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真的知道佛教到底是什么吗?

孟晓路 十念生 2019-04-14

宗和教现在经常合成一个词叫宗教,这就是一个纯粹的名词了,今天宗教的叫法就大错特错了。宗是教的眼目,教是宗的构架。打个比喻,宗属于电流,教属于电器。在佛教中宗通常指禅宗,宗是一部佛教的精髓。佛教是信、解、行、证之学,用宗教解释固有的宗和教一定会歪曲它本来的面目。我们这个宗教和西方religion差得太远了,它不仅是信仰,还要搞研究,还是作精深的实践,最后去证佛教所信奉的最深的那个东西。在religion这个词里边就没有后边三步。我们现在的学问全用反向格义。反向格义知道吗?不知道。就是佛教初传中国时,用固有名词去解释梵文。比如说用老子的智慧去解释梵文的般若,用老子的‘无’去解释梵文的‘真如’。我们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就用固有的名词去解释传入的东西,就使外来的词成了主语,中国的词成了谓语。而现在把中国的词当成了主语,外来的词成了谓语。比如说把儒释道说成是哲学,而西学成了解释者。用西方的东西解释中国固有的文化,这不就反过来了嘛,这就是反向格义。格义是合情合理的,是我们理解外来事物的一个方法,把它们放到我们所熟悉的框架里边是很正常的。这个反向格义就非常荒谬了,我们怎么能用西方的框架来解释我们自己的东西呢?!我们现在这个学术完全都在颠倒之中啊!所以你们已经受到了先入为主的污染了,你们要想变过来,要下一番大力量才行。

 

 

中国哲学学科是不应该存在的,它完全是反向格义格过来的,这不光是我的的想法,这些年也一直是有争议的,中国哲学的这个地位是很尴尬的,外国就说中国是没哲学的,中国的一群哲学家就进行了一场内部的、不了了之的讨论,总之。我就说根本就没这个学科,这个学科根本就不应该成立。

 

我们应该把它们放到信解行证中去,现在好多的名都已经坏掉了。一言以蔽之就是正名,把反向格义的词正过来,复兴古学的生命力,让它自己解释自己。走出西方的规范。

 

 

所以我们要走出理性启蒙,复兴古代的文化传统,这是我们的当务之急。大到中华名族的伟大复兴,小到每个人的安身立命。这都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一致的。就是要走出西化,复兴古学。所以当务之急主旨就是要走出西学。西学的重点主要是近代的西学,就是科学和民主。走出近代西学,恢复我们古人固有的治学方法。这是当务之急。

 

要走出西学、复兴固有学术,这需要极大的智慧,还需要极大的勇气。一般人天赋不够,他觉得已经走出了,其实没有。就像我们在梦里起床,觉得起来了。后来发现还没起来。就是这种境界,他发现不了。因为西学沦肌浃髓地污染了我们,它很多重要的东西,你都觉得是天经地义的了,你认为那是事实,你不觉得那是西学所独有的。比如说对生命的看法,它是以现代一切社会科学作为前提。也就是说,现在一切社会科学都是以进化论为前提的。进化论是唯物系统下关于人的形上学,在唯物的角度,有关人的起源本质归宿,所以整个社会科学都是以进化论为前提。

 

那么进化论说的什么呢?

 

第一条,人没有灵魂。只有肉体。

 

第二条,人的精神是依附于肉体的。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第三条,肉体烂掉以后,精神一无所有。

就这三条。

  

 


整个社会科学,不管是经济学也好,历史学,还有社会学、宗教学、人类学,全都是进化论的附庸。可是这些学者都反醒不到。因为这些学者认为进化论会有错吗?这是真理啊。你不以这个为前提,还能以什么为前提啊!对不对啊。但是你要走出西学了,走出进化论了,你就会发现,我们古学对人的理解都不是的,都不以进化论为基础。如果你真正能够走出西学,你对人的理解就完全变了。你想想现在的学者,他们能真正做到吗?他能相信有轮回吗?相信有灵魂吗?这一点,他做不到。从无灵魂到有灵魂的见解,这就是一个大大的难题。他们是反省不到的。假如我们换了一种角度,所有的古学,儒教、道教、基督教、回教,还有柏拉图的学说,都是以人有灵魂为前提的。而且这个灵魂是永生不灭的。对不对啊。所以走出西学是如此之难,这个是最大的障碍。一般的人走不出来的。走出西学,好像是一种方法的走出。其实这种方法和人生观和世界观分不开。其实不仅是方法论的改变,也是价值观的彻底改造,彻底远离西学的污染。

 

 

佛的行动是积极救世的,是随缘设教的。设教要根据两个东西,一个是契机,一个是契理。不离正宗就是契理,圆满的教既契机又契理,契机的是方便,契理的就是究竟,把这两者统摄在一起的都能得到很好的教。比如天主教,这个新教光契机了,没有契理,光因信称义是不行的,还要行,信和修要相结合,它们契理是世俗的,它们要做弥撒,吃圣餐,强壮自己的灵性等等吧,但是没有现量,这就太深了。直到路德就把修行放弃了,只保持因信称义,路德体会到当时人们的根性了,修不出成果,修行很难,当时人们的欲望太多了,智慧差,大家和路德的心声一样,路德选择了退回去,而不是勇猛精进,只要信就可以上天堂,就契机了,当时的人们都这么想,包括路德自己,成了清教的教主,因为他发出了众生的想法。所以因信称义是荒谬的,就跟日本的真宗是一样的,只要信佛就行,他们都出现在16世纪,他们都吃肉,认为只要你信阿弥陀佛,就可以在净土里了。东西方的文化的演变走在一个脉络上,出教主和衰败上都差不多,都把‘信’说的神乎其神,有信福音的吗?没有啊。到了加尔文就更荒谬了,加尔文连信都不用了,上帝认为你能上天堂你就能上天堂,认为你下地狱。你信和修都是没用的,上帝是不受凡人的左右的,那些人上天堂早就安排好了,信解行证被路德废掉了行。加尔文把它们全都废掉了,这个主体的能动性一次被废掉,那这个新教为什么让人们有动力呢?本来是让人们不去追求财富的,后来怎么成了人们追求财富的动力呢?加尔文说你可以通过世俗的成功来验证你是不是被上帝预定上天堂的人,他发明了一种说法,财富上越成功的人往往是上帝的选民。佛教没有这么荒谬的做法,佛教是既契机又契理的。

 

 

在西化的时代,国家就不做佛教的护法了,到了清末,毁寺清教,到了民国还有一次。当时也是有道理的,它对国家没用啊,比较消极,光顾着自己修了,也不去积极救世,在寺院守业,不去积极救世。

 

“长此不思奋勉,恐难立足,大心之士早已提撕警惕于其间矣。”心量广大的人士,其实也就是菩萨,这些大心的菩萨已经注意到了,那佛教如何改变这种赘疣的状况呢?如何前进?使佛教适应这个时代呢?眼光浅近者宁得其宜?眼光浅近的人怎么能够想到办法呢?“则佛教之积极发扬,不可不赖知识界优秀分子之兴起。”

 

“一部《大藏》权实杂陈”大藏知道什么意思吧?大藏就是政府组织的佛教界把书目收进来,统一印刷,由于技术有限,印刷的很少,大藏就是佛教的精要,然后把它们储存在名山大寺。那个时候看书是很难的,要看一部大藏就更难了,不是随便什么人就能借的,要不就都翻烂了。书非借不能读也,现在人们看书太容易了,电子版就把大藏给下载了。佛教是做功德的,免费的。儒藏就不会随意公开,他们不信这个。但是太多了人们就不知道看什么,现在人们学佛和古人学佛,今天的人面临的困难更大。权教和实教庞杂在一起,都说自己是最上的,每部佛经都说自己是最灵的,给他们讲的经。为了使人们相信,都说自己是最高的,所以我们要学会判教,做出抉择,排出各安其位的顺序,这是佛教发明的,后来儒教也用它,所以马一浮先生也用这个方法对儒教进行整理。我们就用这个方法对中西方的教进行整理,包括中国的儒学、回教,西方的科学、哲学等,印度的婆罗门教及各种外教,都用判教的方法排列顺序,还会指出教的路线(佛学与西学)。

 

 

“吾人所能感见之事物无穷无尽”你看这是从所知来说的,“括其要不出精神物质两界”,就是我们所要认识的事物就分成精神界和物质界这两大部分。“由精神演成无量众生;由物质演成无边世界。”就还是这两大界,众生和世界对应的就是精神界和物质界。差不多的,一个是从本质来说,一个是从外显来说。从本质来说叫精神界和物质界。从它的外显就叫众生界和世界。众生界就是能依,世界是所依。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生物及环境。你看这些是对应的。

 

精神   物质 (从本质来说)

 

众生  世界 (从外显来说)

 

正报  依报 (佛教语言)

 

动物  环境

 

这个是从外显来论述的。众生的本质就是精神。精神是什么?我们《佛教真面目》会做详细地介绍的。跟今天的人所理解的完全不一样的,它是有实体的。世界的本质就是物质。这个到是跟今天的说法差不多,但是跟今天的说法不一样的地方就是说,除了物质之外还有跟物质并列的,甚至高于物质比物质更基本的精神。那就是说除了物质的世界之外还有另外一界,更加根本的众生界和精神界这种的存在。用佛教的话,众生叫做正报,世界叫依报。用今天的话依报又叫环境。正报就是生物或动物,依报就是动物所依赖、生存的环境。那么这两大类的事物它的根本是什么呢?从什么地方来的呢?下面冯大阿阇黎就说了。“有强作解释者:或以神话点染之,普通宗教家之手段也,或以意识推测之,普通哲学家之眼光也。”就先点出了宗教和哲学这两种对众生世界起源的解释。那么人类学术当中对涉及到这个根源问题的学说基本上不出宗教和哲学这两类。科学也对这个问题加以解释,那么科学可以算做哲学这一类里面的分支。也就是说不出宗教和哲学这两类。“高下虽殊,总与真理不相应。”就是说这个宗教和哲学的这种解释都是有问题的,都没有达到圆满的境界。

 

“然宗教点染,有时亦根据特殊事迹;惜无实际义理以调和之。”那就是说,宗教的对世界众生起源的解释里面有时也是有根据的。它根据的是什么呢?根据的是宗教家由于他们那种天生的高明的天赋以及他们那种刻苦地修行所见到的特殊事迹。根据这个它就对众生世界的起源的解释也能够有所发现,也能够说到一点影子,可是就没有实际的义理以调和之,就是有事无理。宗教的解释是有事无理,就是不圆满的。那么哲学呢?哲学的方法是推测,有时也能够合乎局部的正道,他推测的所得有时也能够摸到点真相的影子。但是哲学又有局限了,就是没有实验的方法来证明他自己的所说。因为他是推测的,人家那个宗教是有证明的,因为人家自己亲见了,所以说不需要再证明了。但是了,应该有义理来对所见加以正确地理解,宗教缺的是理解。而哲学不缺理解,它缺的是证明。他没有这种特殊的事迹和实际地证验来证明他所推测到的结果。他没有证验。所以这两者正好是处在一个相互反对,也就是说,对对方的部分有相互的需要的境界,也可以说是互补性的境界。但是宗教和哲学一直没有互补,一直在斗争。所以了,“故对研究者之要求,皆不能如量应付;根本问题,遂称为人类最大之谜矣。”因为哲学和宗教的方法都不圆满,需要互补但是没有互补。所以对这个众生世界起源的问题就一直不能够圆满地解决。

 

 

 

那么佛教给出一个圆满的框架。佛教的认识方法:信、解、行、证。也是从凡夫到成佛的所用的方法的一个次第,从凡夫到成佛的一个历程,要经过这四步的历程。哲学所用的方法是解,也就是研究。宗教有行,有约略地行证吧,以及信。所以宗教还是比较丰富的,宗教比起哲学来丰富一些。宗教确切来说它也有解,但是普通的宗教这个是它所忽略的部分。这个行可以说是实践了。证,证明或者叫实证,这是宗教有的。从这个框架里就可以看到宗教和哲学的缺憾,以及它们之间需要互补的关系。哲学有解无行,宗教有行无解。也就是说世间宗教的证也其实是谈不上的,证得太少了,所以宗教可以说是有行无解。哲学有解无行。所以他们之间需要互补,但是实际上没互补,互补不了。他们之间一直在斗争,相互地批评。那样的话,所以单靠哲学和宗教就不能够解决真理的认识问题。也就是说,宗教和哲学的认识论,是有着巨大的缺憾的。他们的方法有很大的缺陷,所以不能够究竟圆满地认识真理。那么我们佛教因为有这种圆满的认识途径,所以就能够究竟的认识真理。下面就会说到,佛认识到的真理是什么样子的。所以这一大段的总结,总的宗旨就是:惟有佛教才能够究竟地解决众生、世界两大起源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佛教有这种圆满的认识方法。

 

  

我们知道一门学术由三个部分所组成的:对象、方法和内容。这是一门学术从开始到圆满所出现的这个历程。对象就是研究之初要解决的那个问题是什么,有了问题意识了,这就是有了研究对象了。有了对象、问题了,我们就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下面就是依照方法去实际的研究,去解决这个问题。那么经过研究和实行,运用一定的方法去解决这个问题,最后这个问题有了圆满地解决,那么它的结果,就是这门学术的内容了。所以这个方法在一门学术当中居于关键性的地位,居于核心的地位。有正确的方法,就会有正确的学术。方法错了,它这门学术的内容,也就是说它这门学术肯定就是错的,是不是?

 

 

我们再说佛教的另外一种关于方法的说法,三量:圣教量、比量、现量。量有两个意思:一是新生,二是正确,所以这个量就是新生的正确认识。那么达到这种新生正确认识的途径就有三类:一个是依据圣教量,一个是依据比量,一个是依据现量。圣教量就是依照圣人的言教作为正确认识地标准和途径,以圣人所说为真理。这个圣人不是泛泛的圣人,他是有特指的,一定是悲智圆满的人。所以那些宗教的教主和哲学的创派的大师好多也都被称为圣人,可是他们多数都达不到悲智圆满的境界,所以就不足以称为圣人。那么他们所说的言教就不足以称为圣教。那么称为什么呢?他们的言教,这些其它宗教的教主和哲学创派的大师他们的言教应该称为什么呢?就是悲智不圆的时候,我们把它或者称为准圣教,或者称为似圣教。‘准’的就是说跟圣教差不多,差不多就是圣教了,差那么一点点。这其实是大概地承认它是圣教,但是不完全承认。这个‘似’就是不足以称为圣教,是相似于圣教但实际上不是圣教,这其实是一种否定性的说法,就是他不是圣教。这个比量就是推理,现量就是经验,经验的现见,又叫现证。

 

 

这三量跟信、解、行、证这四步之间有一个复杂的关系。我们先简单地说一下,要详说就比较复杂,我们先简单地说一下。也就是说,圣教配信这一步,比量配解,现量配行证两步,粗略地来说是这样的。如果详细地说,就要把这三量放到四步里面去。那么信的阶段就唯靠圣教一量。在解的阶段要靠两量:圣教量和比量。在行的阶段要靠:圣教量、现量。在证的阶段要靠:圣教量、现量。这是详细的关系。假如我们把信、解、行、证这四步理解为一个凡夫到成佛的次第历程,把他们理解为一个先后的次第的话,那么在第一步信的阶段就唯依圣教一量来做认识的方法。在第二步解的阶段,依圣教和比量作为认识的方法。到后两个阶段,依据圣教量和现量作为正确的认识的方法。

 

 

 

这基本上就是一个佛教量论的概括,也就是说佛教认识方法的一个总论了。依据这样的认识方法,这样一个圆满的、全面的、详细的认识方法去解决形上存在是什么的问题,也就是说解决众生、世界起源的问题。形上学的对象不就是形上的存在嘛,也就是要追究众生、世界的起源是什么,那形上存在就是我们要追究的那个众生、世界起源于什么的那个东西的一个名词。经过这样圆满的方法,就会得到一种解决。解决以后,把你对这个问题解决的结果开示出来,告诉别人,就会有形而上学著作。形而上学这一科的成立也就是有它的内容了。

 

 

 

这就是从认识方法上来对比佛教以及普通的宗教和哲学得到的结论。也就是说佛教要超于普通的宗教和哲学之上的,把佛教叫做哲学叫做宗教都是大谬。所以欧阳竞无先生早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就提出了这样的振聋发聩的声音:“佛教非宗教非哲学。”所以我们今天,包括冯大阿阇黎都跟欧阳竞无先生认识是完全一致的。佛教是非宗教非哲学的,把它理解为宗教和哲学那都是大谬的。我们已经说了,这都在反向格义错误的笼罩当中。宗教和哲学都是西来名词嘛,你用它来框东方学术,那根本就是驴唇不对马嘴,凿枘不入的,是不是?我们说宗教,上次已经说了。那个宗是什么?上接十方诸佛法流,下摄一切众生心念谓之宗。教也者,垂示曰教,以法流开示众生谓之教。这是宗,这是教。然后我们现在学术名宗教把我们这么精深地两个合成一个混略的名词来指示religion这种粗浅的、不成其为学问的学问。然后再反过来,反客为主,用它来套我们宗和教,套我们固有的精深的学问,这种做法多么荒谬,是不是?

 不能用西人的“宗教哲学”视角来认识中华传统学术儒释道

 ——敬摘自孟晓路  《佛教真面目》

(《佛教真面目》孟晓路著,转载请标注作者及版权)


七大缘起论之立宗

七大缘起论之破异

《佛学与西学》

自由与必然

圣人如何治国理政

阳明心学之良知乃一心开二门


 神仙传集锦1    

历史真面目1     

中医真面目1

走出西方中心论    

《西方中心论批判》读后感



虚云和尚自述年谱(全集)

虚云和尚方便开示(全集)

倓虚大师:《影尘回忆录》(全集)

来果和尚自行录(全集)

一梦漫言(全集)

憨山老人自序年谱实录

印光大师略传

儒家之密教——龙溪学研究

佛说阿弥陀经(全集)


轮回转世的科学研究

台大校长李嗣涔“灵界研究、多维时空“情况简介

雍正三教觉民,理同出於一原,道并行而不悖

《心经直指》—高道李清庵解释《心经》

了凡四训序文


略论明心见性1,       略论明心见性2

转八识成四智

六即佛          八识简介        

佛教八宗    密宗大义


认识佛教(1)认识佛教(2)认识佛教(3)

认识佛教(4)认识佛教(5)


弘一大师在青岛湛山寺

弘一大师简传

弘一大师:世间没有不好的东西

叶圣陶:两法师(弘一法师、印光法师)

共尊印光大师势至化身原因

朱镜宙:我所知道的虚云老和尚

戒尘法师:我与虚云上座  

虚云和尚行业记

弘一大师出家之因缘

印光祖师和弘一律师的师徒缘

印光大师:劝注重因果

慧远大师再来:三昧国师  

 印光大师:念佛十念法


佛图澄

释摩腾 竺法兰 康僧会 支遁 

释道安 鸠摩罗什 法郎 李恒沙门

杯渡

释宝志

玄奘 一行

道宣律师

道林  净满

秀禅师 广陵大师 空如禅师

李德裕 齐州僧


打坐方法

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

天眼通原理

八段锦简述、   易经杂说

太上感应篇、   推背图(图文+详解)

心相篇 、     《心相篇》讲记

《邱祖语录》


古代中医:穷人治病,富人掏钱

李玲:仇和的宿迁医改调查

揭秘红楼梦中的药膳盛宴

中药“宝塔糖”消亡之谜

现今少年每每不知保身之道,纵情色欲,由之受病

钱学森对中医的认识,学西医的一定要看,千万别错过

彭鑫:胎毒的产生及对孩子的健康影响

中医为开裆裤正名!藏在开裆裤里的老祖宗育儿智慧

中华文明是世界历史连续长存的正统

佛法之世界系统略述

圣人如何治国理政

一位西医这样理解中医肾虚,让中医黑们无地自容

人体体质辨别(气虚、阳虚、阴虚)

黄帝内经,为什么有人年过八旬还能生子!

气血不足看8个部位就知道

中草药为何能治病

 神童、大侠以及诗僧骆宾王的传说

忠臣、逆贼以及四果阿罗汉徐敬业的传说

专修专弘净土的大菩萨北宋名臣文彦博

佛弟子不应吃肉及如何正确吃素

                                                     

阅读和分享此文一切功德,

皆悉回向给图文原作者、众读者、转发者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发分享至朋友圈,福慧日增,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文章已于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