看有些人有神通啊,有神通的人啊,你犯了极大的罪业,跟极大的善业,他看你的相貌就知道不同。噢,你最近积聚一个很大的阴德。可见得,我们造了业力以后啊,在心中啊,会存一种影像。要不他怎么看得出来呢。所以,我们一个念阿弥陀佛的人那,我们平常念念之间那,已经成就了这个因种。虽然这个果报是临命终出现,才显现,但是他的成就却是在你平常在佛堂的时候,念念成就的。这是影必随形,响必应声,是约着平常的,才能成就的。那么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约临命终的显现,这个叫信果。

 

这个因果有各式各样的因果,不过你念阿弥陀佛的因果啊,他的一个特别呢,就说他是一个他力法门。他力法门。我们上学期讲这个小止观那,讲到这个善根发向。说我们修这个不净观,或者修因缘观,或者修念佛观,这五停心观那所缘境不同,但是我们要入这个三昧,要到初禅之前那,他会有一些相貌出现。

 

比如你修这个不净观,修不净观啊,你会在定中出现一些尸体,你要得禅定之前那,你会看到很多的死尸,有老鹰啊,秃鹰啊,来吃这个肉。这就是你的善根发向,你就是要准备开始到初禅了。各式各样的所缘境啊,有各式各样的相貌。那么念佛三昧,他要得这个三昧之前,一定会先见佛、见花、见光。而且,这个念佛三昧,在小止观说啊,你修念佛三昧的人那,以佛菩萨为所缘境那,你从定中出来啊,你的相貌不同。光明巍巍,人天爱敬。你修不净观,没有这种功德,你修不净观出来啊,你的长相就跟你平常一样。但是你一个念佛念的好的人那,虽然这个人还没有往生极乐世界,你看他的相貌就不一样了。看这个人就是有大资粮的境界。光明巍巍,人天爱敬。因为这佛号,那还得了,是一个万德洪名那,这个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那,这万德洪名,经常在你的心中运作啊,那么你心中没有香气,也变作有香气了。所以叫花报。所以说那,在所有的所缘境当中,如果我们以凡夫的五蕴这种杂染为所缘境,那么你没有成就三昧之前那,你跟平常人看起来,完全一样。但是,你要以佛菩萨为所缘境啊,这种感应道交的法门啊,你还没有成就正式功德之前啊,你的福报力啊,你的资粮就不同。人天爱敬。所以说那。我们说这因果同时啊,影必随形,响必应声,当下的。有形体的当下就有影子。有声音的当中就有音响。不必等待临命终。所以说,净土法门的因果,当下就成就的。

 

我们看很多的念佛人啊,真正念的好的人啊,你一看,就知道这个人念得不同。他的相貌就不一样。因为这万德洪名一直在他的心中不断的运转那,他的心啊,就是阿弥陀佛的功德,看起来就不一样。当然,这也都是花报。正式的果报在净土。(31:08)

 

我曾经听很多老和尚说啊,你若是想要盖庙啊,这盖庙不容易啊,很多钱啊,现在台湾盖庙一千万以上啊,我们那有那么大的福报去召感那么多的信徒呢,除非你是显些神通,作怪。说若你要老老实实盖庙怎么办呢?你这个道场打佛七,打长期的佛七,你这个庙一定盖的起来。这个是事实。说若你想要盖庙,又不想作怪啊,你就整天打佛七,你这个庙一定盖的起来。这万德洪名不可思议。所以说,我们在这个“德”上呢,信因、信果,我们相信这一句佛号能使令我们现生业障消除、福慧增长。使令我们临命终蒙佛接引,往生西方。这是因果的随顺相应。那么这是一种对因果功德的信心。哦,这个地方有没有问题?这个自他,我们下次再讲。自他的内涵比较多一点。有问题可以提出来讨论。

 

答问(成因师):他这个三昧,是问什么叫三昧啊?你是想问这个三昧的意思?

 

这个三昧翻成中文叫做“等持”。就是平等、持心,依于境转。就是你这一念心啊,对于所缘境啊,他是平等的,摄持这一念心,平等的它的意思就是不昏沉,因为昏沉就不平等了,昏沉的话,他的心就太沉默了。太低了。他也不掉举,掉举他也不平等。掉举的心又太高了。他的心是平等的摄持这念心。不昏沉也不掉举。那么依于境转,在一个境界中相续运转。这就是三昧。他也不是一个很高的境界。

   这个善导大师说啊:在临命终的时候的一心不乱,他两个条件,第一个,无间念。就是你佛号,念念之间呢,中间没有杂妄想,这个十念往生啊,就是无间念。一句佛号接一句佛号。中间没有三界的爱取、妄想生在里面,无间念。第二个,无后念。就是这个佛号以后,没有再起其他妄想。就是念佛念到最后,和弥陀感应道交,后面没有再妄想,没有升起妄想。无间念、无后念。这善导大师讲的譬喻,容易了解。这个就是一心不乱。临命终的时候,你再念佛呢,达到无间念,无后念。那么这样子也可以说是念佛三昧。这个时候,心中是不昏沉,也不掉举的。就是要分明,正念分明,这个佛号要很清楚分明。所以临命终时呢,我们绝对不能打这个吗啡拉,那种止痛剂都不能打。你有一点疼痛啊,忍耐一下。专心在佛号,专一安住、相续安住。你打这个止痛剂,一打下去啊,整个人混沌了,念佛念起来啊,不清楚了。不容易感应道交。所以临命终的时候不能注射止痛剂的。 

 

厚元师:

 

答问(厚元师):这个感应道交啊,什么叫感应道交?能应的是弥陀的大悲心,弥陀的大悲心是能应,众生的信愿持名是能感。感应道交就是我们凡夫的心那,跟弥陀的心两个道啊,两个道路接触了,感应道交。如果说,弥陀不是存在于我们的心中,弥陀是我们的心外,离开我们这一念心以外,有一个独立自主的体性是佛陀,他跟我们的心没有关系,那没办法感应道交。你一定没有办法感应道交。你怎么加行都不能感应道交。你整天昼夜弥陀十万,还是不能感应道交。因为他跟你没关系么,是不是这个意思。弥陀是存在我们的心外有一个独立自主的体性,你怎么感应道交呢?你这个修行都是你心中的运转么,他如果在你的心外,那么这个因果不相符合。这懂吗?一定是弥陀的心,跟我们的心,从体性来说是不二的。才能够解释感应道交。所以唯识学就不能解释感应道交。阿赖耶缘起不能感应道交,一定是真如缘起。

 

监印法师

 

答问(监印师):什么叫真应不二?有真应不二吗?  哦,这个真应不二,在第五面

 

哦,这个真应不二啊,真是佛陀的真身。佛陀的真身是讲报身,报是报身。应是应化身。那么,功德报身,当然是无量光明、无量相好。是献给地藏菩萨的受用。应化身呢,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给凡夫看的。那么这个是因缘的不同。但是要回归到体性来说呢,是不二的。他们都是一个一念寂而常照、照而常寂的心所显现。摄用归体的话,还是不二。

 

答问:这个“事理”,这个“事”指的是事相。这个“理”呢,这个“理”是一心。现前一念心性。事相不离开一心,一心也不离开事相。是这个意思。

 

答问(心印师):也可以这样讲,因为事相的东西,它是无常生灭的,所以它是妄,也可以这样讲。

 

答问(成因师):心若灭时罪亦亡是说啊,当然我们有各式各样的心,各式各样的烦恼,就有各式各样的罪业。那么我们在忏悔的时候,我们怎么知道这一部分的业已经消灭了呢?就是你这一方面恶念的相续心那,已经是不再活动了,就是你过去,心性相应的时候,起这个烦恼。这个烦恼被你对治掉了。当然这个对治不能只是修止,一定是要有理观的。有四念处的理观。一定有不净、苦、无常、无我这理观。那么经过你的理观以后啊,把这个烦恼消灭了。那么这个烦恼所相应的罪业就不能得果报了。不能得果报的意思就是从唯识学上说啊,就不增长“业”。除非你以后再去增长它的势力。否则它没有得果报的力量。它没有力量就带业往生了。所以一个带业往生的人啊,他的相貌啊,说这个人净业成就啊,他看这个娑婆世界,三千大千世界是完全没有价值的呀,他一心归命极乐世界,你这个人看到国王、看到乞丐是一样的。那都是苦恼的境界。它对三界爱取的那种欲望啊,完全是淡泊了。这个人看得出来是净业成就了。所以这个人的树啊,他平常经常的修止、修观啊,这棵树啊就经常往极乐世界的方向,西方的方向来开展。他随时把他砍断啊,这棵树就往西方倒下去了。没有第二个方向。这叫信愿具足。这个人信愿具足了。不过当然这个都是要有观的。如果你一路修止啊,那就不行的。那这只是人天福报而已。(好,今天就讲到这个地方。)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八面,那么这段呢是说明本经的宗旨。那么本经的宗旨呢,是“信”、“愿”、“持名”三种资粮。那么这一科呢我们先讲“信”:

 

那么这“信”的内涵是说啊,于实德能深忍乐欲心净为性。对治不信乐善为业。那么这个“信”,它本来所面对的境界是一个广大的三宝境界,是一个十方常住三宝的境界。但是在这个净土当中呢,它这个“信”是单单就着西方净土的依正庄严来说的。换句话来说那,这个净土的信心是说,我们这一念心,去面对净土的依正庄严,我们对于这个净土的依正庄严呢,它的实、德、能,它的一种真实性,它的功德性以及它的一种成就性,能够深忍乐欲。那么根据这个实得能的深忍乐欲呢,藕益大师开足了六信,前面两个“信”我们讲过了。前面的因果事理,有前面四个信,我们讲过了。看自他。这个是讲到“能”。

 

我们是依止什么能力,而能够成就净土的功德,这当中呢,主要有两种的力量,一个是“自力”,一种是“他力”。先看“信自”:

 

信自者,信我现前一念之心,本非肉团,亦非缘影;竖无初后,横绝边涯;终日随缘,终日不变。十方虚空微尘国土,元我一念心中所现物。我虽昏迷倒惑,苟一念回心,决定得生自心本具极乐,更无疑虑。是名信自。

 

这个“自”那,是指的是我们内在的心性,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在心性。对这样一种心性要升起信心。那么这当中分成三段,第一段:那是一个总标:我现前一念之心,我们现前那,我们每一个人能够见闻觉知那一颗明了的心性,本非肉团,亦非缘影;这个是鉴别。我们这一念明了的心那,它不是肉团,这个肉团我们一般说是心脏。我们这个心脏啊,它是一个色法。地、水、火、风所成的色法,它没有明了的功能。啊,这个不是心脏。亦非缘影;这个缘影呢是出自楞严经。佛陀说:我们凡夫啊,就是以这个缘影为心是错误的。这个缘影呢是指的是我们这个五尘落谢的影像。眼睛看到的境界,这个时候落到心中就成了影像。色尘影像。乃至于耳根听到声音,这声音的影像也会落入到我们的心中。那这种影像,它本身是个所缘。它的所缘境,它不是一个能缘的明了性,我们一般都会以这个所缘境,为心,也就是等于心随境转的意思拉。所以这个地方,藕益大师把它做个鉴别,我们这一念心呢,不是一种,外在的一种落谢影像。这个也是没有明了功能的。那么这两个是把它鉴别出来的。色法,一个粗的色法,一个细的色法。那么这以下两段是肯定的拉,那么既然不是肉团也不是缘影,那么我们这一念心到底是个什么相貌呢?

 

竖无初后,横绝边涯;这个是它的量。那么从时间上来说呢,我们这一念心是无始无终的。这个在经论上说啊,我们这一念心那,恒转如瀑流,无量无边的水流。从过去的水流,流到今生。从今生流到尽未来际。从凡夫到圣人到成佛。看这个法华经的意思啊,我们成佛以后啊,佛说安住这个大般涅槃啊,是有明了性。心性还在。只是说呢,转染成净。这样子而已。那个明了的性并没有断灭。所以我们这一念心是一种无量无边的一种生灭现象。没有粗也没有厚。无始无终。那么从空间上来说呢,横绝边涯;它周遍法界。(46:44第四集完)


佛说阿弥陀经1,佛说阿弥陀经2

佛说阿弥陀经3


虚云和尚方便开示1虚云和尚方便开示2

虚云和尚方便开示3虚云和尚方便开示4

虚云和尚方便开示5,虚云和尚方便开示6

虚云和尚方便开示7虚云和尚方便开示8

虚云和尚方便开示9虚云和尚方便开示10

虚云和尚方便开示11虚云和尚方便开示12

虚云和尚方便开示13,虚云和尚方便开示14

虚云和尚方便开示15


弘一大师在青岛湛山寺

弘一大师简传

弘一大师:世间没有不好的东西

叶圣陶:两法师(弘一法师、印光法师)

共尊印光大师势至化身原因

朱镜宙:我所知道的虚云老和尚

戒尘法师:我与虚云上座

虚云和尚行业记

弘一大师出家之因缘

印光祖师和弘一律师的师徒缘

印光大师:劝注重因果


虚云和尚自述年谱(全集)

倓虚大师:《影尘回忆录》(全集)

来果和尚自行录(全集)

一梦漫言(全集)

印光大师略传

儒家之密教——龙溪学研究


历史真面目1

中医真面目1

 神仙传集锦1

走出西方中心论

《佛学与西学》


打坐方法

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

八段锦简述、   易经杂说

太上感应篇、   推背图(图文+详解)

心相篇 、     《心相篇》讲记

古琴文化综述、    千古音乐圣人师旷

经典古琴动画片两部

唐朝大国手完虐倭国第一棋手


轮回转世的科学研究

台大校长李嗣涔“灵界研究、多维时空“情况简介

雍正三教觉民,理同出於一原,道并行而不悖

《心经直指》—高道李清庵解释《心经》

了凡四训序文

不能用西人的“宗教哲学”视角来认识中华传统学术儒释道


略论明心见性1,       略论明心见性2

转八识成四智

六即佛          八识简介        

佛教八宗    密宗大义


认识佛教(1)认识佛教(2)认识佛教(3)

认识佛教(4)认识佛教(5)

                                                     

阅读和分享此文一切功德,

皆悉回向给图文原作者、众读者、转发者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发分享至朋友圈,福慧日增,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