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五重净土

孟晓路 十念生 2019-08-10

 

8五重净土

净土者,破妄执后所显之清净境界也。有所依之土必有能依之身,故详言之称清净身土。

与第八识之五级一一对应,佛之清净身土可分五重。其土建立之智、构成之色法及证入条件如下:

法界五级  八识五级       身土                        色法          证入条件

一级     真如  一印会自受用身土   法界体性智后得  清净种子密教义    破四重妄执     

二级     据点  成身会自受用身土   大圆镜智      清净种子唯识义   破四重妄执

三级   净光   他受用身土   平等性智  清净第八见分及前五见分  破三重妄执  

四级    净色根  变易身土          成所作智1    清净五根         破二重执

五级          同居身土          成所作智2    清净五尘         破初重妄执        

                                                                                         

逐一论之:


82一印会自受用身土

    一印会大日自受用身土,属法界五级中之第一级,对应于真如、证自证分之层次。密林阿阇黎《密教通关》云:“显教言转八识成四智而成报身。今密教,更转第九识而成五智,以为金刚界智法身之大日如来。”又云:“又显教所立三身、四身等法报各别,真言则立四种身,皆名法身。一自性法身,以佛之常住真身自然具足理智之法性,而复从此身中流出自体之眷属,如普贤等为说三密之法;自体法然故云自性,具无为之作业故云法身。此有理智之分,以法界诸法体性寂然、法尔不改,名理法身;即胎藏四重圆坛是也。以一切法互遍同体,名智法身;即金刚界一印会之大日是也。二受用法身,分自受用、他受用。理智相应,自受法乐,名自受用身;即与上智法身同体。……”上二段引文皆见第七章佛果道场。


    从所引上段知第九识法界体性智与一印会大日为一事。从下段知此一印会大日具二义,一智法身义,二自受用身义;前者即本论修生之根本法界体性智所证,后者则本论后得法界体性智之所建立。本有之根本法界智所证则理法身也。故由此可见:本论法界体性智分根本后得二义,又以后得法界体性智为建立一印会大日自受用身土之主体;实乃密教原有之义,并非自为创说也。


    密林阿阇黎上文云智法身与自受用身同体,故根本法界体性智圆觉所证法身真如与一印会大日自受用身土同位于法界开展之第一级也。

    此一印会大日自受用身土,依后得法界体性智而建立法界唯一据点,真如中一切种性遂直接转为此唯一据点中之种子。密教义之种子也。第九识自证分照明此诸种子各显为妙相,即相分。即一印会大日如来之受用身土也。


于一切已证入此境界者之感见中,遍法界皆现为唯此大日如来之一身一心。依此级以观第二级之境界,则其中之一切诸佛众生皆由此一身一心之所分出,故皆等视为自身之分位也。



82成身会自受用身土

    法界进展至第二级,以大圆镜智证之,遂现无量诸佛、众生之据点。诸佛各以自之大圆境智照明自据点内之一切种子,唯识义之种子也。依第八自证分显为妙相,则一一种子皆开发成为本尊之身。关于种子、种性与本尊之对应见24节及25节。于是对自据点固主伴昭彰,而由普贤性所联络之诸佛主伴莫不炳现当前,成立金刚界曼荼罗;此即成身会自受用身土境界也。


    唐大阿阇黎曰:“密乘行者若能顿入金刚顶与十方妙觉如来汇合于密严净土,现真身于总法界作者按(下同):此为法界第一级,即一印会大日如来时,将萃聚于自身之十方佛种,一一放射于周围,按:始进入法界第二级,佛种放射于周围从而现为密严中诸妙觉如来之据点。开做莲花海会;显出无量无边如来胜相,皆属自身分位;按:仍系从一印会角度观之,即从法界第一级观第二级也。一一如来皆有三十六尊为伴,24节之考证,为伴者实应为四十尊也,毘卢与佛母则共为中尊。是谓金刚持身。每尊又各有三十六尊为伴,如此层层叠叠无穷无尽;诸妙觉如来之据点中一切种子各现为本尊身也。主伴互酬共享无上法乐,永不休止,一一本尊各放慧性法流,加持余尊,余尊以定性吸收之;余尊复各放慧性法流,自身亦以定性吸收之;如是入我我入、大慈无量、真乐无穷;此为自受用身基本活动。是谓自受用身,尽摄金刚界诸佛菩萨。”(《唐密与广东》)


    此级及上级皆妙觉如来之自受用境界,即以后得法界体性智或大圆镜智内照自据点内之种子或密教义或唯识义。皆已绝对清净,熏习圆满,纯为无漏种子。故此二级佛土以清净种子为其色法也所现之自内证境界,唯佛与佛方能证知;佛以下一切众生皆不能参加。故欲入此二级佛土,必尽破四重妄执,妄执分四重:初重为粗执,又称分别二执;二重为细执,又称俱生我执;三重为极细执,又称俱生法执;四重为最后妄执,常途又称根本无明或住地无明。然将妄执称无明实为有病,此义38节已辩之。以成妙觉如来而后可。



82他受用身土

    自受用身土乃果位如来之自内证境界,菩萨以下根机皆未能参与也;故唯属自利摄。见《成唯识论》卷十。若欲度他,需将自据点内之自性功德开发于外以加持之,方能令他感见。根机渐逊,加持力亦不得不由细转粗。如来之第八识遂作二度、三度、四度之进展,相应开出他受用身土、变异身土、同居身土。此三土皆属利他摄,为他所现故。


     他受用身土者,已破三重妄执彻见佛性之根机,对于如来加持力能依妙平二智直接感受。如来为度此等根机,以平等性智将自身即自据点之无量功德藏开发于外,现作种种光明,即第三级之净光。种种三昧耶形,即标帜,乃法性之特征。此皆福德之表示;故曰他受用之福德身。平等性智摄。又依妙观察智观察根机之种种因缘,应机转大法轮,雨大法雨,令诸菩萨智慧开发,各获无上理趣。此属他受用之智慧身。妙观察智摄。见《心经广义》第三章般若妙用


    构成他受用身土之色法,乃从据点直接向外开展之净光;第八见分。故他受用土属法界第三级。此等净光乃依平等性智开发而来;故建立他受用土之主力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3之对境乃法尘转归无相之理趣,亦第三级摄;故妙观察智3为平等性智建立他受用土之辅助。


    必须真破三重妄执,的见第八自证分,又称佛性、自性。此种第八自证分虽第八总见分与第八总相分已密合无间,而得称第八自证分;然异熟残种尚存;故尚未能转成大圆镜智。方能直接感受从如来之据点所发出之净光;从自据点所开发出之第八见分上亦不复附著有俱身意之俱生法执,俱身意已彻底转为平等性智(上品转)故。得称清净第八见分;所分化之前五见分亦皆清净。分别意识4上之俱生法执亦破故。故他受用土以清净第八见分及前五见分为色法,显为色声香味触五种境界。


         附识  他受用土之菩萨,能直接感受如来之加持力,从如来据点发出之净光,或曰从如来本性流出之净相。应如何理解?答:冯大阿阇黎《佛教真面目》曰:“洞彻佛性、不受烦恼所知二障之累者,他佛以福德性加持时,得令自心速开此性,当下显现他受用土。”故于他受用土无色界中之能相互感见也,乃是以他之见分为疏所缘缘,即以他之见分为境。而引发自见种,显为自见分而见之也。故直接感受如来加持力,并非亲缘他所发出之见分,此不合唯识义理故;乃亲缘自见也,他见仅系境籍以引发自见者。变易土色界亦然,亦非能亲缘他根,他所放根性乃疏所缘缘籍以引发自根种令现行为自根者。故究竟言之,色无色界变易土他受用土亦有境,不过与欲界相比一粗一细耳。


    常途以具妙平二智之登地菩萨为往生他受用土之资格,此属笼统之谈。实则悲增菩萨虽入第八地亦仅始能生变易土。故渐修菩萨虽已登地,如未能破三重妄执,亦不能生他受用。故往生他受用土之真实标准为破伏亦可断亦可三重妄执,非其余也。



82变异身土与同居身土

    对于未破三重妄执之根机,不堪感见他受用身土,如来不得已而将自第八识复作三度、四度之进展,而依成所作智开出清净五根、五尘,建立变化净土以摄受之。成所作智1所建立者为变易身土,成智2所建立者为同居身土。以变异身土摄受已破二重妄执之根机,以同居身土摄受已破初重妄执之根机;生者皆自他方来赴。


    变易净土之色法为清净五根,同居净土之色法为清净五尘。按:四重妄执之所据与法界存在之末四级相对应,前者由细转粗,妄执亦由细转粗也。在据点、种子上唯具第三、四重妄执,俱心意。第八见分及前五见分法尘除外上具第二、三重妄执,俱身意及分别意识4根身第八见相二分及前五见相二分合成上亦具第二、三重妄执,俱根意及分别意识1尘身六尘之身上具第一、二、三重妄执上。分别意识23然则初重妄执显著于尘身,欲界初禅以分别二执为最显著。第二重妄执显著于根身,色界众生分别二执不起,而以俱生我执最显著。第三重妄执显著于五见分,无色界众生不作色身念,我爱不行(见《显扬圣教论》卷十九),是即俱生我执已不显著,独让俱生法执显著也。第四重妄执唯在据点上有之。故破相应之妄执,妄执所显著之存在即得清净。故破初重妄执,六尘得称清净六尘;破二重妄执,五根得称清净五根;破三重妄执,见分得称清净见分;破四重妄执,据点种子则成为清净据点种子也。参见冯大阿阇黎《一乘法要》曰:“破尘身上之分别二执,亦称初重妄执,则与清净尘身相应;破根身上之俱生我执,亦称第二重妄执,则与清净根身相应;破法身上之俱生法执,亦称第三重妄执,则与清净法身相应。”


    冯大阿阇黎曰:“变易身者,外脱浮尘根,故此非五尘境界。内脱赖耶识俱生我执已断也之清净身也。”见《心经广义》第二章第四节。又曰:“行者只与生空真如相应,自心佛性尚未发明者,即已破二重妄执,三重尚未破之境界。虽能解脱六识缠缚,不复牵于尘境,已脱离五尘境界。得归根于第八识;按:即已入五根境界也。然俱生法执尚存,不免异熟识之拘碍;即不能直接感见如来从本性流出之净相(清净前五见分)也。其五根虽已脱二重妄执而成清净,其自身之前五见分尚带有俱生法执,尚非清净;故不能入他受用土也。所感见者不过变易身土。”见《佛教真面目》第四章第三节。


    唐大阿阇黎曰:“中品当机,地前菩萨以下,二智未起,对如来加持力未能直接感受,唯从第八阿赖耶识会其相分,不能直接以自性分感受前五见分,只能依自之五根识即自前五见分感受他之前五见分所叠加成之五根也。依定中意识,开显其妙相,按:定中意识之所缘正是五根。所见既不离识,亦不离相,虽得见于色界,尚非真境,纵能相似他受用而终非他受用身,唐密称此为胜应身。按:即变易身也。变易身与同居身同属应身(化身),前者又较后者为胜也。(唐密对报、应二身,有严格区分,因其显现和摄化对象,皆判然不同也。)从法门寺地宫试论唐密教相法理体系及其曼荼罗


    故据以上,变易土之色法乃清净五根,明矣!同居身土之色法为清净五尘,亦理之当然。常途以五浊重者为同居秽土,五浊轻者为同居净土,是尚系肤泛之谈。


    常途对成所作智未作区分,笼统认作建立变化土包括变易土与同居土之主力;而又不立五根识之名;故有识摄智不尽,智摄识有余之失。如常言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则此转前五识所成或曰与前五识对应之成所作智,其相分仅是五尘;故仅堪建立同居土,不堪建立变易土;以变易土乃清净五根境界之故也。本论为免此失,故建立五根识之名,而将成所作智开作两种;以成所作智1与五根识对应,依此为主力建立变易身土;以成所作智2与常途所云前五识对应,依以建立同居身土。斯则于理为善巧矣。


82三种妙观察智与三重净土之关系

    此处所当论者尚有意识与他受用、变易土、同居土之关系问题,以意识实有三种之不同,故其与净土之关系尚相当复杂也!


    《甚深内义》云:“又第七识及第六识之一半转成平等性智。本论作者按:谓第六识所转妙观察智之一分辅助平等性智建立报土也。又彼经论云:‘妙观察智者,所知当无碍,定与陀罗尼,有如库藏然,具眷属坛城,示圆满事业,断有情痴心,大法如雨降。’此意为,妙观察智乃第六意识所转。盖第六意半为圆满报身。其另半与境相连之执著转变示现刹土。其余:‘分别转变已,则于一切时,业与智无碍,是为佛化身;所办事差别,数与刹土相,实不可思议。’此意谓一切世界趋入各种,由五根识及第六识之半转变为成所作智;本论作者按:谓第六识所转妙观察智之另一分辅助成所作智建立化土也。于四身中为化身。”见社科出版社版之《曲肱斋全集》第四册。


    此义甚好,于经论中能将意识与佛土之关系分开说明者,唯此处也!如此于三种意识中,只有分别意识为不与外境俱者,而为自业之独影。其定中意识、五俱意识皆与外境俱,一缘五根,一缘五尘,皆与外境俱者也。故转意识所成之妙观察智亦当分别三分,其分别意识所转者为妙观察智1,属报身;他受用身中之智慧身。其定中意识所转成之妙观察智2属变易身;其五俱意识转成之妙观察智3属同居身也。


分别意识转成之妙观察智1为何属于他受用身土,此有甚深义据。以其相分之层次属于法界第三级也。


    法尘、法处所摄色、比量之相分究处于何等层次耶?依冯大阿阇黎此等系五尘谢落之余影,《天眼通原理》中则以视觉暂留系眼识见分之作用,视觉暂留即现量色尘谢落后所起之余影于下一刹那现量色尘未起之前暂为联络于二者间之作用也。故可知五尘谢落余影即前五见分。依法相教,此系无质独影,系分别变者;此等相分无别种,与见分同一见种故;故即是见分也。前五见分乃由第八见分分门开展而来;当其返归内心也,当体即第八见分;故其层次为同一级。第八见分属第三级,故前五见分亦属第三级。同理五根系由第八相分分门而来,故亦与后者同属法界第四级。五尘则属法界第五级。理由见81节。


    如此则妙观察智1、分别意识、法尘为法界第三级为有据也。故由分别意识转成之妙观察智1所成之智慧身,属第三级他受用身之层次明矣!


    定中意识所缘为五根,此属法界第四级,而变异土即此层次也;故由定中意识转成之妙观察智2属第四级,助成智1建立变易土。五俱意识所缘与五识同为五尘;故所转之妙观察智3亦助成智2建立同居土,属法界第五级也。


故妙观察智之作用最繁,其一分妙观察智1与平等性智共同建立他受用土,一分妙观察智2与成智1共同建立变易土,一分妙观察智3与成智2共同建立同居土。此可参见上引《甚深内义》之文。然《甚深内义》亦仅将其开作二分,未作三分,故尚非彻底明晰也。


82往生之资格

    净土者,破妄执后所显之清净境界也。妄执有四重,净土亦有四重。两种自受用身土可合而为一。故往生净土之资格必以已破某重妄执为充分条件。但非必要条件。已破初重可往生同居净土,已破二重可往生变易净土,已破三重可往生他受用净土,已破四重可往生自受用净土。如一重妄执未破,则无必生资格。然于临终或中阴时,凭自力强思或他力加持,亦许有往生机会,但非必然矣。


    藕益大师《弥陀要解》论两种一心之文堪为以上之依据。大师《弥陀要解》云:“不论事持、理持,持至伏除烦恼乃至见思先尽,皆事一心。不论事持、理持,持至心开见本性佛,皆理一心。事一心不为见思所乱,理一心不为二边所乱,即修慧也。不为见思乱,故感变化身佛及诸圣众现前,心不复起娑婆界中三有颠倒,往生同居方便二种极乐世界。不为二边乱,故感受用身佛及诸圣众现前,心不复起生死涅槃二见颠倒,往生实报寂光二种极乐世界。”盖天台智者大师立四重净土:凡圣同居土即本论之同居身土,方便有余土即变易身土,实报庄严土即他受用身土,常寂光土即自受用身土;见《弥陀要解》。藕益大师依之以释弥陀经。其事一心之伏除烦恼当破初重妄执,小乘须陀洹见道破见惑,大乘初地破分别二执。皆可加功作意令俱生我种不起,从而令烦恼不起现行也;斯即伏除烦恼也。其见思先尽正系破二重妄执之境界,自不必论。故二种事一心,前者往生同居土,后者往生变易土也。理一心之心开见本性佛则正是彻见佛性境界,亦开为两重,破三重妄执乃正属见性,破四重妄执则尽性也。见《佛教真面目》第一章第二节。故二种理一心前者往生庄严土,后者往生寂光土;即他受用土与自受用土也。


依藕益大师以上所论,可知二种一心不乱皆绝非等闲之事。今人为投合劣机口味,各向浅处作解,未免贱卖佛法稗贩如来之咎!



众生界之本源

七大缘起论之转变1

七大缘起论之据点种子

七大缘起论之真如种性2

七大缘起论之真如种1

七大缘起论之立宗破异

七大缘起论之智识性相

七大缘起论之四缘五果

七大缘起论之五智九识

七大缘起论之七位心所

七大缘起论之法界五级

七大缘起论之破异:对哲学中形上学本体论诸形态之批评

法界体性智与第九识

大圆镜智与第八识

妙观察智与第六识

等流果、离系果

心所与心王之关系

异熟果、士用果、增上果

遍行心所

一念之解析

现行界中有情之数量为有限为无限?

终极完美问答:众生何处来、哪里去?

无明与妄执之别

转识成智

四缘

八识缘依

绝对善心所

绝对烦恼心所

相对善心所

相对烦恼心所

随烦恼,不定心所

根随信等总相连——善心烦恼心连类而起之道

五十四心所与八识之配属及其原理

识智关系在圣位与凡位之不同

我法二执与我相法相

成所作智与前五识、五根识

八七六五之关系

为何有男人女人?

密教之种子、心王、心数与显教之种子、心王、心数



 ——摘自孟晓路《七大缘起论》


世界历史春夏秋冬周期说

设立经学院与经学公共课

华夏真面目保定会讲笔记

中华文明复兴总体方案

中华文明是永久和谐之路


取消全民强制学习英语

中华学术教育体制的复兴:重建中学主体性

晚清以来中华文明应对西方文明的过程略述

现行中小学教育病症:做人教育缺失和语言、知识教育失败

论蒙学乃是国学教育的基石与精髓

修改法律

复兴中医

恢复正体字在学校现行课程体系中加入读经课

六组字浅析简化字弊端(义、礼、圣、亲、爱、护)

对于学校课程改造的设想:修身、国学、数学


共济会学术之阴谋性质

科学教学理探讨:带有严重的先天缺陷

科学教纵欲文明会导致人类和世界毁灭

现代世界是共济会科学教塑造出的虚拟世界

为了保国不得不西化,但勿忘最终还是要回归传统!

科学教五个核心观念:科学民主自由平等进步之实质及其批判


 

本书夕阳道友尚有少量,29元包邮(出版社定价58元)!

可加微信号(Huizhouxiyang)购买。

 


论  周  官

西学之中学渊源

形上学方法(全集)

中学统摄天下学术略论

中国世界观看世界及中华文明复兴


汉语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最完美的语言

人类首例换心手术发生在2500年前的中国!

中医绝技:天人合一,柳枝接骨神术独步蓝星

明朝最先发现美洲、最先绘制坤舆万国全图

诸玄识“西方文明源于华夏”讲座讲稿(全文)

西方哪里来的文艺复兴,实际是中国给予西人光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