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佛说阿弥陀经11

净界法师 十念生 2019-04-14

 《佛说阿弥陀经》11 初稿 

娑婆世界这个国土是竖的。比如这个人是个阿罗汉,在方便有余土我们看不见他,所以《楞严经》也说拉,《楞严经》说啊,我们到这个高的深山上去啊,看到什么人都没有啊,那一定很多辟支佛在里面修行啊,他在那个方便有余土,他看得到我们,我们看不到他。所以说娑婆世界的土是竖的四土。我们下面要看上面是不可能的,上面可以看到下面。那么极乐世界的四土啊,他是互相可以来往的。所以到后面经文就讲到了。


“得与如是诸上善人聚会一处”。藕益大师解释,什么叫“诸上善人”呢?


这就是等觉菩萨有一般的人,一般的菩萨只能叫“善人”。那个诸上善人,这个“诸”,再加个“上”字,那就是等觉菩萨。跟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互相的往来。看这件事情,不得了。我们在这个娑婆世界,我们一遇到忏公师父,就觉得不得了了。你看到观世音菩萨,那是什么境界啊,那还得了啊。所以说呢,他的地方就是在这个地方,因为他的四土可以互相的见闻。


那么在讲到当下的时候呢,站在行步的角度,我们还是必须把四土的因果把他给区别出来。后来再讲到他的圆融的一种情况。

 

法师提问:是的,因为你不发菩提心啊,基本上我们的心啊,有三种发心,修行有三种发心:第一个是求增上心。我不想到涅槃去,我也不想成就无上菩提。那你干嘛修行呢。我希望下辈子做国王。升到天上去。增上。我希望我下辈子的生命比今生更好。就可以了。那么这种有所得的心,你召感的时空一定有限量的。因为你的因地是有限量的。不可能跟时空无尽的法性相应。所以说,你今天,如果说,你为了世间的五欲得到的快乐而念佛,这个时候,你一定是投生在三界的。因为你的发心跟弥陀的本愿是不相随顺的。因为你心中所想的那个净土,事实上你心中所想的净土是天界。因为那是有限量的。因为你的发心如此。那么你如果不是发增上心就是发出离心,这个发出离心的人啊,他的心情那,他不追求无量的生命的。他是心情是说呢: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冤家。但其自度,不愿度人。反正我离开三界以后,我就大事已办了,无量无边的众生在受苦当中,与我没关系。所以说,阿罗汉以因地以这样的因地发心以后,他的加行那,到达三界以后,他的生命就停下来了。没有三界的烦恼业力,但可也没有依正庄严。因为他的这个车子,这个乘那,到这个地方已经所作皆办了。大事已办了。那么你,你看极乐世界,他不是人天的有限量的果报,他是一个时空无尽的果报。他也不是一个偏空涅槃,他很明确的讲到极乐世界,有果报体的。有正报、依报庄严。那是一个大乘善根界。所以元晓大师说啊:你今天不发菩提心那,没有发广大无边跟长远无尽的愿力啊,你不可能召感这个广大无边的国土。跟长远无尽的寿命,不可能。因果不相符合。这个是很明显的,从因缘上看就是这样的。


那么藕益大师呢,把这深信发愿跟菩提心给统一了起来。好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4;49)

 

请大家打开讲义,请大家打开补充讲表第十五面,附表(5)。九品往生。

 

前面的一科信愿持名呢,是讲到净土的因地,那么我们这一科呢,是讲到往生不退,是说明净土的果地。


那么净土的果地功德呢,虽然前面永明大师讲到,念佛有十种的利益,就是我们能够信愿,来忆念阿弥陀佛的名号,那么这样子呢,能够得到什么好处呢?能够得到二十五位大菩萨,诸天神将的保护。以及能够念念之间呢,灭除我们的罪障。能够得到特别色身康健,具足威德的色身。那么这种情况就好像说,若经典上说: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


那么这种情况就好像说,我们一念的这种业障的心啊,去忆念万德洪名啊,那么蒙佛的慈悲呢,我们也能得到佛陀的一部分功德。就好像说,我们一个人,本来没有香气,但是我们经常跟香接触啊,噢,我们也能得到香的一部分气味。说我们不断的念佛呢,就能够使令我们念念之间能够业障消除,福慧增长。但是这个不是一种真正的净土功德。换句话说那,净土的功德不是安立在你今生的福报的受用。那么从本经上来观察呢,净土的功德是安立在往生、不退,这两个利用上。说我们念阿弥陀佛干什么呢?主要的不是想要在人世间得到种种的安乐,而是能够往生到四种净土。能够成就三不退转。这个才是一个真正的目的。


那么就往生四土这个方面上来说呢,基本上值得我们关心的是凡圣同居土。带业往生的凡圣同居土。那么凡圣同居土当中呢,根据经典啊,有三辈九品的差别。这种果位的差别。那么三辈我们前面讲过了,这以下我们就根据《观无量寿佛经》择录出一张三辈九品的往生一览表。

 

那么这个九品往生的差别啊,这个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中说啊,这九品是分成三种根性。第一种呢,上品的根性,是一个大乘的凡夫。上品的三种人啊,是一种大乘根性的凡夫。那么这中品的三类呢,是一种小乘的凡夫。他是修小乘根性的凡夫。那么下品的三种人呢,是一个造恶凡夫。造作恶业的凡夫。那么善导大师就是说呢,这九品完全是根据凡夫来安立的,因为他根性的不同。就有这样的差别。那我们看第一个,上上品。看他的根机。

 

悲智双运的菩萨,那么这个往生到上上品的人啊,他在因地的时候啊,他很难得。他能够恶空自调,大悲利他。他一方面能够有这种智慧啊,我空、法空的智慧,来调伏心中的爱取烦恼。一方面有大悲心那,广泛的利益众生,套一句经典的话,他能够:犹如莲花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他能够有这种恶空的智慧调整自己。大悲心来利益众生。那么他这种根机的人,他的修行方法是什么呢?


三心三伏并六念。具足圆满而修。


这上品的三种人都具足这三种的话。我们解释一下这个三心,

在后面的注的地方解释。那么这个悲智双运的菩萨在修行的时候呢,他在修习自利利他的时候啊,他具足三种的心情。第一个,至诚心。第二个,深心。第三个,回向发愿心。这三个心呢,以下我们根据善导大师的解释,加以说明。

 

善导大师说呢,这个至诚心,他的内涵就是一种真实之心。没有夹杂虚伪。


什么叫真实之心呢?就是他在整个修行当中,绝无夹杂世间名利。一心一意求生净土。成就佛道。那么他不管是在佛堂中自己拜佛、念佛,或者是利益有情。他绝对没有夹杂世间的名利。一心一意的要把这个功德求生净土,成就佛道,那么这种叫做真实之心。也叫做至诚心。那么这种情况跟本经《阿弥陀经》所说的这种愿力,厌离娑婆,欣求极乐啊,是相随顺的。没有一种想要去贪、占,娑婆世界安乐的这种心情。

 

第二个是深心。

这个深心,善导大师说呢,深心就是深信之心。他是一种深信。那么这个信有两方面。

 

第一个,决定深信自身是罪恶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

 

说我们相信啊,我们自己是一个罪恶的凡夫,无量无边这一念的明了心啊,积聚很多很多的杀盗淫妄的罪业,那么依止这个罪业的因缘呢,旷劫以来在这个三界当中呢,常没常流转。业力不可思议,一次一次得果报,那么在这强大的业力系缚之下呢,我们自己决定没有出离的因缘。我要靠我自己的力量,是没办法出离三界的。这第一种信心。

 

其次呢,决定深信阿弥陀佛有大愿力,蒙佛愿力,定得往生

那么第二个信心,是相信那,决定深信,阿弥陀佛有四十八大愿力。那么我们临命终的时候呢,仰仗佛的愿力,决定得以往生。那么一方面相信自己,没有能力,没有出离的因缘。一方面相信,阿弥陀佛的大誓愿。决定能够救拔我。这个时候对阿弥陀佛是一心归命,通身靠倒。这个叫做“深心”。完全的一种真实的信心。深信之心。这个就是偏重在信这一部分。

 

第三个,回向发愿心。

回向发愿心就是说呢,愿将毕生所修功德,至诚恳切回向净土。愿将今生所修的,种种的福德智慧功德。很至诚恳切的回转导向到净土去。不要使令这样的一种功德啊,流落到三界里面得果报了,把这整个方向给累积起来,把功德累积起来,把这个方向统一。把他回向到净土去。这个就是回向发愿心。这个是一个总结。把前面的信跟愿,把他总结。回向到净土去。那么善导大师呢,他是用净土的观念来解释这三心。那么这个就是所谓的三心。


就是说呢,(14:36)那么这个悲智双运的菩萨那,他不管在修智慧、修慈悲呢,都具足这三种的心行。

 

第二个,三福

 

这是观经的三福。我们也简单地把他说明一下。这三福的第一个,是属于人天的福报,人天福。


就是孝,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人世间的对父母师长奉敬、供养,恭敬乃至修十善业。这个是人天福报。


第二个: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是属于二乘的福报,着重偏重在福报。三皈五戒,乃至比丘、比丘尼、菩萨戒。那么能够持戒清净。这个是二乘的福报。


第三个: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第三个,能够在寂静当中读诵大乘,念诵经典。发无上菩提心。那么这种呢是大乘的福报。这三种福报。包括人天、二乘、大乘的福报。

 

那么这个六念,就是念佛、念法、念僧、念施、念戒、念天。这个前面说过了。不过这个地方念佛啊,主要的是忆念佛的功德。在六念当中,主要的是念佛的功德。


那么这种悲智双运的菩萨呢,他的平常修行方法,除了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以外,他能够三心三福并六念。具足圆满而修。把这个功德修的非常的圆满。那么这前面两个是讲他再生的时候,他的一个根机和他的修行方法。那么以下的两个呢是讲他的临终情况。

 

那么临命终的时候呢,阿弥陀佛与观世音菩萨世、大势至菩萨,无数的化佛,百千的声闻,无量的诸天,七宝宫殿,一时现前。

 

我们看观经啊,会有一种感觉,就是这个人因地更圆满的时候啊,他果地的时候,临终见到的境界啊,就更加的庄严。有些人,临命终的时候,阿弥陀佛没有来。就是观世音菩萨来或莲花来。那么因为这个悲智双运的菩萨,在因地是时候啊,他积聚万善。万善为因,万德为果。所以就当临命终的时候,阿弥陀佛、诸大菩萨,乃至于百千声闻,无量诸天那,不但是正报,连依报的宫殿都现前。那么这个时候呢,这个菩萨呢,自见其身,乘金刚台如弹指顷,往生彼国。


所以这个上品上生那,他这个莲花是金刚台。就像这弹指,那么一短暂的时间呢,就往生到:“一刹那间离五浊。屈伸臂顷到莲池。”。一刹那间就到了极乐世界了。那么这个是讲临终的情况。那么往生以后一个什么情况呢?下面两段是讲往生以后的情况。

 

“花本已开,那么上品上生人的莲花,根本就没有合。就说他看到这个阿弥陀佛、无量菩萨现前的时候呢,他就发现自己的,他的神识就坐在莲花当中。那么花都没有合。就直接到极乐世界的七宝池、八功德水。那么到了以后呢,他就从七宝池八功德水下来啊,就见佛色身众相具足,闻一乘法,闻已即悟无生法忍。得无量百千陀罗尼门,蒙诸佛授记。


那么当然,离苦了这个七宝池、八功德水啊,就见到佛陀了,看到佛陀是一种什么境界呢?众相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放大光明,无量无边的相好具足。那么当然,看到佛陀,佛陀是不空过的。佛陀就为他说一佛乘的法门。那么闻已即悟无生忍。就悟到了无生法忍。


那么这无生法忍那,初地的时候分证。八地的时候圆满。换句话说是初地以上。那么这个时候得无量百千陀罗尼门。种种的陀罗尼就成就了。蒙诸佛授记。


那么蒙诸佛授记是这样子的:

极乐世界只有一尊佛,就是阿弥陀佛。不但是极乐世界,十方诸佛世界,一个世界,不可能两尊佛现前。不可能的。那么这个蒙诸佛授记的意思呢?


这个往生到极乐世界的初地菩萨,他能够乘着神通力啊,供养他方十万亿佛。蒙诸佛授记。他有这种神通力啊,亲近十方诸佛。那么得到十方诸佛的授记。


是这个意思。他不是在极乐世界授记,他是蒙十方诸佛授记。授记做佛。那么这是一个悲智双运的凡夫菩萨。因地时候的修行,乃至到他临命终的情况。往生的情况。(20:17)

 

第二个,上品中生:

 

上品中生是智增上菩萨解第一义故。那么这个菩萨在行菩萨道的时候啊,有些人偏重在慈悲,有些人偏重在智慧。有悲增上、智增上的差别。那么这个智增上菩萨呢,他偏重在智慧。偏重在个人的修止观。那么他能够解第一义谛。


这解第一义谛啊,简单的说呢,就是他能够明白这一切法都是即空、即假、即中。看到的是中道实相。


那么三信三福六念,略逊於前者。这个他这种三信三福六念的功德,比前面的上品上生稍微差一点。

 

那么临命欲终时候呢,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无量大众至行者前。赞言:法子!汝行大乘,解第一义,是故我今来迎接汝。

 

这个在本经讲到啊,我们这个临命终的时候啊,说我们这个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乱。是人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藕益大师解释,我们一个人能够达到临终不颠倒,他认为主要是弥陀临终时候的现前的一种开导、安慰。所以这个地方就说了,阿弥陀佛临命终现前的时候啊,他一定会对我们开示的呀,他说:法子啊,汝行大乘,解第一义故,是故我今来迎接汝。一方面有赞叹、有安慰的意思。使令我们在这个时候啊,蒙佛的开示,能够不颠倒。那么,这个时候呢,是乘紫金台,一念顷往生彼国。看到的是紫金台。那么花开的时节呢 是今夜始开。


那么这个上品中生的人,到了莲花以后啊,莲花是合起来的,经过一天一夜以后才打开。打开以后呢,他就看到阿弥陀佛现前。看到以后就拜下去。礼佛合掌,闻甚深法,闻大乘的法门。那么在七天当中呢,就成就了不退转。这个不退转,别教讲叫初住。初住以上的菩萨就不退转了。不退转就是位不退了。一小劫得无生法忍。经过一小劫的时间,成就初地。这个时候,他也是一样,遍至十方国土,蒙诸佛授记。这个是上品中生的情况。

 

再看这个上品下生

 

悲增上菩萨但发无上道心故,那么这个悲增上的菩萨呢,他的修行内涵,偏重在慈悲。换句话说呢,布施、持戒的时候啊,偏重在事项上的修行。对于这个理观那,观照真如佛性这件事啊,比较不偏重。但发无上道心故。

 

那么他的修行内涵呢,三心,勤修第三福。偏重在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修十善业。偏重在人天福报。但是呢,他的三业清净。他的持戒也是很清净的。那么临命终的时候,化佛菩萨,前来迎接。赞言:法子!汝今清净,发无上道心,我来迎汝。

这个时候,佛陀也对他赞叹。说:你啊,身口意清净,能够持戒念佛,而且能够发无上菩提心,那么我来迎接你。那么这个时候呢,临命终的人那,得到佛的开示以后啊,内心感到很安慰、感到寂静。这个时候,就坐在莲花当中,坐了以后呢,莲花就合起来,一刹那间就到了极乐世界的七宝池,八功德水,就莲花化身。那么经过一日一夜的时候呢,莲花打开。打开以后啊,因为他的这个福报功德力,特别是这个智慧啊,般若波罗蜜栽培不够。那么他一开始是没有明显看见佛陀的现前,佛陀是现前的,他没有看到。他七天以后,才慢慢慢慢看到佛陀现前。到三七日才看到非常清楚。众相具足,看见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众相具足。那么这个时候,听闻佛陀的说法,闻大乘法,经过三小劫,得百法明门,住欢喜地。成就百法明门。这百法明门就是前面的陀罗尼的意思,总持的意思。

 

这三昧和陀罗尼不同。这三昧是会退失的,法华三昧、首楞严王三昧、华严三昧,这个大乘的三昧都是有止有观。禅定当中有智慧相应。但是这三昧呢,会退失掉。禅定退失了以后,三昧就退失了。但是你在三昧当中得到陀罗尼啊,就不退失了。生生世世不退失。这个总持的力量不退失。


你像那个智者大师啊,他得到这个旋陀罗尼啊,虽然他后来,在弘扬佛法的时候,禅定有所退失啊,但是他那个闻思的智慧特别的强。他讲到一段的时候就引经据典。那一部经怎么说,他那个文字的摄持力特别的强。所以说呢,这个陀罗尼的菩萨,他那个对于法义的摄持啊,就永远不会退失的。跟三昧不一样。

 

那么这前面的三品那,都是属于大乘根机的凡夫。那么再看中品的。

 

中品上生:利根回大声闻即法性忍

那么这个是属于声闻人。但是他在临命终之前,听闻大乘佛法,已经回小向大了,那么他是法行人。法行人是属于智增上的。智增上的声闻。那么他的行法呢,是受持五戒、八戒,不造五恶,无众过患。偏重在持戒。那么身口意当中呢,没有种种的过患。看这个意思啊,这个人持戒很清净。无众过患。那临命终的时候呢,阿弥陀佛与诸比丘来迎。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赞叹出家,得离众苦。


那么临命终的时候,阿弥陀佛与诸比丘来迎。前面的时候,那个大乘根性的菩萨,临命终的时候,阿弥陀佛还有诸大菩萨,莲池海会的菩萨来相见。但这个地方,因为他是个小乘根机。所以不见大菩萨。见到比丘来迎接。佛陀为他说:苦、空、无常、无我的四谛法门,赞叹出家的功德,能够离苦得乐。那么当然,他听了以后特别的契机啊,内心感到安慰,感到不颠倒。那么,这个时候呢,升座莲花台,拜佛即往生。那么他就发现自己坐在莲花台上,感激佛陀的慈悲接引那,他就拜下去,这一拜下去,一下子就到极乐世界。那么到极乐世界的时候呢,一到,花就开了。一下子就花开了。


看这个花开啊,我看这个观经啊,他的内涵,就跟一个人的罪障的厚薄有关。跟你的罪障厚薄有关系。罪障厚的人啊,他的莲花会开得慢一点。罪障薄一点的人啊,莲花会开得快一点。不过当然。莲花开了以后啊,见到佛陀啊,是说大乘法、小乘法,那就看你的根机差别。看佛陀为他说什么法?


那么花开见一佛,闻四谛法,得阿罗汉道,具三明六通。

那么莲花开了时候呢,看到的是应化身佛,佛陀为他说四圣谛的法门,告诉他应该要知苦断集,慕灭修道。四谛法门。那么听闻了以后呢,成就阿罗汉道。具足三明、六通、八解脱。

所以本经上说啊,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数知所能知。这个事情是这样子的。

 

事实上,极乐世界摄受的根机啊,他没有摄受三乘根机啊,这个我们看《法华经》啊,十方诸佛的国土,很多国土都讲三乘法,以一佛乘分别说三。摄受三乘根性的人。乃至於释迦牟尼佛在我们娑婆世界应化,他的弟子也有三乘根性的。有大乘的文殊、普贤菩萨,小乘有舍利弗、目腱连尊者。这个三乘根性。但是事实上,极乐世界是大乘善根界,等无讥嫌名。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

 

那么二乘种不生又为什么有阿罗汉呢?

因为这个中品的人是个小乘的凡夫,他生生世世所串习的是小乘的善根特别的强。虽然临命终之前,遇到了大乘善知识的开导,回小向大。但是他小乘的等流习气的势力太强。所以佛陀也就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呢,也就在这个时候,以一佛乘分别说三。为他说小乘法,先证得小乘果。但是因为他已经发了菩提心,事实上也可以说是大乘的菩萨。是这个意思。

 

那么看中品中生:钝根回向声闻及信心人

前面的声闻人是偏重在智慧,以智慧来修行。那么这以下偏重在信心。信心人。

 

若一日一夜持八戒斋,沙弥戒,具足戒,威仪无缺。

 

他持戒的功德就比较少分了。或者一日一夜,时间也比较少。那么临命终的时候呢,阿弥陀佛与诸眷属来迎,言:如汝善人,随顺三世诸佛教故,我来迎汝。那么阿弥陀佛与诸位眷属。那么看这个眷属啊。对照前面的意思来看那,应该是比丘众。现前。那佛陀就赞叹说拉,啊,你是一个世间上的善人,而且你能够随顺诸佛的教诲。随顺诸佛的教诲拉,这个地方偏重在持戒。你能够好好的持戒、威仪无缺。那么我来迎接你去。那么这个时候呢,这个人升座七宝莲花,坐以花合,随后往生。经过七日,然后花开。七天。那么花开见佛、闻法欢喜,得须陀洹。经半劫已,成阿罗汉。那么花开见佛的时候呢,佛陀为他讲四谛法门,那么征得了初果。经过了半劫在极乐世界修行的时间,才成就阿罗汉果。有这样的差别。

 

那么再看中品下生

 

那么中品下生,他的根机呢是一般修人天善法,有出离心。这个人那做一些世间的慈善事业,但是他呢,厌恶生死,他用那小乘的根性啊,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冤家。有出离心的。那么他的行法呢:孝养父母,行世仁慈。临终遇善知识,说极乐本愿。那么平常呢,孝养父母,行世仁慈。那么到了临命终的时候,看这个意思,到了临命终的时候啊,他才遇到大乘的善知识。说这个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说弥陀的本愿功德。那么这个时候呢,临命终的时候,此众应一一有化佛接引等事,为经文略而为缘由。那么按照弥陀的本愿那,按照弥陀本愿的说法,我们到极乐世界不是我们自己去的,我们自己没办法去啊,一定要阿弥陀佛来接引我们,你才能去的。我们没办法突破三界的业力,三界的业力啊,一定要业尽情空才能出去的呀。所以我们今天要离开三界啊,一刹那间离五浊。凭什么能一刹那间离五浊呢?那么凭的是弥陀的本愿摄持。所以说呢,从这个义理上来判断,应该也是有佛来接引。只是经文未有略因而。因为,佛陀不来接引啊,谁都不能出去的。从种种义理上来看啊,应该是略而未因由。是这样子的。


那么这个时候,闻法欢喜,即生,经过七日,莲花才打开,莲花打开的时候,见到观音、势至等菩萨,闻法欢喜,得须陀洹。过一小劫,成阿罗汉。这个是闻小乘法。那么先得小乘的初果,经过一小劫,成就阿罗汉果。


那么这个中品的三种人啊,都是属于小乘根性的凡夫。小乘根性的凡夫。看这个下品

下品是一个造恶的凡夫了。看这个下品上生

造下品十恶,不谤大乘,近正信者。


那么这个人啊,不要说是学佛,连一般世间的善业,这个人是造恶业的呀,下品十恶。但是他有一个特色,就是不谤大乘。这不谤大乘要通于下面两个。下中、下下都是不谤大乘。那么对于佛法,对于业果,是有一点信心的。那么这个人呢,什么时候遇到净土法门呢?到了临命终的时候,遇到了:幸遇知识,为说大乘十二部经题。称南无阿弥陀佛,信愿往生。为他说大乘的经题。或者说是讲一些大乘的要义。要他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这个时候,信愿往生。那么这个时候,见三乘化佛来迎,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那么这个时候,阿弥陀佛跟观音势至菩萨现前。我们知道一个人,造业了以后啊,这个造业的众生,临命终的时候会恐怖的呀,会不安的呀。我们平常可能没有什么感觉啊,到了临命终的时候啊,腊月三十算总账啊,这个罪业的力量会使令临命终的人恐怖不安。所以这个时候,弥陀的开示慰导就很重要。当然我们平常遇到大善知识啊,遇到达赖喇嘛、忏公师父的开示就觉得很受用。当临命终的时候佛来开示,那不得了,这个时候,造恶众生,临命终的开导就非常的重要了。说啊: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你的罪业消灭,我来迎接你。那么这个时候呢。这个恐怖的众生,一听到佛陀的开示,就感到内心的寂静,也就不颠倒了。那么这个时候,乘宝莲花,莲花往生。随着佛陀往生到极乐世界。经过七七四十九日,莲花打开,打开的时候,没有看见阿弥陀佛,看见观音、势至菩萨,为说甚深十二部经典。这个讲大乘经典。闻已信解,发无上道心。经十小劫,得入初地。


前面的中品的众生那,一生是持戒清净,不犯威仪。但是见到佛陀以后啊,佛陀是为他说小乘法,等证得初果,乃至于阿罗汉果。这个人是一个造恶的凡夫啊,但是见到佛陀以后啊,佛陀说大乘法,那么经过十小劫,证得初地。所以这个天竺禅师说的没错。说这个造恶的三品那,都是多生多劫的大乘凡夫。那么临命终的时候呢,因为他这个流转三界中啊,这个会退转。遇到恶因缘就造恶业了。那么造恶业的时候,临命终的时候,遇到善知识的开导啊,触动他的大乘善根,那么这个时候,念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因为他是一个大乘善根之人。所以佛陀为他说大乘法。这个地方是不同的地方。


下中品,造三品十恶者,违犯五戒、八戒、具足戒。这个是造中品的十恶了。造这个恶业的时候,心力也特别的强。比前面的造恶强。非常坚固。造了什么罪呢?犯了五戒、八戒,甚至破了比丘、比丘尼戒。那么这个造罪的凡夫啊,临命终的时候,那就有问题出现了。临命终时,地狱的猛火一时聚至。遇善知识,开示弥陀的功德,那么这个造了恶业的人啊,在临命终的时候,这个罪业啊,这个时候是烦恼火,一开始是烦恼火就转成罪业火跟果报火。地狱的火就现前。这个地狱火现前的时候呢,还没有投胎之前那,善知识赶快给他开示,请他忏悔,说弥陀本愿的威德。这个时候念阿弥陀佛,那么这经典上说啊,具足十念,念的十声。这个时候,这个念佛的威德力啊,化地狱的猛火为清凉风。吹足天花,花中即有化佛菩萨迎接此人。那么就在这十句的信愿持名的佛号当中呢,念念之间那,就将地狱的猛火转成清凉风。那么这个风呢,又能够吹很多很多的天花。天上的妙花。那么每一株花中有很多化佛菩萨现前。迎接此人。那么在这一念之间呢,往生七宝池莲花内。经过六劫,始开。你这个人罪业重啊,罪业比前面的重啊。那么花开见观音势至菩萨,为彼人述说大乘甚深经典。闻已即发无上道心。也是观世音势至菩萨现前,为他说大乘经典,那么听到以后呢,即发无上道心。不过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发菩提心啊,他不是始发,是重发。因为这三辈往生都有发菩提心的。这个人肯定是大乘善根的呀。


如果我们今天那,经常去参加助念啊,你会发觉,一个临命终的人啊,你跟他讲什么,他不容易改变的,凡夫的我执、我见那,不是三言两语能够改变的,不要说病中了,就是平常,平常若是这个人佛法的善根薄啊,你跟他开示佛法,他也不见得能够接受。但这个临命终的人,当地狱之火现前的时候,在这么短暂紧急的情况下,居然遇到弥陀的本愿,马上能够接受,马上能够念阿弥陀佛,说明这个人的大乘善根是非常强的。大乘善根是很强的。所以说呢,他这个地方是说啊,发无上道心啊,肯定不是刚开示发的。是重发的。再一次的熏习。


佛说阿弥陀经1

佛说阿弥陀经2

佛说阿弥陀经3

佛说阿弥陀经4

佛说阿弥陀经5

佛说阿弥陀经6

佛说阿弥陀经7

佛说阿弥陀经8

佛说阿弥陀经9

佛说阿弥陀经10


历史真面目1

中医真面目1

 神仙传集锦1

走出西方中心论

《佛学与西学》


虚云和尚自述年谱(全集)

虚云和尚方便开示(全集)

倓虚大师:《影尘回忆录》(全集)

来果和尚自行录(全集)

一梦漫言(全集)

印光大师略传

儒家之密教——龙溪学研究


打坐方法

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

八段锦简述、   易经杂说

太上感应篇、   推背图(图文+详解)

心相篇 、     《心相篇》讲记

古琴文化综述、    千古音乐圣人师旷

经典古琴动画片两部

唐朝大国手完虐倭国第一棋手

佛弟子不应吃肉及如何正确吃素


轮回转世的科学研究

台大校长李嗣涔“灵界研究、多维时空“情况简介

雍正三教觉民,理同出於一原,道并行而不悖

《心经直指》—高道李清庵解释《心经》

了凡四训序文



略论明心见性1,       略论明心见性2

转八识成四智

六即佛          八识简介        

佛教八宗    密宗大义


认识佛教(1)认识佛教(2)认识佛教(3)

认识佛教(4)认识佛教(5)


弘一大师在青岛湛山寺

弘一大师简传

弘一大师:世间没有不好的东西

叶圣陶:两法师(弘一法师、印光法师)

共尊印光大师势至化身原因

朱镜宙:我所知道的虚云老和尚

戒尘法师:我与虚云上座  

虚云和尚行业记

弘一大师出家之因缘

印光祖师和弘一律师的师徒缘

印光大师:劝注重因果

慧远大师再来:三昧国师  

 印光大师:念佛十念法


古代中医:穷人治病,富人掏钱

李玲:仇和的宿迁医改调查

揭秘红楼梦中的药膳盛宴

中药“宝塔糖”消亡之谜

现今少年每每不知保身之道,纵情色欲,由之受病

佛图澄

释摩腾 竺法兰 康僧会 支遁 

释道安 鸠摩罗什 法郎 李恒沙门

杯渡


《西方中心论批判》读后感

不能用西人的“宗教哲学”视角来认识中华传统学术儒释道

钱学森对中医的认识,学西医的一定要看,千万别错过

彭鑫:胎毒的产生及对孩子的健康影响

中华文明是世界历史连续长存的正统

                                                     

阅读和分享此文一切功德,

皆悉回向给图文原作者、众读者、转发者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发分享至朋友圈,福慧日增,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