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七大缘起论之法界五级

孟晓路 十念生 2019-08-10

 

法界五级

孟晓路

正文1.5万字


    法界中一切存在依粗细显微以第八识为参照可分五级;与此五级一一对应,佛之净土分为五重;众生之三界与后三级大体对应;五种曼荼罗与此五级亦有其开合对应之道。逐一论之。

 

8.1 第八识之四度开展

    从不生不灭之法界本体始,第八识可作四度之进展,故第八识共分五级:

    第一级        圆觉真如(唯一据点)        证自证分

    第二级        据点                        第八识自证分

    第三级        净光单势                     第八识见分

    第四级        净色根潜势                  第八识相分

    第五级        合势                       第八识相分之复合

以第八识之五级为参照标准,余法所处层次皆可归入此五级之中而得其了解。

    冯大阿阇黎于《佛教真面目》解题一章第五章对于众生世界起源之论述即依第八识之四度开展而论之,以下先引《佛教真面目》所论而逐层剖析之。


    1.第一级    圆觉真如、证自证分

“无始以来,一切种性皆在觉海之中,彼此融和,真实如如,无形相,无方所,为不可思议之法界总体。无以名之,名曰真如,亦名法身。  “与真如全体种性相函者名曰圆觉。借言说方便,圆觉为能照,真如为所照;前惟惺惺,后惟寂寂。实则能所不分,惺惺寂寂互相融化,因分位觉照,似有无量无边互异之种子汇归于一而已。”(《佛教真面目》第五章第二节)


    按:以上所论圆觉真如即一切法之源底,亦第八识开展之始点。从智之身分称圆觉真如,从识之身分称证自证分。此证自证分为一切心王心数乃至一切众生所共有,故亦第八识之证自证分也。


    七大缘起图中所标后得法界体性智、唯一据点亦属此级。真如为法界体性智之根本义所证,唯一据点则法界体性智之后得义所证,乃同一事即独一法界之不同相貌。此义第六章已详之。


    2.第二级    无量据点、第八自证分

“真如中任何种子,皆具地水火风空五大妙用;而相函觉性又具见大识大两种妙用。综言之,一切性种无不具带七大功能。此可修证得之,非理想比。”(同上第二节)

 

“法界总体之中无数分位所标之一切种子,固各具七大特性;此上节所已言也。一切种子无非精神之所寓;于互相摄受之间,初无方所相状可得。地大托之,水大润之,火大耀之,风大展之;依见大之标指,一种子为主,余种子随关系之亲疏重重围绕,是为空大中密相组合之潜势。识大加以浑括之体认,遂衬出惺惺寂寂之致;为心相之基本。  “明认此心相之大略者,依识大转成之清净第八识也。其相圆满清凉皓洁,世间事物无可比拟,惟月轮庶几近之;此月轮观法之所由立也。”(同上第三节) 


    按:大阿阇黎此处所言种子即据点之异名。33节对密教与唯识种子义之辨析。一切种子各具七大功能,即据点第八自证分中又寓有二次开发出之一切种子本论及唯识所称种子之义。功能于相宗乃种子之异名,地水火风空之功能即相种,识大见大之功能即见种也。以大圆镜智照诸据点,一切自性身据点异名皆如如然融为一体,互不相碍,无方所相状可得。此乃正智所证之无相境界也。识大和合于其间,则大圆镜智转为第八识自证分,始现圆明如月轮之相,是即心相基本,体认此心相之清净第八识即第八自证分也。大圆镜智既已转为第八识自证分,则已具空间之次序,主辅据点遂依关系之亲疏,主点为中心,余点重重围绕,而排布于此圆明球形空间之中。


    从证自证分、圆觉真如开出第八自证分据点,是为第八识初度进展,也即第八自证分据点乃法界第二级也。至此,众生界已成立,以下则物质界之开发矣。此级第二级则为物质界开发之始点。


    3.第三级    净光单势、第八识见分

    “心相大略,只藉方所衬出主辅种子之排列状况;而主种赅摄余种一切德性,未尝启发。加强水火二大,德性渐次详明;自腾无量净光。细微据点扩为立体形式;则又地风二大与有力也。体认此形式,属第八识再度进展。


“此就自心种子开发之条理言之,他心准此。所谓净光,非若尘世之光;实乃灵明不迷、理致洞彻之妙境。”(同上第三节,)


    按:圆明中之一一据点,各从自点发出无量净光,此等净光即第八识见分也;亦即《起信论》三细相中之能见相。上面第二级之据点第八识自证分则《起信论》所谓业相也。净光与尘世之光不同,前者始从自心据点开出,特具觉性;属第八识见分。后者已是前者之多度投影,觉性已近乎丧失殆尽矣。属第八相分叠加所成之境。


依据点随缘开展净光,或曰从第八自证分开出第八见分;此乃第八识再度进展;故净光第八见分属法界第三级。净光之最小单元则为单势。


4.第四级   净色根潜势、第八相分

‘能发净光诸种性,各以光力波动十方;彼此同类者互相结合,成为一种潜势。光类无量,故潜势之状况亦无量;一一以识认之,遂若各为物质之出发点。第八识到此,虽作第三度之进展……”(同上第三节)


按:众生据点发出之同类净光所结成之净色根即第八相分也,乃由同类净光或曰第八见分叠加而成,即《起信论》三细相中之境界相。详言之,性海之中,据点之间相互机感,弥放弥收,一一据点各放净光遍入一切他点之中,亦吸摄一切他点所放净光入于自点之内。一一众生其自据点所发出之净光为自第八之见分,自据点摄取其他据点所发出之净光于其自点内融合而为自第八之相分。此就自据点言之,一切他据点准此。净色根之最小单元潜势则由净光之最小单元单势所叠加而成。


单势叠加而为潜势,或曰第八见分叠加而为第八相分,此为第八识之第三度进展;故潜势、第八相分属法界第四级。


5.第五级    合势、第八相分之复合

第八识到此,虽作第三度之进展;而于无数潜势之复杂和合,尚未能明其方式奚若;须更扩充其境,以前六识一一经验之。经验既熟,再融入第八识,乃有微细物相可见。“第八识所缘之境扩为外迹时,以自力之潜势为根,他力之(同类)潜势(之复合)为境;同类根、境融和,则成物质基本;科学上所谓原子是也。……


“集合物质而成形器,则众生业力之复式变化也。识大开出六识以辨别之:依眼根认识物色,依耳根认识物声,依鼻根认识物气,依舌根认识物味,依身根认识物材;贯通五识而认为形器者,仗意识俱起也。”(同上第三节,括号内字为作者所加。)


按:单势叠加为潜势,乃第八识之三度进展;第八识复作第四度之进展,复由潜势叠加而为合势,第八相分亦叠加而成境。第八相分之复合也。斯为法界存在之第五级,最末一级也。第三级单势为自业,四级潜势、五级合势皆系共业。然参与此共业之众生范围不同,第四级为一大千世界,五级则欲界初禅二十二处中之一处也。故第四级之净色根由大千世界全部众生各发净光叠加而成。大千世界中每一众生皆参与此级色法之构成。故大千世界任何一处,上至四禅天顶下至阿鼻地狱,皆有吾人自身之净光参加其间。返照根性,于吾人自业净光中皆各现一大千世界,不过势力单薄而已。共业之大千世界乃由其中众生一一净光中之大千世界叠加而成。


第五级合势则共业之范围大大缩小,仅为同处之众生矣。欲界总有二十处,八大地狱八处,人道四洲四处,欲界六天六处,鬼、畜生各一处,是为二十处。初禅三天为二处,故欲界加初禅总有二十二处。处者即众生能够相互接触之范围。同处者能相互感见,相互接触;不同处者则不能相互接触。如欲界天,虽上处能见下处,包括余趣;然异处间并不能相互接触。上界天如欲与下处接触则必须化身入于其间,此化身已与下处同其色法矣,故属同处。


同处之众生各从自据点发出净色根,彼此同类者复相叠加而成境,是为欲界包括初禅色法之基础。其最小单位则为合势,亦称境极微,科学则称为原子或基本粒子。故今人所云物质,当从合势会之,乃得其真实。由法界本体经由第八识之四度进展,依种种因缘之配合,物质终于得以开出。故物质无自性空宗所云之自性非实有,纯乎其为幻影;得此解析,不亦彰彰乎?不过已系法界演变之最末,为两级共业所支持,甚为粗重呆滞;陷于妄执之众生根力弱小,自业无权变更之;故无往不执为实有。俱生法执,在分别意识2之上。


由其最小单位即合势经重重组合,遂成宏观之物质。依六根认识此宏观物质,于是幻相生焉。其详如下:众生自力之净色根由脑间以五根脉52为通路分向五浮尘根流露,从而分化为五根。五根各出于自身之外,分别与他力净色根之复合总境和合,总境于是分化为五境。其中与眼根融合者称色境,乃至与身根融合者称触境。五根识与五根借其相应之境为增上缘,遂转化为五识与五尘。眼根识等转名眼识等,眼根等转名色尘等。原与五根识相函之分别意识1遂转为分别意识2,转而观察五识见分;原与五根相函之定中意识则转为五俱意识,转而了别五尘。进而了别其余影,则系分别意识3之功能也。


根境和合而五识生,境又为身外同类众生所放出之根叠加而成。故流出身外与境和合之自根即有两种身分:一、对自身而言为根,乃能观之具以认识境者,自五识见分即附于自根之上。二、对他身而言,则为构成其境之一分,而为他身所认识之对象。故欲认识一境,势必以自根参与之,从而必对此境发生影响而造成或大或小之改变。冯大阿阇黎曰“根力强大者可引发六境”,见《心经广义》第二章第一节。如神通之情形。即表明根可对境造成大之改变也。量子力学言,吾人既是观众又是演员,此为对测不准原理之一种表达。霍金言,不确定性原理乃吾人所生活宇宙之基本特征。见《时间简史》第十章。乃从微观而言之;实则从此处可见,即宏观世界亦莫不如此;不过凡夫因根力弱小,对境之改变甚微,无从觉察而已。故绝无离开人之认识而独存之所谓客观物质世界,夫复何疑!


五尘其实本即五根,故五尘本应属第四级存在。然五尘之生起,必依境作缘,不能离境独起,当其生起亦就附于其境之上。故其粗重呆滞,与境相类,而与根不同。根较尘灵活多矣。故本论将五尘划归为第五级存在。


净色根之复合,即根境和合之境。可分为自境与外境,自境即自之肉身,为自根所依,外境即器界也。相宗之第八相分有广狭二义,其狭义即本节四级之第八相分也;其广义除前者外,兼摄种子身器。故身器各为净色根之复合之一分,合则净色根之复合也。亦为第八之相分,广义。此故本论以境净色根之复合为第八识之第四度进展,于理无违。


冯大阿阇黎于《佛学起源》中明确指出法界存在可分为五级,五级为:

第一级,法界本体;

第二级,众生心之枢纽;

第三级,众生心之相状;

第四级,众生身之枢纽;

第五级,众生身之相状。


大阿阇黎以上所论五级,亦七大缘起图中所列五级之依据,与《佛教真面目》所论即是一事,仅名称不同而已。第一级法界本体即是真如,此不必论。第二级众生心之枢纽即是据点之异名,乃一个有情之第八识自证分也。众生心即第八识,自证分为其核心,故名枢纽。第三级众生心之相状,即据点向外开展之光明也,即第八识之见分。以属自业境界,故曰心之相状。第四级众生身之枢纽,即无量据点各各开展光明叠加而成之净色根也,即第八识相分。此为众生身之内色、尘身之根本,故曰众生身之枢纽。第五级众生身之相状,即尘相之层次;以自力之净色根为根,以他力净色根之复合为境,根境和合而引生前六识相分,当根为见分所依,当境为相分所依。即尘相也。故众生身之相状者,尘相之众生身也。亦名尘身。此尘相论其本身虽属第四级,然其出现必以第五级境净色根之复合为先决条件,亦表境之相状;故尘相当归入第五级也。

 

8五重净土

净土者,破妄执后所显之清净境界也。有所依之土必有能依之身,故详言之称清净身土。

与第八识之五级一一对应,佛之清净身土可分五重。其土建立之智、构成之色法及证入条件如下:

法界五级  八识五级       身土                        色法          证入条件

一级     真如  一印会自受用身土   法界体性智后得  清净种子密教义    破四重妄执     

二级     据点  成身会自受用身土   大圆镜智      清净种子唯识义   破四重妄执

三级   净光   他受用身土   平等性智  清净第八见分及前五见分  破三重妄执  

四级    净色根  变易身土          成所作智1    清净五根         破二重执

五级          同居身土          成所作智2    清净五尘         破初重妄执        

                                                                                         

逐一论之:


82一印会自受用身土

    一印会大日自受用身土,属法界五级中之第一级,对应于真如、证自证分之层次。密林阿阇黎《密教通关》云:“显教言转八识成四智而成报身。今密教,更转第九识而成五智,以为金刚界智法身之大日如来。”又云:“又显教所立三身、四身等法报各别,真言则立四种身,皆名法身。一自性法身,以佛之常住真身自然具足理智之法性,而复从此身中流出自体之眷属,如普贤等为说三密之法;自体法然故云自性,具无为之作业故云法身。此有理智之分,以法界诸法体性寂然、法尔不改,名理法身;即胎藏四重圆坛是也。以一切法互遍同体,名智法身;即金刚界一印会之大日是也。二受用法身,分自受用、他受用。理智相应,自受法乐,名自受用身;即与上智法身同体。……”上二段引文皆见第七章佛果道场。


    从所引上段知第九识法界体性智与一印会大日为一事。从下段知此一印会大日具二义,一智法身义,二自受用身义;前者即本论修生之根本法界体性智所证,后者则本论后得法界体性智之所建立。本有之根本法界智所证则理法身也。故由此可见:本论法界体性智分根本后得二义,又以后得法界体性智为建立一印会大日自受用身土之主体;实乃密教原有之义,并非自为创说也。


    密林阿阇黎上文云智法身与自受用身同体,故根本法界体性智圆觉所证法身真如与一印会大日自受用身土同位于法界开展之第一级也。


    
此一印会大日自受用身土,依后得法界体性智而建立法界唯一据点,真如中一切种性遂直接转为此唯一据点中之种子。密教义之种子也。第九识自证分照明此诸种子各显为妙相,即相分。即一印会大日如来之受用身土也。


于一切已证入此境界者之感见中,遍法界皆现为唯此大日如来之一身一心。依此级以观第二级之境界,则其中之一切诸佛众生皆由此一身一心之所分出,故皆等视为自身之分位也。



82成身会自受用身土

    法界进展至第二级,以大圆镜智证之,遂现无量诸佛、众生之据点。诸佛各以自之大圆境智照明自据点内之一切种子,唯识义之种子也。依第八自证分显为妙相,则一一种子皆开发成为本尊之身。关于种子、种性与本尊之对应见24节及25节。于是对自据点固主伴昭彰,而由普贤性所联络之诸佛主伴莫不炳现当前,成立金刚界曼荼罗;此即成身会自受用身土境界也。


    唐大阿阇黎曰:“密乘行者若能顿入金刚顶与十方妙觉如来汇合于密严净土,现真身于总法界作者按(下同):此为法界第一级,即一印会大日如来时,将萃聚于自身之十方佛种,一一放射于周围,按:始进入法界第二级,佛种放射于周围从而现为密严中诸妙觉如来之据点。开做莲花海会;显出无量无边如来胜相,皆属自身分位;按:仍系从一印会角度观之,即从法界第一级观第二级也。一一如来皆有三十六尊为伴,24节之考证,为伴者实应为四十尊也,毘卢与佛母则共为中尊。是谓金刚持身。每尊又各有三十六尊为伴,如此层层叠叠无穷无尽;诸妙觉如来之据点中一切种子各现为本尊身也。主伴互酬共享无上法乐,永不休止,一一本尊各放慧性法流,加持余尊,余尊以定性吸收之;余尊复各放慧性法流,自身亦以定性吸收之;如是入我我入、大慈无量、真乐无穷;此为自受用身基本活动。是谓自受用身,尽摄金刚界诸佛菩萨。”(《唐密与广东》)


    此级及上级皆妙觉如来之自受用境界,即以后得法界体性智或大圆镜智内照自据点内之种子或密教义或唯识义。皆已绝对清净,熏习圆满,纯为无漏种子。故此二级佛土以清净种子为其色法也所现之自内证境界,唯佛与佛方能证知;佛以下一切众生皆不能参加。故欲入此二级佛土,必尽破四重妄执,妄执分四重:初重为粗执,又称分别二执;二重为细执,又称俱生我执;三重为极细执,又称俱生法执;四重为最后妄执,常途又称根本无明或住地无明。然将妄执称无明实为有病,此义38节已辩之。以成妙觉如来而后可。



82他受用身土

    自受用身土乃果位如来之自内证境界,菩萨以下根机皆未能参与也;故唯属自利摄。见《成唯识论》卷十。若欲度他,需将自据点内之自性功德开发于外以加持之,方能令他感见。根机渐逊,加持力亦不得不由细转粗。如来之第八识遂作二度、三度、四度之进展,相应开出他受用身土、变异身土、同居身土。此三土皆属利他摄,为他所现故。


     他受用身土者,已破三重妄执彻见佛性之根机,对于如来加持力能依妙平二智直接感受。如来为度此等根机,以平等性智将自身即自据点之无量功德藏开发于外,现作种种光明,即第三级之净光。种种三昧耶形,即标帜,乃法性之特征。此皆福德之表示;故曰他受用之福德身。平等性智摄。又依妙观察智观察根机之种种因缘,应机转大法轮,雨大法雨,令诸菩萨智慧开发,各获无上理趣。此属他受用之智慧身。妙观察智摄。见《心经广义》第三章般若妙用


    构成他受用身土之色法,乃从据点直接向外开展之净光;第八见分。故他受用土属法界第三级。此等净光乃依平等性智开发而来;故建立他受用土之主力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3之对境乃法尘转归无相之理趣,亦第三级摄;故妙观察智3为平等性智建立他受用土之辅助。


    必须真破三重妄执,的见第八自证分,又称佛性、自性。此种第八自证分虽第八总见分与第八总相分已密合无间,而得称第八自证分;然异熟残种尚存;故尚未能转成大圆镜智。方能直接感受从如来之据点所发出之净光;从自据点所开发出之第八见分上亦不复附著有俱身意之俱生法执,俱身意已彻底转为平等性智(上品转)故。得称清净第八见分;所分化之前五见分亦皆清净。分别意识4上之俱生法执亦破故。故他受用土以清净第八见分及前五见分为色法,显为色声香味触五种境界。


         附识  他受用土之菩萨,能直接感受如来之加持力,从如来据点发出之净光,或曰从如来本性流出之净相。应如何理解?答:冯大阿阇黎《佛教真面目》曰:“洞彻佛性、不受烦恼所知二障之累者,他佛以福德性加持时,得令自心速开此性,当下显现他受用土。”故于他受用土无色界中之能相互感见也,乃是以他之见分为疏所缘缘,即以他之见分为境。而引发自见种,显为自见分而见之也。故直接感受如来加持力,并非亲缘他所发出之见分,此不合唯识义理故;乃亲缘自见也,他见仅系境籍以引发自见者。变易土色界亦然,亦非能亲缘他根,他所放根性乃疏所缘缘籍以引发自根种令现行为自根者。故究竟言之,色无色界变易土他受用土亦有境,不过与欲界相比一粗一细耳。


    常途以具妙平二智之登地菩萨为往生他受用土之资格,此属笼统之谈。实则悲增菩萨虽入第八地亦仅始能生变易土。故渐修菩萨虽已登地,如未能破三重妄执,亦不能生他受用。故往生他受用土之真实标准为破伏亦可断亦可三重妄执,非其余也。



82变异身土与同居身土

    对于未破三重妄执之根机,不堪感见他受用身土,如来不得已而将自第八识复作三度、四度之进展,而依成所作智开出清净五根、五尘,建立变化净土以摄受之。成所作智1所建立者为变易身土,成智2所建立者为同居身土。以变异身土摄受已破二重妄执之根机,以同居身土摄受已破初重妄执之根机;生者皆自他方来赴。


    变易净土之色法为清净五根,同居净土之色法为清净五尘。按:四重妄执之所据与法界存在之末四级相对应,前者由细转粗,妄执亦由细转粗也。在据点、种子上唯具第三、四重妄执,俱心意。第八见分及前五见分法尘除外上具第二、三重妄执,俱身意及分别意识4根身第八见相二分及前五见相二分合成上亦具第二、三重妄执,俱根意及分别意识1尘身六尘之身上具第一、二、三重妄执上。分别意识23然则初重妄执显著于尘身,欲界初禅以分别二执为最显著。第二重妄执显著于根身,色界众生分别二执不起,而以俱生我执最显著。第三重妄执显著于五见分,无色界众生不作色身念,我爱不行(见《显扬圣教论》卷十九),是即俱生我执已不显著,独让俱生法执显著也。第四重妄执唯在据点上有之。故破相应之妄执,妄执所显著之存在即得清净。故破初重妄执,六尘得称清净六尘;破二重妄执,五根得称清净五根;破三重妄执,见分得称清净见分;破四重妄执,据点种子则成为清净据点种子也。参见冯大阿阇黎《一乘法要》曰:“破尘身上之分别二执,亦称初重妄执,则与清净尘身相应;破根身上之俱生我执,亦称第二重妄执,则与清净根身相应;破法身上之俱生法执,亦称第三重妄执,则与清净法身相应。”


    冯大阿阇黎曰:“变易身者,外脱浮尘根,故此非五尘境界。内脱赖耶识俱生我执已断也之清净身也。”见《心经广义》第二章第四节。又曰:“行者只与生空真如相应,自心佛性尚未发明者,即已破二重妄执,三重尚未破之境界。虽能解脱六识缠缚,不复牵于尘境,已脱离五尘境界。得归根于第八识;按:即已入五根境界也。然俱生法执尚存,不免异熟识之拘碍;即不能直接感见如来从本性流出之净相(清净前五见分)也。其五根虽已脱二重妄执而成清净,其自身之前五见分尚带有俱生法执,尚非清净;故不能入他受用土也。所感见者不过变易身土。”见《佛教真面目》第四章第三节。


    唐大阿阇黎曰:“中品当机,地前菩萨以下,二智未起,对如来加持力未能直接感受,唯从第八阿赖耶识会其相分,不能直接以自性分感受前五见分,只能依自之五根识即自前五见分感受他之前五见分所叠加成之五根也。依定中意识,开显其妙相,按:定中意识之所缘正是五根。所见既不离识,亦不离相,虽得见于色界,尚非真境,纵能相似他受用而终非他受用身,唐密称此为胜应身。按:即变易身也。变易身与同居身同属应身(化身),前者又较后者为胜也。(唐密对报、应二身,有严格区分,因其显现和摄化对象,皆判然不同也。)从法门寺地宫试论唐密教相法理体系及其曼荼罗


    故据以上,变易土之色法乃清净五根,明矣!同居身土之色法为清净五尘,亦理之当然。常途以五浊重者为同居秽土,五浊轻者为同居净土,是尚系肤泛之谈。


    常途对成所作智未作区分,笼统认作建立变化土包括变易土与同居土之主力;而又不立五根识之名;故有识摄智不尽,智摄识有余之失。如常言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则此转前五识所成或曰与前五识对应之成所作智,其相分仅是五尘;故仅堪建立同居土,不堪建立变易土;以变易土乃清净五根境界之故也。本论为免此失,故建立五根识之名,而将成所作智开作两种;以成所作智1与五根识对应,依此为主力建立变易身土;以成所作智2与常途所云前五识对应,依以建立同居身土。斯则于理为善巧矣。


82三种妙观察智与三重净土之关系

    此处所当论者尚有意识与他受用、变易土、同居土之关系问题,以意识实有三种之不同,故其与净土之关系尚相当复杂也!


    《甚深内义》云:“又第七识及第六识之一半转成平等性智。本论作者按:谓第六识所转妙观察智之一分辅助平等性智建立报土也。又彼经论云:‘妙观察智者,所知当无碍,定与陀罗尼,有如库藏然,具眷属坛城,示圆满事业,断有情痴心,大法如雨降。’此意为,妙观察智乃第六意识所转。盖第六意半为圆满报身。其另半与境相连之执著转变示现刹土。其余:‘分别转变已,则于一切时,业与智无碍,是为佛化身;所办事差别,数与刹土相,实不可思议。’此意谓一切世界趋入各种,由五根识及第六识之半转变为成所作智;本论作者按:谓第六识所转妙观察智之另一分辅助成所作智建立化土也。于四身中为化身。”见社科出版社版之《曲肱斋全集》第四册。


    此义甚好,于经论中能将意识与佛土之关系分开说明者,唯此处也!如此于三种意识中,只有分别意识为不与外境俱者,而为自业之独影。其定中意识、五俱意识皆与外境俱,一缘五根,一缘五尘,皆与外境俱者也。故转意识所成之妙观察智亦当分别三分,其分别意识所转者为妙观察智1,属报身;他受用身中之智慧身。其定中意识所转成之妙观察智2属变易身;其五俱意识转成之妙观察智3属同居身也。


分别意识转成之妙观察智1为何属于他受用身土,此有甚深义据。以其相分之层次属于法界第三级也。


    法尘、法处所摄色、比量之相分究处于何等层次耶?依冯大阿阇黎此等系五尘谢落之余影,《天眼通原理》中则以视觉暂留系眼识见分之作用,视觉暂留即现量色尘谢落后所起之余影于下一刹那现量色尘未起之前暂为联络于二者间之作用也。故可知五尘谢落余影即前五见分。依法相教,此系无质独影,系分别变者;此等相分无别种,与见分同一见种故;故即是见分也。前五见分乃由第八见分分门开展而来;当其返归内心也,当体即第八见分;故其层次为同一级。第八见分属第三级,故前五见分亦属第三级。同理五根系由第八相分分门而来,故亦与后者同属法界第四级。五尘则属法界第五级。理由见81节。


    如此则妙观察智1、分别意识、法尘为法界第三级为有据也。故由分别意识转成之妙观察智1所成之智慧身,属第三级他受用身之层次明矣!


    定中意识所缘为五根,此属法界第四级,而变异土即此层次也;故由定中意识转成之妙观察智2属第四级,助成智1建立变易土。五俱意识所缘与五识同为五尘;故所转之妙观察智3亦助成智2建立同居土,属法界第五级也。


故妙观察智之作用最繁,其一分妙观察智1与平等性智共同建立他受用土,一分妙观察智2与成智1共同建立变易土,一分妙观察智3与成智2共同建立同居土。此可参见上引《甚深内义》之文。然《甚深内义》亦仅将其开作二分,未作三分,故尚非彻底明晰也。


82往生之资格

    净土者,破妄执后所显之清净境界也。妄执有四重,净土亦有四重。两种自受用身土可合而为一。故往生净土之资格必以已破某重妄执为充分条件。但非必要条件。已破初重可往生同居净土,已破二重可往生变易净土,已破三重可往生他受用净土,已破四重可往生自受用净土。如一重妄执未破,则无必生资格。然于临终或中阴时,凭自力强思或他力加持,亦许有往生机会,但非必然矣。


    藕益大师《弥陀要解》论两种一心之文堪为以上之依据。大师《弥陀要解》云:“不论事持、理持,持至伏除烦恼乃至见思先尽,皆事一心。不论事持、理持,持至心开见本性佛,皆理一心。事一心不为见思所乱,理一心不为二边所乱,即修慧也。不为见思乱,故感变化身佛及诸圣众现前,心不复起娑婆界中三有颠倒,往生同居方便二种极乐世界。不为二边乱,故感受用身佛及诸圣众现前,心不复起生死涅槃二见颠倒,往生实报寂光二种极乐世界。”盖天台智者大师立四重净土:凡圣同居土即本论之同居身土,方便有余土即变易身土,实报庄严土即他受用身土,常寂光土即自受用身土;见《弥陀要解》。藕益大师依之以释弥陀经。其事一心之伏除烦恼当破初重妄执,小乘须陀洹见道破见惑,大乘初地破分别二执。皆可加功作意令俱生我种不起,从而令烦恼不起现行也;斯即伏除烦恼也。其见思先尽正系破二重妄执之境界,自不必论。故二种事一心,前者往生同居土,后者往生变易土也。理一心之心开见本性佛则正是彻见佛性境界,亦开为两重,破三重妄执乃正属见性,破四重妄执则尽性也。见《佛教真面目》第一章第二节。故二种理一心前者往生庄严土,后者往生寂光土;即他受用土与自受用土也。


依藕益大师以上所论,可知二种一心不乱皆绝非等闲之事。今人为投合劣机口味,各向浅处作解,未免贱卖佛法稗贩如来之咎!

 

8三界与三种佛土之对应

    三界者,妄执未破之染污境界也。

总说:无色界属第三级,其色法为染污前五见分,带俱生二执;色界除初禅属第四级,其色法为染污五根,带俱生二执。初禅欲界属第五级,其色法即染污五尘,带俱生二执及分别二执。


无色界乃众生修四无色定所得之果报。四无色定之修习旨在脱离色法;即将前五见分直接从五根抽出,不再与其相分相连结,并不归入总见分;故系前五见分——已分从五门开展之第八见分也。故无色界仍有最细之色法,即从色界五根中所抽出自业五见分之色法也!其不能归入第八总见分,更不能发现第八自证分。故属于染污之三界也固宜!五见分上有俱生二执故。如是后者则已超出三界,证入他受用土矣!


无色界有最极微细之色法,弘法大师《十住心论》举证云:“对法师说,彼心依众同分及与命根而得相续;大众部云,然无色界有细色身;阿含经云,舍利弗入涅槃时,色无色天空中泪下如雨,波阇波提入涅槃时,色无色天佛边侧立。然大乘唯识论许无色界有定果色,而无业果色、通果色。故《瑜伽》五十三云,无色界中有定境色能变一切。故五十四云,色无色天变身万亿,共立毛端。《华严经》云,菩萨鼻根闻无色宫殿之香。《仁王经》云,无色诸天所散之华,华如须弥,香如车轮。”见第三心婴童无畏心之末。


按:中阴身之色法与无色界之色法同等,二者皆属第三级也。有说无色界天亦有色身,得极净天眼者能见其如中阴身。故无色界众生可说为一种寿命长远之中阴身也。故生欲色二界皆有中阴,生无色界者独无中阴;以无色界身本即相当于中阴身故。故中阴身者系自业所开展之色法,无五根五尘,尚未参入共业色法之中。如一参与,必入色、欲二界,必非中阴矣。故中阴之色法必属见分层次,与无色界同等,皆属自业,属第三级也。欲色界报得天眼不能见中有身,亦以无色界与中有身属于同一级之故。天眼原则见下不见上,欲色眼不能见无色界固然矣;复因中有与无色界属于同级,故亦不能见中有也。又中有身之发生实乃由第七识执第八见分为我而幻成故,其属第三级见分层次明矣!


无色界、他受用土、中阴、梦身、比量相分皆系同一层次之色法也,即见分层次,或属第八见分,或属前五见分。故藏密常言转死有为法身,转中有为报身,转生有为化身;又言转睡光明为法身,转梦身为报身,转醒时肉身为化身。亦以报身、按:此指他受用身土。中有、梦身三者属于同一层次者也,不过有染净之别;余者亦然。故吾人亦可言转无色界身为报身,他受用身。破五见分上之三重妄执而证清净五见分即得;转色界除初禅身为变易身,破五根上之二重妄执而证清净五根即得;转欲界及初禅身为同居身,破五尘上之初重妄执而证清净五尘即得。


故净土宗人常言净土法门横出三界,此或为其的解!亦知从欲界横出而入之净土必属同居土无疑。故净土宗实以往生同居土为宗旨。


第四级色界中为何要简去初禅?则以第四级属于五根色法之境界也。初禅系第五级向第四级过渡之中间阶段,缺鼻舌二识,尚余眼、耳、身三识;故其色法尚属于第五级尘相之范围也。


故色界除初禅、变易土、定中意识皆属同一层次也。破二重妄执,五根色法始得称清净;故必破二重妄执方证变易净土也!


欲界初禅、同居身土、醒时前五识所见之尘相属同一层次也!破初重妄执,尘相始归于前五识及五俱意识自证分,方称清净;故破初重妄执可入同居净土,否则只能升天。


有一义必须知之:必破某重妄执证某种自证分之境界方能入净土,否则只能升天;即便同居净土亦须破初重妄执方可也!


8
五种曼荼罗

曼荼罗者,密教之精髓,诸佛之肝心。原夫佛教以实证体相用三大之真理为纲领;仅明其体,可称初级;兼达妙用,可称中级;已能明体达用,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曼荼罗妙相称性显现,方称高级。初级者,小乘之经律论三藏法门当之;中级者,即大乘之般若藏法门当之;高级者,唯密教之陀罗尼藏法门堪以当之。见《大乘六波罗蜜多经》。经律论三藏法门属小乘教法,故住持者皆声闻人,阿难住持经藏,阿那律住持律藏,迦旃延住持论藏;又天台智者大师亦将小乘教法称为三藏教或藏教。般若藏法门属大乘教法,故住持者为大乘之文殊师利菩萨。陀罗尼藏法门属密乘教法,故住持者为密教之金刚手菩萨。是知曼荼罗实为密教之不共宗旨,故密教亦称秘密曼荼罗法教。


曼荼罗者何?即将一切法性加以周备之排列,圆具无缺,各显为妙相也。曼荼罗依后得智而建立,依相应净识而显相。后得智大别五类,是故曼荼罗可分五种:


1.总相曼荼罗。即是法界总体,恒为余四曼之所依。称总相者,余四曼之别相皆依此总体而出生故。法界总体若唯依根本法界体性智证之,则离余四曼无别特相可见,本不必别建一曼。然依后得法界体性智证之,却可现为法界唯一据点;依后得第九识了辨,更可显为万德庄严之一印会大日如来身土;是此总体已显现于相大之中矣;故应依此而建立总相曼荼罗。


2.大曼荼罗。一切种性本皆处于无住涅槃之中,纯乎其为空大。托以地大,乃各由种性显为据点,即第八自证分,又称自性身。此诸据点即有情界之本原。将无量无边之第八自证分互相联络而排比之,曰大曼荼罗;即有情界之集合也。称之曰大者,一一种性据点皆由特定之七大所成故。224小节。此曼荼罗依大圆镜智为主而建立;依净第八识了辨,则诸第八自证分各显为庄严之自受用身。


3.三昧耶曼荼罗。一一第八识自证分中皆具摄一切种性之德性,即含藏由一切种性转来之一切种子也。加强火大能力,则此诸种子各开显为净光,光中呈现种种物相,此即最细一级之物质也。将无量无边之一切物相加以排列,曰三昧耶曼荼罗;即物质界之集合也。三昧耶者,平等之义,物质界为一切有情平等共有共见故。此曼荼罗依平等性智为主而建立;依第七净识了辨,而显为他受用之福德庄严身。


4.法曼荼罗。物相既显,其间相关之条理无量无边,加强水大能力则条理开敷。妙观察智一时顿了,而各志以名句以诠表之。将无量无边之名句加以整齐具足之排列,名法曼荼罗;即语言界之集合也。法者,任持自性轨生物解之义,即是名言、语言。建立此曼荼罗,以妙观察智1为主力,余二为辅助;即他受用之智慧身也。


5.羯磨曼荼罗。诸佛之净光遍布于所化之土,然未破三重妄执者不堪感见之。佛为救度故,加强风大能力,于共业色法中显示化度之迹,令众生从根尘上接受教法,是谓羯磨事业。将一切种种化度事业加以排列,圆具无缺,名羯磨曼荼罗;即作业之集合也。羯磨者,动作义,业义。此曼依成所作智为主而建立;依净五根识、前五识现为变化身土,即变易身土及同居身土也。以上参考《佛教真面目》四章二节论四曼之一小节。


故依以上所论可得五种曼荼罗与法界五级之开合对应关系:总相曼荼罗对应第一级,大曼对应第二级,三昧耶曼与法曼对应第三级,羯磨曼对应第四级、第五级。此为粗略言之。若详言之,则先出现者亦附带转入次后之级。故五曼与五级之对应,其详应如下图: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画框者表与此级正对应者,未画框者表附带转入者。


    总曼于第一级中独显,表一切即一之义;亦转入次后之各级中,与余曼并存,是为一即一切。大曼于第二级中建立,故有情界之本质即据点也。亦变其相貌附带转入余三级,余三级中则以含有据点之正报实属物质界三昧耶曼荼罗摄为有情,故有情佛学又称含识,识即指目乎第八识自证分也。以不含据点之依报亦属物质界亦三昧耶曼荼罗摄为无情。三昧耶曼于第三级中始建立,其亦转入以下二级,由净光而潜势而潜势之复合,只物质之由细转粗而已。法曼亦于第三级中建立,于本级中以净光即前五见分、法尘为表理趣之符号,则名言之本质也。即内部语言。转入四级、五级后,以共业色法表之,则名言之转粗显者也。即外部语言。见91语言之定义及本质一节。羯磨曼本统指共业色法中之作业,本即包括四五两级;故无附带转入下级之义。


    曼荼罗分本有修生二种,密教以胎藏界曼荼罗与金刚界曼荼罗表之。胎界曼荼罗诠表一切法皆是本有之义,即一切法皆本自具足于真如之一切种性及一切种识之一切本有种子之中;斯即本有之曼荼罗也。胎藏界本来佛具有之。金界曼荼罗诠表一切法皆是现有之义,即当一切本有种子皆已熏习圆满,于无漏后得智及净识之智证中,十方三世一切法又皆可显为现有;斯即金界修生显得之曼荼罗也。金刚界修生佛具有之。如来一念三世之奥义,只有依此二种曼荼罗方能得其深解。一本有之曼荼罗,只有一切法皆是本有,皆本来具足于此本有之曼荼罗中,一念三世方为可能。二修生之曼荼罗,亦只有一切本有种子皆已熏习圆满,方可同时转为现行,而现观其妙相焉。是为修生之曼荼罗。


    可曰:佛者,曼荼罗之境界也。众生者,迷失曼荼罗之境界也。众生迷失本有曼荼罗,沦入苦厄之境,原经过四级历程:


1、落于第八识,于大空中发起有情据点,与觉性总体中其他种性隔碍不融,从而迷失本有之大曼荼罗,滞于有情界之据点。


2、落于第七识,依据点开展物质色法,于色法起贪著,从而迷失本有之三昧耶曼荼罗,滞于物质界之色法。


3、落于第六识,于色心诸法而生诠表,执于名句假相,从而迷失本有之法曼荼罗,滞于语言界之名义。


4、落于前五识,于有情、无情、语言而起作业,惑于其四相迁流之幻迹,从而迷失本有之羯磨曼荼罗,滞于一切作业。


故从第八识上修习,普摄一切有情,举全体精神界而融摄之,终证大圆镜智,显现修生之大曼荼罗,于精神界运用自在。


从第七识上修习,普舍一切内外色法,破除对相分之住著,终证平等性智,显现修生之三昧耶曼荼罗,于一切物质色法运用自在。


从第六识上修习,破除对名句、假相之执著,终证妙观察智,显现圆摄十界语言之修生法曼荼罗,于一切真言及随方言说运用自在。


从前五识上修习,三世事相并现心中,一切生灭幻迹不能迷惑,终证成所作智,显现修生之羯磨曼荼罗,于一切作业而得自在。     

             

大圆镜智已现,则后得法界体性智、第九识亦皆转为清净无漏,故可证修生之总相曼荼罗也。

 

 

众生界之本源

七大缘起论之转变1

七大缘起论之据点种子

七大缘起论之真如种性2

七大缘起论之真如种1

七大缘起论之立宗破异

七大缘起论之智识性相

七大缘起论之四缘五果

七大缘起论之五智九识

七大缘起论之七位心所


法界体性智与第九识

大圆镜智与第八识

妙观察智与第六识

等流果、离系果

心所与心王之关系

异熟果、士用果、增上果

遍行心所

一念之解析

现行界中有情之数量为有限为无限?

终极完美问答:众生何处来、哪里去?

无明与妄执之别

转识成智

四缘

八识缘依

绝对善心所

绝对烦恼心所

相对善心所

相对烦恼心所

随烦恼,不定心所

根随信等总相连——善心烦恼心连类而起之道

识智关系在圣位与凡位之不同

我法二执与我相法相

成所作智与前五识、五根识

八七六五之关系

为何有男人女人?

密教之种子、心王、心数与显教之种子、心王、心数

七大缘起论之破异:对哲学中形上学本体论诸形态之批评


 ——摘自孟晓路《七大缘起论》


世界历史春夏秋冬周期说

设立经学院与经学公共课

华夏真面目保定会讲笔记

中华文明复兴总体方案

中华文明是永久和谐之路


取消全民强制学习英语

中华学术教育体制的复兴:重建中学主体性

晚清以来中华文明应对西方文明的过程略述

现行中小学教育病症:做人教育缺失和语言、知识教育失败

论蒙学乃是国学教育的基石与精髓

修改法律

复兴中医

恢复正体字在学校现行课程体系中加入读经课

六组字浅析简化字弊端(义、礼、圣、亲、爱、护)

对于学校课程改造的设想:修身、国学、数学


共济会学术之阴谋性质

科学教学理探讨:带有严重的先天缺陷

科学教纵欲文明会导致人类和世界毁灭

现代世界是共济会科学教塑造出的虚拟世界

为了保国不得不西化,但勿忘最终还是要回归传统!

科学教五个核心观念:科学民主自由平等进步之实质及其批判


 

本书夕阳道友尚有少量,29元包邮(出版社定价58元)!

可加微信号(Huizhouxiyang)购买。

 


论  周  官

西学之中学渊源

形上学方法(全集)

中学统摄天下学术略论

中国世界观看世界及中华文明复兴


汉语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最完美的语言

人类首例换心手术发生在2500年前的中国!

中医绝技:天人合一,柳枝接骨神术独步蓝星

明朝最先发现美洲、最先绘制坤舆万国全图

诸玄识“西方文明源于华夏”讲座讲稿(全文)

西方哪里来的文艺复兴,实际是中国给予西人光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