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9年4月30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破主情派之认识论

孟晓路 十念生 2019-04-14

3.2.4主情派之认识论

甲、总说:主知派以重知为第一位,主情派以情意为第一位。

主情派之认识论首先分为彻底与温和二型,彻底型即尼采之学(可名彻底主情派),温和又分二亚型:理性型与经验型。前者以叔本华、海德格尔为代表,可名为理性主情派;后者以柏格森为代表,可名为经验主情派。


乙、叔本华


A、形上学之框架:意志(自在之物)→理念(意志之直接客体化)事物(意志之间接客体化)

将属情之意志置于本体地位,而处在理念之上,此所以叔本华不属于理性神秘派而为主情派也,理性神秘派诸家之本体,或理念或太一或上帝,皆以知为最高本质。

B、叔本华之主情派认识论三特点:

a)贬斥认识,抬高意志。无论是理性认识(从演绎得来)还是直观,皆是意志自身之产物,乃意志之工具。

b)贬斥理性,抬高直观。直观乃是一切真理之源泉,乃是到达真理之最近亦即最可靠途径,理性演绎既迂回又不免谬误。(见对欧几里得几何方法之评论)

c)直观之最高境界是观审:人脱离意志,自失于所观之中,主体与理念合一。

C、叔本华之直观

对现象之直观乃从康德而来,即与经验直观相对立之先验直观也,其所知则与归纳对立之先天综合判断也。对理念之观审则从柏拉图而来,康德以为人不能有之理性直观,叔本华承柏拉图之意而以为人能修得也。

叔本华之学从康德与柏拉图所得皆多,难分轻重,故系温和理性与理性神秘之混合体。

D、叔本华之直观非现量

a)对现象之先验直观,本章前已破讫,乃语词矛盾故。

b)对理念之观审即理性直观,第二章亦已破讫,亦系语词矛盾故。

c)总之此二者皆称不上似现量,以根本不存在故。

 

主情派与主知派的区别在于:主知派以知为第一位,而主情派以情和意为第一位。这就是主情这个词所由立的根据。在知情意三分法里面主情派就包括以情和意为主的派别。知就是语言和分别;情意就是语言和分别之外的其它功能,用叔本华的名词叫做感。他把知和感相对立。感有各种各样的类别:宗教感、美感、痛感……都是有关于情和意的,总之各种感就是知的对立面。除语言分别之外,那些无分别的不是语言的东西都放到这一块。属于感的东西,它们之间差别也很大,但共同的一点是都非语言也非分别。


主情派的认识论首先分成了两型:彻底型与温和型。彻底型即尼采之学(可名彻底主情派),温和又分二亚型:理性型与经验型。前者以叔本华、海德格尔为代表,可名为理性主情派;后者以柏格森为代表,可名为经验主情派。尼采之学一超直入,完全摆脱主知派之笼罩,其学已然纯乎为主情,彻底清除掉了主知的成分,于西学中为仅有,故为彻底主情之典型。其余主情诸家,缺乏尼采那种孤往不顾之气概,故摆脱主知远非彻底,其学中尚带有明显或理性或经验之成分,故尚属于温和主情之家派也;且由其所带主知之成分不同,而分理性与经验之亚型焉。


叔本华的形上学框架由意志、理念、事物三个名词组成。意志就是本体。康德所说的自在之物,叔本华指名为意志。由意志直接客体化为理念,就是柏拉图的理念。理念依据充足理由律而外化为事物。因为理念世界是无时间的永恒,一切都具足。至于理念如何显现为事物,就是依据充足理由律。这恰恰是所有理性派都采取的办法。理念怎么转化为现象,就是依据充足理由律。莱布尼茨提出充足理由律就是为了解决可能性转化成现实性的问题。这个可能的理念是怎么转化到现实的物体里面去呢?理念转成现实的事物就是依据充足理由律。叔本华对充足理由律有很深的研究,他的博士论文就是《论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这个著作很重要。依据充足理由律,理念就转成事物和现象了。叔本华将属情之意志置于本体地位,而处在理念之上,所以叔本华不属于理性神秘派而为主情派。理性神秘派诸家之本体或理念、或太一、或上帝,皆以知为最高本质。而叔本华的本体——意志就不是以知为主,所以他属于主情派。看奥斯定的上帝,其根本的方面还是所观的道又名圣言,那还是知。普罗提诺和柏拉图就更不用说了,他们的理念都是以知为主,所以在后来的东正教和天主教里面,称他们为真知论。


叔本华主情认识论的三个特点:第一贬斥认识,抬高意志。因为意志是本体。所以就抬高意志的地位,贬低认识的作用。在知里面就推崇直观,贬斥理性。直观的最高境界是观审。也就是脱离意志,自失于所观之中,主体与理念合一。观审就是柏拉图所说的那种神秘的对理念的直观,就是康德所说的理性直观。


我们重点讲一下叔本华对理性的贬斥和对直观的颂扬。我念一段话,来自叔本华的主要著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这本书的分四部分:初论作为表象的世界,初论作为意志的世界,再论作为表象的世界,再论作为意志的世界。在表象的部分主要谈认识论,在意志部分主要谈论了关于艺术的见解。第一部分初论作为表象的世界里面有这样一段话:

科学性的要求并不在于确实性,而在于认识所有的,基于从普遍到特殊逐级下行的系统形式。科学特有的这一认识途径,从普遍到特殊的途径,造成科学中很多东西由先行命题演绎出来的事实,由证明确立起来的事实。这就促成一个古老的谬见,以为只有经过证明的东西才是完全真的,而每一个真理都需要一个证明。(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07页)


就是说因为科学采取的是演绎推论的办法,所以科学中大部分的命题都是由先行命题演绎出来、证明出来的。这就促成了一个古老的谬见,就是说只有通过证明的东西才是真实的,而每一个真理都需要一个证明。这就是叔本华所说的这个古老的谬见,是演绎法成为学术的范式而带来的一个古老的谬见,是从亚里士多德和欧几里得开始的一个古老的谬见。上次在讲对照表注释部分时讲到,亚里士多德认为科学真理都是应证明中来,而欧几里得就把亚里士多德这个认识论理想变成了现实,在几何学里面实现了这个理想,他让几何学中的大部分命题都是从证明而来了。


事实恰恰相反,每一证明都需要一个未经证明的真理,这个真理最后又支持这一证明或这个证明的一些证明。因此一个直接确立的真理比那经由证明而确立的更为可取,正如泉水比用管子接来的水更为可取是一样的。直观是一切真理的源泉,是一切科学的基础。他那纯粹的,先验的部分是数学的基础,他那后验的部分是其它科学的基础。(唯一的例外是逻辑。逻辑不是基于直观知识的,而是基于理性对于理性自己的法则的直接认识。)好比太阳在宇宙空间一样,所有的光都是从这里发出来的,在此光的照耀下,其它的一切才发出反光来。(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07108页)


叔本华的文字很美。将直观比作太阳,一切真理都是从直观而来,就好比太阳是宇宙中一切光的来源一样。在另外一个地方就直接说到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学。

我们既已确信直观是一切证据的最高源泉,只有直接或间接以直观为依据才有绝对的真理;并且确信最近的途径也就是最可靠的途径,因为一有概念介于其间,就难免不为迷误所乘;那么,在我们以这种信念来看数学,来看欧几里德作为一门科学来建立的,大体上流传至今的数学时,我说,我们无法回避不认为数学走的路既是奇特的,又是颠倒的。我们要求的是把一个逻辑的根据还原为一个直观的根据,数学则相反,它偏要费尽心机来作难而弃却它专有的,随时近在眼前的,直观的依据,以便代之以逻辑的证据。我们不能不认为这种做法,就好比一个人锯下两腿以便用拐杖走路一样。(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14页)

 

下面叔本华对欧几里得几何采用的方法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批判,得到的结论就是几何完全可以采取另外的办法来实现。而且叔本华这种畅想在当年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变为了现实,他进入了教育领域,用直观和分析去讲几何,去证明毕达哥拉斯的勾股定理,其实和中国古代证明勾股定理的办法是一样的,采用割补的办法取代了演绎推理。维根斯特坦用套上一个圆的办法证明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一定大于另外两条直角边,他说是采用了一本印度数学书里的证明办法。叔本华所弘扬所推崇的那种数学恰恰是中国和印度早在两千多年当中已经发展得非常完善的另外一种数序范式:不是从公理演绎的范式,而恰是直接从直观中证明的范式。叔本华所达到的见解和中印学术的现实是一致的。他所提倡的数学模式,早已在中印建立起来了。


我们从这一个小的例子也可以看到,中印的学术与西方是两个不同类型。它们最大的、最重要的不同就在于演绎和非演绎之上。西方的学术以演绎为高,一门学问总是要发展到演绎才算是修成了正果,这是他们所追求的目标。而中印的学术从来都是非演绎的,根本不以演绎为高。这就跟两者的认识论有关了。中印的学说都是以现量和比量作为建立学术的方法,而从现量去描述和从比量去推论都是不能做叠罗汉式演绎的。


叔本华的直观应该是分成三种:经验直观、先验直观和观审。经验直观似乎没什么问题,而先验直观就是一种语词矛盾,而观审也是一种语词矛盾,所以他对直观的了解还是有问题。他推崇直观很对,但是他对直观的理解却是有问题的,是受了理性派谬见的影响。先验直观属于语词矛盾在本章前面已经说过,关于理性直观是语词矛盾在本论的第二章也已经说过。总起来说他的直观就不能说是现量,也根本称不上是似现量,因为这些东西根本不存在,是一种想象。

叔本华之学理性神秘派的色彩还很浓,可以说他是由理性神秘派转来的主情派。

 

接下来是海德格尔,他的形而上学框架是A所列出来的这样一个框架,从本有到存在到存在者。

A、形上学框架: 

A、海氏前期重心在人之心所特别是烦恼心所之现象学考察,后期转向语言本体论:海氏之语言观乃从传统只注重语言之认识功能转而注重其生成事物之功能,从而对传统有所否定。换言之,传统对语言做工具性理解,海氏则对语言做本体化理解。其实这种本真之语言,这种不由他物构成而能生万物之语言,无非就是柏拉图之理念,天主教之圣言;只不过前者强调词义之多变灵活流动柔性,后者则主张词义固定硬化,无大差别也。因此用以达到本体之操练,前以诗歌后以数学逻辑,语言类型虽不同,同是语言则一也!后期海氏与柏拉图之关系如此!

 

他的形而上学本体论框架与柏拉图的框架大体来说无甚差别。只不过他分了三层,柏拉图没有说到存在和存在者之间的差别,而海氏很强调这两者之间的区分。存在与存在者这两个,前者还是很流动的没有硬化的显现,当把这种显现执定了硬化了,它就成为科学当中所认识的事物了,这是一点。还有一点区别是对本体的理解,柏拉图认为理念和理念之间好像是一个一个原子,可以清晰地区分。而海氏对本真之语言的理解则是一种流动态,本真之语言中一个一个词之间的区分是模糊的,这是柔性流动的语言。正是因为对本体的理解有所不同,所以达到本体的方式也有所不同:柏拉图是用数学和逻辑训练来达到本体,而海德格是用艺术和诗歌。大致区别就这两点,主要框架一致。海德格对柏拉图颇有微词,反得很厉害,其实本身也还是柏拉图那个类型,没有太大区别。比如两者用来达到本体的方式一为数学逻辑一为艺术诗歌,语言类型虽不同,然同为语言则一也。所以我把他和叔本华一样归到理性主情派里。

 

B条、后期海氏之认识论宗旨:反对以往传统之主客二分,反对演绎之认识方法,力倡通过艺术达至主客合一之澄明之境。然而其形上学即如上,故此种在艺术中达到的无蔽境界无非是叔本华早已提倡之与作为本有之理念合一之境。故所观与能观同归于语词矛盾与乌有也。最多是一种心理上的恍惚忘我之境而已;欲许其实证真理,不可得也。

 

我们上面先甄定了他的形而上学本体论,才好来看他的境界论。因为他的本体是一种语言性的本体,所以他的能观也无非就是理性直观。从理论界定上来说这是一个语词矛盾,是一种根本不存在的东西。从实证上来说他肯定是把一种心理上的恍惚忘我之境当成了理性直观,其实是认错了。或许有些体证,但肯定是认错了。那肯定不是观审,肯定不是理性直观。

 

C、海氏前期属主情派不需论,后期亦属之,则由于达至真理之途径乃非由数学逻辑等之辩证操练而来,而是由主情之艺术诗歌来达至也,此是后期海氏非理性神秘派而当归入主情派之原因。

 

海氏之学分为二期,前期主情,至发生语言学的转向,就到后期了。前期明显是主情派,所关注的都是佛法所说的烦恼心所,日常生活的沉沦烦还有畏,这都是烦恼心所,都是情的范围。后期为什么还是主情呢?因为他对本体的理解做了一种艺术化诗化的理解,即主情的理解;由以达到本体的途径也是通过诗歌和艺术这些主情的东西。所以我们不把他归到理性神秘派,而把他归到主情派。当然,他和叔本华一样,与理性神秘派关系密切。

 

下面是柏格森。

 

A:形上学框架:生命(向上者)与物质(下坠者)之争持。

B:认识论:尚本能、直觉(直觉乃本能最佳状态),反理智。

C:直觉下的世界图景:生命、物体、绵延、运动。

D:由C可见,柏格森之直觉正是佛法量论中之有分别世俗心之似现量。依现量观之,则无生命及物体之实体,只有色受等幻象;无绵延,只有刹那灭;无运动,乃是不迁。

E:柏格森曰:我所说之直觉是指那种已经成为无私的,自意识的,能够静思自己的对象并能将该对象无限制扩大的本能。此种对直觉的表达,多系想象与拔高,其实不过如D条所说。故靠直觉不能认识宇宙人生之真相也,然不妨是抛弃理智达到现量之梯级。

F:柏格森之学源于进化论与心理学,其学乃从经验派中来也。所谓生命也,本能也,无非是情意之异名。故其学属经验型之主情派。

 

柏格森的形而上学就是生命与物质二元论。生命是向上的,物质是下坠的,两者总是在斗争。柏格森有本书叫《创化论》,这是他的名著。梁先生受柏格森的影响很大,曾经说他读这本书的时光是他最美好的时光之一。可见梁先生也受柏格森的误导,当然也受其启发。梁先生不也是大讲特讲本能和直觉嘛?柏格森的认识论就是崇尚本能和直觉,反理智。罗素说在柏格森那儿,公式始终是这样的:直觉是好孩子,理智是坏孩子。


下面是直觉下世界的图景。要确定那个直觉是什么,还是先要看他用直觉看到的是什么?要了解能知,还要先从所知上去了解,因为所知比较清楚,就像印象比观念清楚一样。你看他用直觉看到的东西:生命、物体、绵延(绵延是他对时间的一种神秘性说法。凡夫经常把时间想象为一条河,从过去到现在到未来总这样绵延不断地流动。柏格森将凡夫对时间的这种想象,把它说得神秘)、运动。从这个世界图景来看,这些都是凡夫俗谛世界里的带质境。其能观恰恰是佛法有分别世俗心的似现量,所观——生命、物体、绵延、运动正是由有分别世俗心的似现量所证到的带质境——加上了错觉的性境,就成了带质境了。


那我们以佛法的现量看,就没有生命和物体的实体,只有色受等等的幻象。佛法用的是色这个词来说我们谬见下的物质,色的本义是颜色是光色。因为在圣者看来,一切的物质都成为光了。所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是怎么来的?那是把一切都看成光了,自己的身体都是光了,如光如气,他把物质真的就看成光了,那是现量下的所见。依佛法,生命是由五蕴——色、受、想、行、识所构成。生命物质等这些是有实体谬见的名称,五蕴是现量下的名称。没有绵延,只有刹那灭。所以时间不是从这一刹那连到下一刹那去的,时间是有量子性的,不是连续性的东西。也就是说,在任何共业的世界中,刹那是不等于零的一小段时间,有个固定的数目,比如说七百分之一秒,等等。所以时间不是柏格森所说的绵延。有了这种错误的时间观,才有了生命、物质等实体的谬见。要是将时间断成刹那,也就没有了物体和运动。把时间的连续性破掉,物体就成了幻象,一片一片的,一刹那对应着一片幻象。因为把物质实体破掉了,也就把运动破掉了,因为这种机械运动是需要有一个主体的,如果将主体断成刹那刹那的幻象,就没运动了。《物不迁论》是佛法的现量境界,那就不是诡辩。在修证佛法的初步境界就可以用五俱意识看到性境,而要达到五俱意识现量,首先要破的就是表色,也就是运动错觉。


柏格森在E条里面把直觉说得那么玄,其实没那么玄,只是如D条所说有分别世俗心的似现量而已。所以靠他的直觉就不能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不能认识物质世界和生命世界的真相,这些直觉都是带着错觉法执的认识。但他这种认识不妨是破斥理性达到现量的梯级。梁先生推崇柏格森,就是以他做为梯级,用来发现西方理性派和温和经验派主知学说中的种种谬见。


柏格森的学说来源于科学和心理学,其学中有许多温和经验派的成分;而他的学说的核心词­­——生命、本能,无非是情意的异名。所以他属于经验型主情派。

 

下面是尼采。

 

A、尼采与叔本华常同被称为唯意志论者,然而二者之形上学却大不相同。叔本华尚未脱柏拉图康德二理性派大师之笼罩,而尼采则久已完成对柏拉图之颠倒,而且超然于其外矣。


B、海德格尔《尼采》一书中云,尼采在晚年写下了一段文字:真实世界如何终于成了无稽之谈。一个谬误的历史。尼采将柏拉图主义之历史总结为六个阶段:

一、真实世界是智者、虔信者、有美德者能够达到的——他生活在其中,他就是真实世界。

二、真实世界是眼下达不到的,但已被许诺给智者、虔信者、有美德者(即赎罪的罪人)了。

三、真实世界是不可达到、不可证明、不可许诺的,但即便作为设想,它是一种慰藉、一种责任、一种命令。

四、真实世界是不可达到的吗?至少是未曾达到过。而且既然未曾达到过,它也就是未知的。因此它也就不是慰藉性、救赎性、约束性的,某种未知的东西能够约束我们什么呢?……

五、“真实世界”,一个不再有任何用处的理念,甚至也不再有什么约束性;一个无用的已经变得多余的理念,因此是一个已经被驳倒了的理念,那就让我们把它废除!

六、我们已经废除了真实世界;还剩下哪个世界呢?莫非是虚假世界么?……绝不是!与真实世界一道,我们也废除了虚假世界!

(海德格尔:《尼采》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224229页)

可见尼采对自身之彻底超越柏拉图主义已具备清晰之意识。

 

尼采头脑非常清醒,他把柏拉图主义演变的这几个历史阶段总结地非常好,而且用这么形象的语言说出来,很难得。第一段那就是柏拉图到教父时期。许诺此生可证本体,这就是理性神秘派的年代。从柏拉图到新柏拉图主义再到教父时期的基督教,这都是理性神秘派为主。他们认为理性直观是可以修出来的,人在当生可以用理性直观实证到那个上帝、理念的真实世界,这是第一个阶段,理性神秘派阶段。


第二个阶段就属于理性主流派了,没有理性直观这一量了,只有演绎这一量。既然无此量,人就不能在现世实证到真实世界了。这第二阶段是许诺本体此生不可证,但来生可证:升了天堂了,就见到了。这属于中世纪期的经院哲学,我们也就可以知道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属于理性主流派,他们以创制教义为主,进行教义的制定与争论,从事编书,编文汇四书的注解,编神学大全。这一时期的柏拉图派和亚里士多德派都属于理性主流派了。说阿奎那亦属理性主流派,是成立的。因为他属于唯实论,那其实还是属于理性主流派。也就是说,我们不要以为亚里士多德一定属于温和经验派,我在西方学术谱系图上已经列得很清楚了:他是温和经验派和理性主流派的混和,比如他的逻辑学说和形而上学都是理性派。所以阿奎那也是这样。阿奎那有温和经验派的成分,也有理性主流派的成分,理性神秘派成分几乎没有。


第三个阶段就是康德革命的阶段,康德在哲学界发起了哥白尼式的革命,把形而上学摧毁了。所以第三阶段是决定性的一步,把真实世界基本摧毁了,后边阶段都是小小的阶段,都没有实质性进展了。其实康德就做了上帝的罗伯斯屁尔,由他亲手把上帝杀死了。康德比较圆滑,他杀死了上帝,却又不是大张旗鼓地承认这一点,还想给自己掩饰。他说真实世界是不可达到的,不可证明的,不可许诺的。因为康德的认识论当中理性直观是人所没有的,所以人是不可能见到物自身亦即真实世界。另外一点他引入经验做了人言说的界限,既然人没有理性直观,所以人没有对上帝和物自身的经验,没有经验的东西就是不能说的,若是强说那就是错误。所以他引入经验作为言说的前提和基础,作为可说与不可说的界限。有了这两条,就把理性主流派和理性神秘派的形上学基本摧毁了。他在《纯理性批判》里面把上帝杀死了,在《实践理性批判》里又把上帝请回来了,但却是一种虚伪的请回。现在这个上帝只是作为设想、作为慰藉而言了。这就是实践理性里面的三个悬设:上帝存在、意志自由、灵魂不朽都成为悬设了。而这三点在以前那都是确定不移的真理,把它们变成悬设,就是大部分摧毁了,尚保留些残余而已。清除残余的工作由下面三阶段来完成。


第四阶段就是康德以后、尼采之前的阶段。包括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等人。就是说到了黑格尔这些人就持第四种观点了,康德的悬设在黑格尔等人那里就不承认了,在费希特、谢林、黑格尔那里,来生、上帝、灵魂都没有了,来生、上帝都被视为迷信了,他们是断灭论无神论的见解。但是这些人还没有明确宣布上帝的死亡和宗教的废除。在这些人的学术之外,宗教还在延其残喘。

第五阶段就是尼采这一生主要的工作。他就直接来反对宗教,废除宗教,明目张胆地宣布上帝死了。这不就是尼采一生主要的工作吗?


第六阶段就是尼采之后的世界。尼采的工作已完成后多年,既然上帝早已经死了,我们就把他忘记吧!宗教已经被废除了很久了,我们也把它忘记吧!五、六两阶段之间的区别,大家清楚吗?五是宣布死亡和废除时,上帝和宗教还是一种存在,还不能漠视。到了第六阶段忘掉上帝和宗教时,就可以完全漠视它们了。五六两者的区别:一个是废除,一个是忘掉。在忘掉了上帝和宗教阶段所持的见地,其实就是认为现象世界是唯一真实的世界,这就属于经验派的见地了。把理念世界废除了,现象世界就不是虚假的了,而是唯一真实的世界。从这一段来看,尼采在知的方面是属于经验派的观点,具体来说已经超越温和经验派,而接近休谟的彻底经验派。


C:海德格所标尼采形上学五个基本词语如下:强力意志、虚无主义、相同者之永恒轮回、超人、公正。以此提纲尼采之学,大致不差也。强力意志不再如叔本华之意志那样以理念为中介生成万物,而是借助于相同者之永恒轮回直接将现象播演出来;超人作为体系之结果也不再是一个放弃意志的禁欲涅槃之人。而相反,却是一个强力意力之最大化身、最淋漓之表显与应用者。通过这两点关键,尼采与叔本华从根本上区别开来。强力意志,尼采曰:“凡有生命就有强力意志,即便在奴仆的意志里,我们也看到作主人的意志。”佛法“我”:常一主宰。故强力意志即相当于佛法之我也。叔本华以意志为盲目黑暗,为一切苦难之根源,而主张修炼禁欲以取消之,则合乎所有东西方正教之基本正见也。尼采则相反,以强力意志为一切价值、真理之源,主张发达其强力意志且至于其极而为超人;则正赤裸裸之反正教之邪见也。海氏之尼采研究毫无批判立场,一味四平八稳貌似中立,实寓褒扬在内,真无心肝之人也!其后一度成为纳粹同流乃深有渊源,绝非一时糊涂。其崇拜者一味替其粉饰,则何益乎!


D、尼采之学中已无所谓认识论,若强说有,亦必变更认识之含义。盖在尼采,真理并非无矛盾,亦非如实,而乃强力意志之自由设定。已将传统之认识取消,而以价值为真理。而所谓价值,绝非正教之善,恰乃从正教所云万恶之源所出者也!


E、西学至于尼采,已昭然其穷途。尼采之反正教,恰根源于西方之耶教在其两千年历史中一直都未能将自身成立为学术之故。此种带根本谬误之教得势久之,必引起反动,尼采则此种反动之最强音也。尼采堪为后现代虚无主义之最大教主与偶像!此种共业之反正教,亦必与其教主同其运命,终至于疯狂毁灭,舍此又安归!

 

 

海德格把尼采的形上学总结为五个基本词语:强力意志是本体;通过相同者的永恒轮回展开为现象;人格理想是超人;由超人可以设定公正;有了公正,就可以走出虚无主义。用这个来提纲尼采之学大致不差。


由两点可以把尼采和叔本华区别开来。尼采的形上学是从意志本体直接开出现象,叔本华则要借助理念为中介,尼采把理念去掉了。所以尼采的学说在知的方面就不属于理性派。他们的人格理想也正好相反,叔本华是要消灭意志,要人成为一个无欲的涅槃之人;尼采却要发达人之强力意志,要人成为主宰一切的超人。在这一点上,两者有了根本不同。尼采的强力意志是什么呢?从定义来看,就是佛法中的我。即便在奴仆的意志中也可以发现做主人的意志,就是一种主宰的心态。佛法的我是常一主宰,也由主宰规定的。叔本华对待佛法的我,和尼采不一样,叔本华要消灭这个东西,以此为消极为苦难的根源所以要来消灭它。尼采相反,以此为积极为一切价值的源泉,所以要发达它。尼采属于赤裸裸的邪见。海德格尔对尼采的研究肯定有问题,他对尼采的认识不加批判。总之,海德格尔还是比较同情尼采,甚至还崇拜尼采。


尼采的学说中已无所谓认识论。他的真理标准,既不是如实,也不是无矛盾,对这些尼采一概不理。叔本华还承认三种直观,而尼采的真理只是强力意志的自由设定,这是真理的来源,那就是超人的好恶就是是非。而他所谓的以价值为真理,也绝非正教之善,而恰是正教所认为的恶,起码是里面混杂着很多很多的恶。因为他的强力意志就是我——佛法的万恶之源。佛法认为一切之恶都来自于我。《八大人觉经》说心是恶源,未破我执的心是恶源,也就是说我是恶源。《法句经》说汝意不可信,这个意就是相当于尼采的意志。尼采这个人是和正教最相反的人。


尼采学说出现是有原因的,正是根源于耶教本身的先天不足和固有缺陷。这种缺陷定会引起反弹和反动,尼采就是反动的最强音,但这种反动的归宿就是象尼采那样疯狂毁灭。尼采后来疯了,疯了十年,然后死了。如果任这种反动流行,我们这个世界也离毁灭不远了,世界已经疯狂。为什么二零一二之类的电影不断拍出来,这有共业的潜意识的根源。


(本文摘自《佛学与西学》,孟晓路著,并由孟晓路授权公众号十念生全网首发,如欲转载请标注原作者及版权。)


一梦漫言1

虚云和尚自述年谱(全集)

倓虚大师:《影尘回忆录》(全集)

来果和尚自行录(全集)


印光大师略传

真空禅师

密参禅师


略论明心见性1,   略论明心见性2

转八识成四智

六即佛       八识简介


认识佛教(1)认识佛教(2)认识佛教(3)

认识佛教(4)认识佛教(5)


韩愈和大颠禅师 ,

欧阳修和圆通居讷禅师

王维学佛,    

白居易学佛   

王安石学佛

雍正帝开悟破三关

文天祥悟道经历

王凤仪善人两次悟道机缘

                                                 

中阴身述要别义

生死中阴与轮回转世1

生死中阴与轮回转世2

极乐世界招生简章(附 视频)

印光大师对程朱理学因果观和轮回观的评破


苏东坡转世故事

轮回转世的科学研究

台大校长李嗣涔“灵界研究、多维时空“情况简介

雍正:三教觉民,理同出於一原,道并行而不悖

《心经直指》—高道李清庵解释《心经》


了凡四训序文

了凡四训.立命之学(第一篇)

了凡四训.改过之法(第二篇)

了凡四训.积善之方(第三篇)

了凡四训.谦德之效(第四篇)


华严科学宇宙观浅探1华严科学宇宙观浅探2华严科学宇宙观浅探3

华严科学宇宙观浅探4华严科学宇宙观浅探5



汉语言是唯一能超越民族国家的天下语言

人类文明起源自中国

人类文明起源于中国野生小米时代

中国自古以来的道义政治比所谓民主政治要高级

中文在人类所有文字中既是最先进的也是最古老的

古文物作证中华文明是唯一真正古文明

从货币史看中国文明的古老且先进性

为何要批判古希腊伪史

中国知识分子受西方伪史毒害最深,最应该被启蒙

昆仑山为什么是全世界的龙脉之祖?

美国当年“浮夸风“长啥样—掀开美国黑历史的盖头来

汉语是世界上最先进最完美的语言

西方哪里来的所谓文艺复兴,实际是中国给予西人光明

中国制造出世界上最早的智能机器人

男女关系的真平等和假平等

西人自由平等下的潜台词:丛林法则

明朝灭亡根本原因分析暨论《万历十五年》之偏狭


儒家赐予欧美民主

古希腊人和希伯来人是从中国移民而去的夏朝羌戎

西方伪史抄袭中国历史、窃据文明源头 

 中医是西医之母—古希腊医学是中医部分翻版

美洲印第安人是中国人移民而去:中华先祖开拓美洲

明朝最先发现美洲、最先绘制坤舆万国全图

西方表音文字是中文雅言的寄生物

中医是西医之母—古希腊医学是中医部分翻版

汉语是世界上最先进最完美的语言


《大学》简述

《弟子规》注

《孝经》和廿四孝

《文昌孝经》简述

吕洞宾《孝诰》

《孝经》讲解


破以休谟为代表之彻底经验派

破归纳法

破三段论

再说三支

全称判断不成立

比量与演绎归纳   

破西人关于分析综合诸说

圣教量, 

三量关系 ,

圣教量之作用

语言与量论

中学的现量和西学的似现量

自比量与他比量

破科学

破天文学

破生物学

破物理学

破社会达尔文主义

论理学家之排佛

破科学技术

科学教乃对正理之全面颠倒

破(自由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现代婚姻)基本制度等

七大缘起之五级

论门户之见之害人

印度学说

缘起说十一型

常见三型

难得糊涂之康德

大乘起信论真如缘起说之圣教依据

大乘佛教与儒教最为圆满,应为未来人类教化之主体

用儒佛的方法解决信仰危机(1)

用儒佛的方法解决信仰危机(2)

用儒佛解决自然危机

以儒教外王之道解决社会危机

走出西方伪普世价值——夷夏说略述

西方哲学中的断见三型之批判(亚里士多德、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

破(天主教、康德、普通唯心论和唯物论)而后立

中学统摄天下学术略论

华夏文明是世界文明起源中心

中学统摄天下学术论(前言)

希腊学术的结构佛法量论要略

西方的哲学、科学、文艺皆起源于宗教

周子后诸家对五级的理解 ,

佛学与西学研究必要性

有情生死的大原理

详说人道 

研究圣教之方式

 

河图洛书综述

漫画版《易经》(附蓍草占卦方法)、看漫画学风水

《茶经》《酒经》,八段锦简述易经杂说

太上感应篇推背图(图文+详解)

心相篇 、《心相篇》讲记

古琴文化综述千古音乐圣人师旷经典古琴动画片两部

唐朝大国手完虐倭国第一棋手


取消西医倡议

疾病是假象,天下本无病

西医所谓发现癌症、治疗癌症是引君入瓮大坑

天下无癌论传奇医家傅青主

病人越治越多,说明医学已入误区,

中医是现代社会癌症治疗的唯一且有效途径

西医有绝症、中医无绝症  

疾病是假象,天下本无病

中医亡,则中国亡

中医能够彻底治愈狂犬病

如何判断身体有湿、如何祛湿

真正的中医什么样?

从能量和气的角度来看待中医,

《黄帝内经》说尽人体疾病的根源

黄帝内经.灵枢篇 天年第三十三 

黄帝内经 灵枢篇 寿夭刚柔第五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

吃得那么好,为何还生病?

冬病夏治三伏灸我们被阴气偷走几十年寿命

中医是高维度的科学中医亡,则中国亡

全球疯抢中医,除了中国

中医揭秘疾病的根源 

中医学的经络穴位实则来源高维次空间

站桩八个关键微调细节

西医用7把匕首伤害中国人健康

《少食为妙》1《少食为妙》2《少食为妙》3,《少食为妙》4


1、五千年以来大道一以贯之:圣贤高士传

2、五千年以来大道一以贯之:圣贤列女传


3、王重阳道史学说贡献及丹法炼性三阳道人“补亏正法”危害极大

4、四位高僧(虚云、印光、弘一、宣化)惜福事迹

5、孔子相信有鬼神,但是敬而远之

6、附体分类和被附体的感觉   《阅微草堂笔记》中的极致曲折爱情故事

7、老子 神仙茅君、孔安国、尹轨、介象、苏仙公、成仙公、郭璞、尹思 麒麟客 王法进 维杨十友 金可记 杨真伯

8、阴隐客 谭宜 王可交 杨通幽  张道陵 神仙玄解

9、许真君、郭璞、桓闿、司马承祯、玄真子 

10、孔安国 、左慈、 董奉   魏夫人 明星玉女 昌容 园客妻 太玄女 西河少女 梁玉清    麻姑 玄俗妻 阳都女 孙夫人  樊夫人 东陵圣母 郝姑 张玉兰

11、张子房、东方朔、王乔、周隐遥、刘商

12、裴航、轩辕集、李贺韦仙翁 杨越公弟 阳平谪仙  卖药翁 严士则刘晏 崔希真 韦老师 麻阳村人 慈心仙人

13、俆佐卿、朱孺子、蓝采和、贺知章、黄尊师

14、阴长生、张子房、东方朔、孙思邈

15、白石先生、皇初平、王远、伯山甫、马鸣生、李八百、李阿

16、泰山老父、巫炎、刘凭、栾巴、左慈、大茅君

17、唐若山 司命君 玄真子 刘白云李泌

18、许宣平 刘清真 张殖 萧静之  朱孺子 陈复休 殷天祥 闾丘子 张卓 木公、广成子、黄安、孟岐 寒山子 轩辕弥明 蔡少霞 郑居中 伊用昌      王妙想 成公智琼 庞女 褒女  李真多 班孟 天台二女

19、王远知 益州老父 崔生 冯俊 吕生 张李二公

20、马周、李林甫、郭子仪、韩滉,王贾 颜真卿    韦弇 申元之 马自然  张巨君,李遐周 许老翁 李珏  章全素    张果 翟乾祐 凡八兄

21、王贾 颜真卿张果 翟乾祐 凡八兄郗鉴 僧契虚唐若山 司命君 玄真子 刘白云尹真人 卢山人 薛玄真 于涛

22、贺知章 萧颖士 李仙人 何讽 黄尊师 裴老 李虞 夏侯隐者 权同休李泌巴邛人 章仇兼琼 石巨 李山人 陶尹二君 许碏 杨云外 杜悰 南岳真君田先生 穆将符 房建 萧洞玄 白幽求 王太虚 王子芝 刘商嵩 岳嫁女 裴航 潘尊师 李贺 张及甫 郑册 陈惠虚 温京兆 侯道华 宜君王老 陈师 陈金

23、李少君、孔元方、王烈、焦先、孙登、吕文敬、沈建

24、唐宪宗皇帝 李球 宋玄白 许栖岩  韦善俊

25、李吉甫 李绅 白乐天 轩辕先生 李元 韦卿材 白幽求 王太虚 王子芝 刘商 韩愈外甥 刘卢钧 薛逢 费冠卿 沈彬

26、西王母 上元夫人 云华夫人 玄天二女  江妃 毛女 秦宫人 钩翼夫人 南阳公主 程伟妻 梁母 董永妻 酒母 女儿


                                                     

小编感谢您的分享和转载,

阅读和分享此文一切功德,

皆悉回向给图文原作者、众读者、转发者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发分享至朋友圈,福慧日增,功德无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