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0年9月20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生前身后事

永乐 十念生 2019-04-14

《永乐大典》是我国古代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全书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目录六十卷,共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书中保存了我国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各种典籍资料达八千余种,堪称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永乐大典》,全以小楷抄录,是中国最著名的一部古代典籍,也是迄今为止世界最大的百科全书。它由2169书写高手,耗时5年,共编写3.7亿字小楷,都是书手们用明代官用的馆阁体楷书一笔一画抄写出来的。《永乐大典》所绘山川器物均以白描手法,辞藻清朗,精丽工致。其文字规模远远超过了前代编纂的所有类书,为后世留下许多丰富的故事和难解之谜。她丰富地保存了14世纪以前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百科文献。共计22937卷、目录60卷,分装成11095册,全书约3亿7千万字。

 

 

3.7亿字什么概念?

咱们当今使用的《新华字典》是60万字,《永乐大典》字数相当于617本《新华字典》。清代编纂的大型丛书《四库全书》,收书也不过3000多种。而据粗略统计,《永乐大典》采择和保存的古代典籍有8000种之多,数量是前代《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等书的五、六倍。足见《永乐大典》对于中国文化之份量。

 

 

一、诞生

唐宋科技与文明灿烂空前,后来大量图书被元朝统治者烧毁。到了明代,流传于世的经典图书不足宋元三分之一。而《永乐大典》则成为一个“宝船”,它以如此庞大规模和华丽辞藻,把中国14世纪以前的文化统统装入它的仓中,缓缓驶向今日,将中国千年灿烂文明以手写小楷的形式,极富诚意地呈现给全世界。

 

永乐元年(1403),朱元璋第四子朱棣藉“靖难”之名,赶走建文帝,夺取政权,自立帝,年号“永乐”,历史上称为“明成祖”。为了巩固政权,炫耀文治,朱棣命翰林院学士解缙、太子少保姚广孝为监修,编纂一部大型类书,用以系统地收集天下古今书籍,以便于查考。解缙等奉谕,组织一百四十七人,按照《洪武正韵》的韵目,将各种资料抄入书中。次年十一月,全书编纂完成,赐名《文献大成》。史书中说,朱棣“览所进书,尚多未备”,于是再命重修。姚广孝领命,重组编撰力量,开馆文渊阁。参加者计正总裁三人,副总裁二十五人,纂修三百四十七人,催纂五人,编写三百三十二人,看样五十七人,誊写一千三百八十一人,续送教授十人,办事官吏二十人,共二千一百八十人。而先后“供事编辑者三千余人”。 

 

永乐五年(1407),全书大体定稿,姚广孝领衔进呈,朱棣阅后表示满意,亲自撰写了《序言》,正式定名为《永乐大典》,并聘请抄书者誊抄全书。至1408年冬,《永乐大典》全书抄写完毕。

 

《永乐大典》修成后,一直收藏在南京文渊阁的东阁。永乐十九年(1427),北京紫禁城建成,朱棣迁都北京,大概就在这个时期,《永乐大典》随之运到了北京,以后长期贮藏在宫城内的文楼。而《永乐大典》原稿则存放在南京文渊阁,明代中期毁于大火。现存版本《永乐大典》为嘉靖年间重新抄录。

  

二、两部正本(一部毁于火灾,一部消失不见)

《永乐大典》编成后,就皇帝手中一部正本,本来明成祖朱棣想将之付印,但因此书实在太大了,一下子难以做到,就暂时放在了南京明皇宫的文渊阁。北京明皇宫建成后,朱棣曾经派人将南京文渊阁所贮藏的古今一切书籍包括《永乐大典》在内各取一部,装载了10艘大船,运往北京。《永乐大典》原稿本则留在了南京文渊阁。可惜在明英宗正统年间,南京明皇宫内发生火灾,南京文渊阁所藏之书,全部被烧为灰烬,这样在世上就只剩下北京的《永乐大典》孤本。

 

一百多年过去,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北京明皇宫突发大火,三大殿被火烧毁,火势危及文楼。对《永乐大典》“殊爱之”经常有一二帙放在书几案头供查阅的嘉靖帝“命左右趣登文楼出之,夜中传谕三道谕旨,抢救《永乐大典》,“遂得不毁”。

 

火灾之后,嘉靖皇帝萌生了将《永乐大典》再抄一部副本另外保存的念头。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永乐大典》的“复制”工作开始,总负责人为徐阶、高拱等,据说当时是边校理边缮写,分工明确,大约抄了5年,直到嘉靖帝离世、隆庆登基后才大功告成。

 

嘉靖四十一年(1562)秋,嘉靖皇帝任命徐阶、高拱、张居正等人校理缮写《永乐大典》副本。据统计,当时经过考试录用的誊录人员达一百余人,严格按照永乐正本的册式行款摹写,每人每天按规定誊抄三页。每册录毕,于册后注明重录总校官、分校官、写书官等衔名,以示职责。这些书手中有许多是各地有名的书法家。

 

嘉靖年间负责重录工作的徐阶见到永乐本后,曾经赞叹说:旧本(朱棣时期的版本)缮写得太好了,现在很难再找到这样的书家了。全部重录工作直到六年后的隆庆元年(1567)方告完成。

 

正本移放到文渊阁,以后下落不明,学术界一般认为,这部正本毁于明清之际的战火。副本一部先是存放在新落成的皇史宬,到清朝雍正年间,又移贮到天安门以南的翰林院。 

 

正本据说是被放回了文渊阁,但实际上从此就下落不明,有人认为它毁于明清之际的战火,但也有人认为它被嘉靖帝“带到”了他的陵墓里去欣赏了。 

 

三、副本遗失(明末清末两次朝代更迭逐渐遗失损毁)

 

正本姑且不说,《永乐大典》有了副本后,正本存放文渊阁,副本藏在皇史宬(明皇宫内当时新建好的皇家档案库(专门用于收藏皇家典籍)——皇史宬。)可是却从此时起,《永乐大典》正本的去处就音讯渺然。

 

  有人认为它毁于清代乾清宫大火,也有人认为它毁于明亡之际,还有人认为它毁于明万历年间宫中大火,更有人认为《永乐大典》正本没有丢,就在皇史宬夹墙里面。最让人感兴趣的是殉葬之说——正本可能已随嘉靖葬入地宫。(这点可能性极大,下文专书) 

 

四、对《四库全书》编纂作用大

 

《永乐大典》副本抄成之后,存放在被称为石室金匮的皇史宬内。皇史宬在皇宫的西侧,建成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石室四周的石墙厚有6米,两扇殿门是两块整石,每扇石门重5000公斤。大殿中有内为樟木、外包铜皮制成的152个金匮,放置在1.42米高的须弥座上,副本就存放在这些金匮之内,既能防水,又能防火,可以确保万无一失。

 

《永乐大典》副本自明隆庆迄清康熙这150多年里,一直贮藏在皇史宬。至康熙年间,内阁学士徐乾学、高士奇等官员推开北京南池子大街的皇史宬大门时,意外发现《永乐大典》副本仍静静地躺在那里,这也是后者自明末后首次正式重现于世,但此时副本已比正本缺了一千余册。

 

至清雍正年间又移藏至天安门以南的翰林院敬一亭内。乾隆年间修纂《四库全书》,利用《永乐大典》辑佚古籍,曾清点副本,发现已丢失1000多册,计2422卷,乾隆曾下令查找,结果是一本也没有找到。即使这样,余存的《永乐大典》在《四库全书》的编纂中仍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从《永乐大典》中辑得佚书516种,其中388种收入《四库全书》,128种列为总目存目。

 

在编纂《四库全书》期间,对《永乐大典》的管理是比较严的,其间曾发生过这么一件事,纂修官黄寿龄私自将其中6册带回家去阅读,结果被盗贼偷走,此事呈报乾隆后,乾隆非常气恼,下令立即缉查,步军统领尚书英廉不敢懈怠,在全城进行搜缉,后在御河桥边复得,是偷盗者见查得紧,又偷偷地放置在这里的。黄寿龄因此事被罚俸3年。从此以后,严禁携带《永乐大典》外出。

 

五、清末屡遭劫难

 

《永乐大典》正本亡佚,是我国文化史上的巨大损失。乾隆年间,为了修纂《四库全书》,曾利用《永乐大典》辑佚古籍,当时已经发现丢失了一千余册。

 

至嘉庆、道光年间,官员又伺机挟带偷窃,并将所偷之书以每册10两银子的价格卖给洋人,因此,到光绪元年(1875年)重修翰林院清点《永乐大典》时,所存不足5000册;到了光绪三年(1877年),只剩下3000余册;到了光绪十九年(1893年),只剩下800余册。这些丢失的《永乐大典》都属监守自盗,例如大臣文廷式以借读《永乐大典》为名,盗走了100余册;翰林院的人在下班回家时,将一本本《永乐大典》挟在衣物中携带出去。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六月,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坐落在东交民巷的翰林院处在战火之中。侵略者对《永乐大典》肆意抢掠,甚至用《永乐大典》代替砖块,构筑工事,或纵火焚烧,一时仅存的《永乐大典》几乎丧失殆尽。翰林院劫后《永乐大典》仅剩64册,被同治十三年(1874年)状元、清末大臣陆润庠运回府中。

 

 

1912年,民国政府成立后,在教育部社会教育司任第一科科长的周树人(即鲁迅先生)的建议和努力下,获教育部同意,并呈请国务院批准后,教育部派员去陆润庠处将这64册劫余的《永乐大典》取回,4册存放于教育部图书室供展览,60册送交京师图书馆保存。京师图书馆经多方征集,到1934年,已改名为北平图书馆的馆藏《永乐大典》增加到93册。由于局势动荡,1933年5月,教育部电令北平图书馆将宋元精本、《永乐大典》、明代实录等古籍南迁,北平图书馆即选择一部分善本典籍(包括《永乐大典》)运往上海,存放于公共租界仓库,并成立国立北平图书馆上海办事处负责管理。

 

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上海沦陷,经代理馆长袁同礼、上海办事处钱存训通过驻美使馆和美国联系后,选取了3000种书(其中有60册《永乐大典》)运到美国,交美国国会图书馆代为保管。1965年这批书(包括《永乐大典》)均被运往台湾台北故宫博物院。

  

五、新中国成立后高度重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永乐大典》得到各方的捐赠,国内商务印书馆董事会一致通过,将所属东方图书馆所藏21册《永乐大典》全部赠送给北京图书馆(即原北平图书馆,现为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和广东文管会也分别将4册和3册《永乐大典》赠送给北京图书馆。苏联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先后三次将沙俄和日本侵略者劫走的64册归还了我国。至今为止,国家图书馆馆藏《永乐大典》共有161册。现世界各地尚有《永乐大典》400余册,星散于8个国家和地区的30个单位。

 

当前距《永乐大典》纂修已经有六百年历史,《永乐大典》中保存的书籍史料,至今还没有被全部认识、利用,新的发现时或有之,对《永乐大典》的研究、保护和利用,已成为学术界和文物保护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使命。保护优秀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人类的未来。

  

六、正本下落探秘

 

有关《永乐大典》正本的下落,历来就有三类说法。

 

第一类是被随葬说。

1957年,在劳动改造思想的时候就关注《永乐大典》正本失踪之谜的钱钟书就为栾贵明提出《永乐大典》正本失踪之谜的研究课题。栾贵明一做就是30年,其研究成果披露于世的就是被随葬说。就在1986年,中华书局编审张忱石著《永乐大典史话》中也表示这一说法。

 

中华书局的张枕石先生以及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的栾贵明先生却提出了这样一种说法,认为《永乐大典》正本已作为嘉靖皇帝的随葬品葬入永陵地宫。他们认为,嘉靖当年急着要重录一部副本,就是为他将来寿终正寝时以正本作为随葬品做好准备。

 

 

在明成祖时,编篡好《永乐大典》之后,明代的帝王中只有孝宗和世宗这两位很喜欢读书的皇帝常常阅读《永乐大典》。如孝宗曾把《永乐大典》中的医药秘方抄赐给太医院,世宗则更是喜爱《永乐大典》,在他的案头上常备着几册《永乐大典》,他按韵索览。而在明代,有这样的习俗,就是把死者生前所喜爱的书籍随葬。那么,这部《永乐大典》正本随葬于世宗永陵的可能性就很大了。现在所见到的永陵,其规模明显比明代其他的皇陵要大,是可以随葬《永乐大典》正本的。

 

仔细研究《明实录》发现,《永乐大典》重录完成与嘉靖帝的丧葬大体是同时。嘉靖帝于1566年12月驾崩,1567年3月葬入永陵。也就是说,嘉靖帝死亡距下葬,有三个月时间。而到了4月15日,继位的隆庆帝才赏赐《永乐大典》重录人员。重录究竟完成在何时,史无明载。而这正是谜点。

 

如果现代人要运完全部的《永乐大典》,要运满4卡车才行。而在明代,并没有现在的发达交通工具,他们只能靠马车拉。为何嘉靖帝死后3个月才入葬永陵?

 

大胆的推断便是:在这段时间里,隆庆帝忙着把《永乐大典》正本放进永陵,以了却嘉靖帝的心愿,一直到嘉靖帝入土为安后,隆庆帝才有时间处理《永乐大典》的副本。甚至重录工作或许都没有完成,而诡称完成,从而造成了副本的先天缺少,也并不是不可能。

 

 

据《明实录》记载,从三月二十二日嘉靖帝下葬二十余日起,隆庆帝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竟然连续褒奖《永乐大典》的编撰儒臣,四月十日嘉奖徐阶等十数名儒臣“同知经筵席”,四月十五日,又以“重录《永乐大典》成”为由,再行褒奖。而《明实录》对《永乐大典》正本藏处只字不提。不过,被随葬这一说法的证实与证伪只有借助于考古发掘了。

 

当然,《永乐大典》正本是否做了嘉靖皇帝的陪葬物,在打开永陵地宫之前,只能是一个合理的推想。在目前技术条件不够成熟,不足以保证被开掘陵墓及陪葬物品安全的情况下,对于现在的人们来说,更为现实的课题是:如果《永乐大典》正本确实保存在永陵地宫中,经过400多年的岁月,它们是否依然能保持完好?一旦将来有可能出土,我们应该怎么更好地保护《永乐大典》?经过 400多年的岁月,永陵显得有些面目沧桑。如今,永陵和它的主人嘉靖皇帝却因为寻找《永乐大典》正本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果《永乐大典》正本被嘉靖皇帝带入永陵,将来正本的出土无疑将让整个世界为之震惊。

 

然而,这一切猜想在打开永陵地宫之前只能是一个理论上的假设。消失了几个世纪的《永乐大典》正本,也许还有更多未解的谜团,等待着人们去不断地探寻。

 

永陵是明朝皇帝世宗朱厚熜和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永陵的规模是越制的

 

第二类是被烧毁说。至于被烧毁的时间,就存在两种看法。

一种认为,发生在明亡之际,李自成领导农民起义,肆意烧毁,《永乐大典》正本可能就毁于一旦。至明末清初,皇宫内外就有人疑窦丛生了。如明末宦官刘若愚在《酌中志》里提出:“旧《永乐大典》二部,今又见贮于何处也?”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里表示《永乐大典》正本“全部亡佚”。郭沫若也持此说法,在《重印永乐大典序》中说:“从此正本与副本分藏于文渊阁与皇史宬。明亡之际,文渊阁被焚,正本可能毁于此时。”


 另一种认为,清代初年《永乐大典》正本改贮乾清宫。嘉庆二年(1797)乾清宫发生过一场大火,《永乐大典》正本未能幸免于难。不过,就在乾隆年间,《永乐大典》正本的存在与否就值得怀疑。乾隆初编制的《天禄琳琅书目》里就没收《永乐大典》正本,而编制时是将宫中的善本集中于乾清宫旁的昭仁殿的。乾隆帝就曾赋诗表示过对不见《永乐大典》正本的无奈:“《大典》犹看永乐传,搜罗颇见费心坚。简及释道欠精覆,久阅沧桑惜弗全。”

 

 

第三类是被藏在夹墙说。

明代的皇史宬是皇家档案库,专门存放《实录》、《圣训》、《玉牌》类。重录本藏于皇史宬。有人认为,《永乐大典》正本即藏在皇史宬的夹墙内,以备不测。皇史宬全砖石结构,抵防水火性能极强,而皇史宬大殿墙壁构造与其他建筑很不一般,它的东西墙厚度达3.5米,南北墙厚度达6.1米,这一奇特之处用意何在呢?将《永乐大典》正本秘藏在皇史宬的夹墙内,是有可能的。


曾经沧海难为水。不过,很值得欣慰的是,解放后,新中国注重文化遗产,对《永乐大典》副本不断收集,并影印出版,功在当世,利在千秋。

 

 

附:


呼吁书

中国国家图书馆 任继愈


永乐大典》是明成祖朱棣命太子少师姚广孝和翰林学士解缙主持,3000多人参加,历时4年,于永乐六年(1408)修成的大型类书,全书共22877卷,是中国古代最为成熟、最为杰出的“百科全书”。它是上起周秦,下迄明初的历史文献资料的总结,因此也是15世纪人类文化史上的丰碑。


《永乐大典》这一文化宝库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其中成段或全书采录的文献,能够一字不改,保存古籍原貌。《永乐大典》成书之日起,它的学术意义和文献价值,早已受到明清两代学术界的广泛重视。


这部规模宏大的类书,历史上仅有两个写本,正本存于皇宫禁地,后人未见。副本在清代存在翰林院,虽有遗失,但大体完整。最惨重的损失是在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永乐大典》遭到毁灭性的损失。这部二万余卷的巨著,今天分散流失在世界各地,仅存400册左右。


《永乐大典》的特殊遭遇,凝结民族情感。京师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前身)入藏《永乐大典》以来,就一直在探寻这部伟大著作散失的遗踪。各国政府和学者也在努力收藏、保存、复制劫余之卷。


现在,400余册《永乐大典》残本星散于8个国家和地区的30个单位。中国国家图书馆决定依照原书板式规格、纸张装帧,仿真再造,以推动当代学术发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这是造福中国乃至世界学术界的大事。这一夙愿的实现尚有赖于全世界《永乐大典》收藏机构、收藏家及有识之士予以合作,大力支持。望世界各地藏书机构、收藏家,群策群力,共襄盛举,慨允借用《永乐大典》原书,提供拍照、制版之用,用后归还,使这一文化遗产重现于世,垂之永久。衷心企望海内外热心文化事业、关心人类文明的学术机构和人士,对人类文化遗产做出贡献,必将与《永乐大典》一道流传后世。我们也相信世界各民族通过文化合作,消除隔阂,增进共识,建立友谊,促进世界和平,开创美好的未来。(引自中国国家图书馆編:《永乐大典》编纂600周年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

 

附:《永乐大典》收藏单位一览 

 

1. 中国国家图书馆

 

2. 上海图书馆

 

3. 四川大学图书馆

 

4. 台湾中央图书馆

 

5. 台湾历史语言研究所

 

6. 日本国会图书馆

 

7. 日本东洋文库

 

8. 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

 

9. 日本京都大学附属图书馆

 

10. 日本天理图书馆

 

11. 日本静嘉堂文库

 

12. 日本斯道文库

 

13. 日本大阪府立图书馆

 

14. 日本武田长兵卫

 

15. 日本石黑传六

 

16. 日本小川广己

 

17. 英国博物馆

 

18. 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

 

19. 英国伦敦大学东方语言学校

 

20. 英国剑桥大学

 

21. 英国马登

 

22. 德国汉堡大学图书馆

 

23. 德国科隆基莫图书馆

 

24. 柏林人种博物馆

 

25. 美国国会图书馆

 

26. 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

 

27. 美国康奈尔大学

 

28. 美国波士顿图书馆

 

29. 越南河内法国远东学院

 

30. 韩国旧京李王职文库


当前中学所面临最严重问题是丧失了独立地位

你真的知道佛教到底是什么吗?

不能用西人的“宗教哲学”视角来认识中华传统学术儒释道


七大缘起论之立宗

七大缘起论破异

《七大缘起论》、《形上学方法》简介

《佛学与西学》

自由与必然

圣人如何治国理政

阳明心学之良知乃一心开二门


 神仙传集锦1    

历史真面目1     

中医真面目1

走出西方中心论    

《西方中心论批判》读后感


虚云和尚自述年谱(全集)

虚云和尚方便开示(全集)

倓虚大师:《影尘回忆录》(全集)

来果和尚自行录(全集)

一梦漫言(全集)

憨山老人自序年谱实录

印光大师略传

儒家之密教——龙溪学研究

佛说阿弥陀经(全集)


轮回转世的科学研究

台大校长李嗣涔“灵界研究、多维时空“情况简介

雍正三教觉民,理同出於一原,道并行而不悖

《心经直指》—高道李清庵解释《心经》

了凡四训序文


略论明心见性1,       略论明心见性2

转八识成四智

六即佛          八识简介        

佛教八宗    密宗大义


认识佛教(1)认识佛教(2)认识佛教(3)

认识佛教(4)认识佛教(5)


弘一大师在青岛湛山寺

弘一大师简传

缅怀一代宗师弘一大师

弘一大师:世间没有不好的东西

叶圣陶:两法师(弘一法师、印光法师)

共尊印光大师势至化身原因

朱镜宙:我所知道的虚云老和尚

戒尘法师:我与虚云上座  

虚云和尚行业记

弘一大师出家之因缘

印光祖师和弘一律师的师徒缘

印光大师:劝注重因果

慧远大师再来:三昧国师  

 印光大师:念佛十念法


佛图澄

释摩腾 竺法兰 康僧会 支遁 

释道安 鸠摩罗什 法郎 李恒沙门

杯渡

释宝志

玄奘 一行

道宣律师

道林  净满

秀禅师 广陵大师 空如禅师

李德裕 齐州僧


打坐方法

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

天眼通原理

八段锦简述、   易经杂说

太上感应篇、   推背图(图文+详解)

心相篇 、     《心相篇》讲记

《邱祖语录》


古代中医:穷人治病,富人掏钱

李玲:仇和的宿迁医改调查

揭秘红楼梦中的药膳盛宴

中药“宝塔糖”消亡之谜

现今少年每每不知保身之道,纵情色欲,由之受病

钱学森对中医的认识

彭鑫:胎毒的产生及对孩子的健康影响

藏在开裆裤里的老祖宗育儿智慧

中华文明是世界历史连续长存的正统

佛法之世界系统略述

圣人如何治国理政

十界语言之概况及演变

一位西医这样理解中医肾虚,让中医黑们无地自容

人体体质辨别(气虚、阳虚、阴虚)

黄帝内经,为什么有人年过八旬还能生子!

气血不足看8个部位就知道

中草药为何能治病

中医思维 万物皆是药,看后让你服服帖帖

治疗失眠,《黄帝内经》中的“失眠第一方”

 汉唐古风正坐,养心又养生!

西医有上百种癌症,治疗却永远只是三种武器

从学诚事件看人间佛教之终结与中国佛教之出路

 神童、大侠以及诗僧骆宾王的传说

忠臣、逆贼以及四果阿罗汉徐敬业的传说

专修专弘净土的大菩萨北宋名臣文彦博

佛弟子不应吃肉及如何正确吃素

彻底客观型语言观:柏拉图

西学理性派与经验派简述

康德

休谟

缺乏正确缘起学说和因果学说是西学陷入困境根本原因

有史以来最入世的两个和尚:刘秉忠与姚广孝的七个第一

揭秘北京城的缔造者:高僧姚广孝与刘秉忠

愿承杀名姚广孝,功过是非任凭说

                                                     

阅读和分享此文一切功德,

皆悉回向给图文原作者、众读者、转发者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发分享至朋友圈,福慧日增,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