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休谟、康德、莱布尼茨之主观唯心不足之处

孟晓路 十念生 2019-04-14

这个问题其实是很深奥的。我们如何对他进行评价呢?如何理解呢?就像休谟对词义的认识是最接近于佛法的认识一样,在对因果对必然性的认识上,他也是最接近于佛法的认识,但还有所不足。跟佛法比较起来,他还有所不足。一方面我们要肯定,他是西哲当中对普遍必然性认识最好的一家,另一方面和佛法的究竟认识相比,还有所不足,有相当的局限性。

 

这个局限性还是要从他的缘起说上来看。也就是说,休谟的这种主观唯心论与佛法的缘起说,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关键是对境的认识。

 

所以赖耶缘起就不是西方任何一家的唯心论,它不是客观唯心论,也不是主观唯心论,它是特殊的唯心论。


赖耶缘起最特殊的地方就是这个境,这是一切主观唯心论和客观唯心论都没有认识到的一个事物。就是这个境,不是任何一个主观唯心的框架和客观唯心的框架所能解决的。


主观唯心是唯我论,休谟、康德、莱布尼茨都是这种类型。也就是说,一个我就有一个自己的宇宙。至于在我之外的事物,到底有没有?一般是存而不论;他也可以认为是有,但都是虚的。正如莱布尼茨那样,单子之间是不发生任何作用的,单子之间没有进出的窗口。


所以,主观唯心的分析框架就是建立在自己的完全主观的世界之上的。而客观唯心和唯物论呢,它认为只有一个公共的世界;跟佛法这个境也完全不同。

 

佛法的赖耶缘起说是这样的:

第八识自证分

第八识见分

第八识相分

第八识相分之叠加

 

一个个众生各有自己的宇宙,这个是和主观唯心论相似的地方。但是按照佛法,这些众生的宇宙它有一个来源,这就是境。从此处大家就知道,佛法同主观唯心论和客观唯心论都不同。

 

客观唯心观就认为这都是境,除了境就没别的了,就是一个公共的世界。而主观唯心论认为境根本就不存在,只有各自的宇宙。

 

而佛法认为,这些是阿赖耶识,而境就是由众生一个一个阿赖耶识所发出的相分叠加而成。而众生各自的宇宙,还要受这个境的影响;所以他们会看到大致相似的事物。

 

因为这个境也是在变迁的,所以境在变迁当中,就引发了各个众生宇宙的变化。第八识相分是众生的根。根境和合就引发了前五识所见的那些相,因为境在变迁,而境的变迁是公共的,所以他们由根境和合所生起的前五识也就有这种大致的类似性。

 

所以同业众生会看到大致类似的事物,这样我们就似乎是生活在一个公共的世界当中。就是说,虽然我们各有一个宇宙,可是作为我们各自宇宙之引发者的那个境是公共的,所以我们就会在各自宇宙当中,看到类似的事物。我的世界当中有我有你有桌子和椅子,你们世界当中也有我有你有这些桌子和椅子。

 

那么休谟这个认识存在什么问题呢?他认识不到境的存在。所以他就把事物的出现次第完全归结为主观的习惯性联想的倾向。而我们认为,事物出现的次第主要是由境的出现次第决定的。我们已经在前面的课上讲过这个问题,在讲俗谛世界构成的那一次。关于语言在成立俗谛世界所起作用的讨论当中,我们认为语言只是起了消极的、承认性的作用。

 

那个真实决定事物出现次第的、真实决定因果法则的是境的出现次第。性境的出现是由境所决定的,所以,性境的出现次第也是由境的出现次第所决定。这个是休谟和康德这种主观唯心论所没有认识到的。

 

那么休谟这种把因果观念归结为人的习惯性联想的认识,怎么诠释呢?我在那次课上也说到了。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像康德那种类型,认为人心中的观念和词语为事物之出现起到了立法的作用。另外一种就是归纳的诠释,即类似于唯物的认识,就是说我们心中这种习惯性倾向只是事物出现次第的一种反映。至于究竟是立法的作用还是归纳的结果,休谟没有说清楚。

 

我们要是对他的理论善加解说,就是按照佛法的理解,这种心中的习惯倾向确实起了一点点的立法作用。在我们的深层意识当中,对性境这种出现次第的承认,就让这个规律得以成立了。

 

我们要是在深层意识当中破了法执,我们不承认这种出现次第,那么这个法则和规律对我们自身而言就不起作用。所以说心中的习惯倾向也起到了某种立法的作用。也就是说对休谟的这两种诠释,归纳的诠释当然成立。立法的诠释,若将它限定为一种消极性的作用,也就成立。

 

不是如康德那样的积极为自然界立法的作用,就是说我们心中的语词联结完全决定了外境的出现次第,不是这种;而是我们说的这种消极性的立法作用。所以我们就不能说,习惯性联想只是归纳性的,而确实起到了立法的作用。特别是在我们的主动起用中,则起到了相当重大的作用,假如我们不承认这种似必然性,从内心深处破了对这种法则的执着,外境里的这种因果规律也就不存在了。

 

总之,在规律的形成中内心的习惯倾向起了一部分作用,它还要跟境的出现次第相配合才能够一起来形成一个规律。

 

这是我们在凡夫的境界上承认似必然性,从而解释这种似必然性的来源。这是一个层次。还有一个层次,就是在佛的角度,没有法执了,也就没有似必然性了,似必然性就不存在了。在这个角度,休谟的认识就更加究竟了。我们就不必再说境的次第了,因为在佛的境界当中,不受境的影响,佛愿意事物怎么出现就怎么出现。所以在佛的层次,休谟这种认识,可以说是完全正确,相当究竟。对凡夫的情形,他不能很好地解释。对佛位的究竟情形而言,却是很对。就是说,因果必然性在外界根本就不存在,只是心中的一种主观想象。当我们心中没有这种主观性执着的时候,外界色法自然就完全由我们随心所欲了。

 

附识问:境是什么呢?

答:境是由同处众生各自向外发出的根叠加而成的。境不是相分,也不是见分。因为相分和见分是众生自宇宙中的事物,境是自宇宙之外的公共性存在。佛法这个框架复杂而圆满;所以康德和休谟他们把框架简化了,有些事情就说不清楚。


 ——孟晓路  《佛学与西学》

(转载请标注作者及版权)


当前中学所面临最严重问题是丧失了独立地位

你真的知道佛教到底是什么吗?

不能用西人的“宗教哲学”视角来认识中华传统学术儒释道


七大缘起论之立宗

七大缘起论破异

《七大缘起论》、《形上学方法》简介

《佛学与西学》

自由与必然

圣人如何治国理政

阳明心学之良知乃一心开二门


 神仙传集锦1    

历史真面目1     

中医真面目1

走出西方中心论    

《西方中心论批判》读后感


虚云和尚自述年谱(全集)

虚云和尚方便开示(全集)

倓虚大师:《影尘回忆录》(全集)

来果和尚自行录(全集)

一梦漫言(全集)

憨山老人自序年谱实录

印光大师略传

儒家之密教——龙溪学研究

佛说阿弥陀经(全集)


轮回转世的科学研究

台大校长李嗣涔“灵界研究、多维时空“情况简介

雍正三教觉民,理同出於一原,道并行而不悖

《心经直指》—高道李清庵解释《心经》

了凡四训序文


略论明心见性1,       略论明心见性2

转八识成四智

六即佛          八识简介        

佛教八宗    密宗大义


认识佛教(1)认识佛教(2)认识佛教(3)

认识佛教(4)认识佛教(5)


弘一大师在青岛湛山寺

弘一大师简传

缅怀一代宗师弘一大师

弘一大师:世间没有不好的东西

叶圣陶:两法师(弘一法师、印光法师)

共尊印光大师势至化身原因

朱镜宙:我所知道的虚云老和尚

戒尘法师:我与虚云上座  

虚云和尚行业记

弘一大师出家之因缘

印光祖师和弘一律师的师徒缘

印光大师:劝注重因果

慧远大师再来:三昧国师  

 印光大师:念佛十念法


佛图澄

释摩腾 竺法兰 康僧会 支遁 

释道安 鸠摩罗什 法郎 李恒沙门

杯渡

释宝志

玄奘 一行

道宣律师

道林  净满

秀禅师 广陵大师 空如禅师

李德裕 齐州僧


打坐方法

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

天眼通原理

八段锦简述、   易经杂说

太上感应篇、   推背图(图文+详解)

心相篇 、     《心相篇》讲记

《邱祖语录》


古代中医:穷人治病,富人掏钱

李玲:仇和的宿迁医改调查

揭秘红楼梦中的药膳盛宴

中药“宝塔糖”消亡之谜

现今少年每每不知保身之道,纵情色欲,由之受病

钱学森对中医的认识

彭鑫:胎毒的产生及对孩子的健康影响

藏在开裆裤里的老祖宗育儿智慧

中华文明是世界历史连续长存的正统

佛法之世界系统略述

圣人如何治国理政

十界语言之概况及演变

一位西医这样理解中医肾虚,让中医黑们无地自容

人体体质辨别(气虚、阳虚、阴虚)

黄帝内经,为什么有人年过八旬还能生子!

气血不足看8个部位就知道

中草药为何能治病

中医思维 万物皆是药,看后让你服服帖帖

治疗失眠,《黄帝内经》中的“失眠第一方”

 汉唐古风正坐,养心又养生!

西医有上百种癌症,治疗却永远只是三种武器

从学诚事件看人间佛教之终结与中国佛教之出路

 神童、大侠以及诗僧骆宾王的传说

忠臣、逆贼以及四果阿罗汉徐敬业的传说

专修专弘净土的大菩萨北宋名臣文彦博

佛弟子不应吃肉及如何正确吃素

彻底客观型语言观:柏拉图

西学理性派与经验派简述

康德

休谟

缺乏正确缘起学说和因果学说是西学陷入困境根本原因

有史以来最入世的两个和尚:刘秉忠与姚广孝的七个第一

揭秘北京城的缔造者:高僧姚广孝与刘秉忠

愿承杀名姚广孝,功过是非任凭说

                                                     

阅读和分享此文一切功德,

皆悉回向给图文原作者、众读者、转发者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发分享至朋友圈,福慧日增,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