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天主教灵修

孟晓路 十念生 2019-04-14

 3.2.7.3天主教灵修

我们这次讲天主教灵修。分成三部分来讲:本笃派、经院派和爱的神秘主义派。先有本笃派,从612世纪是本笃派灵修的时期。经院派从11世纪开始出现,到13世纪阿奎那时达到顶盛,后来一直是天主教的主流。在本笃派时期,心脑对立还不是很明显,本笃修院的生活也用脑,也用心,心脑没有形成对立。到了经院派成为主流时,经院派是主知派,完全用脑部功能,把心和脑、知和情对立起来了,完全偏于知的一方。随着这种情况出现和发展,为了平衡,就会有极端主情派的出现。有了极端的主知,就会有一个极端主情的派别与其对应。所以这两派就构成了12世纪后天主教灵修的主流。以主知为主、以主情为辅。主情派是反知的一派,其出现较经院派要稍晚一些,12世纪开始出现,到14世纪达到鼎盛,一直到现在还占据着天主教灵修的辅助地位。这是天主教灵修的大体情况。


相对于正教以耶稣祈祷为惟一法门,天主教灵修的特点是:五花八门、庞杂凌乱和漫无系统。若用褒义词说,则是丰富多彩,但究实而言我们不能用褒义说,还得用贬义说。在本笃灵修时期,还没有这种五花八门的状况,在此6个世纪当中,还比较统一。到了本笃灵修失去主流地位,西方灵修就变得就五花八门了。可见,西方灵修一直未上正途,不但没有进步,反而是明显退步。


甲、本笃灵修

先来看本笃灵修。

在中文版罗素《西方哲学史》里面的边奈狄克特,就是天主教内部所称之圣本笃。天主教对于人名独有一套译法,一般较通行翻译为雅。罗素在其哲学史里说到了圣本笃的一些事迹,用的基本上是一种讽刺的口吻。这其实是罗素的小人之心。我对本笃还是相当恭敬的。他被誉为西方隐修传统之父与立法者。

说一下他的简历。他出生在一个罗马贵族家庭,受过正规的教育,但是他没有把这种正规教育所教的东西学会。他生活在一个对基督宗教很虔诚的家庭。他小的时候就和她妹妹在他们家的大宅里,过着克修祈祷的刻苦生活。他十五六岁时发心离开世俗,去独居隐修。总之他放弃了世俗的文化,追求天主的知识去了。一开始他带着一个女仆,他们先在一个农家生活。那个女仆在箩面的时候,把她借来的那个箩弄坏了,急得哭了。然后本笃就向天主祈祷,天主就将箩修复了。很多年后,经本笃祈祷过的那个箩还挂在村里的一个杆子上,以表纪念。后来本笃觉得在村子里人还是太多,就又进行了一次更加彻底的出离,从这个世俗世界消失,进入了更深的山林。他碰到了一位隐士,那个隐士给他找了一个山洞,一个只能攀着绳子才能进出的山洞。这个隐士在送饭用的绳子上系一个铃铛,每天送饭时晃一下铃铛,让本笃听见。有一次人类的敌人——魔鬼把这个铃铛弄坏了,让本笃——天主的仆人挨了一天饿。这个山洞很矮小,在里面根本就直不起身子,累了后只好在洞口直一下腰。后来本笃经过了三年的独居,日日对越天主,达到了很高的圣德,就被人所发现了。因缘成熟,他就不再隐居了。随着从学的隐士不断增多,他就把他们分成三个团体,一个团体住一个会院。一个团体大概是十来个人左右,他是他们的总指导。这样一段时间后,他就在伽西若山上创办了一个大型的寺院。那个山也是很难上去。在石壁上凿出来一些坎,一般人根本就不敢上。他活了一百多岁,他为这个隐修院写了一个规则,叫本笃规则。我们说的本笃灵修就是在本笃规则下的灵修,属于大型的团体隐修。


在西方的修道史上,隐修有两种形态和三个小的类别。隐修就相当于东方佛教的出家,所以所有的隐修士都是要发三个誓愿:绝色、绝财和绝意,就是贞洁、神贫和服从。绝色这一条就代表他们要出家。两种形态是会院隐修和独修。前者相当于佛教的住寺院修行,独修就是独居修行,就相当于佛教入山住茅棚。会院隐修又可分为两个小类,一个是大团体,一个是小团体。本笃是西方的隐修之父和立法者。我们上次提到的大巴西略,是东方灵修传统的立法者。巴西略创立的会院隐修是小团体的,一个寺院10来个人,跟本笃刚开始创办的寺院规模差不多。相比而言,这三种类型是一个比一个层次更高。大团体适合于普及型的教育,小团体适合进行精英教育。也就是说,如果团体太大了,全体修士之间要保持亲密交往就比较难,而且院长要对所有人都有所了解也很难。而小团体就不同了,只有十来个人,院内修士的情况,院长可以随时掌握,院长可以对每个人进行单独的深度的指导,而且修士之间也可以有充分了解和交往,这样亲师取友的作用就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所以我考虑未来的书院也当如此。大型的书院就适合普及型教育,而高深学问的传授和研究就适合在小型书院里进行,更加高深的学问就只能是独修了。


这三者就表现为一种有序的次第。首先在大团体内进行学习和初步调练,然后在小团体内进一步受高深的调练和教育。等彻底把习气调伏了,八罪已经彻底清净,修行和世界观方面的知识都有了很好地积累,这样就有条件进入独修。每一个阶段所学习和所接受的教育内容是不同的。在独修阶段,就不再是学习知识和养成修行习惯了,这时候的专业就是不间断祈祷,是更高深的修行。这个时候是要入定的。在前两类,特别是第一类寺院里不太可能入定。因为在寺院里有集体生活规律。。要一起劳动,在一起唱诵,一起吃饭等等。在小团体内,就有入定的可能性。因为独处的时间较多了,这里就可以进行比较浅的入定,比如一个两个小时。要想长时间入定,那就还不行。在独修时,没人打扰你了。所以在独修时,经常会忘记吃饭,忘记睡眠,忘记时间,白天和黑夜都分不清了,没有在团体内的正常生活规律了,就进入了一种非常特殊的生命状态。进入这种特殊状态只有在独修时才有可能。


我们来看看本笃会院里的生活。先介绍一下本笃规则。以前本笃规则是不外传的,在今天都发到网上来了。在古时,这个会规外人是看不到的。在寺院里的人,也不是一下就能看到全本。比如你发心出家,先要做见习修士,长老就给你念上一段会规,看接受情况如何。要是不能相应,你就回家吧,别再想出家修道了。留下见习了,住一段时间后,再给你念上一段,如果还没被吓走,当然就接者见习。到最后再念上一段,总之听了两三段会规后,如果还仍然坚持要过这种隐修的生活,那就欢迎了。正式入院后,就有资深的修士来负责教育会规。不是给他们自己研究,而是一段一段有人教的。


会归分成序和73条正文,一共是74部分。我发现文章分成74部分。而第四部分是善功的工具,其实就是戒律,也是74条。这不知是本笃有心为之还是巧合?可能是本笃喜欢74这个字。序写得很好。读一段:

我儿,倾耳留心,听恩师的训导,自愿地接受慈父的劝告,且忠诚地去践行。昔因怠惰逆命而离弃上主,今该以辛勤顺命重归向。我此刻的谈话是给你说的,无论何人,凡放弃私意,在耶稣真君的麾下作战者,便应拿起最坚强而最壮烈的听命武器。首先,你从事任何善举,该以最恳切的祷告求玉成;如此,已垂允认我们为的儿女,庶不致因我们的恶行而震怒。因为我们应当利用赋给我们的才能,时常这样为服务,以免变为圣怒的父亲,剥夺其儿女的继承权,也不要因我们的罪行使变为可怕的主子,把那些不愿跟随享荣福的恶仆,处以永远的极刑。我们毕竟起身了,圣经警醒我们说:现在是我们由睡梦中醒起来的时辰了。请睁开眼睛注视神的光照,侧耳倾听每天大声疾呼的主音,向我们警告说:惟愿你们今天听的声音,莫使你们的心倔强。又说:凡有耳朵的,请听圣神向各教会所说的话。说什么? ‘儿子们,你们前来,聆听我的话,让我昭示你们敬畏上主的道你们趁着还有生命之光的时候,应该行走,免得死亡的黑暗笼罩了你们


上主在广大的民众中找寻自己的工人,这样向他们高呼,再三说:谁爱惜生命,羡慕享受安和的时日呢’?若你听到了,请答说:。天主要给你说:如果你愿得真实的永远的生命,要预防你的舌说出恶言,莫让你的口唇言谈狡诈;要弃恶为善;寻求和平,一心追觅。当你们做了这些事,我的眼睛会注视你们,并张开我的耳朵听你们的祷告;在你们哀求我之前,我会对你说:瞧,我在这里。最亲爱的弟兄们,有什么比天主邀请我们的声音更甜蜜的呢?请看,上主的仁慈,怎样给我们指示生命之路。

——《本笃规则·原序》

这个序言写得很好,读了很让人感动。然后下面就是正文,一章论修士的种类,二章论院长的职责,三章论召开会议,四章是戒律,五六七三章分别论听命缄默和谦逊,872章是生活纪律的规则。820章用很大的篇幅详述了礼仪的祈祷,后面则论及睡眠、饮食、隐院之工具及财产,院长及副院长之推举,如何收纳外方隐士,收录弟兄之方式等等。最后在73章声明,这部会规只是接引初入门者的小小规则,欲深造则有圣教父之著作及制度在。


第七十三章,这部会规并不包罗义德的全部方案。

我们订立这部会规会,为使在隐院中遵守之,能表现我们获得了一些德行,并已开始度隐修生活。至于为那些急于进修全德的人,另有圣父们的训条。遵守这些训条,自能引人登上全德的巅峰。天主默启的古新圣经哪一页哪一句不是人生的准则?公教教父们的著作哪一本不是为我们宣示,为趋赴我们的造物主应循的正道。

至于隐修祖师们的会谈录制度传记,及我们的圣父巴西略的会规,为那些善生听命的隐修士,哪一样不是修德的法式与工具?可是为我们这班怠惰的,生活邪恶而又疏忽的人却带来满面羞惭。所以不管你是谁,凡愿意急奔天乡者,请你仗赖基督的助佑,先实践这本入门的小规则;然后再在天主的护佑之下,才能抵达我们上面所说的圣学及德行的绝峰。

——《本笃会规·第七十三

这里本笃对自己会规的定位我认为并不是过谦,而是如实的。这确实是一本引人入门的初级规则。他上面所说,我们的圣父巴西略的会规以及格西安的《会谈录》,那是关于小团体隐修和独修生活的,所以本笃指出相对于自己的规则,那些更加高超。但是那些高深的修行在他不久以后的西方已经不能实行。因为那时西方已经进入了蛮族入侵的黑暗时期,进入了动荡、没有文化的时期,那时候西方人的根基已经很劣了,没法实行那种高深的法门。所以本笃写出这本会规,碰巧适应了那个时代西方人根基浅薄的状况。本笃本来非常希望这本小小的入门规则不要独占天下的修行,而要作为更高深的那两种修行的基础而存在才好。可是本笃的愿望没有实现。不但没有实现,最后连他这种虽初级然而尚比较合乎正理的修行都被经院派的思考和写书所取代了。所以西方天主教的发展是越来越可悲,不但没有进步,反而是越来越衰退。


祈祷与工作是本笃隐修院修士的口号。本笃非常重视工作,他认为劳动不仅本身是一件光荣的事,曾蒙受耶稣祝福,而且也能帮助圣德的进展,并使人自食其力。所以会规规定任何如入本笃隐修院的人,不论贫富贵贱,必须坚持体力劳动。除了体力劳动,他们的工作还包括学习和誊写手抄本。然而祈祷当然是他们最重要的职责,其它一切都是从属。本笃清晰地标出祈祷的时刻,这些时刻要占满修士的日程,使他对天主事理的向往不断更新,对天主的关注常保清醒。会规为每天规定七次日课祈祷,共占四小时,主日占六小时。每次日课都有一个特定的奉献代表特定的敬礼。如唱晨经是为了将我们的心灵活动从开始就奉献给天主,使我们的灵魂在着手工作之前先陶醉于他。唱第三时辰是请圣神保持我们亲密的结合,使我们堪当领受圣德的效果,也请他领导我们前进。唱睡前晚课是为享受清洁的安息,不受恶梦困扰等等。


本笃会规的精神是:简单和实际。首先重要的事是:个人恶习必须拔除,十诫必须遵守。其它事次之,如默观生活、工作、斋戒、学习、阅读等。相对于先前存在的一些会规,本笃会规比较温和,没有特别严厉的苦功,注重祈祷与读书,唱经与静默,劳作与睡眠,守斋与饮食的适当平衡。一年大部分时间修士们可以有八小时不间断的睡眠,床铺上有垫子、被子和枕头,而这些条件在更早一些的修道中是不允许具备的。公共祈祷的时间也不是特别长,个人如果热切需要在天主台前倾诉,可经院长同意后自己在教堂里加长祈祷。他们每天两餐,每餐有两道菜,每天每人可用半瓶葡萄酒,一磅面包,但只有生病的修士才可以吃肉。除非生病,不许洗澡(这是因为罗马人当时太喜欢享受洗澡,过分的奢侈,甚至不成体统)。衣服方面,每位修士两件半篷,两件长袍,劳作时穿一件长坎肩,布料是当地可以买到,便宜又耐用的。修士的任何必须品都由院长配给,个人不拥有任何东西、任何权利。

——《爱的使者:基督圣徒传》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1213


七次的日课祈祷,相当于佛教的早晚课。但他们的次数更多,加起来的时间更长。佛教从宋代以后就有了早晚课,以前是没有的。其实这种早晚课是一种程式化的修行,能起到的修行效果是有限的。它主要的作用是维护团体的氛围。平时七次日课占四小时,主日(即星期日)占六小时。工作六小时,选诵或宿舍里阅读4小时,睡眠八小时。吃饭也要占一点时间。其余的是祈祷时间。如果祈祷时间长了,则劳动或睡眠时间会少一点。所以睡眠时间应该是够的,能睡八小时,而且是不间断的睡眠。在修行人当中那是相当多了。从此可看出,本笃规则是较为温和的,适应当时西方人的根器。这里甚至允许喝酒。本笃知道,在规则里也说了,喝酒对修行是没好处的。但是那时罗马人的文化氛围太堕落了。人们喝酒成瘾,让大家一下戒掉不可能。所以本笃规则允许一天唱一瓶葡萄酒。他们吃饭的时间,若是一餐,就在中午12点;若是两餐,则第一餐在12点,第二餐在18点。这就违反了过午不食的原理。按佛教的规定,若一日两餐,应安排在早上和中午,晚上不吃。这一点是耶教不合正理的地方。这不但天主教如此;在格西安《对谈录》里,那些独居的修士们,假如他们要用两餐,也是把另外一餐安排在晚上。这就说明耶教对晚上吃饭的害处不是很清楚。你看他们守斋也是如此。回教的守斋和耶教的守斋都是白天不吃饭,晚上吃一顿。这真是颠倒!对饮食时间安排不恰当,会给修行造成或大或小的障碍。在晚上吃饭坏处很多。

 

在本笃灵修当中属于祈祷的有两种形式:一种就是日课祈祷,加上深夜祈祷,那都是集体的唱诵,也叫做圣咏,配合音乐大家来唱,还是用美声唱,美声唱法其实来源于天主教的日课。我记得在《圣山一夜》里那位伟大的独修士就说过,用美声唱诵的祈祷其实远远不如耶稣祈祷,声音好的人唱诵祈祷时还会起慢心等等。总之,这种方式距离与天主亲密交流还很远,还是一种很礼仪化或外在化的形式。用这种方式来入定几乎不可能,只是起到激发情感的作用,在这种礼乐的形式下,可以生起对天主的崇敬之情。要说能够接通天主的加持力,则不太可能。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对那些根基更加好的人也可能在举行唱诵和礼仪的时候就直接接通了天主的圣灵。但是这种机会相当少。相对来说选诵要比日课祈祷高级一些,这是个人性的祈祷方式,又称为祷读。


选诵又称祷读。乃圣本笃所传下来之较集体唱诵高深一些之由个人单独为之的祈祷法门,在十二世纪由一位名为季高二世之法国本笃派修士将此笔之于书。分为四个阶段:阅读、默想、祈祷、默观。本笃派灵修不赞同推理默观或亚里山大里亚教父们的真知论,却很推崇爱或感性的默观,认为此较纯理性的默观超卓。阅读(口中)选一段经文,不宜太长,大声慢慢读诵,反复读:当有一字一句特别感动,进入下一步。默想(脑中),此时头脑依自己的理性去思维以便发现隐蔽的真理。祈祷(心中),心灵虔诚地投向天主,心存美善。默观(入神);思想向天主提升,超出自身。再解释:阅读,这是基础工作,给默想提供材料。阅读与默想与内在理解有关,祈祷涉及欲望,默观超越所有官能。默想而不阅读必致错误,祈祷而无默想则不冷不热,默想而不祈祷则无结果。祈祷如果是热切的,必赢得默观;但达到默观而没有祈祷则是奇迹。

按:此种法门在格西安(若望伽先)时代即系西方人之惯行法门也。

对谈录(十)论祈祷之最末,依撒各院长郑重详传了无止息念诵天主祷文之法门之后作者说:“最初我们希望将他的意见付诸实施,我们想这是一件既简洁又容易的事,不料实际做起来,却相当难。经验证明,这样做,还不如按我们通常的习惯,从全部圣经中自由择取默想的材料;因为按照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警句,我们的思想便不受任何拘束,较之墨守一格要方便些。”

再按:这种选诵祷读法门与无止息祈祷法门宗旨大异。此乃顺从分别习气之法门,而后者下手即主要在破分别也,所谓思想上甘于神贫,即此义也。祷读法门1、2步是分别意识之语言习气,3步则激发分别意识之心所,故第四步几乎系幻想,不可达到也。即使达到亦与正教灵修之目标不同,此乃神魂超拔,彼则加持力下贯也。由此则祷读法门不能得现量明矣。

本笃灵修中之选诵祷读法门渊源有自,在3、4世纪时即已是通行于西方之修法。圣本笃承之,其派之修士更将其承传至今。而12世纪以还本笃派式微之后,西方新出现之形形色色祈祷法多可见系脱胎于此,其大端如依纳爵之神操、大德兰之方法等。故若于西方芜杂凌乱之灵修中指出一能贯通之者一具代表性之法门,则其唯祷读乎!

 

祷读法门在后来天主教的灵修当中还是有很大影响,也就是说后人提出的各类法门都不出祷读的变化范围,大都跟祷读法有关系,祷读法门可以认为是西方比较一以贯之的法门。但它不像耶稣祈祷那么单纯,而是演化出各种各样的形式。祷读法门从格西安时代就开始了。格西安是3世纪人,到本笃已是6世纪了。要说西方灵修有一个一以贯之的法门,可以认为是祷读法门。格西安介绍得比较浑略,没有像后来分出那么清晰的步骤。清晰分步有好处也容易让人误解,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并不一定是按通常步骤一步步地来。格西安说得比较如实:不如按我们通常的习惯,从全部圣经中自由择取默想的材料,这就是那个阅读材料。从全部圣经当中随机而定,我这时候的心情是这样的,我就念这段,我这时候的心情是那样的,我就念那一段。选诵的标准就是说你觉得这段经文现在跟你特别合适,而且不太长,然后就大声慢慢读诵,反复读:当有一字一句特别感动,就进入下一步。读着读着,觉得其中的某一句或某一个字更加感动了,就不读了,进入下一步,即默想这一字一句。注意,不是象耶稣祈祷那样不断地念诵这一句,而是从这一句生发出去,天马行空联想到很多,总之要联系上自己的生活,与天主说话。所以其实祈祷在西方的法门里就是语言上的祈祷,就是跟天主说话,想到什么说什么,没有底稿,临时即兴说话。在默想的阶段就集中体现了这一点。就是跟天主说话,想到什么说什么,把天主当作对话者。在高深时还能听到天主给你回答了,听到天主的声音。这一步过去后,就进入祈祷。其实默想和祈祷这二步很难分清楚,所以季高二世这种分法我觉得并不是特别如实。实际上是格西安说的那样:从全部圣经中自由择取默想的材料;因为按照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警句,我们的思想便不受任何拘束,较之墨守一格要方便些。这个警句其实就是季高二世所说的那特别让人感动的一字或一句。由这个警句作为生发点,我们的思想就不受任何拘束地生发出很多谈话内容,就自由地与天主进行交流。默想与祈祷这二步并不分明。在后来大德兰的祈祷法中,就没有这样详细地分,她的祈祷就叫心祷。说阅读是在口中,默想是在脑中,祈祷是在心中,默观则超拔于身心之外了。,在口中与在脑中比较好分清楚,在心中与超出身心也好分清楚,就是在脑中和在心中不好分清楚。


最后一步具说会达到入神,就是思想向天主飞升,神魂超拔出去了。我们比较一下耶稣祈祷与祷读的不同。他们的宗旨和方法是很不一样的。耶稣祈祷的宗旨在于寂静,力求语言和情感的止息,达到一个寂静的状态。后来东正教兴起了一派就叫寂静主义,它的宗旨就是这样:心无杂念,专注于祈祷文的字句,需要无止息地祈祷。所谓无止息地祈祷是指祷文不断。正面就是无止息地祈祷,反面就是止息此外的杂念,包括语言和情感。追求依撒各院长所说的神贫,要甘于思想上的贫穷,要甘于倒空自己。我看西方人的根性低劣就在于他们不敢也不甘心倒空自己,不甘于思想上的神贫,这就是执于有的状况。我们今天就是西方文化的天下,今天的人更是如此。什么人有的意识呢?根本都没有。现代人的精神状态全都是有,全都是加法,对减法、对空无根本就是无所感觉、无所意识。现代人的根器,在西方人的教导下就更加低劣了,离高明更远了。多可怜多可悲啊!我们今天竟然被西方文化所教导!


然后我们看祷读法,恰恰相反。默想阶段要发展语言,祈祷阶段就要发展情感,不但不止息,反而要运用之发达之。默想就是让头脑里边充满对天主的想象和谈话,祈祷就是由这种想象和谈话引起火热的爱情。这都是正教灵修要止息的东西。祷读法与耶稣祈祷正好相反,也可以说是背道而驰。依这种祷读法得不到正定,得禅定的机会都比较少。所以我们现在所选择所接受的西方文化与正道正相反对。从天主教开始,就种下了这背道的因。祷读法的第12步是激发分别意识之语言习气,第3步则激发分别意识之心所。故第四步几乎系幻想,不可达到也。当然偶尔也会出现。就是说对天主的爱情特别强烈了,他们想象天主是在外面的,所以这个灵魂就出去了,神魂超拔。我们下面还会谈到天主教灵修与正教得到的结果不同。正教不是神魂超拔,是恩典的降赐,是圣灵之光从上面来贯入灵肉一体的人之内,不是灵肉分离的神魂超拔。这种灵肉分离的神魂超拔不是正定是邪定,它会令身体虚弱,乃至走火入魔。所以祷读法门不是修现量的方法,得不到正定。甚至得邪定的机会都比较少。即使碰巧得定了,也不是正定。这就是这个西方一以贯之的法门我们给它的评价。所以整个西方文化与正道相违背,从天主教时代就开始了。天主教从见地到修法都是背道而驰。


本笃灵修的目标是来生升入天国,不再像东方的教父们那样希求在当生亲证上帝之光,放弃了这个目标。它的目标是在今生净化自己,来生升入天国。所以本笃灵修在形式上属于初门,其灵性阶段属于净化。他们止于净化,不再寻求光照和更加高深的目标。他们只是以净化为目标,在今生用唱诵、祷读、工作、在会院里崇敬神和刻苦的修行来净化自己,这就是他们的目标。也就是说本笃派的人不再认为当生证到后面这两个阶段是可能的。也许本笃自己证到了,但是他所给出的教法就是这个初步的教法。而在他的后继者那里,这后面的两个目标在当生是不可能了。他们对圣教父们的追求颇有贬意,认为他们那是情感用事,让人追求一种不能达到的目标。


本笃灵修的方法与其目标是相适应的。这种灵修粗浅的修法,正好能达到其初级的目标。我们说选诵唱诵都是适合凡夫动荡的意识和向外的习性。正教神贫法门虽好,其奈劣机何!这些劣机会觉得那是非人力所能为,就象格西安所感叹的那样:我们初听起来觉得很好,但真一实行起来,觉得太难了,反而不如我们习惯的那种祷读法。所以祷读法是适应劣机的法门,教化劣机不得不用这种方法。让他们从事高深的法门他们做不到,说法无高下,对机者上,所以本笃法门虽然很初级,有很多缺点,但它适合教化劣等根机,所以我们还是应该给予正面的评价,这是一个适合劣机修行的法门。


对于法无高下一语要两面看,从对机就好的角度说无高下,但另一方面,机有优劣,从而也就令法有了高下。摄优机之法高,摄劣机之法下。由此我们应该呼吁天主教要树立自知之明。也就是说天主教的教法因是摄劣机之法故是低劣的法门,天主教应该如实承认这一点。不能总是缺乏自知之明,对正教那么无知,持有那么多偏见。天主教总把自己置于正教之上,认为自己高,那就错了,是大错特错。它要如实地认识到自己这种教法的低劣,要谦虚地向正教学习。


本笃灵修之判教:持戒生欲界之天乘法门也!正教:明心见性之一乘法门也。二者相去悬隔,不可同日而语也!


我们给本笃灵修和正教一个判教,本笃灵修属于持戒修行的天乘法门,正教属于明心见性的一乘法门。本笃灵修的目标是升天,他们出家就是真诚地追求来生天国里的生活,是用毕生去努力的。所以是把主要的目标放在追求天国上。天乘法门的手段是持戒。让人过一种合乎规则的生活。本笃在会规里特别强调,人不能闲下来,必须用各种正当活动占满他的时间。不能闲下来,一闲下来就要坏戒。所以他安排这些活动起到两个作用:一方面是赞颂上帝,熏习上帝的种子,这是积极的方面;消极的一方面是防止人犯戒。让积极意念和活动占据了生活,人就没工夫去起那些消极的念头了。所以本笃在会规里说明不能让人闲下来。所以让这些人独修那是不可能的。那样会为所欲为,肆无忌惮了。所以本笃说睡觉时宿舍越大越好,人越多越好,最好是几百人住到一起,相互监督。不能让青年人自己住在一起,要和老年人住在一起。因为西方人是有男色劣风的。有一个相面的人看到苏格拉底说,好一个好男色的面相啊。苏格拉底的弟子就特别生气,群起而攻之。苏格拉底就特别平静地说,我没有脱离这种恶习,我只是克制而已。在色诺芬的回忆录里面都写到这些事了,包括柏拉图说的精神恋爱,说的就是这个。就连这些大哲学家们都还在这种境界里面,所以只是净化这个目标就足以令西方人用一生去努力了。


正教是用耶稣祈祷来明心见性的法门。就不是以持戒为宗了。所以总起来说,本笃灵修是比较初步的教法,是适合西方那种低劣根性的对机之法,这是我们对它的评价。


乙、士林哲学

经院派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本笃灵修的初级阶段性质。诚如尼采总结柏拉图主义发展的六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天国是有德者当生可以享用的;第二个阶段,天国不是当生可以得到的,是有德者、忏悔者来生可以得到的。所以本笃的灵修正是基督宗教在西方的发展中从第一个阶段退到第二个阶段最主要的原因。因为它的目标就是来生升天国,把当生享用天国的目标放弃了。所以本笃灵修的出现及其居于主导地位就是基督宗教在西方从第一阶段降到第二阶段的主要原因。因为它的修行手段放低了,所以目标也就降低了,实证也就微少了,这样人的信仰就要动摇了。在这样的灵修之下,人性的改善相当微浅。因此住持师道的人,他们的德行得不到明显的提升,圣德显发不出来。这样他们对蛮族的教化也是成效微浅。这样人们对基督对天主的信仰就会越来越淡漠,越来越怀疑。


那么怎么办呢?本来正路是应该加强修行。用修行显发出来的圣德来作为树立信仰的根据。要求证,加深修行的程度,要知难而进,不要往后退。向更高深的修行去找办法,然后让修行出来的圣德做为维护信仰的根据,这是正路。但是这在西方是不太可能的,因为自始至终也没有把高深的法门很好地学过来。格西安的对谈录算是把这些东方的法门介绍过来了。可是只是在书上介绍,在会院里实行得还是非常散漫,没有真正把小团体的修行和独修在西方普及。特别是经过本笃灵修和黑暗时期的共同作用,西方人的人性差了,文化也差了。所以想让他们复兴本来就没有学会的东西,这几乎是不可能的。甚至他们连想也没这么想,从教会到修士再到那些有护教之心的人,他们都没敢那么想。

他们采取的办法是用理性、用语言、用口和笔来论证信仰!这样就不得不走入经院派,走向在哲学里求出路的办法了。用理性来论证信仰,出现了这个方面的强烈需求,与世隔绝的追求天国的本笃灵修就走到了他的尽头,这一派的修士和会院就慢慢都转成了以研究和传教为主的会院了。在这之前是本笃派会院的天下,没有另外的形式。经院派的先声是聖安瑟伦(1033-1109),11世纪,有两个因素促成经院学派的兴起:一、编写教父著作中有关神学问题的索引;二、有关信仰和理性、启示和推理、神学和哲学的功能的激烈争辩。到了12世纪就出现了新型的会院,叫律修院。律修院以奥斯定会规为他们的规则。奥斯定的会规就是奥斯定当年为那些神职人员过隐修生活制定的会规,所以那就跟本笃的会规完全不同了。这种律修院的奥斯定会规是以牧民为他们的首要目标,隐修生活是他们愿意过的牧民之外的一种集体生活而已,所以不再是本笃灵修的那种与世隔绝不牧民不传教而专门追求天国的隐居生活,是一种牧民的传教的生活。律修院后来就有托钵会,著名的有两个:一个是十二世纪的道明会,一个十三世纪的方济会。再后来又有了十六世纪的耶稣会。耶稣会是为了拯救天主教,为了对抗路德的裂教而成立的一个专门护教的团体。所以他们都是以传教为目标的。所以本笃派的隐修生活就过去了,从这种内向的追求天国的隐修生活,转向了外向的传教为主的宗徒事业。宗徒事业就是传教事业,耶稣的宗徒们主要做的事就是传教。

 

12世纪出现了两个律修会:一个叫普莱蒙特律修会,一个叫维克多律修会。对经院哲学起到萌生作用的主要是维克多会。维克多是以会院的所在地方的名称做了会名。他们就以理论研究为重,复兴了为本笃所压制的理智传统。在本笃会里面是不允许做研究的。日课是礼仪唱诵,是感情,不允许用头脑。祷读稍稍用点头脑,但也是主情的。本笃灵修是主情派,头脑不能做强烈的以它为主导的活动,在个人选诵的四个小时里边是不能做研究的,只能做祈祷,和天主交流,不是要你去研究教义。纯学术的研究在本笃会中是不允许的。所以律修会恢复的是被本笃会压制的理智传统。从此大学兴起了,脱开了会院,然后希腊文、阿拉伯文的翻译也传入了前所未知的新资料。以后神学自称为一门科学,获得了演绎和推理的性质,不再涉及所谓精神和情感的事了,也不再适合用来做选诵的材料,用这种来自头脑的枯燥的理性的东西做选诵材料生不起对天主的爱情。他们按照思想的观点而不是心灵,来阅读、研究和教导圣经,完全偏向头脑的方面来了。神学活动承接了更高度纯理性的性质,更少默观性和减少依赖由礼仪所营造的氛围。心脑从此分裂了。更少默观性和减少依赖由礼仪所营造的氛围,就是指从本笃灵修的那种生活方式的转变,默观性指的是祷读,礼仪所营造的气氛指的是唱诵的祈祷。这种生活都改变了,在律修会里面这些都越来越少了。也就是说在本笃灵修里,知情较为均衡,所以心脑的分裂并不明显。到这个时期心脑就分裂了。


经院派兴起的时候心脑就分裂了。在本笃会院的修行生活里,唱诵劳动读书祈祷,知与情的活动较为均衡,不特偏于脑部,也不特偏于心部,情感在理性之觉知中,理性也不乏情感之润泽。到了经院派就全变了,生活的主体变成了读书思维写书宣教,劳动礼乐几乎都废除了,活动都集中于脑部,知与情的均衡失去了,完全偏在了知的一面。经院派遂为主知派。极端偏于知的经院派很快取代了知情较为均衡的本笃派成为天主教的主流,作为平衡,遂有极端偏于情的爱的神秘主义派在经院派之稍晚而兴起。这样的心脑分裂就导致了主知和主情的两宗。其中主知一宗又各分了两派。即士林哲学分成了柏拉图派和亚里士多德派。也就是说本笃灵修主导的时期过去之后,天主教成为一个三宗四派的局面。分化越来越明显,也就表示着心脑的分裂越来越严重。爱的神秘主义派就是极端情绪化的生活,亚氏派则是完全偏在头脑的生活,柏氏派和本笃派居于两者之间。柏氏派心脑的分裂还不那么明显,他们还有情的成分,还有一些神学家有一定的修行,不光用头脑来做学问,他们也用心。在亚氏派里边他们的生活和学问都是头脑的事,情的成分几乎没有了。


早在9世纪的爱尔兰大神学家爱留根纳就是柏拉图派,也崇拜伪狄奥尼修斯,他懂拉丁文和希腊文。在文化荒漠里,在那个黑暗的时代,他是照耀了很多世纪的一颗明星。在这个时代他竟然懂希腊文,他就尝试把柏拉图哲学引进教义的研究,但是受到了普遍批评。在他那个时代,神学仍是依据教会圣师的解释而研究圣经的一门学问。到11世纪就有两个因素促成了经院学派的兴起:一个是编写教父著作中有关神学问题的索引。由此发现了教父们对神学问题的看法并不一致,甚至是矛盾的,相互对立的。这怎么解决呢?这是导致经院派哲学出现的直接原因。另外一个是有关信仰与理性、启示与推理、神学与哲学的争辩。总之,这两点是促使经院派哲学兴起的一些表面上的直接性的原因。那么深层次的原因就是我上面说的,由于本笃灵修收效微浅所导致的信仰动摇引起了教义研究的需要,由于信仰动摇而产生了对系统神学的需要。也就是现在需要有教条来规范人们的信仰和生活,因为人们的信仰要动摇了,若不给人一些详细的教条让他去遵守,天主教的神学统治没法维持了。所以就出现了对系统神学的需要,教父神学著作索引的编写就是为了成立系统神学而做的工作。系统神学是用文汇的办法成立的,就是像阿奎那《神学大全》的那个写法,分成一个一个的神学问题,然后引用教父们的各种说法,给出他自己的推理,最后给出结论以及反驳对立意见的文字。竟然是一个问题给出一段教条!所以系统神学就是这样编出来的,实在是粗陋浅薄。佛教也有相当于系统神学的东西,系统神学相当于佛教的宗经论。佛教的宗经论都是一篇一人所做的完整文章,不是文汇,不是东摘一段西摘一段的那种搞法。比如《大乘起信论》,它是马鸣菩萨所作,有一以贯之的主题,是一编系统完整一气呵成的文章。而系统神学是一个一个问题去纠缠,这种神学太呆板僵化了,太缺乏生机和创造性了!它竟然成了西方神学的主导,可见天主教神学是何其低劣!


对于由编索引导致的问题,有两种态度:一种人是非理性的态度,就是说对教父们说法的矛盾我不管,我认为那是超理性的事,然后我继续过我虔敬刻苦的隐修生活,这是维护本笃传统的一种做法,就是对教父间矛盾加以漠视,悬置这个问题,认为用理性去思考神学问题是对圣灵的亵渎,这是本笃派反对研究教义做法的持续。还有一种态度就是教会所支持的态度,希望通过把这些资料按层层相属的次序加以排列来解决,就像阿奎那那样给出明确的回答,这是教会最希望的态度和做法。教会不鼓励维护本笃灵修的传统,它鼓励的是新兴的文汇汇编、教义研究的做法,可见天主教会的短视和现实。他们之所思所想的核心不是追求上帝的真理,而是如何维护组织和政权。在他们那个年代复兴本笃灵修似乎是不太灵了,对维护组织政权起的作用不大了,不如编写神学教义对维持岌岌可危的信仰更见效果。所以他们就鼓励做文汇汇编式的教义研究。经院派就在教会的鼓励下,很快取代了本笃派的地位。


这后一种态度的先声是南方克,安瑟伦的老师。下一步就是圣安瑟伦,是经院哲学之父。这些人都还是柏拉图派,他们都属于1112世纪的人。到后来12世纪时出现了隆巴德。在黑格尔的《哲学讲演录》中提到了这个人。他成功引入了神学探讨的新方法。一是大量引入亚氏学说,二是将教父们对一些问题的意见汇编成书。他就是这种文汇汇编的创始人。他有文汇四书The four book of the sentencesentence的意思就是句子,是句子的汇编。这种做学问的办法实在是低劣。寻章摘句,即广泛收集教父们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说法,然后汇编成书。


从此神学家变成了文汇大师。许多世纪以来,隆巴德文汇一直是神学研究的主要课本。这个新的经院派以问题与答案的形式取代追溯神学的圣经和教父根源的作法,除了一些传统的隐院外,演绎推理也逐渐取代了选诵,这些新派神学家以为在实践奥斯定:我以理性寻求我信仰的一切。不过亦有人主张至少理论上,推理神学的终点与成全应是默观。但事实上,苦修主义与奥秘主义愈来愈孤立,而信理神学愈来愈理性化。

——《天主教灵修学史》

到此,本笃派之隐修士已转变成士林哲学之神学家,这些人之主要生活已由祈祷工作之修行变成写书!以写作为灵修,故其人特别是柏氏派士林哲学家其书中仍提及默观,然只是提提而已,事实上,并无人去实践之。

经院派之方法是新方法。文汇大师成为权威,由此产生难以克服之危险:直接阅读圣经或教父著作逐渐为人遗忘,或忽略到最低程度,预示神学(此时已成为一门科学)和奥秘主义或至少是与灵修生活分家的先兆。这样奥秘主义的范围将纯粹属于宗教感情的方面……甚至到拒绝它过去的理性基础之地步。

(按:这就是心脑、知情、理论与实践、神学与灵修之严重分裂。)

——《天主教灵修学史》

这种文汇式的系统神学实在是很低劣。它只能对天主教外在的统治起到一定作用,对于深度的灵修肯定不适合。它不适合再作为选诵的材料了。也就是说以前教父们的著作,可以作为本笃灵修选诵的材料。那里,理论和实践是一体的,可以帮助人去灵修,可以作为修行的内容。文汇的系统神学就不能作为选诵的材料了,只能作为人信仰的信条,起到维护天主教神权统治的外在作用。这个问题就只有这个答案,其它答案都是错的,这可以起到对付异端的作用,都是很外在的作用。对于维护人内心真正的信仰,乃至促进灵修的深度就不起作用了,可以说它只能服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


托钵会乃是隐修传统回应教会之迫切需要(按:此种需要即是维持日益衰落、摇摇欲坠之信仰之需要)而生。道明会:通过讲道救灵魂乃是最首要目标,以研究神圣真理代替选诵和劳动,重守默然。以有助于研究学问故。灵活精简礼仪唱经,以免妨碍读书,准许以研读传道和疾病等理由请免唱日课经,道明会得到教宗之特别青睐。

道明会灵修一方面是研究教义之灵修。(按:即读书思索。此不仅在正教看来,即在本笃会士看来,亦根本不能称之为灵修也。)一方面是宗徒式灵修(即讲道写书)。道明会士是过默观生活的使传。(按:此纯系对默观一词之滥用。)

——《天主教灵修学史》

 

道明会是在13世纪兴起的两个托钵会中的一个,其创始人是圣道明,他虔诚地忠于教宗,致力于铲除异端与护教。道明会创立的起因是圣道明去平息一个地方的异端,看到了天主教的腐败。他看到不管是神职人员还是修士都太富有,因为他们是统治者。为了对治这个问题,他就发愿要创立一个神贫的修会:不要财产,赤贫,托钵。这就是第一个托钵会的来历。他的托钵会的宗旨就是传教,传教要先自己研究教义,故道明会院的规则以研究教义、讲道为首要任务,这新规则就将以前本笃的会规取代了。选诵祷读不再是最重要的事情,劳动和礼仪也不再是重要的事情。现在最重要的是研究教义,去讲道。研究神圣的真理代替了默观和选诵。本笃规则里的守默然却被保留甚至得到重视,因为它有助于研究学问。以写书为主,灵活精简礼仪唱经以免妨碍读书。准许以研读传道和疾病等理由请免唱日课经。所以,唱日课已经不再是重要的事情了。道明会得到了教宗的特别青睐,因为道明会是直接在为教宗服务,是教会铲除异端的精干部队。


道明会一开始就是研究亚里士多德,因为这时候,亚里士多德对于维护宗教信仰是必不可少了。道明会宗亚里士多德,也可以说就是用亚里士多德的方法来研究教义的学校。


托马斯将全部才华与努力都用于以新兴的经院派方法来研究整理传统的神学资料上,在一个危险的二元论正在信仰与理性、神学与哲学之间蔓延的时代,肩负着神圣教义在背叛信仰与抗拒人之理性两条险水间航行至安全地带。


托马斯走了一个似乎是中道的路线。一方面是背叛信仰,一方面是抗拒理性。背叛信仰就是世俗的人,抗拒理性就是圣伯纳多那一类人。后者是本笃派的维护者,熙笃会修士。熙笃会是本笃会里的一派,可以说圣伯纳多是爱的神秘派的先声。究竟而言,托马斯的办法只能算是权宜之计,解一时之难而已。此办法中隐含着巨大的负面作用与危险,从此天主教被边缘化已是注定。本来解决日益严重之信仰危机,唯一可行的真正办法即复兴苦修实证之旷野教父传统,然此路基本无实行的可能,因为西方天主教从未将此一传统很好地移植过来。或者退一步说复兴本笃灵修传统。反观东方即正在经历静修主义之兴起。可是短见现实的西方教会却没有知难而进,而是退而迎合世俗。从此东、西方走上了两条再也不能同行的道路。从此天主教一步步衰退了,西方一失足而成千古恨。在这个关键时候,在这个是维护信仰还是向世俗妥协的关键时候,它取了向世俗妥协的办法,终至有裂教、文艺复兴、启蒙,天主教统治终于崩溃。天主教的统治终于崩溃根源于对世俗哲学和科学的妥协,没有坚守信仰,而是采取了一个短见的、懒惰的、现实的办法。所以我们看这种现实主义是有害的。阿奎那好像是帮天主教度过了信仰与理性、知与情分裂的信仰危机,其实是暂时的解决。这带来了更大的问题,是前门拒狼,后门进虎。这个狼就是当时的异端,而虎就是希腊文化。这个希腊之虎最终把基督文化吞噬了。

 

方济会与道明会相比更接近于古老的隐修传统,欲重返简朴和神贫之生活。(按:此仅形式而已。罗迪詹斯基《奥迹三步曲》云:方济各所开创之方济会灵修乃典型之后期罗马天主教灵修,这是完全之世俗化,并且朝向基督之世间功绩。正教并非不见此,而是更重功绩之内在意义——内在之光明与安息。方济会灵修中源于外在印象之基督及其苦难,没有使其走向神秘主义,反而导致偏于幻想身体上之快感。因为如果基督对他们是个实物的话,如果他们对基督的概念是来自外在的话,那么发展这种神秘主义的手段之一,这是鼓励朝着外在印象上之臆想。而如果这种空想被激发了,就会有不可避免催生情欲化的倾向。)圣文德乃方济会最伟大之神学家,教宗良十三世称之为“奥秘王子”,上承奥斯定及希斯亚里山大传统,下开施葛杜统一方济各奥斯定思想之先河,以理性乃得自天主之第一道光照,将人上达之道路分为三段:德行、恩赐、真福,分别界定为:笃信、理解所信者、直观所理解者。(按:可见全是柏拉图之旨)其著作最主要者乃对隆巴文汇之评注,其奥秘经验常随超拔而来,其主要工夫是思想天主的福估和经常默想基督的苦难和死亡。(此承自圣方济各,总之是不断运动头脑加强想象之风格,乃病途也。)

 

下边是方济会。方济会与道明会相比更接近于古老的隐修传统,欲重返简朴和神贫的生活。这是灵修学史上的话。我的评论是,这仅仅是表面上接近。方济会是由方济各创始的。方济各是意大利人亚西西人,是一个有诗人气质的富家公子。20多岁的时候,受到神的启示出家,一出家就没有入正统的修会,没有入本笃会,也没有入律修会,也没有当神职人员。自己就过起了托钵讲道的生活。他就是要效法耶稣,过宗徒的生活。很快就有了十二位优秀的追随者,然后就到教宗那里请愿批准他们成立修会。教宗恩准,就成立了方济会。很快就有一个富家小姐成了此会的第二会会员,后来又成立第三会。第一会是出家的男修士。第二会是出家的女修士,第三会是在家平信徒。这个会的目标不是如本笃会那样在隐修中追求天国,而是向外在的宗徒事业上去求,相当功利化。所以天主教灵修学史说方济会更接近于古老的隐修传统,也只是与道明会相比而言;说其欲重返简朴神贫的生活,则不知所云,因为道明会亦如此,古老的传统是在会院中隐居修行,这两会的宗旨则都是到人间去传教。


方济各是一个有神秘体验的人。方济各灵修是典型的后期罗马天主教灵修,他这个目标是世俗化的,就是守神贫,给世人讲道。模仿的是外在的耶稣和宗徒,而不是追求内在的光明和安息。所以在正教的评论当中,这种源于外在印象之耶稣及其苦难就没有使他走向真正的神秘主义,而是偏于幻想身体上的快感。因为如果基督对他是个实物的话,如果他对基督的概念来自外在的话,那么发展这种神秘主义的手段之一就是鼓励朝着外在的印象去臆想。如果这种空想被激发了,就不可避免地催生情欲化的倾向。所以方济各的灵修本身是一种爱的主义,带有极端情绪化的特征,方济各的生活就是极端情绪化的生活。他在路上看到一个麻风病人,根本就不认识,就上去与之拥抱、亲吻。。有一次他病了,他的兄弟逮着一只雀子,然后用油煎了给他吃。他们神贫,生活很苦啊。他吃得很香,很快就吃完了,然后还把手上的油舔了舔。他突然发现,这犯了贪饕之罪。然后就叫他的兄弟们拿一根绳子绑了他,在街上游行,边走边喊:这是一个贪吃的人。还有一次,又觉得自己犯了错误,就跳入冰冷的水里,以取消内心的恶念。这样情绪化的生活也没过多久,不到40岁就去世了。方济各最情绪化的事是得了耶稣五伤。在一次山中闭静时,他感到天上的耶稣向他投来了五束强光。就是从耶稣那五个被钉的地方直照他身上相应的地方:两手、两脚、肋旁,从此他身上这五处也出现了相应的伤口,而且还有像钉子形状的肉芽出现。我对五伤的解释是,这根本就不是耶稣真实的加持,而是妄想的耶稣形像,这是坚固妄想导致身体发生变化的结果。所以我认为这不是现量,而是典型的妄念所导致的身体上的物质性变化。他身上有物质性变化,他所见到的耶稣也有物质性的成分。所以是有掺杂着性境的成分,但不完全是性境,因为被妄想所覆盖了。所以我说他是似现量,他所见到的耶稣是带质境。所以我对天主教灵修总评价是不能得现量。本笃派、士林哲学和爱的神秘主义派,都不能得现量。纵有所证,最多是似现量。



方济各开了得五伤的先河,至今为止在天主教灵修史上有二百多人得到了五伤。这是方济各开了一个头,树了一个不好的榜样。让人向这种妄想上发展,那些有妄想天才的人就会得五伤。方济各的五伤一直到他死也没有愈合,他一直都在五伤的痛苦当中。所以我说这是一种病态的灵修,是功利化的、妄想性的、病态的灵修。他生活在五伤中大概有两年。他的身体很痛苦,但他的心很快乐,他一心向往耶稣,一心向往天国,以为这是光荣。这种主情的灵修往往是用身体上的痛苦来换取心灵上的快感。五伤每天都在流血,方济各每天让一位兄弟帮他擦五伤上的血。他很谦卑,他他认为这是很光荣的事情,所以他不想让人知道他得了五伤,只有给他擦洗的兄弟知道。

方济会里出了一位著名的学术和灵修大师,叫圣文德。他是方济会的第二代会主。他在六岁时被方济救活了,做了方济的义子。方济有神通,比如他能给狼讲道,叫它们不要进城伤人,那些狼果然就不去了,方济各就每天给它们一些东西吃。方济还能让鸟雀站在他手上,听他讲道。方济各是有一定神通的,他能够成为一个大会的创始人,是确有所长,但这是不能效法的,属于天才。文德是把方济各的修法和奥斯定的修法加以结合,所以总起来说他还是柏拉图派。

 

 

依纳爵罗耀拉之神操:程序化推理式祈祷,经院派之灵修实践。

凡例

第三:在进行以下任何神操时,都须用智力和意志两官能:智力用以推理,意志用以生情;这里值得加以声明的是,当我们藉意志向天主向他的圣人们用口语或心语交谈时,比我们单用智力领悟时,态度须更虔敬。

第四、本神操分四部分,以四周的期间配合进行。

第一周深思静观各种罪;

第二周默想我主基督的生平,以凯旋进京之日为结束;

第三周默想我主基督的苦难。

第四默想祂的复活与升天,附带祈祷三式。

举例第一周之神操:

第一次操练默想三种罪(午夜)

第一题:恶神的罪;

第二题:原祖的罪;

第三题:一条具体的罪。

对祷,就是晤谈,正如朋友或主仆之间的谈心或求恩或自讼或请教无一不可,最后诵天主经一遍。

第二操练:默思己罪(清晨起身后)

   第一题  检阅往罪的过程

   第二题  观罪之丑态与恶毒;

   第三题  想自身之卑鄙,如毒瘤恶疮

   第四题  自与天主相比

   第五题  感恩众受造物天使圣人国土

    对祷:感恩天主

第三操练  复习(第一、第二)(午餐前)

第四操练  以上三次之撮要(午后晚祷时)

第五操练  默想地狱(晚饭前1小时)以五种感官之对境想地狱之状,分为五题,对祷后结束。

 

评价:仍在运用分别意识之阶段。作用微少,流弊亦不多。

 

下边是依那爵罗耀拉的神操。罗耀拉是耶稣会的创始人。在路德裂教后天主教岌岌可危的年代,罗耀拉站出来护教,创办了耶稣会,这是一支护教的精兵。耶稣会对维护天主教的生存起了很大的作用。天主教没有被路德的裂教所摧毁,一直存续至今,这跟耶稣会的努力有很大关系。这种等而愈下的根器就只能用等而愈下的修法来调练,罗耀拉创编的神操是一种比本笃灵修的祷读更加生硬、更加初级的方法。


罗耀拉神操的宗旨一共是两个,一个是智力,一个是意志。他说的很明白,智力用来推理,意是用来生情。规定每天修炼五回,第一回是午夜,第二回是清晨起床之后,第三回是上午,第四回是午后,第五回是晚饭前。每次一小时。当然罗耀拉也有一些灵活的考虑,比如根机好的人可以长些,差的短些。


第一周第一次操练分成三个题目,第一题是观恶神的罪,即撒旦是如何从天使堕落为魔鬼的。撒旦本来是天主把他派到地上执行某个任务的。可能是由于远离了天主的光照,他变了,从服从天主转而对抗天主,就成了魔鬼了。

第二题是关于原祖和夏娃的罪。

第三题观一条具体的罪。

最后以对祷结束,就是想耶稣如在目前,想耶稣在十字架上,然后把他想清楚了,就跟他说话。怎么说呢?对祷,就是晤谈,正如朋友或主仆之间的谈心,或求恩或自讼或请教无一不可。都是用语言在祈祷。天主教的祈祷都是语言型祈祷,而正教的祈祷是灵能祈祷。我们下面会讲。这是举一个例子说如何操练。这是一天当中的第一回。


第二回就和第一回不一样了。第二回是默思己罪。

第一题检阅往罪的过程。第二题,观罪的丑态和恶毒。第三题,自身的卑鄙。第四题,与天主相对比。想天主太好了,我犯了这么多罪,还让我活在世界上,还不把我打入地狱。天主太好了,我太坏了。第五,感恩众受造物。感谢众圣人,感谢天使,感谢国土。最后以感恩天主的对祷结束。


第三次操练是复习。复习第一次和第二次的内容。第四次操练是以上三次的撮要,对上三回再复习。第五回是默想地狱,这样安排是很有道理的,地狱是犯罪的结果。怎么默想呢?分成五题,对应眼耳鼻舌身。第一题,用眼去看地狱能看见的方面,想地狱的火光,想地狱各种可怕的境界。第二题是用耳朵听地狱里边人们诅咒上帝或叫苦的声音。第三题,用鼻子嗅地狱的脓血臭味,皮肤烧焦的味道等等。第四题,用舌头去尝地狱里脓血的恶味,等等。第五题,从触觉方面观想感受地狱里各种刑具带来的各种痛苦。最后以对祷结果。


评价:还是在运用分别意识,还是不出祷读的范围。其实读神操的说明文字就是阅读;用智力推理相当于默想;是用意志去生情相当于祈祷。故与祷读法没有太大的差别,以自己的分别意识为工具,生起语言和情感。当然这种神操对劣根来说是有一定作用的,在佛教的初级修行当中,这些办法都用到了。但若是仅仅停留在这样的阶段,也不可能有大的提升了。我们对其评价是:作用微少,流弊也不多。


丙、爱的神性主义

爱之神秘主义,12世纪由圣伯纳与圣提里威廉发其端,至13世纪,爱之神秘主义始兴盛。严格说来,这并非一个成系统之派别。相对于本笃灵修与经院派而言,这一派更缺乏一贯性和系统性,只是将诸多有一定共同倾向之人归纳于此名称之下而已。到16世纪,在西班牙,加默罗会出现两位爱之神秘主义大师——大德兰与十字约翰,二者中又以大德兰更为高超,至今天主教教会尊为最重要之灵修大师。大德兰之著作有《七宝楼台》、《全德之路》、《自传》等。

 

下边我们讲爱的神秘派,这一派跟灵修很有关系,也可以说在本笃时期以后的天主教灵修主要就是这一派,因为经院派并不讲灵修,他们是写书研究教理的。后世一说灵修基本上就是指这一派。12世纪由圣伯纳(熙笃会士)和聖提里威廉多发其先声,到13世纪就比较兴盛了,出了不少人。13世纪出了两个教友的团体,一个叫北真团,一个叫北恪团。这两个团体都是爱的神秘主义团体。杜华丽是这个运动的领袖之一,她热爱基督,特别要模仿它的贫穷生活。康妮安的朱莉安娜是著名的北真团员,是鼓吹基督聖体瞻礼的倡导人之一。又有一个人叫安卫的海德域,其著作的主题是灵魂只能透过超拔狂热的爱才能达到与天主共荣的境界——神婚。从这个时候,神婚一词就开始流行了。下面就到了14世纪,本笃派的修院里边也出现了爱的神秘主义。本笃派的生活本来是知情较为均衡的,当情感这一面独大,变得特别炽热,并将对天主之爱理解为男女之爱时就转为了爱的神秘主义。在爱德堡本笃派的熙笃隐修院里边出了三位圣女:麦德堡的麦琪蒂、赫克本的圣玛琪蒂、圣女大欧德,她们都是在本笃派修院里出现的爱的神秘主义人物。到后来16世纪西班牙的加默罗(其义为圣衣)会,出了两位爱的神秘主义大师大德兰和十字约翰。这个十字约翰是大德兰的圣师,但他的年纪却比大德兰小。他俩合作用爱的神秘主义宗旨改革了旧的圣衣会,从他们以后改革的加默罗会在天主教中很有势力。我们以大德兰为爱的神秘派的典型,来介绍爱的神秘派灵修。因为直到今天大德兰和十字约翰依然是天主教内最受推崇的灵修大师,而大德兰又更加高超。可见在今天天主教的灵修以爱的神秘派为最高。


爱的神秘主义在经典上的根据就是旧约里的雅歌,所罗门作。主要描述的是新郎和新娘之间的爱情,不乏敏感性词语的火热的爱情。爱的神秘主义的特征是用男女之爱来比喻圣爱。爱的神秘主义的本尊是耶稣基督,所以女修士就特别容易相应。自从基督宗教创始以来,那些守贞洁的女子就被称为基督的净配。所以爱的神秘主义的观念在基督宗教成立之初就有了。但是后来,连男修士也以自己为基督的净配,就让人觉得不太好理解了。本来雅歌的解释有两个传统:在12世纪之前,它被解释为天主和教会之间的关系,天主耶稣是新郎,教会是新娘。从明谷的圣伯纳多开始,他是本笃派熙笃会的修士,他首次用男女之爱解释了雅歌,用新郎和新娘来说基督和修行者个人之间的关系。所以他开启了爱的神秘主义派。到了爱的神秘主义就把修行者个人看成是新娘了,这是对雅歌的新解释。我2008年去北京天主教南堂,听一个静修的女教友布道,她还会经常用到这些比喻。她说你们要洗净自己,一个新娘去见新郎的时候,头发不能是打綹的,身上和衣服都要干净。她还是把修行者比喻为新娘,每个人都是基督的新娘。所以我们每个人去见基督新郎时从内到外都要干净。


大德兰的著作有三本,一本是《全德之路》,这是她为加默罗会写的教训。还有一本是《七宝楼台》,讲灵修的七层境界。还有就是她的自传。这几本书我都看了。大德兰所提倡的法门是典型的以基督为净配的爱的神秘主义灵修,所以她经常跟修女们提到基督是她们的净配,是她们天上的丈夫。


大德兰论祷告(全德之路)

“实在你们手头上有许多书籍给你们每星期每天都描写着吾主的受难奇迹,什么论审判、论地狱、论我们的虚无以及论我们对天主的责任等……照我说,这种用理智推理作的祈祷是不适宜活水这个名词的……他们的国王看重一个小小牧童的诚朴,我大胆说一句,远远超过一切文人学士们的推理——如果他们不谦逊的话。”(19章)(按:此是批判经院派所用之祈祷方式,即所谓用理智推理作的祈祷,耶稣会祖依纳爵罗耀拉之神操乃此种类型祈祷之典型。)

“大家是该口祷或者是心祷,我只说一句,两者为你们都需要。”(21章)

“女儿们,你们该晓得口祷与心祷并不在于我们张口闭口,如果我们口祷时,一心一意完全在想着我向她说话的天主,如果我存想天主超过我存想所吐露的言语,那么我就是合心祷与口祷为一了。”(22章)(按:口祷念天主经等经文,心祷则全心全意投入经文之义中。口祷当正教祈祷之第一阶段口舌之祈祷,心祷则相当于第二阶段mind prayer ,与正教之heart prayer甚至mind in heart prayer无关也。心祷亦相当本笃祷读法之第二阶段默想及第三阶段祈祷)。

口祷心祷,我们都能做一些事情,但在默观中却一点也不能做,只有天主来做一切。”(按:可见大德兰之祈祷法乃脱胎于本笃灵修之祷读法,合二三阶段为心祷故)。

但愿你们不要仅仅注视祂,愿你们也要高兴地同祂谈话,你们和祂谈话,不仅是向祂谈说他们做好的讲词,更要向祂叙述你们心中的幽怨,祂更看重这后者的作法……这里有一个方法,可以协助你们,心爱的吾主完成我们要讨论的问题:你们设法弄到一张你们心爱的吾主画像或一尊塑像……你们要常常用它来给天主说话。”(26章)。按:这种修法与佛教密宗净土宗及正教之本尊修法完全不同。关键异点在此法:①此法不止息且要运用分别意识之语言运作(寻伺);②此法不止息且要发达分别意识之情绪类心所。而后者于语言运作及情绪皆要止息之。

不止息分别则不能得初步现量,可判定德兰式祈祷中纵有所证亦似现量也。

 

我先说一下她给祈祷做的分类,七宝楼台那七个步骤其实都是要通过祈祷来完成的。她将祈祷分为三种。口祷、心祷和默观。从这里又可以看出这与祷读所差无几,只是把默想和祈祷合为心祷,其它两步都是一样的。她提倡的法门入手就是心口合一的祈祷。所谓心祷就是很用心的去注意自己所说的话。仅仅是像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那样的就叫做口祷,如果在跟天主说话时还很用心去说那就是心口合一的祈祷了。她就用这种方法来走完七宝楼台的历程,一层一层走下去,都用这个引发上升的动力。


七宝楼台中所述灵修七个阶段

第一楼台:离开世界之吸引与支配;

第二楼台:对神始有敏锐触觉;

第三楼台:祈祷中常闻神声、启示,生命较成熟安顿。

第四楼台:转折点,由主动变被动,会经历黑暗,最终由神提升至光照之路。

第五楼台:神自己工作,发觉与神同在绝对联合如此美妙,初尝联合之美。

第六楼台:内心变成火焰,神之爱火燃烧,向往彻底联合。

第七楼台;真正与神同在,心灵完全融化在神里成为一体再无其它——神婚。

 

括为三大步骤:1、2层,洗净之路;3、4层光照之路;5、6、7层联合之路。(按:这里与正教所用名词相似,但所指则非一事也。正如正教与新柏拉图主义之用词相同,而其实却不同一样,德兰所发现之神乃一想象中的外在他者,必非正教所证现量之神也。

第四楼台之黑暗与正教所云属天之黑暗非一事。对于这种灵修中途所出现之“神秘之夜”,东西方理解不同。西方人以为此乃必经阶段,他们力图在孤独、在客西马尼夜之被遗弃中证明自己对基督之忠诚。东方教父与神学家从未将此看做人走向与神合一途程中必要和正常的阶段,相反以此种精神冷淡为病态,应以全身心之努力博取圣灵恩典和神圣之光的照耀,才是生命的正常历程。事实上,正教与西方爱之神秘派所走路线全然不同,当然其历程亦非一致也。此种神秘之夜乃后者极端发达运用其情绪类心所之修法中必会反复出现之情绪疲劳状态;前者走寂静路线,故绝不会有此事,而必视此为病态也。

 

第一楼台,离开世界之吸引与支配,将目光转向天主,第二楼台,对神始有敏锐触觉,开始能隐约感觉到神的存在了,这两步属于净化之路。第三楼台,祈祷中常闻神声,生命较为成熟安顿,第四楼台,转折点,由主动变被动,会经历黑暗,最终由神提升至光照之路。这两层楼台与神已经有较为清晰的接触了,所以属于光照之路。五六七三层是联合之路。这最后一个阶段就是神婚。在五六当中还不够稳固,到第七个阶段就彻底稳固了,再也不会分离。

这就是大德兰的灵修,代表了近现代的天主教灵修。我们说这七个阶段相当于正教的洗净、光照和合一。但也只是在用词上相当和类似而已,其实跟正教所指的并不是一回事。正如正教和新柏拉图主义用词相同但实质不同一样。爱的神秘主义和正教实质并不一样,因为走的是不同的路线。爱的神秘主义所走的路线,是要发展男女情欲的心所,发达之,转化之,提升之。相当于喇嘛教中的欲乐定修法。是用烦恼转化烦恼、以毒攻毒的办法。本来男女之爱欲不是修炼的工具,是修行要压制、要消灭的东西。可是这类修法呢,却利用这个。所以这是很特殊的法门,适用的根基特别少,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得不偿失的,有很大流弊,学还不如不学。这个方法用对了成效卓著,用的不对危险非常大。当然爱的神秘主义还是和欲乐定有些区别。欲乐定重的是身欲,爱的神秘主义重的是心情。欲乐定比较粗,爱的神秘主义比较细。喇嘛教欲乐定的修法流弊就更加大,爱的神秘主义流弊也大,但要小于喇嘛教。这是我们对它的定位。

这个方法用对了,成效卓著。就像大德兰这样的人,用对了,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有了真实的修为,她成为了神修的大师。她能一步步走过,说明她的灵修确实是一步一步深入了。我给大家念一段,是对她所证的第六层境界的描述:

我现在再回到这个精神的飞跃上,它对于灵魂的工作是这样,仿佛精神真得从灵魂飞出去一样。另方面,显然的,我所说的那个人并没有死亡。但她却不能说灵魂等一下是不是还在肉体内。她整个的人仿佛是在一个与我们现在生存的地方完全不同的境界里。在那里,别的事情且不必说,只是就光明来讲,她看到的是超过现在的光明远远,终其一生的勉力,她连想象都是不能想象的。(我想可能是欲界天和初禅天的境界。)另外还有事情要发生,在一刹那,她同时要获得许许多多的知识,这是她的想象与智力所多年工作都不能达到的千分之一的……但是我却能强调,他不在肉体之内,也不是与肉体分开。

——《七宝楼台》第五章


总之,这里所描述的还是天主教灵修的神魂超拔。所谓他不在肉体之内,是说他的灵魂有一部分飞出去了;也不是与肉体分开,是说有一部分还在肉体内。要是全飞出去,他就死了。飞出的是比较外层的那个身。灵魂本身就分为三层:核心、极细身、细身。大约这里说的只是他的细身层次飞出去了。极细身与核心还在肉体内。这就是我们给出的解释,这是神魂超拔的境界,

总的来说,天主教的灵修没有得到正定。我们下面会讲,这与它对外在上帝的信仰与追求有关。他们不是在心内寻求上帝,是要到外面去找上帝。德兰所到的这种境界,光明如此强烈,可能是其细身进入了欲界天了。神魂超拔,细身完全超出去也不是完全不对,出去也不算是不好。像大德兰这种算是比较正的。但是也仅止于此了,我判断德兰所走的路,是达到欲界天或初禅天的境界。她没有明心见性,她所见到的光不是一神之光,是外面的光,是属于受造物的光明。正教是明心见性的路线,所以能见到内在之光,见到内在于心的上帝一神之光。德兰和本笃灵修都是升天的法门。德兰可以说是今生现见天界,现证天国。本笃灵修是在来生。都是以外在的物质性的天国为目标。


这种爱的神秘主义法门用对了能得到世间定,能升天。用错了,那就麻烦了。用对了的是少数,用错的是多数。多是走火入魔误入歧途。试想,在这样独身清修的境界里,那些修女们天天用这种方法去想基督,很容易激发起淫欲。她们幻想基督是有肉体的人,可能就会在梦里和他发生交配。她们会经常处于一种魂不守舍的状态,如同患了相思病。总之,这里面的错误与歧途太多了,因此生病发疯入魔的很多,成就的很少。所以这种法门总起来说是不能用啊!比耶稣祈祷差得太多了,比本笃的法门也差啊!



本文摘自《佛学与西学》,孟晓路著,并由孟晓路授权公众号十念生全网首发,如欲转载请标注原作者及版权。)


 

朱镜宙:我所知道的虚云老和尚

戒尘法师:我与虚云上座

虚云和尚行业记


一梦漫言1一梦漫言2一梦漫言3,一梦漫言4

一梦漫言5一梦漫言6


虚云和尚自述年谱(全集)

倓虚大师:《影尘回忆录》(全集)

来果和尚自行录(全集)


印光大师略传

真空禅师

密参禅师


略论明心见性1,   略论明心见性2

转八识成四智

六即佛       八识简介     佛教八宗


认识佛教(1)认识佛教(2)认识佛教(3)

认识佛教(4)认识佛教(5)


韩愈和大颠禅师 ,

欧阳修和圆通居讷禅师

王维学佛,    

白居易学佛   

王安石学佛

雍正帝开悟破三关

文天祥悟道经历

王凤仪善人两次悟道机缘


                                                 

中阴身述要别义

生死中阴与轮回转世1

生死中阴与轮回转世2

极乐世界招生简章(附 视频)

印光大师对程朱理学因果观和轮回观的评破


苏东坡转世故事

轮回转世的科学研究

台大校长李嗣涔“灵界研究、多维时空“情况简介

雍正:三教觉民,理同出於一原,道并行而不悖

《心经直指》—高道李清庵解释《心经》


了凡四训序文

了凡四训.立命之学(第一篇)

了凡四训.改过之法(第二篇)

了凡四训.积善之方(第三篇)

了凡四训.谦德之效(第四篇)


华严科学宇宙观浅探1华严科学宇宙观浅探2

华严科学宇宙观浅探3  华严科学宇宙观浅探4华严科学宇宙观浅探5

佛教解释人类最初起源

佛经预言未来九千年地球人寿福报与灾劫


汉语言是唯一能超越民族国家的天下语言

人类文明起源自中国

人类文明起源于中国野生小米时代

中国自古以来的道义政治比所谓民主政治要高级

中文在人类所有文字中既是最先进的也是最古老的

古文物作证中华文明是唯一真正古文明

从货币史看中国文明的古老且先进性

为何要批判古希腊伪史

中国知识分子受西方伪史毒害最深,最应该被启蒙

昆仑山为什么是全世界的龙脉之祖?

美国当年“浮夸风“长啥样—掀开美国黑历史的盖头来

汉语是世界上最先进最完美的语言

西方哪里来的所谓文艺复兴,实际是中国给予西人光明

中国制造出世界上最早的智能机器人

男女关系的真平等和假平等

西人自由平等下的潜台词:丛林法则

明朝灭亡根本原因分析暨论《万历十五年》之偏狭


儒家赐予欧美民主

古希腊人和希伯来人是从中国移民而去的夏朝羌戎

西方伪史抄袭中国历史、窃据文明源头 

 中医是西医之母—古希腊医学是中医部分翻版

美洲印第安人是中国人移民而去:中华先祖开拓美洲

明朝最先发现美洲、最先绘制坤舆万国全图

西方表音文字是中文雅言的寄生物

中医是西医之母—古希腊医学是中医部分翻版

汉语是世界上最先进最完美的语言


《大学》简述

《弟子规》注

《孝经》和廿四孝

《文昌孝经》简述

吕洞宾《孝诰》

《孝经》讲解


基督宗教认识论

正教灵修

详说—— 评尼采之形上学、量论及伦理学

评彻底主情派—尼采之学

破主情派之认识论

破以休谟为代表之彻底经验派

破归纳法

破三段论

再说三支

全称判断不成立

比量与演绎归纳   

破西人关于分析综合诸说

圣教量, 

三量关系 ,

圣教量之作用

语言与量论

中学的现量和西学的似现量

自比量与他比量

破科学

破天文学

破生物学

破物理学

破社会达尔文主义

论理学家之排佛

破科学技术

科学教乃对正理之全面颠倒

破(自由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现代婚姻)基本制度等

七大缘起之五级

论门户之见之害人

印度学说

缘起说十一型

常见三型

难得糊涂之康德

大乘起信论真如缘起说之圣教依据

大乘佛教与儒教最为圆满,应为未来人类教化之主体

用儒佛的方法解决信仰危机(1)

用儒佛的方法解决信仰危机(2)

用儒佛解决自然危机

以儒教外王之道解决社会危机

走出西方伪普世价值——夷夏说略述

西方哲学中的断见三型之批判(亚里士多德、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

破(天主教、康德、普通唯心论和唯物论)而后立

中学统摄天下学术略论

华夏文明是世界文明起源中心

中学统摄天下学术论(前言)

希腊学术的结构佛法量论要略

西方的哲学、科学、文艺皆起源于宗教

周子后诸家对五级的理解 ,

佛学与西学研究必要性

有情生死的大原理

详说人道 

研究圣教之方式

 

河图洛书综述

漫画版《易经》(附蓍草占卦方法)、看漫画学风水

《茶经》《酒经》,八段锦简述易经杂说

太上感应篇推背图(图文+详解)

心相篇 、《心相篇》讲记

古琴文化综述千古音乐圣人师旷经典古琴动画片两部

唐朝大国手完虐倭国第一棋手


取消西医倡议

疾病是假象,天下本无病

西医所谓发现癌症、治疗癌症是引君入瓮大坑

天下无癌论传奇医家傅青主

病人越治越多,说明医学已入误区,

中医是现代社会癌症治疗的唯一且有效途径

西医有绝症、中医无绝症  

疾病是假象,天下本无病

中医亡,则中国亡

中医能够彻底治愈狂犬病

如何判断身体有湿、如何祛湿

真正的中医什么样?

从能量和气的角度来看待中医,

《黄帝内经》说尽人体疾病的根源

黄帝内经.灵枢篇 天年第三十三 

黄帝内经 灵枢篇 寿夭刚柔第五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

吃得那么好,为何还生病?

冬病夏治三伏灸我们被阴气偷走几十年寿命

中医是高维度的科学中医亡,则中国亡

全球疯抢中医,除了中国

中医揭秘疾病的根源 

中医学的经络穴位实则来源高维次空间

站桩八个关键微调细节

西医用7把匕首伤害中国人健康

国策论:西医灾难

人到中年气血减半,巧用艾灸补气血

阳气不通则成瘤、结石、增生,艾灸可通之融之

阳精若壮千年寿,艾灸请你快出手

《少食为妙》1《少食为妙》2《少食为妙》3,《少食为妙》4


1、五千年以来大道一以贯之:圣贤高士传

2、五千年以来大道一以贯之:圣贤列女传



批驳“日本净土真宗本愿法门”资料汇总

3、王重阳道史学说贡献及丹法炼性三阳道人“补亏正法”危害极大

4、四位高僧(虚云、印光、弘一、宣化)惜福事迹

5、孔子相信有鬼神,但是敬而远之

6、附体分类和被附体的感觉   《阅微草堂笔记》中的极致曲折爱情故事

7、老子 神仙茅君、孔安国、尹轨、介象、苏仙公、成仙公、郭璞、尹思 麒麟客 王法进 维杨十友 金可记 杨真伯

8、阴隐客 谭宜 王可交 杨通幽  张道陵 神仙玄解

9、许真君、郭璞、桓闿、司马承祯、玄真子 

10、孔安国 、左慈、 董奉   魏夫人 明星玉女 昌容 园客妻 太玄女 西河少女 梁玉清    麻姑 玄俗妻 阳都女 孙夫人  樊夫人 东陵圣母 郝姑 张玉兰      杨正见 董上仙 张连翘 张镐妻 太阴夫人

11、张子房、东方朔、王乔、周隐遥、刘商

12、裴航、轩辕集、李贺韦仙翁 杨越公弟 阳平谪仙  卖药翁 严士则刘晏 崔希真 韦老师 麻阳村人 慈心仙人

13、俆佐卿、朱孺子、蓝采和、贺知章、黄尊师

14、阴长生、张子房、东方朔、孙思邈

15、白石先生、皇初平、王远、伯山甫、马鸣生、李八百、李阿

16、泰山老父、巫炎、刘凭、栾巴、左慈、大茅君

17、唐若山 司命君 玄真子 刘白云李泌

18、许宣平 刘清真 张殖 萧静之  朱孺子 陈复休 殷天祥 闾丘子 张卓 木公、广成子、黄安、孟岐 寒山子 轩辕弥明 蔡少霞 郑居中 伊用昌      王妙想 成公智琼 庞女 褒女 李真多 班孟 天台二女   姚氏三子 赵旭 虞卿女子 萧氏乳母

19、王远知 益州老父 崔生 冯俊 吕生 张李二公

20、马周、李林甫、郭子仪、韩滉,王贾 颜真卿    韦弇 申元之 马自然  张巨君,李遐周 许老翁 李珏  章全素    张果 翟乾祐 凡八兄

21、王贾 颜真卿张果 翟乾祐 凡八兄郗鉴 僧契虚唐若山 司命君 玄真子 刘白云尹真人 卢山人 薛玄真 于涛

22、贺知章 萧颖士 李仙人 何讽 黄尊师 裴老 李虞 夏侯隐者 权同休李泌巴邛人 章仇兼琼 石巨 李山人 陶尹二君 许碏 杨云外 杜悰 南岳真君田先生 穆将符 房建 萧洞玄 白幽求 王太虚 王子芝 刘商嵩 岳嫁女 裴航 潘尊师 李贺 张及甫 郑册 陈惠虚 温京兆 侯道华 宜君王老 陈师 陈金

23、李少君、孔元方、王烈、焦先、孙登、吕文敬、沈建

24、唐宪宗皇帝 李球 宋玄白 许栖岩  韦善俊

25、李吉甫 李绅 白乐天 轩辕先生 李元 韦卿材 白幽求 王太虚 王子芝 刘商 韩愈外甥 刘卢钧 薛逢 费冠卿 沈彬

26、西王母 上元夫人 云华夫人 玄天二女  江妃 毛女 秦宫人 钩翼夫人 南阳公主 程伟妻 梁母 董永妻 酒母 女儿  谢自然 卢眉娘     


                                                     

小编感谢您的分享和转载,

阅读和分享此文一切功德,

皆悉回向给图文原作者、众读者、转发者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发分享至朋友圈,福慧日增,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