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佛说阿弥陀经10

净界法师 十念生 2019-04-14

 功德

一、昼夜常得诸天大力神将并诸眷属隐形守护.。

二:常得二十五大菩萨,如观世音等,及一切菩萨,常随守护。

三;常为诸佛昼夜护念,阿弥陀佛常放光明摄受此人。

四、一切饿鬼,若夜叉、罗刹,皆不能害;一切毒蛇毒龙,悉不能害。

五、一切火难、水难、冤贼、刀箭、牢狱、杻械、横死、枉死,悉皆不受。

六、先所作罪,皆悉消灭,所杀免命,彼蒙解脱,更无执对。

七、夜梦正直,或复梦见阿弥陀佛胜妙色身。

八、心常欢喜,颜色光泽,气力充盛,所作吉利。

九、常为一切世间人民恭敬供养礼拜,犹如敬佛。

十、命终之时,心无怖畏,正念现前,得见阿弥陀佛及诸菩萨圣众,手执金台,接引往生西方净土,尽未来际,受胜妙乐。

接下来我们看讲义的第十二面

 

第四明力用:

这是五重玄义的第四科。说明本经的功德力用。

那么前面的信愿持名是讲到净土的因,那么这一科的力用呢,是讲到往生不退呢,是净土的果。前面是约着因地,这个是约着果地。那么这个力用当中呢我们分成三科,先看第一科,总标力用。标出本经力用的内涵。看讲义

 

第四明力用。此经以往生不退为力用。

 

那么本经呢,把力用分成两部分,一个往生,一个不退

这个往生呢,是指往生到四种净土。这个是约所受用的这种果报。是约着受用的果报来说的。


那么这不退呢是成就三不退。圆证三不退。是约着内心的正念来说的。换句话说,我们今天的信愿持名,到了极乐世界,基本上有两种风格:

第一个,我们所受用的这种果报啊,正报或者依报都是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这是一种安乐的境界。其次我们在受用安乐境界的时候呢,有这个念念之间那,有所谓的念佛、念法、念僧这种三不退清净的力量所摄持。所以说呢,极乐世界的功德,基本上说:极乐世界者,好梦者也;安乐的功德;极乐世界者,醒梦者也。他有一种清净的功德。所以说呢,藕益大师就讲到本经有两种的力用。


念阿弥陀佛有什么好处呢?第一个,往生到四种净土。第二个,圆证三不退。这个是讲到本经的力用。标出他的内涵。这以下是各个别的解释。这个力用就把他这往生和不退分开来解释。先看往生有四种相貌。看总标:

 

往生有四土,各论九品。且略明得生四土之相

 

那么我们往生到净土去啊,这净土呢,基本上他分成有四种国土。每一个国土当中呢又各论九品。分成九品。以下我们先简略说一下他往生四品这各式各样的因地相貌。前面是讲因后面是讲果。看别选:

 

若执持名号,未断见思,随其或散或定,于同居土分三辈九品;若持至事一心不乱,见思任运先落,则生方便有余净土;若至理一心不乱,豁破无明一品,乃至四十一品,则生实报庄严净土,亦分证常寂光土;若无明断尽,则是上上实报,究竟寂光也。

 

我们加以解释:若执持名号,未断见思。这个执持名号呢,是通于下面三个的。这值得我们注意啊,这净土法门的正行,是执持名号。你所有的六波罗蜜,是助行。你今天不忆念弥陀的名号,不忆念弥陀的身相功德啊,你戒持的太清净,布施的功德太大,智慧太深,都没有往生的道理。因为他这个是一个他力法门。所以这个执持名号是个很重要的正行。

 

这个佛号念到乃至于还没有断见思烦恼,或者是散乱的心,或者是禅定的心。就像那个广钦老合尚啊,他有天在承天禅师打佛七啊,看他的开示当中啊,他有次念到佛号36小时。佛号任运的现前。心中一片光明。没有昏沉、掉举。那就是得到禅定了。是否断烦恼我们就不知道。起码是有禅定的。那么这种情况在同居土,凡圣同居土分三辈九品,这三辈九品我们等会儿再说明。


这个凡圣同居土,他里面的情况是这样的。就是有这个凡,这个凡夫是指,因为这个极乐世界没有三恶道,极乐世界只有人、天二道。或者是人,或者是天。那么在这《无量寿经》上解释啊,我们娑婆世界的人、天那,我们看不到天啊,天看得到我们。极乐世界,人和天都是互相能够见闻觉知的。看的到你,你也看得到我。他有这种情况啊。凡夫有人天二道的凡夫。这个圣呢是指二乘的有学位。或者初果,初果相;二果相,二果;三果相,三果;乃至于四果相。这种二乘的有学位就叫做圣。这一类的人,包括凡夫圣人。都是在凡圣同居土里面安住的。这个就是你佛号念到乃至于还没有断见思烦恼之前,都隶属于这个国土。这是第一种。

 

若持至事一心不乱,见思任运先落,则生方便有余净土

 

那么你能够把佛号念到事一心不乱。藕益大师讲到这事一心不乱呢,指是见思任运脱落,把见思烦恼给消灭了。则生在方便有余土。


这个方便有余土怎么说呢?

这个方便呢是修习这个空观,我空、法空观,那是一种方便。以无所得为方便。悟入实相的方便。修这个方便道,我空、法空。


这个有余呢是因为这个无明未破。所以有余,他还有剩余。他虽然破了初的见思,但是微细的无明烦恼没有破。所以相对大乘来说呢,他的烦恼还是有所剩余。所以叫有余。


这个方便有余土所摄受的众生呢,包括二乘的无学,二乘的阿罗汉,辟支佛,乃至于地前菩萨,这个初地以前的菩萨。都是在方便有余土安住。

 

第三,若至理一心不乱,豁破无明一品,乃至四十一品,则生实报庄严净土,亦分证常寂光土;

 

我们若念到理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是什么境界呢?

 

豁破无明一品,乃至四十一品。破无明证法身

破一分无明,证一品法身,。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到极乐世界是生在什么土呢?

生到实报庄严土。

这个实报啊,就是一种真实的果报。凡夫的果报不真实。说你今生是个人,不真实。因为没几年你死掉以后你下辈子就变成另外一个众生了。这个果报体啊,不能恒常相续的受用。他会变化,就像我们做梦,如梦、如幻、如泡、如影。你做梦的时候,梦到你是一个国王。有多么的自在,醒过来以后什么都没有。所以是不真实的。说你今生过得很快乐,很有钱,眷属也很好,那你死掉以后什么都没有。不真实。

那么这种初地以上的菩萨,他有所谓的功德报身,无量光明、无量相好的功德报身。这种功德报身得到以后呢,他能够尽未来际的受用。所以叫实报。这果报是真实的。不会被破坏的。

那么这个庄严,庄严是鉴别二乘的偏空。他有无量无边的庄严。当然主要的有正报的庄严、依报的庄严。他有依正二报。那么这个是指的是地上的菩萨。十地的菩萨。初地乃至十地的菩萨。

 

亦分证常寂光土。这个常寂光土啊,跟实报庄严土是不一样的。

实报庄严土是一种果报,是一种受用的果报。就是你这个六根能够接触六尘的。能够见闻觉知,能够受用的果报。

这个常寂光土他不是受用的。他是一种理性,是真如法性。那是一种无相的法性。


那么这个常寂光呢,怎么说呢?

常呢,指的是法身德,常住而不变。这第一个。这个寂指的是解脱德。寂灭的意思。寂灭烦恼。不再受烦恼和业力的系缚。称解脱德。

这个光呢,指的是般若德。心中的光明能够破除黑暗。

常寂光呢,就是常住意是法身德,寂灭意是解脱德,光明意是般若德。讲到这个就是我们真如的三德密章。真如的三种功德。这个是讲到念到理一心不乱的情况。

 

第四个,若无明断尽,则是上上实报,究竟寂光也

 

当然我们这个佛号能够念到所有的无明完全都消灭了,那么你到那个地方就是上上实报,究竟寂光,那就等于是成佛的意思了。

 

那么智者大师呢就把这个净土分成四土。藕益大师也是引用这个思想。他就把这做一个判教。不过,当然,我们一般来说啊,值得让我们关心的,当然是凡圣同居土。因为我们一般要念到断烦恼,这很困难的。所以我们所特别关心的,是这个凡圣同居土里面的三辈九品。那么关于这一点,我们看附表第四。(11:50)

 

三辈往生:这个前面的信愿持名那是一个因地修行,三辈往生是一个果地的功德。


天台宗的修行当中呢,他有这个十法乘观,其中一个讲到知位次,是说你修行要知道你相应的位次。你要知道你的阶位在哪里。才不会升起增上慢。


那么净土的位次呢,主要的依据有两个,一个是《无量寿经的》三辈。一个是观经的九品,先看《无量寿经》的三辈往生:看第一个:

上辈往生,他的因地:他因地有四个:

 

1、舍家欲,作沙门,

2、发菩提心 

3、专念彼佛 

4、修诸功德

 

这个是李炳南老居士他根据《无量寿经》写出的一个《无量寿经讲述提要》,他做了这一个讲表。我们把他引用出来说明:

上辈往生因地栽培有四个内涵,第一个,舍家欲而作沙门

你要成就上辈的功德啊,基本上你有一种无常、苦、无我的一种智慧来观察世间的五欲,你能够知道世间的五欲是无常地,是苦的,是不能作主地。那么这个时候,你放弃了世间的五欲啊,出家修行。看这个意思啊,上辈往生是针对出家人来说的。

第二个:发菩提心

第三个:专念彼佛

这两个是一个正行。《无量寿经》的宗旨呢,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这是一个正行。

 

先讲发菩提心

 

这个发菩提心那,根据《菩萨第十经》上说,有四种因缘。我们解释一下

说我们要升起菩提心那,

 

第一个因缘是见佛神通。

我们在读诵大乘经典的时候啊,看到佛陀有无量无边神通自在的境界。佛陀能够啊,在《无量寿经》上说啊,他能够把一个国土截断。把他抛到另外一个国土去,截断一个国土,抛到另外一个国土去。佛陀有无量无边的神通三昧。有种种福报的受用。那么你看到,哎呀,佛陀的功德不可思议啊。佛为什么有这个功德呢?因为他有无上菩提的原因。所以我追求无上菩提。这是第一个因缘:见佛神通。


第二个:闻法欢喜。

那么这个在大乘经典当中,听到佛陀开示大乘实相的道理啊,非常的深妙、不可思议啊,升起欢喜心啊。你想,哎呀,无上菩提的力量太大了。佛陀得到无上菩提以后能够宣说这样一个殊胜真理啊,好,我要成就无上菩提。这第二个:闻法欢喜.


第三个:是悲众生苦

那么你观察无量无边的如母有情那,在三界当中流转,而每一个生命当中呢,他都不断地去承受老病死的苦。而这些有情呢,都是我们过去的母亲。所以说那,去救拔他们离开生死到达安乐的涅槃是我的责任,悲众生苦。这个时候呢,我没有其他选择。为利有情愿成佛。我只有成就无上菩提,才有这种力,才有这种方便力来救拔他们。这是悲众生苦而发菩提心。


第四个:哀圣教衰

我们一个修行人那,读了佛法以后呢,知道这佛法是世间的光明啊,但是这佛法,世间的光明啊,在世间流转的时候啊,众生有各式各样的邪知邪见那,破坏佛法。破坏这个光明。这个时候,我们呢,不忍圣教衰,发菩提心。唯有成就无上菩提,才能够有种种的方便力。使令这个圣教的光明那,普遍的流转。


那么我们需求无上菩提有四种因缘。前面两个,见佛神通,闻法欢喜是偏重在上求。看到这种佛的功德。


三、四,悲众生苦,哀圣教衰啊,偏重在下化。偏重在苦恼的境界,要发菩提心。


藏传佛教的菩提心的修法偏重在悲众生苦,偏重在这点。

那么极乐世界啊,我们看这个本经啊,他对众生的苦谈的少,对极乐世界的功德谈的多。我们读本经就知道了。所以本经啊,他偏重在看到佛菩萨的功德而发菩提心。偏重在这一点。那么当然都可以发起菩提心。因缘不同。但是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那么为什么要发菩提心呢?

这当中,元晓大师他讲出个理由啊,他说:修行啊,这因果要相随顺。他说呢:菩提心量,广大无边,长远无尽。故能感得广大无边的依报国土。长远无尽的正报寿命。我们解释一下:

我们极乐世界的果报,他是一个广大无边的依报国土,他的国土是广大无边的。所以藕益大师说啊:生到极乐世界,等于生到十方世界去了。他的国土是广大无边的。那么他的寿命是无量寿,长远无尽的正报寿命。那么你能够成就这样的果报,假设你因地是时候,不是发菩提心,是发出离心。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冤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这样一种发心在时空上是有限量的。因为你只是圆你自身的果而发菩提心。那么等到你自身解脱以后,你整个生命就停止活动了,因为你整个发心就是这样子的。到了无余依涅盘,灰身泯智了,怎么可能会有所谓的广大无边的依报国土,长远无尽的正报寿命呢?你跟你的因地,不相符合。所以说呢,你一定是在因地的时候呢,就能够发起了,众生界尽,我愿方尽,菩提道成,我愿方成。这种时空无尽的所谓的菩提心。他的心量呢,广大无边。从空间上,广大无边。从时间上,长远无尽。所以,元晓大师说啊:除菩提心,无以至此。除了菩提心以外,不可能有这样的功德。那么天亲菩萨在往生论,也谈到这个观念。他说,这个极乐世界啊,大乘善根界,等无讥嫌名。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这是大乘善根界。所以说呢,发菩提心是一个必要的条件。因为,你因果要相随顺。我们凡夫以有所得的心啊,有名闻利养的心那,来修这人天的善法,以有所得的心,你得到的果报。那有一定的限量。或者是一劫、二劫、三劫、十劫的一种福报的受用。那么二乘人发的是一种出离的心。就使令他的果报趋向于偏空的涅槃。那么我们今天的果报,他不是人天的有限的果报,也不是二乘的偏空涅槃,他是一个有真实受用的,无量无边的国土,以及无量寿的寿命。这种依正庄严。所以从这果报上来看因地啊,你一定要有这种时空无尽的愿力。才能召感这时空无边依正二报的功德。所以元晓大师他就提出这个观念说啊,除菩提心,无以至此。就是你除了发菩提心以外,你别无选择。这个是这个意思。所以这三辈往生都要发菩提心的。

 

第二个:专念彼佛

 

这个专念彼佛怎么说呢?黄念祖老居士,他是的注解,他说啊:这当中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呢,是你发觉你的时间是太有限了。所以说呢,你要废舍疑情,专力念佛。把其他的法门完全停下来,全部废舍疑情,干什么呢?专力念佛。就是善导大师说的:三业专修,身专门礼拜阿弥陀佛,口,专门忆念阿弥陀佛,意呢,专门观想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身、口、意三密相应。都跟你的的本尊相应。

这种是一种情况叫做专念彼佛,一向专念,这是第一种情况。

 

第二种情况呢,但以持名为正行,以行为助行。

说,你以信愿持名为你的法宝,但是,你有时也持持大悲咒,也拜拜八十八佛,也读诵法华经。以这个为助行。来帮助你这句佛号的力量。来庄严你这句佛号。那么因为你有一个正助的差别,这样子,黄老居士说啊,也叫做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这种观念与藕益大师也是一样的。藕祖也是这种思想。藕益大师说,这念佛法门,以一门圆摄百千法门,非举一废百也以。老人家是认为,一句佛号统摄无量无边的法门。这个是没关系的。不一定说,念佛就一定要把其他法门放下。只是,你知道你所有的法门,是趋向于同一个目的,是帮助你皈依弥陀,帮助你往生。所有的方向是一致的。那么,虽然你也修其他的行门,因为你方向一致,那么这样子也构成一向专念。这个也叫一向专念。黄老居士说,专念彼佛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专修、一种是圆修,都叫做是专念彼佛。(24:08)

 

第四个:修诸功德

 

当然我们出了家以后啊,把世间的尘劳放下,全心全意投在修行,能够修行广大的福德智慧资粮,把这功德回向无生。那么这个是上辈的因地。看他的果报。


第一个,佛众现前。当然这个主要讲的是临命终。临命终的时候,阿弥陀佛、清净大海众菩萨,通通现前。

第二个,往生以后呢,坐不退转。成就三种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

第三个,智慧猛,通自在。智慧特别的猛力。有种种的神通,有五种的神通。供养他方十万亿佛。蒙十方诸佛的开导,乃至于授记等等。

那么这个是上辈的因果。

 

再看中辈:

 

中辈的因地呢善有三个。一、发菩提心。二、一向专念彼佛。三、多少修善。

那么这个中辈。看经典上的意思呢,他是一个在家居士。他因为一种特殊的因缘呢,也不能出家,也不能专修专心的修习佛德、智慧资粮。但是他呢,虽然在家,但处事不忘菩提啊,还是发起菩提心。祈求无上菩提。把世间的尘劳啊,看的很淡泊。

另一方面呢,一向专念彼佛,他有一定的定课,能够忆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对名号能够皈依相应。

 

第三个,多少修善

 

那么当然,在家居士啊,一天有很多很多小时啊,为经营家庭的生活啊,时间、精神、体力都浪费掉了。所以不能像前面的修诸功德。但是起码呢,随缘尽分。多少修善。那么这个多少修善呢,这《无量寿经》提出五点:

 

第一个,奉持斋戒。那么能够受持五戒、八戒,乃至于菩萨戒。受持戒法。那么这个是戒波罗蜜。后面的2、3、4、5是属于施波罗蜜。

第二个,齐力塔下。有人盖这个佛塔、佛像,我们多少随喜功德。

第三个,饭食沙门。供养大众师。用这个饭啊,菜啊,供养大众师父。


第四个,显珍燃灯。这个显珍,这个珍呢,是一种很精致的布料。我们说这个绸,绸缎等等。这个精致的布料呢,主要有两种情况。一个平面的叫做幡。立体的叫做幢,有这个幡跟幢来供佛。或者燃灯,用种种的油灯,点起这个油灯,用这个光明来供佛。第五个他漏掉了,我们补上。


第五个,在经典上讲到啊,散花、烧香。用这个花、香,我们用这个鲜花或者是烧好的沉香,檀香来供佛。散花烧香。这五个就叫多少修善。看这个意思主要是面对三宝的境界。这三宝境界里面去供养或者持戒。多少修善。那么这中辈往生以后的果报呢,我们看第一个:

 

第一个,化佛现前。临命终的时候,阿弥陀佛现前。看经典上他也提到的有观音菩萨,势至菩萨现前。不是阿弥陀佛现前。清净大海众菩萨也现前。

第二个,不退转。成就三不退。

第三个,功德智慧比前面的稍微的次,次一等。这是中辈往生的情况。

 

第三,看这个下辈

下辈往生:

下辈往生的因地有三个:

第一个、发菩提心,

第二个、一向专念,专忆十念,二、闻法信乐十念,

 

这个发菩提心,我们前面说过了,这个是往生的主要因素之一。

那么一向专念呢,这当中呢,在《无量寿经》当中提出两点。有两种情况。

第一个呢,是一向专忆。一个是闻法信乐。

这个一向专忆的十念跟闻法信乐的一念啊,这古德解释这段经文都说啊,这都是约着临终来说的。不是约平时的。平时的十念一念跟临终的十念一念。


说呢,一向专忆。是指一个事修的人来说的。闻法信乐是约理观的人来说的。说这个事修的人啊,平时没有读诵大乘经典,不能解第一义谛。无明和万法一识的道理。那么修行的时候,完全在事相上下功夫。这个时候,他临终的时候,必须要具足十念。他这个时候,认为阿弥陀佛啊,是在十万亿佛土外,我这一念心是有自信的,阿弥陀佛也是有自信的。我们两个的距离是非常的遥远。但是没有关系,我还是愿意忆念你。我还是愿意到你的国土去。那么这个时候呢,他的功夫就必须有所谓的十念的功夫。他事修。

 

那么另外一种呢,他是愿意听闻大乘经典,解第一义谛。明白万法唯识一心。他知道一乘的道理。知道什么道理呢?说:我虽业障深重,是弥陀心内的众生,弥陀虽万德洪名,是我心内的佛。既然心性不二,自然感应道交。说我这一念心啊,从本性上来观察啊,跟佛的本性上的观察是不二的。我的心是如,阿弥陀佛的心也是如。一如无二如。从本性上一个同体的角度上来说呢,自然感应道交。那么这种人呢,临终只要一念。他也能够往生。所以他就开出有十念一念的差别。这古德是这样解释的。这个事情是这样的。


我看这古德的注解啊,他说这个上辈跟中辈的人啊,平常还总有些功课的呀,有点修行的,不管是福德不管是智慧啊,这个人平常是个修行人。说这个下辈的人啊,就不一定了。临命终,因为平常也不见得有什么念佛功夫。他这个下辈的人那,多分来说还是约着临终的开示。升起了正忆念。或者是十念或者是一念,而带业往生的。偏重在这个方面。那么在果报上呢,有两种情况:

 

第一个,梦见彼佛。

那么为什么梦见彼佛呢?因为他的持名的功夫很浅,他几乎是到临命终的时候,甚至于在临命终的时候业障现前。这个时候,他提起佛号。那平常的念佛的善根,乃至于福德的资粮都非常的浅薄。


所以说呢,他这个梦见彼佛,梦见啊,古德解释说:临命终时,佛来迎接。仿佛是梦。临命终的时候,阿弥陀佛现前。但是他的功德薄弱,串习的力量太薄弱了。那么他看得不是很清楚。就好像是做梦一样。就是说,临命终时佛是来接引,但是你感觉到,仿佛是梦。你以为你在做梦。明了性不是很清楚。这个叫做梦见彼佛。


那么,功德次圣 功德和智慧都次于前面的贤圣。这个地方我们把他说明一下:

 

《无量寿经》的宗旨讲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本经讲到信愿持名。藕益大师呢,把他做了一个汇通。藕益大师说呢:深信切愿,就是无上菩提。就是无上菩提心。为什么?因为你有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心啊,这种心情是随顺于无上菩提的。


换句话说,我们之所以厌离娑婆,之所以欣求极乐,不是要受用五欲的。如果我们要受用五欲的,那我们可以厌离这个人间,欣求天上就好了。直接到天上也是一个安乐的境界。为什么我们放弃了天上的娱乐而去追求极乐世界呢?因为我们是为菩提道而求生净土的。所以藕益大师说呢,基本上,我们求生净土,他本身就是一种要追求无上菩提的一种希望。所以深信切愿的本质,也就是无上菩提心的意思。所以藕益大师就把这两部经的宗旨,把他给融通了。


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跟深信切愿,执持名号,这两种的宗旨是完全一样的。藕祖的意思是这个意思。古德也是有这种看法。


他说这个《无量寿经》是大本的。《阿弥陀经》是小本的。只是广略的不同。内涵是一致的。这个是讲到,《无量寿经》的一种,关于果地是一种判教情况。关于这个地方有没有问题。(35:44)

 

提问:也是发菩提心。对对对,他是这样子的,这一点你看到观经的九品的下品就很清楚,这个九品的下品下生那,这个人一生都是造恶业的,他讲的比上面讲的还要更清楚,摆明了说,他就是一个造恶凡夫。临命终的时候,遇到善知识,开导,发菩提心了。好,那这样子,违背了《无量寿经》三辈往生中的发菩提心的这样一种因地情况。


那么古德就解释了,说发菩提心啊有两种情况:

第一个,是你始发,你今生才发菩提心。

第二个,是重发。就说,这个人曾几何时,他过去发过菩提心。他今生忘掉了。一个大乘菩萨,众生无边誓愿度,看到如母有情啊,生生死死到三界流转,就有这个隔阴之迷,这隔阴之谜遇到恶因缘的时候,他造恶业。但是他过去曾经发菩提心的善根是没有退失的呀,所以说呢,古德说啊,一个临命终的人。在地狱的火现前的时候,他能够在短暂的这样的开示之下,就能够改变心意,就能够皈依弥陀,他说,这个人肯定是大乘善根之人。否则是不可能的事情。这个是天竺禅师在《净土十疑论》中净土惑论,提出的这种看法。他说,这种下辈往生的三种人,他过去肯定是一个生生死死的大乘善根的人。在流转当中一时糊涂造恶业,所以才会在临命终的时候,那么短暂的时间里的开示就能改变心意。


比如我们说,临命终,我们平常头脑清楚的情况啊,你要起障碍啊,别人给你开示几句,你还不一定能接受。是不是?但这个临命终的人在那个苦恼现前的时候,短暂的开示,他就能够接受了。那么这个人的善根强。而事实上你到了下面你看,他下品三种生那,他往生以后,佛陀都是为他说大乘法的。说大乘法而证大乘的果位。所以事实上这个天竺禅师在《净土惑论》当中他提出的一个看法是合理的。他认为这些人是已经发了菩提心的。过去生发的菩提心。才可能在临命终的时候,那么短暂的时间,遇到别人的开示而信愿净土法门。是这样子的。


所以我们探讨菩提心,应该分成两个情况:第一个,你今生发的。叫始发。你今生才发的。第二个是重发,你过去已经发了菩提心。今生再发一次。来坚强他的力量。所以我们修行不能只看今生。因为生命是不断的流转的。恒转如瀑流。生命是一个水流,我们过去有很多很多的因缘,这个水流已经流转很多了。所以要看到过去的情况来判断。

 

还有什么问题?就是下辈的地方。怎么样?一向专念。

 

他这个还看不出有什么特别的差别。看这个经文的意思啊,这《无量寿经》啊,他上辈跟下辈啊对于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两个地方,没有什么特别的发挥。但是在这修诸功德,多少修善这个地方,他多少明显讲出了他的差别。他的意思就是上辈子的功德多修的多,不管福德,不管智慧的功德强。所以他往生以后呢,智慧猛,通自在。那么在中辈的时候呢,因为他在家居士,世间人事的尘劳啊,浪费他太多的精神、体力了。所以他怎么样呢?不能修诸功德。怎么办呢?多少修善。


《无量寿经》啊,在上辈跟中辈的差别当中呢,他偏重在这个地方差别。对这个持名的浅深那,不明显提出来这个看法。他偏重在福德跟智慧的差别。他的意思就是说呢,你往生与否都是靠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彼佛。但是你到了极乐世界以后。你的功德,你的智慧,你的正报的庄严的差别啊。是看你因地的时候,对福德的、对智慧栽培的浅深来决定。是这个意思的。

 

提问:基本上,化佛啊,只要我们还没有念到理一心不乱,没有破无明、证法身啊,其实我们见到的佛都是应化身的佛。化佛。都是化佛。跟观经九品当中的化佛是一致的。不过在后面的九品会讲的更详细,他把三辈开出九品啊,他讲到这个下品的人啊,就是化佛现前。没有眷属现前,就是一个佛。甚至于连佛都没有来。观世音菩萨来,或者莲花来。他这个九品就讲的更微细了。差别更多了。

 

提问:他一定要有我空之位才能有破坏见思烦恼。

 

他这个是这样子的。我们一路读下来啊,藕益大师强调信愿持名。他不谈我空与法空。但是,我们看看六信的内涵,你看看信理,就可以看得出来,这个信理的境界。

 

我心遍故,佛心亦遍,一切众生心性亦遍。譬如一室千灯,光光互遍,重重交摄,不相妨碍。是名信理。

 

我们这一念心能够跟佛的心啊,光光互遍,重重交摄,不相妨碍。那一定安立在自性空的根本上的。


如果我们是自性有,我们的心跟佛的心,怎么能有重重交摄,不相妨碍,那一定有妨碍的。所以说,藕益大师讲,信愿持名,其实他的信的内涵要成就的。哪你没有般若波罗蜜,那你这个信还不具足的。藕益大师他在《教观纲宗》也讲出一句很明确的话,说这个:“未开圆解,不可辄论修证”。


我刚开始读《弥陀要解》的时候,觉得,哎呀,藕益大师并没有提到我空、法空,为什么念佛就能够见思任运先落。后来我把这个六信读了一读。哎呀,他前面的六信有般若波罗蜜的智慧在里面。就是他那个佛号在操作的时候,他就跟你讲白了,你这句佛号在念之前,就一定要懂这个道理。六信这个信理,信理就是明白万法唯识一心。所以你这个念佛人本身就是要通达空性的人,他的意思就是这个意思。

 

提问:是的。他是这样子的,他后面会提到,他这个四土的众生能够互相见闻。但是在判教的时候,就是说,圆融也不能碍行步,行步人不能碍圆融。从次第的角度,他也必须说明,你的当分的土是什么?你的因地是什么土到什么土。那后来的时候,他又要提到了,事实上,这四土的人那,他是恒居的。我可以看到初地菩萨,初地菩萨也可以看到我。但是我们娑婆世界是竖的。娑婆世界这个国土是竖的。


比如这个人是个阿罗汉,他在方便有余土,我们看不到他,所以楞严经也说啊,楞严经说,我们到高的深山上去,看到什么人都没有啊,那一定很多辟支佛在里面修行。他在那个方便有余土看得见我们,我们看不见他啊。所以说,娑婆世界的土是竖的四土。我们下面要看上面是不可能的,上面可以看到我们下面。那么极乐世界的四土啊,他是(47:00(第十完))

佛说阿弥陀经1

佛说阿弥陀经2

佛说阿弥陀经3

佛说阿弥陀经4

佛说阿弥陀经5

佛说阿弥陀经6

佛说阿弥陀经7

佛说阿弥陀经8

佛说阿弥陀经9


历史真面目1

中医真面目1

 神仙传集锦1

走出西方中心论

《佛学与西学》


虚云和尚自述年谱(全集)

虚云和尚方便开示(全集)

倓虚大师:《影尘回忆录》(全集)

来果和尚自行录(全集)

一梦漫言(全集)

印光大师略传

儒家之密教——龙溪学研究


打坐方法

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

八段锦简述、   易经杂说

太上感应篇、   推背图(图文+详解)

心相篇 、     《心相篇》讲记

古琴文化综述、    千古音乐圣人师旷

经典古琴动画片两部

唐朝大国手完虐倭国第一棋手


轮回转世的科学研究

台大校长李嗣涔“灵界研究、多维时空“情况简介

雍正三教觉民,理同出於一原,道并行而不悖

《心经直指》—高道李清庵解释《心经》

了凡四训序文



略论明心见性1,       略论明心见性2

转八识成四智

六即佛          八识简介        

佛教八宗    密宗大义


认识佛教(1)认识佛教(2)认识佛教(3)

认识佛教(4)认识佛教(5)


弘一大师在青岛湛山寺

弘一大师简传

弘一大师:世间没有不好的东西

叶圣陶:两法师(弘一法师、印光法师)

共尊印光大师势至化身原因

朱镜宙:我所知道的虚云老和尚

戒尘法师:我与虚云上座

虚云和尚行业记

弘一大师出家之因缘

印光祖师和弘一律师的师徒缘

印光大师:劝注重因果

慧远大师再来:三昧国师

印光大师:念佛十念法


古代中医:穷人治病,富人掏钱

李玲:仇和的宿迁医改调查

揭秘红楼梦中的药膳盛宴

中药“宝塔糖”消亡之谜

现今少年每每不知保身之道,纵情色欲,由之受病

佛图澄

释摩腾 竺法兰 康僧会 支遁 

释道安 鸠摩罗什 法郎 李恒沙门


《西方中心论批判》读后感

不能用西人的“宗教哲学”视角来认识中华传统学术儒释道

钱学森对中医的认识,学西医的一定要看,千万别错过

中华文明是世界历史连续长存的正统

                                                     

阅读和分享此文一切功德,

皆悉回向给图文原作者、众读者、转发者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发分享至朋友圈,福慧日增,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